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點擊播放 GIF/1841K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主播:亞酸


嘉賓:吳語君


(ID:wu-nyu)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聽完共需


16


分鐘


秦淮景

我有一段情呀 唱給諸公聽呀


諸公各位心呀 心靜靜心呀


讓我來唱一支秦淮景呀


細細呀道來 唱給諸公聽呀


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

江南錦繡 金陵風雅情呀


瞻園裡 堂闊宇深呀


白鷺洲 水漣漣


世外桃源呀

……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金陵十三釵》中,一首《秦淮景》


不知唱酥了多少人的心


可有沒有人注意到


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


卻不屬於吳語片區


說的是江淮官話


可有不少專家認為


南京逐漸脫離吳語是在南北朝之後


三國時期的南京還流行「吳聲歌曲」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作為輻射範圍很廣的一門古語


十里不同音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同作為包郵區的上海


它的語言


受洋務運動


租界港口貿易


海派移民各種原因影響


小範圍內也有著不小的差異


繼承松江府方言的基本特色


融合了北部吳語的主流特徵


是各地吳語「最大公約數」和代表音

吳儂軟語的前世今生



作為一門歷史這麼悠久的語言


吳語在過去的生命力比現在更旺盛


在古代的某些時候曾經是地方性的「國語」


春秋的古吳、古越國


就是使用上古吳越語


來自北方的隋煬帝楊廣


效仿東晉著名宰相王導「言習吳語」


明清的文化領域


吳語也有一定影響力


《墨憨齋定本傳奇》《浣紗記》《清忠譜》


《海上花列傳》《海天鴻雪記》


都能夠感受到吳語在書面表達上的魅力


吳語不僅是八千萬人的母語


更是不少藝術的語言


「四方歌者,皆宗吳門」


吳語的獨特發音賦予了他們韻味


越劇名伶馬樟花上台前會跟搭檔袁雪芬說


「芬姥,今朝唱樓台會,我們一道出眼淚好嗎?


同樣的話,換成普通話或者其他方言


出不來那樣的感覺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方言是維繫地方文化的紐帶


沒有鄉音,無以慰藉鄉愁


地域藝術的傳承


是建立在地域方言健康傳承的基礎上。


可惜的是,吳語的現狀不容樂觀


對於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這個豐富寶庫


無論是身在學院的學者


還是民間的使用者


都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


還沒聽過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資訊 的精彩文章:

民國好基友—吳宓與陳寅恪
你說,古人到底刷不刷牙?
畫地為牢的學術界:互相看不起,誰都覺得本學科最偉大
康熙為什麼不讓挖人蔘?
全球史的秘密:塞爾登中國地圖

TAG:明清史研究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江蘇考生畢業完之後應該來的城市:蘇州!小橋流水,吳儂軟語
中國最容易出文人的地方,光是那枕邊的吳儂軟語都叫人興奮
蘇州用吳儂軟語召喚:且留、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