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為何放棄使用「簡體字」?

蔣介石為何放棄使用「簡體字」?

導語:縱觀歷史,不管是1949年前的國共兩黨,還是此後的海峽兩岸,政府、民間都有關於漢字簡化的動議。


大陸時期,戴季陶等政要名流請命下跪,迫使蔣暫停推行簡體字



蔣介石為何放棄使用「簡體字」?


今年兩會上,馮小剛聯合張國立上交提案,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引發媒體熱議。著名文字專家黨懷興回應稱,目前簡化字已深入人心,恢復繁體字,需要投入的人力、財力不可估量,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沒必要。


揆諸史料,有關漢字繁簡的討論由來已久,錢玄同在「五四」運動時期,就為此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他指出,「數千年來,漢字的字體是時時刻刻在那兒被減省的。從殷周之古篆變到宋元之簡體,時時刻刻向著簡易的方面進行。」胡適、蔡元培、周作人、林語堂等都是漢字簡化的支持者。


1934年1月,漢字簡化運動步入實踐,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指出:「(1)現在通行的俗體字;(2)宋元以來小說等書中俗字;(3)章草;(4)行書與今草;(5)《說文》中筆畫減少的異體;(6)碑碣上的別字」,都是固有簡體字。有這些字做標準,「便可用其偏旁而為新的配合」「用減省筆畫的方法而造新的簡體字」。現行簡體字所遵循的原則,也大致如此。

此後,國民政府教育部預備推行簡體字,遂委託錢玄同主持選字工作。歷時半年,錢玄同選定簡體字2400多個,編為《簡體字譜》。教育部又約集專家審核,確定了324字的《第一批簡體字表》。教育部通令全國,「凡小學,短期小學,民眾學校各課本,兒童及民眾讀物,均應採用部頒簡體字」。以上各種教材,如不採用簡體字,則「不予審定」。


推行簡體字的命令頒布後,一批政要、名流群起反對,在各地組織「存文會」。其中最極端的戴季陶,據說向蔣介石下跪,「為漢字請命」。迫於壓力,國民政府在1936年1月發布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官方推動的漢字簡化至此夭折,但民間出版了《簡體字典》(4445字)、《常用簡字表》(3150字)等資料。


與之相反,中共在蘇區、抗日根據地、解放區推行簡體字,取得了成功。這些簡體字主要包括「擁、護、干、產、奮、紅、黨、蘇、勞」等,被稱為「解放字」。隨著中共革命的勝利,「解放字」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沿用至今。


需要指出的是,民國學者倡導漢字簡化的同時,還大力推動「國語羅馬化運動」與「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希望一勞永逸地將漢字變為拼音文字。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漢文好比是獨輪車,國語羅馬字好比是火輪船,新文字好比是飛機。」這裡說的「新文字」,指的是「拉丁化新文字」。有關漢字拼音化的問題,現在學界還有諸多討論,只是因其太過超前,未能得到推廣。



蔣介石為何放棄使用「簡體字」?


1935年,國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簡體字表》(部分)


去台後,因大陸率先推行簡體字,蔣只能反其道而行之,轉倡繁體


對於漢字簡化,蔣介石在1952年時舊事重提。他說:「我們的漢字筆畫太多,士兵教育困難,學生學習難度也太大。民國二十四年,我們在政治委員會上通過了一個漢字簡化方案,因戴無仇(戴季陶)的激烈反對而未施行,很遺憾。沒有想到,只過十幾年,他就不在了,我覺得漢字還是應做適度的簡化。」很快,台灣成立「簡體字研究委員會」。


時任「考試院副院長」的羅家倫盛讚「總裁此舉極其英明」,並公開說「中國文字必須保存,但要保存中國文字,則必須簡化它,使民眾便於學習和運用」。廖維藩、胡秋原等106名「立法委員」對羅家倫的言論極為不滿,提交議案:「為制止毀滅中國文字,破壞中國文化,危及國家命脈,特提議設立文字制定程序法……」學者潘重規更激烈地表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血脈,是千萬世人的公共遺產,不容一世代一部分人專橫獨斷。」隨即引發了一場漢字繁簡之爭。其間,《聯合報》做過一次民意測驗,參與者中,贊成漢字簡化者7315人,反對者4807人。

