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高廣元:那些年,那些孩子,那些記憶

高廣元:那些年,那些孩子,那些記憶


高廣元:那些年,那些孩子,那些記憶



(高廣元,中央電視台《科技苑》欄目總導演,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現任編委會編委。 在《知識就是力量》 首發文於2014年1月刊, 總第494期, 《哈尼梯田山與水的子嗣》(供稿) 。)

精彩內容


大約是30年前, 我還在讀小學, 是在很偏很偏的一個小村子裡。 那是物質極度匱乏、 信息極度閉塞的年代, 外面的世界對我而言, 就是一張白紙。


有一天, 地理老師拿著一本書, 興緻勃勃地為我們讀著書里的文章, 那是一篇介紹我國地理地產的文章, 三十多年過去了, 我仍然記憶猶新。就是那一天, 我知道了村子外面的世界那麼大。 當老師講到海南和新疆時, 我幾乎被迷倒了。 我第一次知道海南有蔚藍的大海, 還有那麼多的水果, 而那些水果我根本沒有聽過, 更沒有見過; 我第一次知道了新疆那麼獨特, 竟然是 「早穿皮襖午穿紗, 圍著火爐吃西瓜」 ! 想著海南島的椰子樹、 沙灘、 海浪, 新疆的草原、牧場、 維吾爾族小巴郎……


那一天, 我的心早已飛到了海南, 飛到了新疆。儘管我出生在一個閉塞的小山村, 那些知識卻為我打開了一扇窗, 透過那扇窗,我似乎穿越時空隧道看到了遙遠未來。 那個時候, 我剛剛十歲, 走遍祖國的心愿從那時起, 就深深埋在我的心裡。後來, 我努力成為了央視的一名記者, 與當初的那個願望密不可分, 那些啟蒙了我的科學知識, 改變了我的命運, 影響著我的一生。

成為央視的記者後, 或許是出生在農村的緣故, 我格外青睞於跑農村, 或許是自己的經歷, 又格外地關注農村的那些孩子, 因為我相信, 唯有知識終才會改變他們的一生, 一如當年的我一樣。



高廣元:那些年,那些孩子,那些記憶



(山西趙家溝)


18年前, 第一次以央視記者的身份去山西一個叫趙家溝的地方採訪, 那個地方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很多畫家都喜歡在那裡寫生。 溝溝壑壑的黃土高坡就像一幅水墨畫, 可是當地人卻沒有心情來欣賞它的美, 他們的第一要務就是填飽肚子, 可就是這個基本的要求在很多當地人看來都是奢望。

在那裡, 我第一次領略了黃土高原的寬廣, 也第一次知道了黃土高原上那些人的生活, 他們居住在窯洞里, 生活中的飲用水全部是集雨窖接來的雨水, 我在那裡的第一頓飯是在一個老鄉家裡吃的, 只有幾碗麵條, 還有一點西紅柿被保存在輸液瓶子中, 這些西紅柿是用來招待客人的,不知道為什麼, 那碗西紅柿面彷彿是我一生中吃的最為珍貴的饕餮盛宴。


那次, 是要拍攝一個小女孩, 具體的情節以及拍攝的理由都已經不怎麼記得了, 但是拍攝之餘小女孩問我的那些問題, 我卻記憶猶新: 北京真的有天安門嗎?北京的長城有沒有他們村裡的土牆長?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很多。 那明亮清澈的眼睛我永遠記得。


那個年代, 山村裡還沒有網路, 信息依舊十分閉塞, 當時的一剎那, 我就想起了曾經在山村裡生活過的我, 我知道那些知識對於一個在閉塞鄉村裡生活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回到北京之後, 我們開始了書信來往, 每隔上一段時間, 我就給她寄去一些知識性的讀物, 讓她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 慢慢的, 我感受到了她的變化, 那些知識開始在她的精神世界裡發酵, 在那個一天基本只吃一頓飯的山村裡, 一個小女孩開始有了更遠大的理想, 她要走出大山, 她要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那些苦難的日子裡她終於有了盼頭。


後來, 她考上了大學, 再後來, 她出國繼續深造。 我相信, 那些知識一定是黑暗中她前行的極大動力, 在未來的某一天, 她會將更多的知識傳遞給同樣生活在黑暗中的人, 為他們點燃一束希望之光!


