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影視 | 一部融合了人類智慧和精神的科幻史詩,讓無數美國人痴迷

影視 | 一部融合了人類智慧和精神的科幻史詩,讓無數美國人痴迷


題圖來源:《星際迷航》




為什麼美國人對《星際迷航》(Star Trek)如此痴迷?



知友 | 周涵之 葉嘉昊






  • 我覺得是因為星際迷航獨特的人文價值以及其對於科技與人性關係上卓越的遠見吧。






Cause I』ve got faith of the heart, I』m going where my heart will take me.

只因一份執念在心,毅然前行。

—— 《星際迷航·進取號》主題曲《Where my heart will take me》




一艘遠去探險的海輪被夕陽披上金色的光斑,浮躍于海平面之上,駛離天際。



一艘閃爍著燈光和蔚藍色光芒的星艦懸浮在空間與時間的終極領域,伴隨著空間的扭曲,隱沒在遠方熠熠生輝的星光之中。




當一部科幻劇褪去了商業化大片的浮躁,它所存留下來的意義便是其深刻的內在價值。



《星際迷航》作為硬科幻作品中史詩級的著作,傳承了六十年代人類對於宇宙和探索、人性和哲學、社會與政治、科技與人類、文明與存在的深刻思考,成為無數後輩投身於航天事業的信念源泉。




一、星際聯邦中的宏大社會觀



「一個穿越太空成為現實的夢想。」——詹姆斯·提·柯克艦長,2269年




星際聯邦是一個星際間的聯邦制共和國,它由多個同意在一個單獨中央政府下自治的星球政府組成。




這些星球政府共同遵守一些關於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它們分享彼此用於和平合作和宇宙探索的知識和資源。




作為已知宇宙中最有勢力的星際國家之一,星際聯邦的領土橫跨 8000 光年,其中包含至少一千顆行星。星際聯邦的正式成員數量超過了一百五十個。




和它的帝制鄰國們不同,聯邦並不是一個利用武力由單一民族統治其他民族的國家;相反,聯邦的各個成員都是自願加,並都在聯邦的民主社會中居於互相平等的地位。[1]




星際聯邦的政府組織形式在所有劇集裡面沒有明確交代,但是根據現有的資料表明,它可能是一個個立憲的代議制共和國(與 19 世紀 60 年代的美利堅合眾國迷之相似)。




星際聯邦的地位在《星際迷航》的世界觀中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它扮演著「一個宇宙多元文化的結合體」這樣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衍生,更是外星文明間友好的同盟;它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更是星際間文明友好互助的標誌。






1)星際聯邦:一個多元的社會




在電視劇劇集中,星際聯邦所代表的社會是一個典型的統一多民族社會。




只是星際聯邦中的民族概念與我們平時所指的民族概念是不一樣的、更大的概念——星聯中的民族以星球為單位,它其中的每一員代表的都是這顆星球上所有種族的整體利益。




這就有些類似於中國的政府在參加全球性集會(如聯合國會議)的時候代表的是居住在中國的所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利益一樣。




在一個泛星系的組織當中最不可避免的問題——當然也是最有趣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同文明間文化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在很多情況下會導致相互不理解,而相互不理解便導致矛盾的產生。




而星際聯邦的最大作用就是調節這一切不理解,最大限度的允許所有文明自由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不干涉。




在許多情況下,聯合會導致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同化:這包括生理上的同化(不同種族間的通婚)與文化上的同化(文化的交融與消失)。




對於前者,它曾經在地球上引起過巨大的爭議——事實上,世界電視史上第一個跨種族的吻在 1968 年才被搬上熒幕(有趣的是,它正好來源於《星際迷航原初系列》第三季的一集);而對於後者,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而星際聯邦的出現為這個問題提供以一個答案:我們可以同盟,但不同化,只要我們在一些不可讓步的價值觀性的問題上堅持一致——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文化衝突引起的戰爭與其他損害世界利益的事件,即使不能完全杜絕。




在《星際迷航》劇集中,星際聯邦的出現對如何在結盟的同時保持文化的完整性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2)不干涉原則及其作用




不干涉原則是在星際聯邦出現之前,瓦肯人遵守的一個星際間「交友原則」:任何一個星際聯邦的文明不得對前曲速文明[2]進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包括科技上與文化上的。




