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為什麼每當看到有人在群里發了紅包,即便你知道裡面可能不過區區幾分錢,身體卻還是「很誠實」地去戳開了呢?也許你會說「一分也是愛」,有錢就開心。但你是否想過,這或許是產品設計師們精心策劃,讓你一步步走進去的「套路」?


「能用紅包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對話」


「是檢驗我們之間感情的時候了,發紅包嗎?」

「一分也是愛」


「謝謝老闆,發紅包的都好帥」


「為什麼都趁我不在的時候發紅包?」


「我有預感,有人會發紅包」……

這些「紅包語錄」是不是很熟悉?每天在微信群里聊天都可以遇到。有了紅包雨的群更熱鬧有趣,有了紅包往來的好友會覺得更親切。


一顆橙色氣泡,簡單的收發一瞬之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這個簡單動作的背後,微信紅包在設計上是如何實現在快捷、直接的簡化信息框架內,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和情感需要的呢?


符合用戶認知的設計


「紅包就該是這個樣子」

紅包無非兩個流程,一個收、一個發,要快、要直接。回想你收到親朋好友壓歲錢紅包那會兒的你和TA是啥心情?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發紅包或者收紅包時,行為和結果的心智模型已經形成。設計上要做的就是跟隨這種心智模型去摸索交互原型,這能幫助用戶更容易的認知、使用紅包。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什麼是用戶心智模型呢?


簡單說,就是用戶對一個事物在自己內心裡預先的認知。

這就跟我們去跟一個人打交道,觀察一個事物一樣,每個人會先拿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他沒有真正了解之前,先開始以自己的認知去預估和判斷。也就是說,如果設計符合用戶正確心智模型,它就會變得很簡單,因為用戶自己已經幫我們解釋了很多事情。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點擊播放 GIF/641K



發紅包

形象上,把現有紅包的形態抽象固化出來,讓人看到就知道。因為有天生的心智模型,認為紅包就是這樣。不用跟他說這是什麼按鈕,他一看知道是微信紅包,很自然的去理解然後再怎麼去做;


另外,在收發的時候,包括像紅包翻開,紅包展開,信息一步一步打開這個過程也跟實際生活中領紅包的類似。


「紅包」這一有著特殊文化意味的符號已經深入人心,設計上用抽象的方形、圓形概括紅包形態,特定的比例和顏色,一看就可以識別出「微信紅包」。而不同紅包類型形態統一,也強化用戶對微信紅包的品牌認知。


從黃色的聊天氣泡開始就給你一種非常強烈的暗示,這個是帶錢的。顏色上來看,它就是紅色配黃色,就很喜慶的感覺。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聊天氣泡形成強烈暗示


設計團隊有意通過圓方兩種造型和色彩的對比,突出了紅包中圓形封口這一焦點,通過按鈕+動畫結合,讓你按下開紅包的時候,會有金幣轉動,這種視覺和體驗上與用戶心智模型的契合,解釋了為啥每次我們看到這個黃色圓形的時候就有戳的衝動。


即便是形在演變,但當把這個形做得很簡單並賦予了它一個意義之後,它就會變成一個框架。


看看下面這張圖,是不是無論換什麼顏色,你一看就知道它是微信紅包。比如說拜年紅包、節日紅包,它的底色都可以變,圖案也可以變,但是這個形是不會變。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紅包的形態架構


圓形是整個紅包的視覺焦點,即使不看文字提示,沒用過紅包的人也知道「點圓圈可以打開」,因為頁面只有唯一一個圓形按鈕,沒有多餘信息。就像iPhone上的home 鍵十分明確,用戶可以迅速、直接地找到觸發點。點擊後紅包上下拆開,過渡展開更多信息。和用戶認知一致,就會覺得順暢自然。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點擊播放 GIF/425K



收紅包


拆紅包為啥要「轉金幣」?


營造期待感和驚喜


好奇心、期待感、驚喜、趣味等等人類基本情感的要素都體現在打開微信紅包那一刻的設計里。


紅包一般在特定場景使用。和工具類產品不同,除了效率,微信設計團隊在設計時更關注了情感的觸點。


紅包包好後,會過渡包紅包動畫再選擇好友。因為發紅包跟轉賬不同,除了錢,還多了一層「封紅包」的意味,這也是讓用戶的所見所感符合他預設的認知。


不是說了要保證讓用戶最簡單爽快的拆紅包嗎?為什麼不直接在氣泡上拆,而要先打開一個具體的紅包,再點擊去拆?


