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是千古佳话,刘备欣喜若狂,曹魏看不顺眼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这个成语国人都知道,就不打哑谜了,叫做三顾茅庐。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为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年底。当时刘备寄寓荆州已有数年,寄人篱下,无法大展拳脚。此时听谋士徐庶介绍,当地有一隐居的奇人,名曰诸葛亮。于是,刘备先后三次来到隆中,终于见到了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诸葛亮深受感动,当场献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喜出望外,便将诸葛亮从草庐中请了出来。从此,这段君臣数十年的合作开始,不但成就了刘备蜀汉霸业,同时也造就了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在完成南征、平定南中地区少数民族叛乱后,诸葛亮开始了北伐。在北伐之前,诸葛亮上了一道奏章,后人称之为《出师表》。在这份奏章中,诸葛亮回忆起当年与刘备相识的场景: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至此,三顾茅庐这个成语便流传于世,成了一段千古佳话,也成了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最为向往场景。
不过,这段佳话自产生之时就受到质疑,因为是曹魏末期有位史学家的著作中也提到了刘备与诸葛亮相识的故事,说法与诸葛亮的自述截然不同。这位史学家叫做鱼豢,曾写了一部百万字的史书,书名叫《魏略》,主要记载的是三国历史。
在鱼豢的《魏略》中,刘备与诸葛亮相识,并非三顾茅庐,而是诸葛亮登门自荐去找刘备的。当时刘备不认识诸葛亮,光顾着招呼客人,将诸葛亮晾在了一边。直到客人走完,刘备还是不理不睬。诸葛亮憋不住,主动与刘备交谈。刘备这也发现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不同凡响,于是将其纳入自己麾下。
一个是三顾茅庐,一个是登门自荐,哪个是历史的真实呢?这个问题经过千百年来的争论,主流意见认为三顾茅庐是真实的,登门自荐则是造谣。
如此,问题就来了。作为一名严谨的史学家,鱼豢为何会罔顾真相而刻意去造谣呢?
究其缘由,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刘备身上。作为曹魏帝国的对手,刘备及其创立的蜀汉帝国一直是曹魏的心腹之患,任何赞美对手的行为和记载无疑对自己的一种贬低。如果按照历史的真实,刘备三顾茅庐,足以显现出刘备的思贤若渴,这份气度曹魏又有何人能敌呢?曹操做不到,曹丕、曹睿这些皇帝更做不到。
因此,将真相掩盖,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个谎言,刘备的高大形象就荡然无存了。试想曹魏境内的知识分子们听说即便像诸葛亮这样的牛人主动去见刘备,刘备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理不睬,那他们这些人去了蜀汉不是更惨?弄不好连面都见不上就被遣送回来,岂不是赔了自己还连累家人。宣传目的达到了,真相也就被掩盖了。这个谣未必是鱼豢造出来的,或许在曹魏早已流传许久。以讹传讹,到了鱼豢所处的曹魏末年,早就三人成虎,变成所谓的「真相」了。
由此可见,记载有假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了,这也是一种「传统」吧!!!
※梁山上豹子有三,两个升天,一个扬威海外
※该家族骁勇却不善战,恶斗蜀汉五虎将,六死一叛逃
※此人可有可无,在梁山凑数,留一谜题难倒专家
※蜀汉五虎上将是假的,四名将倒是千真万确
※原本形势大好,曹操却遭惨败,东线彻底瓦解
TAG:灿烂海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