這就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文化發展的多元與自然性。因為接觸一個仍未發展出先進技術的國家——他們的文化尚未成型——無論用何種方式接觸,帶去了何種資源,都會伴隨著文化污染的風險。




文化污染這個問題並不像環境污染一樣好理解,因為文化或有意或無意的侵入對於一個社會造成的影響我們很難鑒別它是積極還是消極。但是不論這個影響是積極還是消極,它都會使這個特定文明的發展偏離原來的軌跡。




再者,這種在一個文明的兒童時期對其文化的影響可能會對它今後的發展與歷史進程造成巨大的改變——而這自然違背了星際聯邦「任文明自由發展」的理念。




星際聯邦是一個有著對於文化的敬畏之心的組織。而作為這樣一個敬畏文化的組織,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給文化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而不干涉原則則完美的體現了這一點。




3)共產主義理念在星聯中的體現




星際聯邦管理下的社會從某種角度上看是一個相當烏托邦的社會。




財富不再是個人奮鬥的主要目標,因為所有的基礎生存的必需品都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奮鬥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為人類整體的地位而努力。地位不再是衡量個人的重要標準因為每個個體都在為人類的整體服務,這樣的服務不分三六九等。




這樣的社會不得不說,是全靠個體的道德感與集體歸屬感而支撐著的平均主義社會。它給了懶人光明正大犯懶的權利,但是沒有人會去當懶人,因為由工作而獲得的精神上的歸屬感才是多數人追求的目標。




建立這樣的社會首先需要極高的物質條件。當然,在星聯的時代里人類已經做到了這一點:生活用品、工具甚至食物都可以被複制,所有人類曾經追求過的物質財富到這時全部是唾手可得。這就給了星聯建立這個看里來非常共產主義的社會的資本。




二、極致的種族——博格(Borg)






博格是星際迷航宇宙中一個非常特別的種族。他們的個體形式是機器部件與有機體的結合,沒有任何的情感、思考能力。




所有的個體行為都由「博格女王」發出的亞空間數據流操控。他們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通常 1-2 次後便能調整自身並適應各種形式的能量武器攻擊。




他們居住在方塊狀的宇宙飛船中,遇見他們認為有價值的種族便進攻、同化後者。所謂同化,就是將每一個博格個體持有的高科技「探針」插入生命體的皮下,通過「探針」所攜帶的生物科技改變後者的生命特徵,使其成為一個新的博格個體,接入到博格集合體中。




We are the Borg. Lower your shields and surrender your ships. We will add your bi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distinctiveness to our own. Your culture will adapt to service us. Resistance is futile.



我們是博格。降下你們的護盾,並且投降。我們將同化你們的生物和科技特徵,你們的人民將為我們服務。抵抗是無效的。[3]




1)文明形態——多元友善(星聯)的對立面




我們不難從博格中看出集權社會的影子,集合體[4]與我們之前所接觸到的社會形式唯一的不同,便是它徹底地消滅了個體意識,而消滅個體意識的工具,便是科技本身。




設想,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文明早已不存在個體意識,只通過一個沒有實體的「思維終端」做著操縱一切的決策,並不斷的通過同化別的種族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這種結合了原始的侵略、野蠻以及被民主社會所恐懼和唾棄的集權主義的存在方式,是人類文明最終的發展方向嗎?在《星際迷航》的作者看來,顯然不是。




作為星際聯邦最大的敵人——博格,似乎代表了 ST 宇宙中人類文明(多樣性、包容、探索精神、和平)反面的極端,單一、富有侵略性。




簡單地說:




博格的侵略(利己)主義




星聯的探索精神是由自由的思想文化所支撐的,倘若文明的意識形態是法西斯化的侵略主義,那一切的發展和「探索」都是為了擴大領土的工具,這也徹底違背了星聯的本質。[5]




博格正是如此,他們沒有所謂的「家園」,漂泊在死寂的太空,遇見值得同化的文明便侵略,遇見低等文明則忽略——極致的利己主義。




博格的高度統一和無意識化




星聯作為幾百個種族組成的聯邦,其種族多樣性可想而知。單單是一艘星艦艦橋上服役的高級官員就有瓦肯人、克林貢人等等。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所有的種族之間都不存在歧視,友好平等地一同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而在星艦服役,拋開這其中烏托邦的影子,這難道不是人類一直所追求的「消除歧視」和「自由平等」的理念嗎?




