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藏家觀點:迷戀宋代「五大名窯、八大民窯」會誤導收藏

藏家觀點:迷戀宋代「五大名窯、八大民窯」會誤導收藏

從市場來看,著錄對於一件藏品的價值判定是至為重要的,但因為年代久遠,有可靠出版著錄、公開展覽過的老窯瓷名品缺乏,其中多數又已經進入博物館或者收藏機構。在當下收藏越來越講究傳承來源的環境下,市場流通中的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老窯瓷更是鳳毛麟角。只是藏家的苛刻要求往往並不因此放鬆。這些藏家認為,一件東西,要想被業內公認,至少應該是有20世紀90年代的著錄,80年代的更好,甚至有了50年代、30年代的更是大大加分。

實際上,對於資料乃至文獻認知,永遠需要辯證的認識。在正上生古陶瓷沙龍創始人吳雨哲看來,收藏宋瓷,連明代文獻都不可信。他認為,關於宋代「五大名窯、八大民窯」的說法是極不科學的,甚至正在誤導著老窯瓷的收藏。

▌為什麼說「五大名窯、八大民窯」提法不科學?

吳雨哲:過去將宋代的瓷窯大致分為兩個系統,官窯系統和民窯系統。其中官窯系統即宋代五大名窯,民窯系統指的是北方的定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磁州窯系和南方的饒州窯系(景德鎮窯)、龍泉窯系、建窯系和吉州窯系。如果了解宋代的制瓷體系,我們會發現,所謂「宋代官府為了滿足對優質瓷器的需要,建立了官窯,生產精緻美觀的瓷器,專供宮廷使用,指的是哥窯、官窯、汝窯、鈞窯、定窯。」的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就像被劃入民窯系統的建窯所生產的建盞,款識中最為常見的便是「供御」或「進盞」,其意義很明顯,就是產品進獻給宋朝宮廷使用。可見當時官、民的區隔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明確。

藏家觀點:迷戀宋代「五大名窯、八大民窯」會誤導收藏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碗

▌宋代的制瓷體系是怎樣的?

吳雨哲:據《宋會要輯稿》記載,「瓷器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給用。以京朝官三班內侍二人監庫。

宋太宗淳化元年七月詔:「瓷器庫納諸州瓷器……」

真宗景德四年九月詔:「瓷器庫除揀封樁供進外,余者令本庫將樣赴三司行入估價出賣……」

這段文字表明,在宋代,瓷器和漆器庫設在汴京的建隆坊。當時,包括浙江越窯、江西饒州窯等生產的瓷器、漆器都要送到這裡驗收入庫,由內侍監庫。宋太宗淳化元年七月詔,採購諸州瓷器。景德四年真宗下令,朝廷按需要挑選過後,多餘的樣品將送三司估價,然後可對外出售。

這段文獻簡直太重要了,它令我們豁然開朗。從中我們了解到,宋代的制瓷體系是民燒官選,很多窯口就像今天的民營企業,在生產的同時也承接政府項目。被政府作為指定採購點的窯廠有財力高薪挖人,進行資源調動。這個作坊拉胚一流,工資翻倍;那家剔劃一流,全家都過來。從而集合最好的匠人,燒出金字塔頂端的器物。之後國家派督辦採購,擇優納入皇家瓷器庫。皇家挑選後,如果還有剩餘就可以出售。

宋代的制瓷體系和供應制度,與元代以後有很大區別。所以如果用明清瓷器的思路去收藏宋代瓷器會產生很多偏差,比如明清講究宮廷用瓷,在宋代瓷器中這就很難區分。好的瓷器不光皇室可以用,貴族也可以購買,甚至民間有錢的富人,只要買的起也可以用,而且窯廠只要資金,有上好的手藝人,也依然可以繼續生產如此高檔的瓷器,無非成本高,售價貴。

▌五大名窯之說是空穴來風嗎?

