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文 | 後來瘋了最後死了


在中國,武俠電影的歷史幾乎等同於電影的歷史。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電影的《定軍山》雖然是一則戲曲短片,但它同樣包含武和俠的成分。真正意義上的武俠片出現於上世紀20年代,這也是中國武俠電影史上第一個高峰,當時中國電影剛剛進入長片時代。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定軍山》(1905)


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1920年製作的《車中盜》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武俠電影,本片根據林琴南翻譯的一部小說改編而成,這類改編模式在當時是電影界的主流做法,反映了西方文化在當時上海的盛行。


20年代中期,觀眾對西式題材的影片漸感厭煩,要求看到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作品,從而導致大量歷史古裝片的問世。這批影片是否真的弘揚了中國文化另當別論,但武俠電影卻借著這個勢頭走向前台。

當時正值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在上海報紙連載六年,讀者萬千,電影向其取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據《江湖奇俠傳》改編的《火燒紅蓮寺》在短短數年間衍生出二十多部續集,此外還有《石秀殺嫂》《大俠甘鳳池》《王氏四俠》《大俠白毛腿》《血滴子》《荒江女俠》等無數武俠片在市場上大出風頭。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火燒紅蓮寺》(1928)


無論是《水滸》《施公案》《兒女英雄傳》這種舊式小說,還是平江不肖生、顧明道等人的武俠新作,又或是民間傳說、傳統戲曲,通通成為武俠電影取之不竭的故事源泉。

這段時期每年的武俠電影年產量達到40-60部,這些影片不遺餘力地營造各種荒誕不經的銀幕奇觀,神怪、武打、破案、神秘、恐怖等聳人聽聞的元素應有盡有,竟漸漸發展至無政府主義態勢,引起輿論警惕,特別是左翼文人在報章上譴責武俠片教壞青年觀眾,麻痹人民心智,增加社會不安因素,於是呼籲政府查禁,終於導致武俠熱潮退卻。


根據今天殘留的斷章殘簡,我們知道當時那些武俠故事十分簡陋老套,無非是講一些江湖上的門派爭鬥,或者反清復明、劫富濟貧的陳舊主題。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王氏四俠》(1927)

從30年代中期至1949年,武俠電影並未徹底消失,但聲勢已大不如前,直到50年代方迎來複興。1949年後,大陸禁絕了一切武俠文化,同時無數上海影人流落香港,使得香港成為華語文化圈的電影中心,新一代的武俠電影也應運而生。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武俠電影顯然是粵語片黃飛鴻系列,多數由胡鵬執導、關德興主演。


黃飛鴻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他在佛山設館行醫,門下再傳、三傳弟子不計其數。真實的黃飛鴻是何等樣人且不計較,但他在銀幕上集各種中華傳統美德於一身,武功高強,儒雅謙和,比2、30年代優柔寡斷的男俠客勝出多多,一時間風靡東南亞華人圈。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黃飛鴻真人


實事求是的說,50年代粵語武俠電影雖數量巨大,但製作水準卻良莠不齊,很多影片在幾天之內趕拍完成,實乃粗製濫造。武俠電影亟待突破,正好趕上邵逸夫先生從東南亞到香港主持邵氏公司製片業務,邵氏以國語片為主,初時以黃梅戲曲片聞名,但邵逸夫對當年上海風靡一時的武俠高峰念念不忘,又對時下這種類型的質量不滿,決心製作一種新的更加精良的武俠片。


邵逸夫鼓動旗下導演嘗試走出武俠新路,包括李翰祥在內一開始失敗的居多,直到張徹拍出實驗性質的《虎俠殲仇》,才擺脫了舊式武俠片花拳繡腿的缺陷,令人眼前一亮。稍後是徐增宏的《江湖奇俠》《鴛鴦劍俠》、胡金銓的《大醉俠》、張徹的《獨臂刀》,及同時期左派公司的《金鷹》《五虎將》《雲海玉弓緣》,這批作品一起開創了華語電影歷史上武俠電影的又一次高峰。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虎俠殲仇》(1966)


這一波武俠電影熱潮一直延續到70年代末,邵氏在張徹、胡金銓之後還有楚原、劉家良,而嘉禾也有羅維/李小龍的功夫片,這段時期武俠/功夫電影佔據了香港電影市場上的半壁江山,甚至影響到台灣。當時台灣是香港電影的一個主要市場,主要的香港導演幾乎都曾在台灣長期工作,而台灣本土也培養出了張曾澤、郭南宏等知名武俠導演。


