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美國與日本仿製葯審評模式的碰撞與融合


[作者] 謝沐風 望開鵬@CninMed


引言


2016年11月,CninMed(醫藥製劑國際化)收到謝沐風老師就本站轉發的、中國大陸第一個ANDA首仿報道的求證郵件:

您的博客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廣東某葯業製劑國際化產品線分析,其中有如下描述:「鹽酸某某片:2013年7月申報首仿。鹽酸某某是知名的口服抗血小板重磅炸彈藥物,是該公司自主研發、自主註冊的首個美國首仿葯項目。項目於2009年啟動,2011年到2013年的3年間,一共做了5次半BE(生物等效性)預試驗和正式試驗。最終於2013年5月順利通過生物等效性試驗,2013年7月成功向美國FDA遞交首仿葯ANDA,並於2014年5月收到FDA確認信。據介紹,這是該公司的第一個美國首仿ANDA,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美國首仿ANDA。」


對此,本人深感詫異:一個規格為10mg、5mg的普通片劑,該公司竟然要付出「經過4年艱苦卓絕的研發、做了5次半BE試驗」的代價才能通過正式BE實驗?想必是製劑人員的水平太低劣了。難道該公司研發人員不知曉本人提倡多年的:「做好溶出、便可保證您BE試驗1次性成功」的研發思路?


所以,此番冒昧去信詢問,真相到底如何?


收到郵件後,CninMed (製藥製劑國際化) 向知情人士證實並獲知:


「鹽酸某某屬於BCS II 類,主葯不穩定,體外易降解,體內血葯檢測為活性代謝物。體內變異係數大,諸多因素對生物利用度都產生影響。」

「該產品預BE試驗2次,正式BE試驗1次;2009年啟動原料葯研發,2011年正式全面啟動製劑開發,製劑研發耗時2.5年,完成中國大陸第一個ANDA首仿。」


謝老師得知後欣喜稱道:這就正常了!無論BCS幾類,只要做好溶出,便可保證BE試驗成功率大幅提升。我認識的製劑高手,幾乎均是1次性通過BE試驗的,當然前提是做好溶出。


鑒於時下正值我國醫藥行業關鍵變革期,一邊是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全面開啟,一邊是中國醫藥製劑國際化成果初現,其中既有美國FDA的ANDA審批模式,也有《日本藥品品質再評價工程》的成功經驗供我們借鑒與參考,但兩者既有衝突也有融合,使得部分同仁陷入焦灼與迷茫。為此,我們就體外溶出、生物等效性及臨床療效一致性三者關係,系統總結出以下10個觀點,並與謝沐風老師進行了充分互動研討……


觀點探討實錄


[主要人員介紹]

謝沐風:業界知名學者、溶出度專家,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已在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工作18年,對行業「內情」極為了解;2003年8月~2004年2月赴日本厚生省國立醫藥品食品衛生研究所藥品部(即日本中檢所)進修學習,全面系統地學習了《日本藥品品質再評價工程》。回國13年來,始終以「溶出一致後、生物等效性(BE)試驗的失敗率將極低」這一取回的「真經」致力於國產仿製葯的品質提升。


觀點 1


望開鵬:單純4條溶出曲線的相似並不意味著兩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性,多個溶出條件都匹配或許能提高BE通過率。


謝沐風:很多同仁片面理解本人提倡的「4條溶出曲線」理論,以為是固定的、泛泛的4條,其實不然。這些溶出曲線可遵循《日本指導原則》和借鑒日本葯審中心(PMDA)網站任何1個仿製藥品種申報材料中多條溶出曲線比較法測得(而非以《日本橙皮書》為準),如此便能找到最能代表原研製劑內在優良品質呈現於外在的那幾條關鍵性溶出曲線。實際研發中只要把握住這幾條曲線足以;反之,再多也無濟於事。

觀點 2


望開鵬:通過現行BE方案不完全能保證療效穩定一致,因為試驗只涵蓋部分人群,也不要求血葯曲線吻合。


謝沐風:是的,當BE試驗受試者較為單一時(如以健康成年男性為主),其結論就會有局限性。


[補充案例1]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說明:僅從Cmax, AUC參數評價,受試製劑和參比製劑滿足生物等效性標準,但受試製劑的半峰濃度維持時間比參比製劑短7.5小時(參比製劑32.7小時,受試製劑25.2小時)。


