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效率達5.1%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

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效率達5.1%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訊:日本東北大學2016年10月25日宣布,開發的太陽能光熱發電(Solar-TPV:Solar-thermophoto voltaic)系統的發電效率達到5.1%,達到世界最高水平。這種發電系統的原理是,將包含廣泛波長的光的太陽光轉化成波長最適合太陽能電池的熱輻射並進行發電。有望實現與多結太陽能電池概念不同的高效率光伏發電。


太陽發出的光(熱輻射)具有廣泛的波長分布(光譜)。單結太陽能電池只能使波長比使用的半導體材料帶隙更小的光轉化成電能,其他波長的光則無法轉化成電能,而成為損耗。由多塊太陽能電池重疊而成的多結太陽能電池通過擴大可吸收的波長區域,可以不浪費地將太陽能光譜轉化為電能。但與單結太陽能電池相比存在生產成本高的課題。


Solar-TPV在通過聚集太陽光,對太陽光選擇材料及波長選擇發射器進行加熱,之後,光電轉換單元會利用波長選擇發射器發出的與靈敏度波長區域相匹配的熱輻射進行發電。太陽光的特點是可以先轉化成熱,然後在包含的光子能量總和不變的情況下,轉換成其他波長的光線(熱輻射)。這樣,即使使用價格低廉的單結太陽能電池,也能實現高效發電。

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效率達5.1%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



多結太陽能電池與Solar-TPV系統的特點


在本次研究中,東北大學提出了以「熱輻射光譜控制」和「熱輻射單向運輸」的概念為基礎來提高熱輻射轉化及運輸效率的新方案,並根據這一概念進行了Solar-TPV系統的整體設計。Solar-TPV系統將太陽光轉化成熱輻射,是光子相互轉化的波長轉換系統,不同於將太陽光轉化成熱的傳統聚光型太陽能熱發電。

因此,提高效率的重點是,將吸收的太陽能無損失地運送到波長選擇發射器,使波長選擇發射器發出的熱輻射光譜與光電轉換單元的靈敏度波長區域匹配。也就是說,要求具有較高的「熱輻射轉化和運輸效率」以及「光電轉換效率」。

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效率達5.1%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



(a)太陽能選擇吸收材料與(b)波長選擇發射器的光學特性


這兩種效率能夠通過太陽光選擇吸收材料與波長選擇發射器的光學設計和幾何學設計來提高。對太陽光選擇吸收材料的要求是,在太陽光光譜強度大的短波長區域具有高吸收率,在長波長區域具有低放射率(吸收率)。對波長選擇發射器的要求是,在光電轉換單元的靈敏度波長區域具有高放射率,在其他波長區域具有低放射率。

此次,研究人員設計出了可實現更高的熱輻射轉化效率及運輸效率的面積比,抑制太陽光選擇吸收材料的反射和放射損失,成功設計並製作出了熱輻射運輸效率有望達到54%、光電轉換效率有望達到28%的太陽光選擇吸收材料及波長選擇發射器。在使用試製的太陽光選擇吸收材料、波長選擇發射器、鎵銻光電轉換單元進行的發電試驗中,發電效率達到了5.1%。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2016年10月25日的《Applied Physics Express》上發表,並被選作Spotlights論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Fweek光電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骨科機器人技術是未來骨科醫學的發展方向
三星收購AI公司Viv Labs,深層布局人工智慧
揭秘:美國為何要加快普及電動車?
單孔手術機器人未來前景被看好:能否成為中國的達芬奇
澳大利亞利用3D列印技術推動農業及農產品發展

TAG:OFweek光電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公司開發出轉化率破紀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26%+
日本IHI公司花6年研發出新的洋流發電技術
日本東北部7.3級地震 發出海嘯預警
2017年小蠻腰科技大會開幕 發出全球科技最強音
中南大學研發出耐3000℃燒蝕的新材料
瑞典 Umea大學研發出新面料,可持續發光超過 180個小時
日本福島發生7.3級地震 氣象廳發出海嘯警報
中國科學家藉助石墨烯研發出雨天也能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獵奇:日本研發出紙質太陽能電池
蘇-35S座艙罩在陽光下發出美麗光芒
女子身體帶500V電壓,手指能發出電火發,破壞電器數萬美元
日本研發出全木板汽車 重量是普通車的20% 耗油極低
出發出發!終點站:日本
科學家開發出納米級電線生產技術,電線寬僅 3 個原子大
日本政府因強降雨天氣向16.5萬民眾發出疏散建議
科學家記錄了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幾十秒內發出的能量比我們的太陽100億年發出的能量更多!
日本最新研發出最快磁懸浮列車實測速度每小時603公里
中澳科學家開發出溫控納米光學材料
全球最大夜明珠:重達6噸,靠吸收外界光源在黑夜發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