吳雨哲:宋代「五大名窯」之說,始見於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吾華制瓷可分三大時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可見,五大名窯之說並非空穴來風有確實的文獻記載。但我挺不相信明代的文獻,這類東西若想用來「證史」,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作者本人並不知道他是在「創作」並且不打算「傳世」,否則就會帶有主觀因素,不是客觀實在。

明清和宋代,中間夾著由女真人統治的元代,雖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形成的漢文化斷層已經很厲害,對前朝文化的理解已經完全不同,證史的意義也大打折扣。我查文獻一般會查到宋代,南宋、北宋會比較客觀。「五大名窯、八大民窯」全是明代之後說的,宋代從來沒說過,也許就不存在,因為宋代的制瓷體系決定了很多大窯口都有能力燒出特別精美的瓷器。所謂宋代「五大名窯」,圈內都這麼說,圈外都這麼理解,造成一個很大的誤區。

比如鈞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鈞窯,就是這種天藍釉、紅斑、紫斑,和其他宋代名窯瓷器對比,是否覺得格格不入?公認汝窯代表宋代審美的高度,汝窯講究天青、單色釉、色調偏灰,這明顯和鈞窯不在一個審美體系。但凡色彩艷麗的鈞窯,我覺得多是金元時期的,屬於少數民族的審美體系。

藏家觀點:迷戀宋代「五大名窯、八大民窯」會誤導收藏

北宋 鈞窯鼓釘三足洗 故宮博物院藏

藏家觀點:迷戀宋代「五大名窯、八大民窯」會誤導收藏

北宋 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台北故宮藏

另外,根據已發現的窯址,我們知道「五大名窯」以地名命名,汝窯在汝州,定窯在定州。宋顧文薦《負喧雜錄》記「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表明官窯在當時的京師汴京。可你聽說過宋代有關鈞窯的地名嗎?

所以鈞窯在所謂的宋「五大名窯」中是站不住腳的,僅能稱之為鈞釉。

民國時期所說的「家有錢財萬貫,不如鈞窯一片」的說法我認為都是訛傳,這幾年的建設出土了大量的古陶瓷標本,很多歷史真相早已浮出水面,從拍場的鈞瓷的價格上就可以看出大部分行家的認知是很統一的。

藏家觀點:迷戀宋代「五大名窯、八大民窯」會誤導收藏

南宋 官窯琮式瓶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所以,在宋瓷中,我們並不能依靠一件器物的窯口、器型、紋飾來判斷它是宮廷用瓷。只有少數,老百姓用不到的一些禮器。比如,之前禮器多青銅製,南宋的都城在臨安,缺少原料,就燒制瓷器來替代青銅禮器用。再比如,仿青銅器造型的南宋時期的簋式爐、琮式瓶,就是專為宮廷燒制,這些老百姓用不到。


1993年創刊的《收藏》雜誌,是中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最具影響力的收藏類期刊。《收藏》填補了中國期刊界無一本收藏類期刊的空白,背靠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強大文博專家顧問團,全方位拓展雜誌的活動空間,反作用於中國的民間收藏,促進了收藏知識和收藏經驗的傳播和普及,催發了收藏品藝術市場的發育和成熟,推動了收藏理論的研討和收藏學的建立,影響和帶動了收藏類傳媒,包括收藏類報刊、收藏類專欄專版、收藏類書籍的創辦、出版熱。

新浪微博:收藏雜誌

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唐英與「唐窯」在制瓷業的貢獻在哪裡
徐世章的藏硯之道
麵粉貴過麵包?品品白楊與趙丹當年的風雅故事
沉船魔咒,畢加索生命中的7個女人
陝西九家拍賣公司推首屆聯合拍賣,傢具等拍品獨具一格

TAG:《收藏》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男人為何迷戀三寸金蓮?
大唐秘史: 唐朝皇帝多迷戀丹藥? 錯, 王公大臣也迷戀!
曖昧、迷戀、熟齡美的五個星座
中國古代因迷戀女色斷送江山的帝王,酒池肉林最荒唐
城管執法網路直播;合肥殘疾小伙街頭「腳書」引圍觀;十堰女主播深夜唱歌,鄰居報警;老奶奶迷戀男主播大鬧郵局成網紅
葉璇戀上有婦之夫?新男友迷戀大尺度、炒作、抄襲槽點更多?
男人最迷戀七大美胸女星
《火之迷戀》看初戀女神小水演繹大反派「妖女」
為什麼女人會迷戀大叔?
最讓男人迷戀的三大星座女!
還在迷戀小鮮肉?在動漫里大叔才是大家最愛的菜
男人最迷戀的三大星座女生
明朝四代皇帝皆迷戀壯陽之物 連本草綱目也成了壯陽大全
本山大叔女兒趙一涵,最近迷戀直播,網友:「球姐」好漂亮
丹麥為何全民迷戀中國?連安徒生都是頭號迷弟!
《小戲骨》版「紅樓」:萌娃迷戀症
大爺迷戀做板凳,堆小區成「共享板凳」
唐玄宗曾經迷戀過的「洋貴妃」
除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唐明皇還曾一度迷戀這個外國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