[補充案例2]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說明:僅從Cmax, AUC參數評價,受試製劑和參比製劑滿足生物等效性標準。但兩者Tmax不一樣,若血葯濃度快速達峰可能引起副作用,若達峰延遲可能會導致療效不足。


[補充內容] FDA修改部分複雜製劑BE試驗要求


目前,FDA對很多複雜製劑開始修改BE試驗的要求,如要求pAUC(partial AUC) 匹配,要求重複交叉設計BE試驗, 要求受試製劑差異不能大於參比製劑的差異等,就是要求仿製製劑和參比製劑PK資料幾乎吻合。有已經獲批的仿葯沒滿足新的BE要求已被要求退市。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要求pAUC。這樣就越來越需要仿製葯製劑和原研葯無限趨近了。


謝老師點評:倘若BE試驗評判標準引入Tmax和T1/2兩個參數,以上2個BE試驗就是失敗的。我國BE試驗要求還是較低,導致仿製製劑的研發未能透徹,質量依然和原研葯有差距;而日本PMDA就要求以上兩個指標,即共4個指標。


觀點 3


望開鵬:多條件體外溶出匹配同時也生物等效,可降低兩者出現臨床療效差異的風險,也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的要義。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謝沐風: 是的,1(溶出)+ 2(體內生物利用度)= 3(仿製藥品質的最高境界:對於任何患者、臨床療效均與原研葯一致,獲得醫生和患者的廣泛認可與信賴)


[補充案例3]

謝沐風:以科學的溶出度方法「迎戰」一致性評價和製劑國際化



說明:兩種製劑在pH1.2條件下均能幾乎完全溶出,在pH7.2條件下差異明顯。胃酸缺乏患者對藥物E的吸收顯著降低。[摘自謝沐風「溶出一致≈臨床療效一致?解讀《日本版橙皮書》」一文]


[補充內容] 美國FDA應對仿製葯療效不一致的措施


葛季聲博士:BE是達到TE(therapeutic equivalence) 的一個手段,而且是一個有三十多年歷史且經過各種理論支持、臨床驗證的手段。FDA各種文件都明確指出,PE(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這其中就包括溶出曲線)和BE都是以達到TE為目地的。在現行FDA法規下,BE就是仿製葯研發的終極目地。


有無BE通過而TE不達標的情況?肯定也有。但FDA還有兩招對付方法,一是Citizen petition,一是BE rating,這兩招就堵了BE試驗有可能出現的TE漏洞。仿製葯通過了BE,也被FDA批准上市,但如出現TE問題,有人Citizen petition抱怨(complain),BE rating可能會被降為B類,意味著和原研不可臨床互換,醫生就不會再用了。這時仿製藥廠家要麼再補臨床數據爭取和RLD臨床互換,要不改為505b(2),要不就撤市。


謝老師點評:公民請願書(Citizen petition)這一做法在美國也許可行,但在我國可行嗎?況且藥品作為特殊商品,患者的反饋是極度弱勢的。


觀點 4


望開鵬:溶出不一致,BE不一致,也有可能療效一致。(即便不同劑型,不同藥物也可以療效相似,但這已經不屬於仿製葯的範疇了)


謝沐風:這是小概率事件。本人建議、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討論此類事件。


觀點 5


望開鵬:對於體內不等效的產品,一定可以從體外找出差異。


謝沐風:是的、這一點極為重要!所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觀點 6


望開鵬:對於高度重複的產品,要求體外溶出一致且BE通過,或許有利於提高門檻減少重複,篩選和原研差異小的優質仿製葯產品。


謝沐風:本人倒覺得「此種做法頗有蠻不講理提高門檻」之嫌疑:當原研製劑自身沒有含金量時(如高溶解-高滲透的口服固體製劑),葯審中心(CDE)批准幾百家仿製葯也是正常合理的(如日本葯監局批准了近200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仿製葯),決不應為了控制仿製葯家數,故意設置不必要的技術障礙:如明明可豁免BE試驗的品種,強求企業浪費幾百萬人民幣去實施;或是苛求雜質研究,導致企業間陷入走火入魔、毫無意義的「雜質軍備競賽」……


