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上最早的醫學校 唐「太醫署」由皇家直屬

世界上最早的醫學校 唐「太醫署」由皇家直屬

我國第一座由國家舉辦的正式醫學專科學校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長安建立的唐「太醫署」。唐「太醫署」由行政、教學、醫療、葯工四大部份組成,與現在醫學院(校)的教育行政機構設置相類似。唐「太醫署」由皇家直屬。設太醫令2人,是「太醫署」的最高行政官員,相當於現在醫學院(校)的校長職務;還設立太醫丞2人,他們是作太醫令的助手。太醫丞手下則有醫監4人,醫正8人。以上18人都是「太醫署」的行政長官。



世界上最早的醫學校 唐「太醫署」由皇家直屬


「太醫署」分醫學部和藥學部,就像現在醫學院(校)分醫學系和藥學系差不多。醫學又分四大科:醫科、針科、按摩科(包括傷科)和咒禁科,這與現在醫學系中設置的一些專業差不多。四科之中,醫科最大,總共有164人。


其中醫師20人,醫工100人,醫生40人,典葯2人,醫博士1人,醫助教1人。學生入學後,必須先學《素問》、《神農本草經》、《脈經》、《甲乙經》等基礎課程,然後再分專業學習。學生都由「太醫署」中的博士、助教教課,分專業學習為「一日體療,二日瘡腫,三曰少小,四日耳目口齒,五日角法」。每二十人中「十一人學體療,三人學瘡腫,三人學少小,二人學耳目口齒,一人學角法」。當時還規定學習年限:「體療者七年成,少小及瘡腫五年,耳目口齒之疾並角法二年成。」實際上體療相當於內科,少小為小兒科,瘡腫為外科,耳目口齒為五官科,角法是一種外治方法。其他三科中,針科共有師生員工52人,其中博士1人,助教1人,針師10人,針工30人,學生20人。針科學生先學醫學基礎理論,然後重點學習針灸專科。按摩科共有師生員工36人,其中博士1人、按摩師4人、按摩工16人、學生15人,以學習按摩專門技術為主。咒禁科共有師生員工21人,其中博士1人、咒禁師2人,咒禁工8人,學生10人,主要學習道禁和佛教中的五禁。但該專業人數最少,影響最小。


「太醫署」規定學生除了入學考試以外,月、季、年都有考試。對於學習9年仍不及格者,即令退學。而對於考試成績優良的,予以獎勵。這樣的考試制度保證了學生的質量,並且可以及時發現人材。太醫署不僅規定對學生定期考核,而且「凡醫師、醫正、醫工,療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書之以為考課」。對於教師和教輔人員的考核制度保證了師資隊伍的質量,這樣也保證了整個醫學校的教育質量。


藥學部雖然沒有醫學部大,但也有一定規模。藥學部包括「府二人,史四人,主葯八人,葯童二十四人,葯園師二人,葯園生八人」。藥學部還設有葯園,所以當時不僅從理論上,還通過實踐培養藥學專門人材。由於唐代對藥學較為重視,就為我國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的問世作好了準備。我國第一所醫學校--唐「太醫署」為我國唐代培養了不少醫學人材,以後歷代都設立類似唐「太醫署」的醫學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大全 的精彩文章:

死牢里長大的皇帝 從此讓新疆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間故事:貼門神的來歷
在演義中淪為大反派的他,卻是連滅三國的傳奇名將
褒姒的身世之謎,她為什麼不會笑?
讓諸葛亮和關羽軍頭疼的兩位大將,他們是誰?

TAG:野史大全 |

您可能感興趣

「湛江中醫學校附屬醫院」揭牌
那些年戰火里新生的中醫學校
湛江中醫學校加強校外教學資源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