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程子岩》——一部探索盂縣進士之鄉由來的微紀錄片
《問道程子岩》——一部探索盂縣進士之鄉由來的微紀錄片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主創者如是說:
2016年9月,《問道程子岩》攝製組與徒步項目發起者付哥等人進行商討、規劃、決策半個多月,全程跟蹤拍攝。
線路涉及4座古村落,由二程(程朱理學中的程子部分)曾在盂縣講學為串聯線索開始徒步遊學活動,出發為上文村,二程姥爺家;途徑侯庄,銅爐村,山區古老村落;終點程子岩,二程講道處;挖掘吸收優秀的經典文化,拿為己用。
雖然攝製組中不乏本地人士,也深切經歷了從未聽說到震撼不已的過程。由衷地想發揚本地傳統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像是一面明鏡照進我們心中,更像是一部心靈的教科書,在人生尋求不到方向之時,開啟另外一道空門。
我們非常有幸參與此事。在成片方面效果求輕黑,自認為沒有那麼好的文化積澱,沒有多麼厲害的拍攝經驗,字幕方式也參考二更作品製作而成,很簡單、漂亮。
點擊播放 GIF/127K
縱深一
程頤(1033—1107)字正叔,學者稱伊川先生,洛陽人,北宋哲學家、教育學家,理學奠基人。程顥(1032—1085)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二程為同胞兄弟,其母侯氏夫人系盂縣上文村侯道濟(曾任丹徒令)之女。其外祖父及舅父(侯可)均為當時盂縣儒家,常借這個幽雅的地方施教授徒。程子從洛陽前來盂縣省親,亦假此為人們講學。
盂縣程子岩在盂縣城北20公里。該山之陽有一石窟,前寬15米,後寬12米,高9米,進深7米。石窟內曾建有廟堂,系東魏豐樂寺遺址。宋代理學家程頤、程顥曾講學於此,故名之曰」程子岩「。
點擊播放 GIF/127K
縱深二
《問道程子岩》,帶領朋友們一起探尋三晉文化
付宜賓是遠漂北京的IT創客,是北京恆昌世紀科技發展中心總經理,同時也是具有公益性質的途信(北京)文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在內心困擾時,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到了心靈慰藉,回到盂縣,宣傳盂縣,造福盂縣。
人到中年,待事業家庭都已雙豐收的時候,付宜賓也開始從一味的埋頭創業,逐步放緩節奏,感受生活。
今年2月,付宜賓受老同學——山西盂縣銅爐村駐村幹部邢旭寧的邀請,帶領一幫志同道合的徒步愛好者來到了故鄉盂縣的這個美麗鄉村。
付宜賓的這次徒步活動,不僅為銅爐村的農產品「觸網」打開了通道,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可能,更把整個古樸村落的美呈現給更多人。
銅爐村現為盂縣的貧困村之一,十幾年前村裡還有400多常住人口。後來古村隨著村民走向城鎮而漸漸沉寂。因為古村的老屋大都是石頭堆砌而成的窯洞型建築,因年久失修不利於居住,村民蓋新房子都以古門樓為界,蓋在了村西邊。
未受到人為破壞的銅爐村古建築群因此得以完整保留。其中,就包括始建於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 「小五台」的文殊寺。
這些被人冷落的古樸石頭房屋默默地立在山頭,在等來了付宜賓之後,這些古建築也搭車觸網,招來了接踵而至的客人。
扶貧、旅遊、古建築修復……八方來客開始喚醒銅爐的經濟和文物保護。
「當創業到一定的階段,也到了一定的年齡後,我希望做一些有情懷的事,也開始考慮做一件事情的社會意義。」
付宜賓表示,古建築是人類遺產的實物表現,是城市凝固的記憶,是地域文化與靈魂的代表,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突出的建築、藝術、人文和美學價值。
作為一個有鄉土情懷的人,出身在IT行業的付宜賓正在努力,在探尋家鄉文化的同時,也在點點滴滴地為銅爐、為盂縣奉獻著自己及周邊朋友的力量,將自己的業餘愛好轉化為慈善公益,這很難得,也很讓人由衷地敬佩。
目前,付宜賓帶領他的團隊正參加全國古村之友組織的「新鄉賢公益大賽」,已進入到大賽的複賽階段,正努力眾籌銅爐古戲台的維修善款。
修復古戲台,做舊如舊,給老人們請一台戲來,讓洪亮的鑼鼓再一次激蕩這方山川。
※8月23 25日我市將出現強對流降水過程,還有這些事你也得知道
※礦區首批4座街區圖書館全部投用,市民可憑藉書證前去看書呦……
※今日大暑,這樣吃,趕走積攢了一年的濕氣
TAG:無線陽泉 |
※走馬塘古村落,中國進士第一村,有江山之勝,水陸之饒
※華夏進士第一村 探秘「人文密碼」
※晚清進士書法——小楷冊頁以及楷書《南安書院碑記》集合篇
※康熙進士王澍篆書書法《漢尚方鏡銘軸》
※揭秘唐代紅燈區:文人進士中舉後第一想去的地方
※三里鎮台村雄偉的村門——兄弟進士牌坊
※癸卯進士祝廷華的兩副楷書楹聯
※曾國藩「同進士」身份尷尬一輩子,左宗棠為「文憑」挖空心計
※閻氏五世七進士的故事
※一文帶你讀懂:「父子進士、三世科甲、兄弟七進、一腹三翰林」的千古望族!
※儋州山歌:野鶴進士黃河清為義女寫給陳聖玙的家書!
※李治建了一座廟,唐玄奘蓋了一座塔,這位新科進士上塔寫了一首詩
※即墨古城歷史研究:順治丙戌年即墨出現一科三進士
※進士及第,左宗棠一輩子的心病
※池氏名人:清朝道光進士·翰林院編修池生春
※為什麼唐朝的文人高中進士後最想去的地方是紅燈區?
※義烏歷代進士名錄中的黃氏進士
※南宋後期蒲江高氏家族:一門九進士 三位副宰相
※史話商城人物:南宮知縣、兄弟進士: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