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導讀


「建築是人造自然與風景中最主要的元素,它在充當承載人類文明容器的同時,也留住了人投射在風景里的記憶。」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在國務院頒布上海「國家歷史名城」三十周年之際,上海第二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暨「愛屋.及鄔」繪畫雕塑展昨日在上海鄔達克舊居正式拉開帷幕。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也許你並不知道鄔達克這個名字,但是在上海的角角落落,你隨時都可能與他擦肩。武康大樓,國際飯店,市三女中,大光明電影院...100多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風格各異的著名建築都出自他的手筆。這些建築承載了上海城市的歲月變遷和歷史人文,是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老上海的經典,國際飯店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武康大樓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大光明電影院

畫展放在番禺路129號鄔達克舊居,這個帶有英國鄉村風格的住宅,是鄔達克在上海曾經擁有的最大的一個家。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作為一個建築師,鄔達克本身並不拘泥。從公共建築到個人住宅;從法式建築,英國鄉村式的建築,現代主義建築,他無不涉及。正是因為他並不是一個保守堅持單一風格的建築師,才造就了今天上海萬國建築的風貌。可以說他是最早在上海體現出城市更新理念的建築師。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歷史上的國際飯店是名流匯聚之所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大光明大戲院外形是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南立面採取橫豎線條交錯的形式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武康大樓,上世紀20年代的諾曼底公寓


相關資料:紀錄片《城市更新之眼》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和文匯報社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城市更新之眼》在同一天的兩個時段,藉助鏡頭讓我們的眼睛或看到、或凝視了鄔達克建築呈現於今天的風貌,以及其所承載的當下"文明";且以"原真"性的話語樣式,做了類"生理切片"式的表述。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李向陽說,「愛屋及鄔」作為展覽,以鄔達克作為核心,但它並不是一個懷舊的文獻展,也不是炫技玩酷的建築效果圖陳列,而是一次直面當下、接續歷史的討論和對話。雖說展覽是他做過的規模最小的,但花費的心思卻是最多的。從對空間的認識,展覽的結構、布展的條件等等都做了反覆考量。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既然鄔達克是不拘於傳統的,甚至說是前衛的。那展覽的形式又何必拘泥?這次展覽所邀請的藝術家,大都都對上海或建築有著長期的思考和積累。從水彩、油畫、國畫、鋼筆畫到雕塑、裝置,藝術家們用豐富多樣的語言描繪了他們眼中的萬國風貌。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張安朴巨鹿路花園住宅 鋼筆水彩 19×26cm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賀壽昌《回家》69.5×49cm 紙上鋼筆 2016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應海海1031-4 鄔達克舊居 油畫80×100cm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洪健鄔達克哥倫比亞生活圈一隅 紙本設色 51X51CM 2013年


藝術家李乾煜的兩件裝置作品在多數的繪畫作品中,頗為顯眼,惹的不少觀眾駐足停留。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藝術家正與觀眾講解討論作品


「這次的兩件參展作品都是基於現成品的改裝和再造。《與鄔達克共舞Dance with Hudec》中用到的柜子其實原來是建築中的一個裝飾櫃,內部結構由24個玻璃架子組成。原來的創作初衷是將每個小格子用不超過30cm的雕塑填滿,形成一個博古架的展覽形式,一來呼應鄔達克先生留下的萬國建築風貌,二來在豐富此次展覽的作品形式。」李乾煜說。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李乾煜《與鄔達克共舞Dance with Hudec》 250×320×40cm 橡木、銅板、霓虹燈 2016


在反覆討論的過程中,策展人提供了他新的靈感,是否能將這個原本就有的柜子看成一個整體,以更大的形式來想像?藝術家杜海軍的作品以建築的窗戶為主體,這個裝置是否可以予以呼應,配合整個展覽的語言?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杜海軍1031-6 四行儲蓄會大樓 油畫 2016 100×80cm