這看起來是步驟多了,但是這裡可以滿足用戶:


印證正確的心智模型:一遞一接一拆;


重現現實中的儀式感;


用戶的控制權:拆與不拆代表了用戶接不接受這個紅包。決定權在於用戶。


為什麼拆紅包的過程是金光閃閃的「轉金幣」,而不是「轉菊花」?

為什麼你第一眼看到紅包就想戳?微信官方終於承認了真相 點擊播放 GIF/31K



因為紅包上這枚小金幣形象在整個界面設計體系中已經有了具象意義,同樣表達「載入中」,比起冷冰冰的「轉菊花」,在拆拼手氣紅包時「轉金幣」暗示著未知金額,這更強化了不確定性帶來的成就感,讓用戶充滿期待。


另外,你還會發現拆到群紅包後還設計了小驚喜,趣味性讓微信紅包更像玩遊戲一樣。


紅包頁面會標出「x秒/分被搶光」,用搶紅包的時間暗示其受歡迎程度,這讓發包的人也可以獲得額外的情感滿足。領到最多錢的人會被標記「手氣最佳」,而紅包記錄里,還可以看到手氣最佳的數據匯總,這樣在查看或炫耀時多了一個有趣的指標。


群紅包默認為拼手氣群紅包而不是定額紅包,為什麼要醬紫呢?先看看拼手氣群紅包的優勢:


金額隨機,時大時小的金額能給用戶驚喜;


可以看到其他用戶搶了多少,引起攀比心理(這次搶得不爽,下次一定要搶個大的~);


產生很多新奇玩法, 譬如紅包接龍,手氣最佳者接著發,或者手氣最差者發。


怎麼做到越簡單越容易被傳播?


產品設計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簡單」。


微信紅包盡量做到信息的簡化,最短化「收-發」路徑,讓收發更快。


其實在開始的方案討論過程中有過很多嘗試:轉贈紅包、裂變上繳紅包、遊戲機紅包、捐公益紅包、摺紙紅包、金幣紅包等等等,但微信設計團隊發現這些玩法背後的核心還是紅包本身,而複雜性帶來學習成本遠超過趣味性。最後回歸紅包最基本的單元——只做普通紅包和裂變紅包,外加兩個春節變體、企業紅包和拜年紅包。


這些紅包「單元」從形態到玩法都是簡單、一致的,越簡單明確,越容易記憶,越容易被傳播。


搶紅包或者收紅包是一個非常緊張的過程,但設計做了很多簡化,讓各種複雜的信息都內置。設計上就是只幫助用戶搶,其他所有信息用戶都不需要關注。所以彈出來的就只有一個按鈕。


發群紅包,大部分都是發拼手氣紅包,設計上默認拼手氣,將等額紅包收起做成切換入口,減少用戶選擇。


用戶則對這種簡單的體驗樂此不疲,不用在乎多少錢,玩的就是一種樂趣和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交流,甚至帶著一點拼運氣的成分,譬如今天如果你搶了個手氣最佳紅包,會不會覺得今天都會運氣好很多,給你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BY:微信派 wx-pai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坑文化藝術 的精彩文章:

百年花鳥畫,盤點50位重要畫家!
肚兜兒:一面情趣,一面文化
風水學中左青龍右白虎的正確理解
人民大會堂77年懸掛56幅字畫
最美中國風 婚禮

TAG:老坑文化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為什麼不承認你穿的復刻就是抄襲?
看到這些圖,我不承認自己瞎嗎?
「你為什麼就不願意承認,是你逼走了她?」
承認吧,你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
你一定不想承認這些瑪麗蘇偶像劇你都看過,太羞恥了!
金莎做單眼皮承認整容,你們相信這是真的么?
看懂你就承認自己污吧
你就承認吧,讓女人一看就愛的肯定不是臉!
承認吧,這畫的就是你
承認吧,這畫的就是你!
承認吧,這就是你找不到對象的原因
承認吧,你的丸子頭是不是還沒一隻狗扎得好看!
你的丸子頭是不是還沒一隻汪扎得好?勇敢地承認吧
承認吧,你也想要這樣一口缸!
你的丸子頭是不是還沒一隻汪扎得好?勇敢地承認吧!
我承認水果直接吃可惜了,但沒想到用來做菜居然這麼好吃!
好吧,我承認穿內衣這件事,輸給你們了
承認吧!這就是現在的你!
肚子這麼明顯!孫紅雷這次再不承認妻子懷孕就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