而在博格集合體中,從頭到尾徹底的數字化,從上到下命令的執行與信息的反饋,極度高效的行為模式,卻令人不寒而慄。




人們恐懼的不是他們如同「終結者」般冰冷的外表,也不是因為每個博格個體之間極少的差異性,而是在科技極度發達下被奴化了的生命,為了一種回歸原始的侵略手段而拋棄靈魂。




2)探討——科技與文明(「人性」)




如上文所論述,博格文明在其科技的發展過程中拋棄了個性與不同,我認為這是極其可怕的,是等同於拋棄靈魂般的蔑視生命的尊嚴。




剝奪一個人思考的能力是殘忍的,而博格文明似乎在這方面更加極致,他們徹底將生命個體同化為武裝的軀殼,讓他們機械地執行命令,達到極高的有序性和統一性。棄其本心,追逐所謂的文明致上。




們可以認為,博格文明是星際迷航的作者提供的一種科技與文明發展最終結果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在現在看來,是具有很強的預見性和警示性的。




在星際迷航誕生五十年後的今天,科技與人類自身之間呈現著一種微妙的關係。一方面,科技水平的指數式增長使得人類文明在短短几十年內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可穿戴設備的出現也為未來生活勾勒出了美好的藍圖,無數星際迷航中所出現的科技產品紛紛成為現實(自動門、翻蓋手機、平板電腦、語音識別技術等等)。




可同時,單單從人們出門交友聚餐都離不開手機這點上看,我們是否從另一種層面上正逐漸被科技所「奴役」?




不同於博格文明的的強制性同化,我們更像是自願的、無意識地去接受一切科技發展帶來的成果。




同樣的,我們被動地接受來自各方的多樣的信息,與此同時,我們是否忽視了嚴謹的獨立思考,轉而不加判斷地接受媒體終端上所論述的種種觀念?




博格文明中的科技同化是有形的、殘忍的,而因為科技的發展不自知的喪失本質才是如同《美麗新世界》中描繪的極樂世界般最令人窒息的悲劇。




近幾年剛開始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以迅猛的速度吸引了各大科技公司的眼球,微軟的混合現實系統 Holoens 更是將科幻片中的憑空交互變為現實。




假設若干年之後成熟的技術會像如今的手機一樣普及,到那時,我們的文明是否會變得極度自閉?沉浸在數字化的虛擬中享受感官的衝擊,不再願意去探索未知?




六十年代的科幻作品中或許已經給人們一個警示,倘若我們不懂得恰當地平衡科技發展與文明文化間的關係,最終的結果可能不會比博格文明好到哪裡去。




3)意義——文化與文明




博格文明的侵略速度是令人詫異的,所到之處幾乎是一片狼藉。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高效的文明組織形式使得博格文明能夠具有非常強的凝聚力和執行力,加上文明本身所發展出的尖端科技,許多別的種族都無法與其匹敵,最終難逃被同化的命運。




可是,一個在戰爭能力和決策、執行效率上看似極其強大的文明,真的值得我們去仿效的嗎?




有人說,「博格代表了科技與人性間最差的關係。」說得更徹底些,博格文明象徵著極其先進的科技取代「人性」。




博格文明是沒有文化的,或者說,他們的文化在個體被同化的那一刻就消亡了。




沒有音樂、沒有電影、沒有詩歌,沒有任何創作,沒有任何個體的概念,沒人知道他們的過去,甚至連他們自身也不屑於提及文明的過去。大一統化了的博格文明早已湮沒了歷史的印記,除了鮮明的外形特徵,我真的很難從他們的文明中再找到些什麼。




博格當然不會認為這是可悲的,因為他們的概念中已經去除了除集合體以外的任何字眼。可在很多人看來,比如 Picard 艦長,認為博格不能算作是一個文明。




誠然,沒了文化的文明還能被成為是「文明」嗎?一個文明之所以不同於別的文明,是因為他們有其自己的歷史痕迹,從石器時代到太空大航海時代,無數思維的瑰寶沉澱在文明的進程中熠熠生輝,指導著一個種族的行為和思考方式,成為一個文明鮮明的烙印。




文化之於文明,如同靈魂之於個體,是後者存在的意義和依靠。我們為什麼要極力保護自己的文明?因為我們想要保存自我們的文明誕生以來所產生的一切,我們從無窮多的可能性中開闢出新的一條道路,給這個世界以新的獨特和概念,自私的想,怎麼忍心它消亡?




