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吃完棗,棗核是個寶!

吃完棗,棗核是個寶!

每年的秋冬季節,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作用的大棗自然也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大棗不僅是脾虛食少、疲乏無力及血虛者的食療佳品,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保肝和抗衰老的作用,深受人們的青睞。然而生活中大部分朋友在吃棗時常習慣吃完棗肉後,立即把棗核吐出,有的朋友為了嫌吐棗核麻煩,乾脆直接購買無核棗。其實,這種吃法僅僅發揮了棗肉的補益功能,卻未能充分利用棗核的「生津」功能。



吃完棗,棗核是個寶!


李時珍倡導「常含棗核」,以生津液


早在400多年前,李時珍就倡導「常含棗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的養生方法。古人將唾液稱之為津液,實踐證明吃完棗後將棗核含在嘴裡,有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唾液中含有多種酶類,具有幫助消化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能。我國古代的養生家都非常重視津液的補益作用,並稱之為「甘露」、「瓊漿」、「天池之水」等,這足以見證津液的寶貴。



吃完棗,棗核是個寶!


津液可以潤澤胃腸、促進消化、預防秋燥


中醫認為津液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補益性,津液咽下進入人體後內能滋養臟腑組織,外能潤養肌膚。吞津咽液是歷代養生家非常推崇的養生方法,如果堅持練習,不僅可以緩解因體內津液匱乏而出現的口乾口渴、皮膚乾燥、便秘等癥狀,還可濡養肌膚,起到養顏的作用。對於脾胃功能虛弱、消化不良的老年朋友來說,經常吞津咽液,還可潤澤胃腸,促進消化。秋季,人們常常因體內津液受損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口乾唇燥、皮膚乾燥、鼻子出血等秋燥的癥狀,堅持吞津咽液養生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述不適。



吃完棗,棗核是個寶!



吃完棗肉後,別急著吐核,兒童及有吞咽功能障礙的人不宜

為了充分利用棗核的「生津」功能對人體帶來的補益作用,吃完棗肉後,千萬別急著吐核,應將棗核含在嘴裡10~15分鐘,並用舌尖不斷地翻動棗核,待口中的津液較多時,徐徐咽下,然後再重複上述動作,注意切勿連同棗核一起吞下。為了避免勿吞棗核,兒童及有吞咽功能障礙的人不宜採用此法。


本文為作者原創,首發於企鵝號。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竹語 的精彩文章:

你經常久坐嗎?這些事你該重視了!
戒煙,你需要這「三位導師」、擁有這「十位助手」!
你經常久坐嗎?這事千萬別忽視了!
「無疾而終」的真相,你並不了解!
良藥也可以不苦口,這些秘笈你該收藏!

TAG:杏林竹語 |

您可能感興趣

發現新世界,吃完棗含10分鐘棗核能解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