在這場爭論膠著不下時,因大陸率先推行漢字簡化,使這一問題政治化。如學者林安梧所說,「因政治鬥爭的對方推行簡體,我們就倡導繁體,依哲學角度而言,我們是作為對立面的另一邊,居於『客』位,淪為強勢『主方』的奴隸,結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調。」蔣介石不再倡言漢字簡化,誰再談論這個問題,就很可能會被扣上「溝通匪幫」或「隔海唱和」的「紅帽子」。


直至1969年,才由何應欽再次提出「整理簡筆字案」。教育部門會同專家,訂立三點原則:「當局應研究公布常用字,不宜提倡簡筆字;積極研製標準字模,以劃一印刷體;致力研究中文打字機之改良,以求結構簡化,運用輕便。」這意味著台灣當局最終決定繞過漢字簡化,通過技術革新與標準化,實現文字普及。


但在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簡化字還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台灣。如台灣餐廳、旅館,很多都推出簡體字菜單;至2011年,簡體字書籍佔到台灣新書的20%。這種狀況引起很多台灣人的擔憂,以至當時的「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要聲明,「推廣正體字是『行政院』一貫立場政策,也是傳承中華文化,未來不會改變。」可見漢字繁簡,在台灣依舊被視為一個政治問題。


其實縱觀歷史,不管是1949年前的國共兩黨,還是此後的海峽兩岸,政府、民間都有關於漢字簡化的動議。而時至今日,兩岸識字率已在95%以上;計算機的普及,讓書寫難易不再成為問題,當初簡化漢字的理由不復存在。那我們面對這兩種字體,既無需誇大繁體字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必重申簡體字的諸多便利,只要將它們與政治剝離,依據兩岸習慣,倡導「識繁書簡」或「識簡書正」就功莫大焉了。


蔣介石為何放棄使用「簡體字」?



1920年,錢玄同(右一)參加苦雨齋聚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大全 的精彩文章:

玄武門事變之「隱太子」之殤,他夠強,只是弟弟更狠
武則天留給後世的八大未解之謎
清朝最貴的「滿漢全席」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清朝最節儉的皇帝:黃袍打補丁,燒餅就開水
世界上最早的醫學校 唐「太醫署」由皇家直屬

TAG:野史大全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毛主席放棄延安,還是想把「這招」丟給蔣介石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何放棄香港?
蔣介石為何放棄日本巨額賠款?原因令人不敢相信!
如何放棄綠卡?
為什麼說最好放棄使用鋁鍋?
抗戰勝利,中國為何放棄賠償?蔣介石一句話道出真相
知道為什麼諸葛亮選擇劉備,放棄曹孫嗎?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何放棄收復香港?
蔡文姬為何放棄匈奴王妃之位,甘於做曹操帳下一花瓶
郭靖為何放棄金刀駙馬,最後只心繫黃蓉?
為何放棄趙麗穎卻選擇陳妍希?陳曉這個回答實在太扎心了啊!
李小璐終於願意放棄「網紅」妝容了?
揭秘:蔣介石為何放棄外蒙古,答案令所有人震驚!
終於知道王菲為何選擇撫養竇靖童,放棄李嫣,想必任誰都會這樣做
諸葛亮為何放棄曹操孫權選擇劉備
知道陳曉為什麼放棄趙麗穎而選擇陳妍希嗎?
原來王大治的背景這麼厲害?終於明白董潔為何會放棄潘粵明選擇他
你的笑點呢?為何輕易放棄自帶健體神器?看完不信你不笑…
4張照片告訴你,文章為什麼會選擇馬伊琍而放棄姚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