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隨著羅馬軍隊與帕加馬、亞該亞軍隊匯合并南下,安條克帶領他的大軍離開了薩迪斯,沿著赫爾墨斯山谷,這支軍隊走向了馬格尼西亞,這個註定將決定霸權誕生或隕落的地點。在近一百年前,安條克大帝的先祖,塞硫西帝國基業的奠定者,「勝利者」塞琉古一世帶領大軍西進,與在色雷斯、馬其頓、希臘建立統治並尋機東進的另一位繼業者利西馬庫斯進行了庫魯佩狄安會戰(Battle of Curupedion,公元前281)。在這次同樣發生在馬格尼西亞的會戰中,兩位耄耋之年的君主為了他們多年未竟的目標:重新統一亞歷山大帝國,而親臨戰場,最終塞琉古一世獲勝而利西馬庫斯戰死,塞硫西這個亞洲帝國朝向歐洲擴張的通路就此打開。對安條克而言,這場會戰的性質別無二致,若勝,則此前的所有失敗都顯得微不足道,整個希臘將會重新對他開放;若敗,則塞硫西帝國過去20年內苦心重建的實力將不復存在。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會戰戰場的精確位置位於兩條東西走向的河流,北面的弗里吉烏斯河(Phrygios,今土耳其庫姆河)和南面的赫爾墨斯河(Hermos,今土耳其傑迪斯河)之間,羅馬-希臘聯軍佔據了西側,而安條克在東側紮營。安條克投入了包括軍事定居者主力在內的7萬兵力,這是安條克統治期間,出現在野戰中的最大一支塞硫西軍隊。而西庇阿的兵力則包括2個羅馬軍團、2個同盟軍團和帕加馬、亞該亞盟軍提供的兵力,總數僅有3萬人,但都是經驗豐富、素質出眾的精銳。

起初,盧西烏斯?西庇阿在兩條河流最窄處布陣尋求會戰的機會,但這裡的戰場寬度對兵力優勢的安條克大大不利,因而安條克不為所動。隨著時間即將進入公元前190年的冬季,在敵人境內難以獲得補給的羅馬-希臘聯軍越來越急切地尋求會戰,他們將戰線向前推進,以稍寬的戰場寬度誘惑安條克接受會戰。經過兩次羅馬戰線的前推和戰場寬度的增加後,安條克滿意於戰場環境,決定接受會戰。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馬格尼西亞會戰

由於在騎兵實力上居於絕對劣勢,盧西烏斯?西庇阿將步兵戰線的左端緊貼弗里吉烏斯河部署,步兵與河流之間僅象徵性地保留了容納120名騎兵的空間,塞硫西的右翼將很難有足夠的戰場寬度進行側翼迂迴。總計4個羅馬軍團和同盟軍團從北至南展開,其中羅馬軍團居於中央,而在這4個軍團的右翼,是來自帕加馬的大約3000人輕盾兵,以上所有單位展開了大約2.1km長的步兵戰線。在他們的南面,帕加馬國王攸美尼斯二世(Eumenes II)帶領聯軍的幾乎所有騎兵,其中800人是他的近衛騎兵,而其餘騎兵則大多由羅馬提供。加上騎兵,整條羅馬-希臘聯軍的戰線長度達到了3千米。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與之對壘的安條克限於戰場寬度的限制,進行了一些有違常規的部署。總共16000人的定居者方陣,沒有按照習慣的16排,而是以32排縱深部署,每個方陣團排布成50×32的隊形,連同10個方陣團的間隙一起,佔據了大約1公里寬的正面,與羅馬人兩個居於右側的軍團對應,每個方陣團之間都部署了輕步兵和2頭戰象作為掩護。緊鄰著方陣的右翼,首先是一部分加拉太重步兵,以及安條克大帝親自率領「近衛」騎兵隊和3000名定居者鐵甲騎兵,在他們的北側是10000名銀盾軍,這些單位將對羅馬戰線左翼的兩個軍團發動主攻,1200名大益游牧騎射手在外圍游弋掩護側翼。值得一提的是,運用衝擊騎兵正面強行突破結陣重步兵,這樣的冒險做法在此前的希臘化軍隊中並不多見,安條克此次的右翼部署,一方面是由於戰場空間有限,另一方面也是鐵甲騎兵改革給予了他正面突破的信心。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而在方陣的左面,塞硫西軍隊的部署更為複雜,緊接著方陣的是1500名加拉太重步兵和2000名以相同方式作戰的卡帕多西亞人,他們的左側是安條克次子塞琉古帶領的「夥友」騎兵隊和另3000名鐵甲騎兵。另有來自梅西亞、弗里吉亞、潘菲利亞、呂基亞、皮西迪亞、克里特、特拉利斯和西里西亞的多達15000名種類繁雜的輕步兵,包括投石手、標槍手、弓箭手和輕盾兵在內,部署在左翼,在塞琉古的騎兵主力前面,則是一些阿拉伯的駱駝弓騎兵。少量刀輪戰車被部署在左翼前列,安條克希望運用他們的衝擊力去擾亂對方的騎兵隊形,為接下來左翼決定性的騎兵衝擊減少障礙。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兩支軍隊都選擇在黎明就離開營地布陣,當天的大霧和尚未升至半空的太陽使得光線條件頗為差勁。為了更好的發揮遠程部隊的效力,兩軍的戰線比往常更為接近,這為戰局發展埋下了伏筆。馬格尼西亞會戰的開始以雙方輕步兵的交戰為標誌,拉開了序幕,塞硫西中央和右翼的輕步兵由門第斯(Mendes)、左翼輕步兵由齊歐西斯指揮,與羅馬各軍團前方的輕裝步兵進行了一系列前哨交戰。但軍團重步兵和方陣都不急於前進,雙方都認為決定性的行動將從側翼開始。