她叫張燕, 曾就讀于山西省呂梁地區的一所山區學校。

還有一個女孩, 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她是青海省的一個藏族小姑娘, 家裡貧窮。 拍攝她是因為她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而中國醫藥基金會準備出資救助她。


到達青海省西寧市一個叫互助的地方, 我見到了這個藏族小姑娘。她比實際年齡看起來要小很多, 可能是因為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緣故吧, 人顯得很瘦弱, 臉色十分蒼白。


我們要拍攝她手術的過程。對於手術, 她還是相當恐懼, 為了消除她的恐懼心理, 我們輪流對她進行心理輔導, 給她講很多關於先天性心臟病和手術的知識。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 她的身體也恢復得不錯。後來她告訴我, 在手術前有一段時間, 因為對於這種病的不了解, 她曾經有過自殺的想法, 她想用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後來, 許多關愛她的人用知識幫助她科學地認識了這種病, 也幫助她克服了恐懼的心理, 讓她有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高廣元:那些年,那些孩子,那些記憶



(鏡頭下藏族孩子純真的笑臉)


後來隨著拍攝的深入, 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現在的這個時代, 儘管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鄉村裡, 但是信息已經不再閉塞, 獲取知識已經不再像十幾年前那樣艱難,很多知識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輕鬆獲得。 因為手術的成功,所以她更加關注醫學, 因為手術前很多人用科學幫助她戰勝了恐懼, 所以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心理學專家, 她要用知識去幫助更多的人。


她叫吉拉木措, 就讀於青藏高原一所縣城的高中, 今年高三, 她最大的目標就是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就讀心理學專業。


後來, 我成為《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編委, 在我看來, 這是一件責任重大和值得自豪的事情, 因為我可以通過這樣的一本雜誌向更多的青少年傳遞科學知識,讓更多的孩子因此而受益終生。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囊括的科學內容非常豐富: 食品中的化學、 濕地、 遷徙、海洋世界、 南極世界、互聯網世界、 氣象之謎……每一期的專題我都會認真仔細地研讀, 其中豐富多彩的內容讓我驚嘆不已! 我為今天的孩子們感到高興, 這樣的一本雜誌可以為渴求知識的他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我能想像到孩子們每個月是怎樣地期盼這本雜誌的到來, 甚至能想像到孩子們捧著《知識就是力量》閱讀之後滿足的眼神。 也許哪一篇文章不經意間, 就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如今, 我依然行走在廣袤的中華大地, 穿行在鄉村之中, 但是如今我的行李箱中多了一樣東西, 那就是《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每到一個地方, 只要一有時間, 我就會給孩子們讀雜誌裡面的文章, 給他們傳播科學知識, 我相信, 有一天當他們足夠強大時, 一定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幫助別人。


那些年, 我走過很多地方; 那些年, 我見證了許多孩子因為知識而改變命運; 那些記憶, 一直存在於我內心最深處, 激勵著我在科學普及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永不停步!



高廣元:那些年,那些孩子,那些記憶



編輯:胡小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澳洲見聞第二彈:聰明的密河鱷
一天一毛錢,將2017「科學微日曆」搬回家!
馬恆超:畫說身邊新科技
保護我們的夜空遺產

TAG:知識就是力量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勾起我們童年記憶的遊戲,你玩過多少?
我們記憶中的那個你,是怎樣的男神
還是那條街,那個撞球館,那個女人,那個讓我記憶尤深的故事!
少年們,這是你學生時代記憶中的那個她嗎?
每個人都有過曾經那些年,那些深埋在內心的記憶……
30年前的這些場景,是珍藏在你的記憶里,還是你父母的記憶里?
20年前這些品牌,哪一個最讓你記憶深刻?
那些記憶里的香樟和白衣少年,你們好嗎?
這家店裡的生意一定很好,那些年,我們記憶猶新的女孩
這些童年的記憶,只有農村孩子才看的懂
那些陪我們從小帥到大的男神們,當年也是小鮮肉,那些角色滿滿的童年記憶
那些年我們刻在記憶力的歌,聽哭了!
那些年,我的高考記憶,真的很難忘
那些年,我們記憶中的夏天味道
胎兒居然有記憶,當一個三歲孩童說出這段話時,我驚呆了!
記憶香港,盤點那些年我們錯過的珠寶
那些時光,我們不曾抹去的記憶!
記憶中,我上學就是這個樣子滴
留在我記憶里的那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