所以文明要發展、進步,他們有的為了解決世間一切的未知,有的為了弄明白存在的意義,不厭其煩地摸索著,可如果有一天發現了一條可以讓文明永存的道路,卻拋棄先前的一切沉澱,生命豈不是變得等同於拖著一副空殼追尋永生般毫無意義?




星際迷航對於博格的塑造是片面卻深刻的,揭露了科技發展中最容易讓人們忽略或是遺忘的陰暗面,使得人們能夠重新審視 Who we really are,以及 Who I am——我們的本質以及我們的初衷。






三、理性與邏輯背後的瓦肯文化




「Live long and prosper.」在走下舷梯的那一刻,外星人說道,舉起了右手做出問好的姿態。這是人類與其他星際間種族的第一次接觸,人類的第一次接觸就是與瓦肯人。




瓦肯作為人類踏入星際的領導者,在片中戲份相當重——從的時代里人類剛剛踏入征程開始,到的時代里人類在銀河系間的地位已經舉足輕重的時候,瓦肯一直是人類一個理性、邏輯的盟友。




關於這個只關注邏輯的種族,生活在 21 世紀的 Trekkie 們一直抱著相當大的幻想:故事裡那些能完美控制自己感情卻需要用決鬥到死的方式爭奪伴侶的種族,他們的原形究竟來自哪裡?有趣的是,在無數對瓦肯來歷的臆測之中,最受歡迎的一個說法是:瓦肯的原形其實是中國。




這個說法實際上有許多有理之處:比如瓦肯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對待感情與理智的態度,他們的嚴謹和一絲不苟,以及他們面對新事物的不接受與恐懼。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文化在西方人的眼裡是陌生而神秘的,而瓦肯在地球人的眼裡恰恰就充當了這種西方人眼裡中國的角色。




而瓦肯人的價值就體現在了這裡:他們的神秘給了編劇們一個機會去去創造、給觀眾們一個機會解讀文化的起源。瓦肯的出現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學會理解陌生的文化。




對於一個種族來說,瓦肯人在《星際迷航》中被刻畫得極為細緻入微。從某種程度上說,電視劇中對瓦肯形象的描繪就是對一個我們不熟悉的民族的深刻刻畫:從各個角度,各個方向,甚至從文化的根源出發。




可以說,《星際迷航》中在瓦肯人身上花下的濃墨重彩,正是一個對於民族文化及其成因的深度剖析。




1)瓦肯及其傳統文化




先來說說瓦肯人對於自己傳統文化的態度。瓦肯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來說與一個地球民族十分相似:他們有自己的宗教(宗教教導他們追求理性和邏輯),他們有自己的習俗,他們有自己的飲食特色與娛樂方式,有自己的家庭倫理。




拿家庭倫理打一個比方,瓦肯人實行一夫一妻制,並且幾乎所有的婚姻都是在雙方小時候由父母雙方欽定下來的。這是一種看上去很封建而且無視人權與自由的婚配方式,但是一旦被放到瓦肯崇尚效率的文化大背景下看也就沒有這樣奇怪了。




對於一個已經能熟練控制自己情感的種族來說,親情、友情與愛情產生的羈絆並不像它們對於人類那樣重。相反的,瓦肯人更傾向於控制它們而不是被它們控制。




愛情在一對瓦肯人的婚姻裡面地位只能說是無足輕重——至少應該排在繁衍後代、家族榮譽以及家族利益之後。在中,瓦肯人 T』Pol 曾經說過,瓦肯人的婚姻中包含的大多是由於家庭的約束而產生的親情,愛情的成分是不包括在婚姻里的。




在以繁衍後代為主要目的婚姻裡面,在兒時定下婚約而到成年結婚的確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之一:可以避免擇偶造成的時間浪費,又防止了因為爭奪伴侶造成的身心傷害。




當然,就算是在可以控制感情的瓦肯人之間,有時也會由於各種原因對於被欽定的伴侶產生不滿。而到這種時候,他們卻會選擇以一種極其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的爭端:一場直到某一方死亡的決鬥。