在反覆試驗後,原本的裝飾櫃成了時光的展示架。透過背面的玻璃鏡子,我們恍惚似乎看到了過去與當下的對話,看到了時間彷彿正在竊竊私語。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而藝術家毛冬華這次的參展作品《窗里窗外》則是用當代水墨的手法表現了著名的國際飯店,「國際飯店曾經是上海的最高建築,我覺得單純採用傳統的國畫手法來表現,意義不大。鄔達克作為一個具有國際精神的建築師,我覺得在畫面中注重傳統與當代的結合才更能體現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毛冬華1031-21《窗里窗外In and Out of the Window》 120×120cm 紙本水墨ink on paper 2011


「用玻璃幕牆來體現國際飯店,是考慮到老建築與新建築在材料上的不同,畢竟我認為建築的革新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材質的革命,這是新老建築的一次對話。中國畫其實在表現空間的時候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城市卻是多維空間。玻璃幕牆這個元素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記得當時我面對畫好格子的國際飯店,彷彿自己就是導演,想像這座建築里究竟能發生多少故事。總之,畫這幅畫是一次美好愉快的體驗。」毛冬華說。


從小在法租界一帶長大的畫家陳健對鄔達克建築的關注點則在民居和城市角落。「比起那些著名建築,我更關注民居。接到畫展邀請後,我走了不少路,去感受生活中的那些建築。」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陳健《鄔達克舊居Hudec s Residence》 15×13.5cm 水彩 2016


「鄔達克的貢獻並僅僅在於建築本身,而是國際精神和視角,他很早便在上海實踐他的建築理念,留下了這些寶貴的財富,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建築保護的問題我一直很關心,這也是這個展覽的初衷。我們在著名建築的保護上也許能做好,但這些民居和細處我覺得更值得關注,畢竟這更貼近我們的生活。」陳健說。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真光大廈,圓明園路209號,原名浸信會大樓


海納百川,兼容並蓄,建築作為城市視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好的公共藝術。它是人造自然與風景中最主要的元素,在充當承載人類文明容器的同時,也人留住了人投射在風景里的記憶。正如貝律銘所說「鄔達克的建築過去是,現在是,並將永遠是上海城市輪廓的一抹亮色。」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1947年,鄔達克離開上海時帶走了房子里的一扇木門,如今上海鄔達克舊居復刻了這扇門


鄔達克作為建築師,他在上海的實踐在鑄成上海風景的同時,也伴隨了不同時代的城市更新。城市的樣子變了,當這些建築在洗盡鉛華之後,更多的其實是承載了這座城市的精神變革和記憶。借著這次展覽,被重新定義。在煥發出新的青春的同時,也提醒著我們關於建築保護的諸多課題。


文丨王秋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 的精彩文章:

彈幕功能遍地開花,年輕人為什麼還是最愛嗶哩嗶哩?B站董事長如是說……
王安憶:生活中有很多會講故事的人
五千元的日本小學生書包為何中看不中用

TAG:文匯 |

您可能感興趣

未來的家會是怎樣的?15位建築師對明日住宅的12個預言
這個王朝僅存在14年,卻留下眾多建築瑰寶,還有一個至今成謎
2016年最好的建築都在這裡了
2016 世界建築節獎項公布,來看過去一年的這些最佳建築
2016年中國最丑十大建築,哪一個讓你看不下去?
一座1889年建造的上千英尺建築,僅兩年建成每年收益上百億
這個77歲的頂級建築師,花57年蓋了一座夢幻木屋:最好的陪伴是自然
10m2還嫌大,這個建築師說,一個家只要2.363m2就夠了!
15個國家的42名建築設計師湊在了北京,他們說的話哪些和我們有關?
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木結構建築我國僅存4座之一的五龍廟
這個短暫的朝代,留下四個建築奇觀,1300年後仍在使用
每天她都要背12次建築材料,每次都是100公斤
這個朝代僅存在37年,卻留下了4個著名建築,時至今日仍在使用
這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僅存30多年,卻留下四個偉大建築,至今仍在使用!!
這個朝代雖然只存在38年,卻留下了4個偉大建築,至今仍在使用
這棟位於海拔13000英尺的建築,一出現就驚到了很多人
什麼樣的建築師讓這裡的房價飆升了200倍
當了30年建築師,如今的他拿起了畫筆
這個朝代,僅存38年,卻給中國留下3個偉大建築,造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