安條克在右翼首先前進,他親率「近衛」騎兵隊居中,帶領4000名重騎兵發動了正面的進攻,連同配屬的銀盾軍和加拉太重步兵一起,直接強攻羅馬左側2個軍團的正面。區區120名騎兵無力守住羅馬陣形的左翼,而2個軍團也沒能擋住鐵甲騎兵的正面衝鋒,羅馬戰線的左半段在安條克親自領導的攻擊下頓時分崩離析,結陣的重步兵被騎兵正面擊垮,也成為一個少見和頗令羅馬人感到尷尬的戰例。大批羅馬和義大利同盟軍團的潰兵隨之向軍營潰逃,在那裡還配屬著2000人馬其頓和色雷斯的志願兵,使得羅馬的潰兵設法在營地中進行了重整。安條克獲勝的右翼一路席捲,他又一次面臨著拉菲亞會戰的相同抉擇:是重整部隊轉向左側,還是繼續直攻對手大營,國王又一次選擇了後者。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安條克大帝

而塞硫西軍隊占絕對優勢的左翼,卻遭遇了完全意外的狀況。居於前列的刀輪戰車由於戰線相接,沒能獲得足夠的加速空間,結果攸美尼斯二世準確地判斷出戰車對騎兵的威脅,集中手中的輕盾兵和輕騎兵分散圍攻戰車。沒能完成加速的戰車,在投射武器的攻擊下顯得笨重脆弱,2馬、4馬甚至6馬的刀輪戰車,只需有一匹馬匹受傷就變得難以駕馭。這樣的攻擊使得戰車大多在失控中掉頭向後,反而衝擊了塞硫西軍隊的左翼。另一方面,由於鐵甲騎兵笨重的鎧甲和密集的隊形,他們沒有足夠的速度和空間來躲避來自本方戰車的誤傷,於是塞琉古麾下的左翼騎兵主力,在本方戰車的衝擊下潰不成軍。攸美尼斯二世順勢展開攻擊,僅僅3000名騎兵和3000名輕盾兵,就將塞硫西的整個左翼戰線打得一敗塗地,追趕著數量五倍於自己不止的敵軍,追亡逐北如入無人之境。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安條克此時對左翼發生的變化毫不知曉,在他看來,就連善戰的羅馬步兵都被自己的騎兵衝擊一鼓而下,那顯得更不堪一擊的羅馬騎兵,必然也被自己強大的左翼輕鬆碾碎。他帶領右翼的得勝部隊猛攻羅馬軍營,卻被留守的羅馬軍官馬庫斯?阿米里烏斯(Marcus?Aemilius)帶領潰兵和營地守衛們暫時擋住。安條克眼見短時間內無法攻下營地,便回過頭來沖向羅馬的另一半戰線。