觀點 7


望開鵬:對於BCS1或3類速釋製劑,BE通過相對簡單,做出多條曲線匹配理應相對容易。


謝沐風:這就是上述提及的品種,此類仿製製劑的研發可謂易如反掌,且此類是完全可豁免BE試驗的品種,就不要再勞民傷財了。


觀點 8


望開鵬:對於BCS2類速釋製劑及多數緩控釋製劑,有體內外相關性的產品,研究溶出一致利於提高BE通過的可能性。


謝沐風:「溶出一致有利於提高BE試驗成功率」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此進程中,本人建議無需關注API的BCS分類和體內外相關性,那都是純理論化的「書本知識」,實際研發中頗為虛無縹緲。建議就關註:按照上述方法測得的參比製劑多條溶出曲線具體形狀即可(BCS1類藥物也有製成緩慢釋放情形的原研葯),因為日本專家設定的那幾條溶出曲線已包含體內外相關性(請不要小看日本國家層面的專家水準)。因此,研發仿製製劑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先做好體外溶出一致性後再去做BE試驗,這也是「通往羅馬」最行之有效的坦途,因為「大道至簡」;因為企業做葯不是搞科研、做技術也不是做藝術!


觀點 9


望開鵬:對於規避專利,更改釋放機制,更換關鍵處方工藝的情況,需要根據藥物的理化性質與葯動資料,以溶出度研究作為參考,結合恰當設計的預BE推測體內外相關性,再結合溶出曲線與其他關鍵點做調整。


謝沐風:此時應在申報材料中開宗明義地闡明:鑒於必須規避專利、故只能開發與原研製劑製劑機理不一致的仿製製劑,因此體外溶出行為不應強求一致。此時,只能自行建立溶出度方法,並採用數次人體(預)BE試驗驗證所建立的溶出度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和仿製葯內在質量是否等同於原研葯。此種情形的研發費用必然高企,這也正是美國FDA給予「強仿」6個月市場獨佔期的理由。


[補充內容]


針對緩控釋製劑,製劑機理應一致;如不一致,則無法比較溶出曲線,此時只能採用N場、人體預BE實驗來驗證自我建立的體外何種釋放度實驗條件具有區分力和體內外相關性,當然研發費用將很高。日本葯監局的作法是:希望仿製葯企業「不要強仿(讓原研企業賺錢、要體會到原研企業的不易,這樣社會才和諧,呵呵~~)」,待專利期過後仿製時,製劑機理必須與原研葯一致,此時體外溶出規定至少需比較9條曲線!(摘自「謝沐風解讀《日本藥品品質再評價工程》官方報告」一文)


觀點10


望開鵬:做好體外溶出度研究,仍然是仿製葯研發最經濟、最有效手段。溶出度研究結合製劑理化與葯動資料分析,也是符合中國國情(BE資源緊張,花費不菲)的研發手段。減少人體BE試驗也體現人文關懷。


謝沐風:是的,這才是最事半功倍、最科學合理、最具可操作性的「仿製葯研發頂層設計路線圖」。技術一定要實用,切忌花拳繡腿、紙上談兵!


其他疑問請教


和謝沐風老師交流中,我們繼續就相關疑問進行請教。


疑問1:BCS分類與漏槽條件的運用價值


望開鵬:您文章中提到:日本在約20年前就已摒棄BCS分類和漏槽條件,蓋因日本官方專家早就洞悉「API的滲透性和漏槽條件在仿製製劑研發進程的溶出度試驗中沒有任何實際應用價值」。姑且不提BCS分類是否有價值,據文獻介紹,BCS分類是1995年Amidon教授系統闡述的概念。據做過日本產品註冊的同仁透漏,日本也看BCS和漏槽條件。


謝沐風:從FDA頒布的BE試驗豁免指導原則便可知曉,滲透性已無所謂,僅需關注難溶性;即只要解決了溶出,滲透性根本無需考慮(尤分子量500以下的藥物更是如此),所以日本在1998年就已上升至5大類藥物:難溶性藥物製劑、腸溶製劑、緩控釋製劑、pH值依賴型製劑、治療窗狹窄藥物製劑,並在《指導原則》中分門別類地制定了如何循序漸進測得這些類原研製劑多條特徵溶出曲線方法。


按照漏槽條件去推導確立的溶出度試驗條件肯定不具區分力,採用該實驗條件去剖析原研製劑就會得到非正確的溶出曲線,導致其後的仿製製劑研發和比較均誤入歧途。


望開鵬:滲透性已無所謂,這似乎超出個人的理解。您能對此做進一步闡述嗎?


