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處,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處,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蜀後主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三月, 諸葛亮針對國內南中地區數年的叛亂,發動了南中之戰,歷經半年,於當年秋天結束。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實現了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就已經提出的戰略構想,同時在消除了蜀漢政權在劉備去世之後國內局勢動蕩的不利局面,對實現蜀漢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也為幾年之後的北伐戰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南中之戰的勝利,也是諸葛亮時代的正式開始。在這場戰爭中,無論從戰略決策、戰役準備、戰術實施都顯示出高超的技巧。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處,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戰後,諸葛亮開始積極籌劃北伐。蜀後主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諸葛亮給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章,這便是著名的《出師表》。諸葛亮在《出師表》是這樣回顧南中之戰和自己的下一步打算的: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處,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本文所介紹的成語就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文中的「深入不毛」後來演變為「不毛之地」,成了一個成語。按照一般的解釋,不毛指的是貧瘠之地,而在《出師表》中,不毛卻有著特殊的含義,指的是諸葛亮南征時經過的一個地方。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後主劉禪即位後,蜀漢人心未穩,雍闓、孟獲叛亂,危及蜀漢政權。諸葛亮要實現「思惟北征」一統漢室的宏偉目標,首先就要進行南征,平息叛亂。蜀漢建興三年春,諸葛亮調集兵馬,向南中進軍。到是年秋平四郡。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處,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這裡所指的四郡,即: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這四郡是不是「不毛之地」呢?據《華陽國志·南中志》及《後漢書·西南夷傳》等史料記載,這四郡不僅物產豐富,經濟發達,在此為官者「皆富及累世」,有的甚至「富及十世」。顯然不是不毛之地。如果把《出師表》中的「不毛」解釋為貧瘠之地,肯定是不確切的。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處,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既然如此,「不毛」到底指哪裡呢?有人推測是指緬甸東北部地區。因為該地區就是三國時的永昌郡轄地。永昌郡,原為哀牢國地,東漢時期置郡,所轄地包括今天的雲南西部及緬甸東北部,是當時西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雍闓、孟獲叛亂中心,諸葛亮對這樣的戰略要地當然不會放過,很有可能到過這裡;其次,印度古代梵文稱緬甸為「緬瑪」,緬甸語自稱為「不毛」,故此英語譯作Burmd,即「不毛」。


因此,諸葛亮《出師表》中「不毛」,可能指的就是永昌郡的今緬甸東北部地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北方霸主之戰三:友誼的小船一翻,剩下的只有仇恨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所,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正說昭烈帝之四:有種財富人人都有,關鍵看會不會用

TAG:燦爛海灘 |

您可能感興趣

該成語原指貧瘠之所,諸葛亮提及的卻是個國家
古人也是地域黑,被諸子百家黑得最慘的中原省份,段子被編成成語
該成語講述一封疆大吏,諸葛亮功敗垂成,與之有關
該成語是諸葛亮坑人的,從此骨肉分離,唯一人得利
這些絕美的成語,原來都藏在詩里!
此成語諸葛亮用來勸架,治標不治本,最終釀成大錯
此成語說的是位俠客,諸葛亮好友,亦是二十年死敵
此成語為劉備所創,看似感嘆,實則陰險之極
此成語說的是位俠客,諸葛亮好友,亦二十年死敵
這些唯美的成語,原來都藏在詩里!
該成語是諸葛亮坑人的,親人成了對手,唯一人得利
傳統文化:一百個中國成語之「最」,看你知道幾個?
諸葛亮的名言,關於諸葛亮的俗語成語
該成語說的是位謀士,遠勝諸葛亮,因一啞謎而亡
這些關於春天的絕美成語,原來藏身在詩里
這個成語出自郭嘉之口,曹操因此大勝,成為兵法圭臬
時過境遷,這個成語,在古代都想別人說自己,現在卻避而遠之
這個成語出自郭嘉之口,曹操因此大勝,成了兵法圭臬
此人名列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小說中他是「盤腸大戰」的英雄,有個成語跟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