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帖三式:欣賞·分析·記憶

讀帖三式:欣賞·分析·記憶

「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清·李瑞清《玉梅花盦·書斷》)。當然碑帖也屬於書的範疇。像傳世的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赤壁賦》等法帖,這些不但是書法藝術的不朽之作,而且也是千古流傳的好文章。


學書臨帖固然重要,但讀帖則能提高我們的藝術分析、鑒賞能力和修養。清蔣驥《續書法論·臨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養性情,感發志氣。若絕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則不足與論書。」當然,學書者「讀帖」不光是領略其文采,更重要的還是要從書法的角度去觀察其章法、筆法和情趣意境。

讀帖三式:欣賞·分析·記憶


既然讀帖如此之重要,那麼如何讀帖呢?就筆者學書淺見其法有三:


一欣賞式


「帖教人看,不教人摹。」(清·梁同書《頻羅庵論書·書張芑堂論書》廣義而言,這裡的看,很顯然是教學書者對優秀碑帖勢必要進行欣賞、揣摩、感受,從而達到能心領神會。書法欣賞與繪畫欣賞不一樣,它沒有繪畫的具象,是借文字元號的揮寫,創造具有生命的藝術作品。我們欣賞時,有種模糊性。「就欣賞者來說,則是以象觀意,從象味意。不是具象,卻有生命,看是抽象,卻有意味。形象若具象化,意味就喪失。意味只在抽象中。」(當代·陳方既《書法創作意象》)如果我們養成經常讀帖的習慣,久而久之便會領悟原範本的氣息、格調、韻味、章法、情趣、意境等。

二分析式


對於學書者來說,分析式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它要求學書者要對原帖中的一點一畫進行理性的分析研究,要對其外在形式和內在意境作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真正把握原帖的風貌神采。正如宋黃庭堅在《論書》中所說:「細看令人神,乃到妙處。」另外,我們還要分析和了解作者書其帖時的背景,心情等,並進一步擴大研究分析其與同一字體的其它範本的異同之處,廣取博覽,吸取適合自己口味的優點部分,化古為我。


三記憶式


讀帖的目的是為了使學書者能更好地臨帖和脫帖,它需要反覆多次地揣摩範本的點畫、結字、章法、意韻,並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古人學書,不盡臨模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宋·黃庭堅《論書》)我認為之所以能下筆時隨人意,便說明了他對張掛於壁間的書作朝夕諦觀,通過細看已對其章法、結字、意韻等特徵達到心手相應的程度。只要我們能這樣長期不懈,堅持記憶式的讀帖,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一定會得之於心,用之於手。


上述三種方法,在讀帖過程中,應相互聯繫,並與臨帖實踐結合起來才會奏效。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第一網 的精彩文章:

陸潤庠館閣體書法《錢母蒯太淑人傳》
學習書法的六大益處
徐曉川書法字帖欣賞《楷學千字謠》
書信解說(信、簡、牘、箋、素、函、札、緘共8個方面)
文達公紀昀楷書《弘曆西旅歸誠詩》

TAG:書法第一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詩歌欣賞 記憶
碑帖欣賞:元 趙孟頫 書帖兩幀
趙孟頫楷書欣賞:《四時讀書樂》
好帖欣賞:明 文徵明 書帖兩幀
好帖欣賞:元饒介 書帖兩幀
契丹文字分析與欣賞
趙孟頫《姑蘇玄妙觀重修三清殿記卷》欣賞
碑帖欣賞:元 趙孟頫 《五柳傳》及釋文
王羲之草書字帖欣賞《知遠帖》
碑帖欣賞:元 趙孟頫 《杭州福神觀記》
鍾繇《昨疏還示帖》欣賞
好帖欣賞:明 董其昌 行書三幀
好帖欣賞:宋 米芾 《惠柑帖》
好帖欣賞:宋 米芾 《留簡帖》《知府帖》
歐陽詢楷書字帖欣賞《蘭亭記》全拓大圖
祝允明書法欣賞:《可竹記冊》
趙孟頫行楷書欣賞《姑蘇玄妙觀重修三清殿記卷》
岳飛書法欣賞:《大字帖》
【散文欣賞】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