這一點單從現代瓦肯的文化入手,是無法解釋的。而在這種時候,我們只能藉助瓦肯獨特的歷史來解讀這一習俗。




2)瓦肯儀式及其發展背景




曾經的瓦肯像人類一樣,是一個感性的衝動民族。尷尬的是,不僅感情用事,他們還尤其好戰。這給瓦肯造成了幾百年雞犬不寧的生活。


瓦肯人決鬥的習俗便是由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從那個好戰的、危險的年代。




至於為什麼這樣野蠻的習俗至今還存留在瓦肯理性的社會裡面,電視劇里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但是單從邏輯上講,這個習俗的保留的確有一種邏輯的解釋。




瓦肯人並不是單純的沒有感情,他們只是比較善於控制感情。但是在每日的生活里控制感情的後果就是每日積聚的衝動會沒處釋放——這同樣也是瓦肯文化里會有七年一次的交配儀式 Ponn』far 的原因之一——為了釋放壓力與平時堆積下來的無處釋放的情感。




而這個同樣的理由同樣可以用在瓦肯人爭奪伴侶的婚配習俗上面。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在一個文明的發展歷程中,總有一些儀式在被當作是習慣之後從古流傳至今:即使當時的文化背景早已消失,而這些沒有任何科學合理性可言的儀式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上來看沒有任何被進行的理由。




比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放鞭炮以及年初一一早醒來吃一個橘子,這些毫無科學道理的儀式經過千百年的積澱早就融化在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裡面,它們是無法被輕易抹去的。




這樣來看,即使瓦肯人爭奪伴侶的決鬥行為有多麼明確的背叛他們「邏輯、理性」的形象,它的存在或多或少都是符合邏輯的——至少從這兩個角度考慮問題。




3)瓦肯宗教及其對民族文化的影響




與大部分地球民族相同,瓦肯也有自己的宗教。而且這個宗教在瓦肯民族的文化里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以至於現代瓦肯的行為準則都是基於宗教而產生的——而這一點也與地球上許多民族相近。




不過,與信仰上帝或是一群掌管不同職務的超能生物不同的是,瓦肯人的信仰是基於先哲 V』Las 所提出的準則的所謂宗教。




單從這一點上看,宗教對於瓦肯的影響有些類似於儒家思想對於中國——人民根據一個先哲提出的處世觀點,養成基於其思想發展成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對於文化的發展意義重大,以至於它徹底改變了這個民族的歷史軌跡。對於瓦肯來說,這個人是 V』Las;對於中國,這個人是孔子。




瓦肯教的行為準則里包括保持邏輯理性的思維,完全掌控自己的感情以及和平至上的觀點,而這些條規則貫穿了瓦肯的整個歷史,成為了這個民族最牢固的根基。對於大多數地球上的文明來說,宗教也的確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可以說,瓦肯教是《星際迷航》的編輯們在綜合了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宗教與信仰後創造出來的概念。但它當然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它是一個集合,是一個從地球上所有宗教里總結出來的「宗教」的形象——它是一個總結,一種升華。




瓦肯人在《星際迷航》系列中的重要地位不僅僅體現在他們對劇情的推動上面。




從對於瓦肯這個種族的創造,《星際迷航》給了我們一個剖析文化本源的視角——而這不得不說,是《星際迷航》系列中人文價值的一大體現。




附. 瓦肯與古代中國文明的相似之處[6]




要說瓦肯像地球上哪個民族,從以下幾點看出那應該是古代的中國:




1)兩者都是無神論社會,而且都有崇拜對象-----那就是聖人,和聖人留下的教誨經典,中國古代崇拜的孔子老子和他們的經典




2)兩者社會都有很多行為規範,而且多數人都能很好的遵守這些規範




3)兩者的成年男性的衣服很像,都是一種非常注重禮儀的服飾,這和歐洲古代便於勞作騎馬的服裝有很大差別




4)兩者都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在自己科技文明遠高於周邊地區的時候,也不會去侵略周邊國家,這點和日本大和,古歐洲各國,還有中亞各國都不一樣,能夠幾百年之久滿足於現有國土範圍,過太平日子這點是非常少見的。




四、總結






上面所討論的只是星際迷航龐大宇宙觀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在星際迷航的電視劇劇集中,還涉及了戰爭、戲劇、神級文明(Q)的存在形式等內容,龐大的故事線就像是無數縮影,映射了幾代人的思維結晶,也映射了我們文明本身的價值理念。




當然,星際迷航的核心依舊是無畏的探索精神。它激勵著一代代影迷不斷進取,懷揣著人類文明突破囚籠的願景以及一份不忘初心的勇氣。




你嚮往藍色,我欽慕金色。

You desire the color blue, I admire the color gold.