在攸美尼斯二世擊潰塞琉古之後,前者將自己的右翼迂迴到了塞硫西的方陣之後,儘管背後受敵,但這些經驗豐富、值得信賴的老兵迅速結陣,組成四面對敵的陣形,而將戰象和脆弱的輕步兵包裹在陣形內部。正面的2個軍團不敢強攻結陣的馬其頓方陣,便投入輕裝步兵,以連續的投射打擊軟化塞硫西方陣的防禦。由於對方騎兵的威脅,塞硫西方陣不敢放出輕步兵進行反擊,只得直接承受長時間的投射攻擊,儘管傷亡慘重,老兵們依舊堅韌地維持著陣形,並緩緩向營地後退。但就在這時,塞硫西各方陣內部的戰象忍受不住投射打擊,紛紛因痛苦而發瘋失控,這些動物從內部衝垮了嚴密的方陣,軍團抓住機會發動了衝鋒,失去隊形的方陣無力抵抗,塞硫西的戰線就此崩解。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直到此時,安條克才回到戰場,攸美尼斯二世的弟弟阿塔盧斯(Attalos),帶領200名帕加馬騎兵試圖阻止他,他棄之不顧地沖向中央戰線。但隨後的景象出人意料,滿地的方陣士兵和戰象屍體,以及已經被攻下的軍營摧毀了他的意志,他帶領得勝的右翼部隊倉惶撤離戰場,在當天半夜逃回了薩迪斯。根據阿庇安的記載,被俘虜或殺死的塞硫西士兵達到五萬人,而羅馬人的損失微不足道。一些後世的歷史學家去除了其中的一些水分,但馬格尼西亞會戰仍是一場傷亡一邊倒的決戰,安條克苦心經營多年的軍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就這樣,馬格尼西亞會戰以這樣出人意料的結局結束,一支經驗豐富、裝備精良的軍隊,在人數不足自己一半的敵人面前被壓倒性的擊垮。安條克幾乎要為這場會戰負全部的責任,是他在不合適的戰場環境下使用戰車,而招致了左翼的覆滅;是他實驗性的在方陣間部署戰象,而將一場仍能獲得平局的會戰,轉化為慘敗;安條克曾經的噩夢,拉菲亞會戰的指揮失誤,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在馬格尼西亞重演。毀滅性的結局使得他的朋友和部下們向他抱怨,有人指責他發動這場戰爭,是因為錯誤的判斷戰略態勢;他的步兵指揮官們則質問他,為何跟隨他征服了整個帝國的方陣老兵們,會在最關鍵的會戰里被置於次要的戰術地位。勝利者則興高采烈,一句話在羅馬士兵之間流行:「安條克大帝,他曾是一位國王。」,為安條克霸業的功虧一簣畫上了一個句號。

羅馬軍團終結馬其頓方陣之戰:馬格尼西亞會戰

作為馬格尼西亞會戰和整場羅馬-敘利亞戰爭的結果,安條克三世在公元前188年簽訂了恥辱性的阿帕米亞合約:繳納3000銀泰倫現金作為軍費,在未來10年內分期支付12000銀泰倫作為賠款。同時僅保留限制性的軍備,為此,無數艨艟巨艦被拆卸摧毀,而大量印度戰象更是在悲鳴中被屠殺。包括國王的三子小安條克在內的20名人質被送到羅馬城。更重要的,帝國在陶魯斯山脈以西的全部領土,被割讓給了帕加馬與羅德島。此後,儘管塞硫西帝國起起落落,但其步伐從未再能涉足陶魯斯山脈以西。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章師傅微信:Lqbj689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飛虎隊成龍王凱黃子韜集結馬欄山,誰才是謝娜的「幫凶」呢?
西蒙斯總結馬刺生涯:我愛在那裡度過的時光
公牛主場95比91戰勝馬刺,韋德20分終結馬刺連勝紀錄
樊振東欲終結馬龍反被欺,1勝8負尷尬,何時能幡然醒悟
出手新低助攻新高!威少終結馬刺9連勝,能贏球以後還做球霸?
31+14,終結馬刺五連勝,火箭舊將成馬刺最大苦主
有他在,誰也不敢輕視削球!朱世赫用進攻終結馬琳
美過任何髮型的蝴蝶結馬尾,我有N種方法讓你一定學會!
蝴蝶結馬尾辮,讓你擁有超高回頭率!
王寶強「大鬧天竺」陷20億眾籌騙局,今凍結馬蓉1.63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