這個時期的武俠故事分為好幾種類型,一部分是改編或演化自金庸、梁羽生等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的作品,張徹拍過多部金庸,楚原則以拍古龍見長。還有一部分是電影公司的原創故事,不外乎尋仇稱霸、鋤強扶弱之類,其中邵氏最主要的編劇是小說家倪匡。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由倪匡編劇的《楚留香》(1977)


另外,以南少林傳說為主題的武俠片是70年代一大顯著現象,三德和尚、方世玉、洪熙官、陸阿采等廣東民間流傳的英雄成為銀幕上經久不衰的主角。南少林電影基本脫不了反清復明和師徒傳承的母題,「俠」的色彩較淡,更為強調「武」的表現,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功夫片。


80年代後,大陸對武俠影視解禁,各種合拍片、國產片紛紛問世,例如《少林寺》《神秘的大佛》《八卦蓮花掌》《無敵鴛鴦腿》《天下第一劍》……但無論是製作水準還是打鬥技巧,大陸武俠電影比起香港還差很遠。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少林寺》(1982)


代表這一時期華語武俠片最高水準的是90年代初的徐克,他導演和監製的《笑傲江湖》系列、《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等片至今無人敢輕言超越。可惜的是香港電影在90年代後期急速墜落,武俠電影也幾乎同時遭到滅頂之災。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新龍門客棧》(1992)


進入新世紀後,香港影人北上,他們並未停止武俠片的創作,再加上內地一些從未有過武俠片經驗的著名導演也先後加入到這個行列,所以從表面上看,武俠電影的創作依然繁榮,但真正得到認可的佳作不過鳳毛麟角,武俠電影的復興仍有待來日。


武俠電影九十年的歷史生動地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俠文化在不同年代所呈現的不同面貌。不論是黃飛鴻還是令狐沖,也不論是桂武還是蕭少茲,俠的形象一變再變,時而「忠君愛國」,時而「反帝反封」,時而「抵禦外侮」又「為國為民」,俠的精神就彷彿中華文化中一個不死的幽靈,永遠依附在不同的時代精神之上。



武俠電影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一代宗師》(2015)


但總的來說,一些揮之不去的共性總是存在的,不論是什麼時代的俠客,他總是急公好義、鐵面無私、嚮往自由、視死如歸、愛惜名譽、仗義疏財、克己復禮、寬恕仁愛,堪稱正義、智慧和力量的完美化身。


俠的盛行,反映了人們對既定體制的失望和反抗,寄望於某種純粹的超級人格來施以拯救,然而這種理想大多數時候都會落空,電影的happy ending也只是宣布危機暫時「告一段落」,是以很多武俠電影由始自終都浸透著強烈的悲劇氣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在好萊塢拍了幾百部電影從不賠錢的人,來中國了
《三少爺的劍》拍成這樣,對不起古龍,也對不起楚原
《教父》的偉大,從它第一天拍攝就開始了
《你的名字》哭完我一年的淚,它的神結局功不可沒
我所認識的仁直,倒帶在電影中的時光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部隱喻現實的電影《怒》,的確把人看怒了!
法國「援交」少女的悲慘生活,這電影講的是人性現實
恐怖電影里的雙頭鯊魚,在現實世界中真的出現了!
單身狗最大渴望的實現:《戀愛禁止的世界》真人電影化
曾經科幻電影里才有的酷炫場景,現在實現了!
讓人看了想努力戀愛的電影
腦洞很大的歷史老師把電影角色帶進了現實世界
這是世界上最驚人的電影院
絕對是去年最奇葩的電影,讓人看了想打導演
電影拍攝現場,我們看不到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朝鮮人如何拍他們的國產電影,直擊朝鮮電影拍攝現場
MV變身為劇或電影的夢,在《滾石愛情故事》里實現了
張國榮和梅艷芳的未了情緣,都在這部電影中實現了
這麼爽這麼震撼的電影,講的故事卻只是關乎自由
《恐怖電影vs現實故事》這些電影里的鬼都是真的?
這部國產電影的故事,真實得可怕
談下《釜山行》,現實是生活的,就把希望留給電影吧。
世界上最驚人的電影院
又一個!《戀愛禁止的世界》將出真人電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