你眺望無邊的大海,我欣賞初升的太陽。

You depict the unreachable seas; I illustrate the sun that』s new born.

你想成為與旭日共存的藍天,我想替代與黑夜共舞的圓月。

You hope to be the sky embracing the sun; I want to replace the moon dancing with dark night.

你振振有詞,總有一天要遠走高飛;而我寧願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You said determinedly, you are born to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while I rather stay in this continent till I get my root go deeply into the land.

我只能目送你遠去,期待你歸來。

I saw you leaving, hoping for you to come back.

即使你從我的視線里消失。

Even after you vanished from my sight.

藍色是一個孤獨的顏色嗎?藍色是一個智慧的顏色嗎?藍色是一個夢想的顏色嗎?你懷著一個藍色的夢乘著藍色的海浪白色的浪花,離開身後落日里金色的餘暉,你去尋找什麼呢。

Is blue a lonely color? Is blue a color of wisdom? Is blue a color with dreams? Carrying a dream of blue, you left; riding on the blue waves and white sparkles of the roaring sea, behind you was the remains of the setting sun. What is that you are looking for?

跨過未知的藍色海洋,目送的那隻船漸漸消失。先是船體,再是桅杆。地球圓的近乎完美,你卻不屑繞它走一圈再回到我身邊。

Sailing across the blue sea of unknown, the ship I was starring at slowly disappears. First the berth, and then the spar. Earth is almost the perfect shape of a sphere, though you are too proud to go around a circle and come back to me.

窗外的夜空點綴著銀色的星星,在藍色的海面留下屬於它的冷光。在這片土地里我卻再找不到屬於你的痕迹。這片廣闊的陸地上就連你的影子都早已離開,沒有你的金色太陽不再明亮光輝。

The night sky outside the window was the habitat of those silver stars, whose light was thrown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blue sea. Inside this land I can』t find any of your debris. Even your shadow has left this vast continent, without you, even the golden sun has lost its brilliance.

在地球的另一面,你還記不記得,這片紅棕色土地上空金色的星星?

On the other side of earth,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golden stars hanging above this scarlet land?



(節選自《遠航》創作:周涵之)




用這段話結尾勝過一切讚美。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It『s five-year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宇宙,人類的終極疆域。

這是進取號的探索歷程。她的五年任務:探索全新的世界和文明,勇至前人未至之地




撰寫者:周涵之 葉嘉昊




Trekkie:




[1]摘自百度貼吧【Memory Alpha 漢化】星際聯邦


[2]前曲速文明:沒有發明出曲速技術的文明。曲速技術,一種《星際迷航》中用來進行超光速星際旅行的技術。具備了曲速技術的國家被認為有能力踏入星際間的社會進行交際。


[3]作者:e03a4ff3753f 鏈接:星際迷航中博格人的那句名言原文是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來源:知乎


[4]集合體:博格集合體,代表所有博格個體所組成的集體


[5]參見《鏡面宇宙——地球帝國》


[6]摘自百度貼吧要說瓦肯像地球上哪個民族,那應該是古代的中國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知乎日報 App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一部融合了人類智慧和精神的科幻史詩,讓無數美國人痴迷
擱淺的《三體》,中國人缺的是科幻精神還是務實精神?
中式庭院,中國人專屬的精神和文化
中國古代的喜劇人精神
經典‖八大山人藝術的孤獨精神,是中國傳統藝術最為閃光的部分
一個過於關注匠人精神的國家不可能成為世界級的大國?
精神和精子都屬於國家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人類的精神財富
楷書的精神,已融入中國人的魂魄之中!
國產電視劇和《權力的遊戲》之間差了5億塊的匠人精神
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
儒家精神與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科學
玩石中的文人精神
【德國傳奇】德國工匠精神的故鄉,孕育了無數大師的神奇土地
學誠大和尚:祖師精神與祖庭文化是國際漢傳佛教界的精神財富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備受推崇,其實中國人才是工匠精神的精神
有一類精神病人是民科
首次「人機大戰」《最強大腦》輸給人工智慧 章子怡「輸贏不重要,人類的無限潛能和無懼挑戰的精神讓人尊敬」
國產電視劇和《權利的遊戲》之間差了5億塊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