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陸儼少:論臨摹 論寫生

陸儼少:論臨摹 論寫生

陸儼少:論臨摹 論寫生



陸儼少(1909—1993),原名同祖,字宛若,生於上海嘉定縣南翔鎮。1926年考入無錫專科學校,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主攻山水。抗戰期間流寓內地,1946年回歸故鄉,1956年,任上海愛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曾任中國美協理事、浙江畫院院長、浙江美院教授等。有《陸儼少畫集》、《山水畫芻議》、《中國名山勝景圖》等行世。

?????

陸儼少:論臨摹 論寫生



一、論臨摹

臨畫不是一樹一石,照抄一遍,這樣的臨,好處不多。必須找尋其規律,以及用筆用墨的方法,問個所以,為什麼要這樣?悉心摹仿,把他的好處,成為我的好處,方見成效。


臨摹還須有好範本,好範本不常有,也不常見,如果沒有臨摹的條件,遇到好畫必須借重看、仔仔細細地看,逐筆琢磨,看之爛熟,把通幅的氣象、脈絡、筆墨深印在心,眼睛一閉,如在目前,開動腦子,時刻存想心中有[畫]字。動筆的時候想,不動筆的時候也想,看到與畫無關,而至理相通,一旦解發,有所悟入。


臨畫可以一筆一筆臨,放過的地方少,看畫也同樣可以一筆一筆看,使心中有個印象,甚至可以用指頭比劃它的起筆落筆、頓挫轉折之勢,這樣可收同等的效果,如果馬虎地臨,照抄一遍,反不如認真地看,得到好處。


看畫也叫[讀畫],畫讀得多了,胸中有數十幅好畫,默記下來,眼睛上閉,如在目前,時時存想,加以訓練,不愁沒有傳統。再來推陳出新,取法大自然,一定可以在傳統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創出時代的新面貌來。


我們要從傳統技法中得到養分,臨是必要的,看也需要,除此兩者,還要加之以[想]。如果有機會能到江南、太行以及黃土高原一帶,看到真實的山水,對照古法,猜想他們怎樣經過反覆的實踐,而創造出這種風格和皴法來,那末就不會因為臨了古畫而食古不化。而且碰到另外不同的山水,借鑒他們的經驗,也可以創造出新的風格和皴法來,服從對象,為我所用。

臨摹切忌他畫一棵樹,我也畫一棵樹,他畫一塊石頭,我也畫一塊石頭,照抄一遍,無所用心,這樣效果是不大的。必須一筆一筆地揣摩他的起筆落筆處,怎樣用筆用墨,多提出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如果換一種方法,是不是可以,所得的效果又怎樣?


高手作畫,能做到著紙疏疏幾筆,不見繁冗,筆雖少,而表現的東西卻很多,我們臨摹名畫,原本三筆五筆,筆不多而能表現不少東西,及至臨本,七筆八筆甚至更多筆,而所反映的東西反而少於原本。或則同樣三筆五筆,原本已夠,而臨本總覺不夠,不夠再加,筆又多了。其原因是原本筆無虛設,各盡其用,故雖少見多。臨本筆不管用,濫竽充數,甚至互相打架,作用抵消,故雖多見少。

陸儼少:論臨摹 論寫生



二、論寫生

一般到大自然中去,都要做些記錄。記錄山川的起伏曲折、輪廓位置,以及它的來龍去脈,用鉛筆或鋼筆勾出,也就可以了。但必須把對象結構細細勾出,交代清楚,假如草草勾記,日子久了,記憶淡薄,這種勾稿,就沒有用處。如果這樣結構清楚,交代分明,勾稿精細,習之既久,在創作時,就可運用,有所依賴,就是自己創稿,也可以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不致勾搭不起來。所以出去勾稿,是有好處、有必要的。二是對景寫生,要求不同,不必記錄整個景物的位置結構,其著眼點在探索反映對象的技法。即看到一叢樹,甚至一棵樹的節疤,一個山的面,土山或是石山,怎樣去表現,才能得到它的質感、空間感,以及它的精神,怎樣用有限的筆墨,去抓住無窮的形象,在實踐中如果得到一些收穫,也就是在技法上的創新。


對景寫生,不必選擇很好的景,只要在局部或細部的某一個方面有所可取之處,這個對象古人很少反映,或者不易反映,事過鏡遷,要想第二回碰到,極不容易,後來記憶也一定不全,所以必須借重於對景寫生。自己不熟悉的也依靠對景寫生來鍛煉、提高、創新。


畫山水,必須歷覽名山大川,乘少壯之時,腰肺健壯,登山涉水,看其山巒起伏、龍脈走向、飛瀑流泉、雲霞樹木,不致有悖物理;而更重要者,必須看山之神氣,主峰如坐,近崖揖讓,列嶂回護,各得其位,岩者不可犯,旁出屏嶂,奔走驅使,神情相屬寫進去。把胸懷放開,然後下筆之時,好象山山水水都被我心扉包住。


在對景寫生時,不能把看到東西全部畫進去,一定要經過剪裁,決定取捨。主要是舍,簡略不必要的東西,以突出重點,同樣要中心有數,有一個全局的安排。

陸儼少:論臨摹 論寫生


陸儼少:論臨摹 論寫生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盈盈水間,脈脈不語
才女陸小曼的優美畫作
李可染:人品不好,畫必然不好!
黃賓虹:筆之法有五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錢松喦:論臨摹
新人如何臨摹一個作品——論臨摹的重要性
論臨帖,曾翔我還是服氣的
元旦之戰論臨場調度,穆帥比瓜帥膽子更大?招數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