謝沐風:看來您是沒有聽過我講課,呵呵~~。很多官方文件和文獻早已闡明這一點。例如,美國FDA在1997年頒布的《口服速釋製劑體外溶出度試驗指導原則》中就指出:藥物進入血液循環有以下三因素決定:(1)主成分從藥片中釋放出來(決定性),(2)主成分在生理環境下的釋放與溶解(決定性),(3)主成分在胃腸道的滲透性(非決定性)。由於藥物在體內的血葯濃度變化與主成分的溶出速率密切相關,所以體外溶出度試驗可很大程度上模擬與預測藥物在體內的吸收行為。但前提是:所建立的溶出度試驗條件一定要有針對性和區分力;若試驗條件有誤(如歐美國家公開的很多溶出度試驗條件),就會造成"比歪、比偏"的錯誤結果。


[原文補充]


Drug absorption from a solid dosage form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depends on the release of the drug substance from the drug product, the dissolution or solubilization of the drug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permeability across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ecause of the critical nature of the first two of these steps, in vitro dissolution may be relevant to the prediction of in vivo performance.


疑問2:FDA對溶出曲線對比的要求


望開鵬:和日本要求溶出行為一致有所不同的是,美國ANDA研發中,在開展生物等效性(BE)研究之前,不是必須要完成多條溶出曲線的比較,申報時會包含多條溶出曲線對比,但並不要求f2必須大於50。


謝沐風:FDA公布的溶出度試驗條件僅有1個介質,且很多都不具區分力;此條件下的溶出行為一致性對於製劑人員而言,可謂輕而易舉,但毫無意義,其後的BE試驗極有可能失敗。


FDA確實不強求研究多條體外溶出一致;即便研究、也不強求f2因子大於50,只要體內生物利用度一致即可。但為提高BE試驗成功率,做好溶出又是一條必由之路,這是眾人皆知的準繩。除非貴公司是土豪,任憑研發人員恣意揮霍、無數次嘗試BE試驗。這種情形在中國會存在嗎?除非您的專業領導是一個不懂藥劑、不懂研發的非專業人士,呵呵~~。日本苛求溶出行為一致性,不僅是為提高BE試驗成功率,還有儘可能提高仿製葯在任何患者體內生物利用度均與原研葯一致的目的。


疑問3:體外溶出一致能否保證生物等效性


望開鵬:您多次提到,因為溶出一致,生物等效性試驗就幾近沒有失敗的。這個論點,似乎是反對呼聲最高的。


謝沐風:這些質疑的同仁均是未能參照上述方法準確測得最能代表原研製劑優良品質呈現於外在的關鍵性溶出曲線。只要準確測得,我保證成功率在90%以上。如懷疑該數值,請參閱本人翻譯的日本專家文獻和詢問日本仿製葯企業、目前BE試驗1次性成功率如何、為什麼?


望開鵬:姑且不說兩者有時並無必然性,實際不符合這個說法的案例也很多。


謝沐風:不要泛泛而談、請拿出具體案例……、我們來分析。在下渴望實戰!


望開鵬: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在先看了生物等效結果,再看溶出結果而做出的結論。而不是只有溶出數據匹配的情況下,推測出的BE成功的概率。


謝沐風:都是一些斷章取義的憑空想像。


疑問4:日本橙皮書上同一品種有不同曲線


望開鵬:我們注意到,日本橙皮書也有同一品種收載了2套溶出曲線,這一般是什麼原因?


謝沐風:這就是本人所講的溶出是BE試驗充分非必要條件」即允許體外溶出行為不一致,只要體內生物利用度一致即可。


疑問5:日本原研葯實測溶出曲線和橙皮書不一致


望開鵬:有網友反饋,測定目前市場流通的某些日本原研葯溶出曲線與《橙皮書》收載的溶出曲線不一致,這是為何?


謝沐風:我已回復了該位網友。結論:按照「日本比較法」、其實兩者的體外溶出行為是一致的,只是肉眼看、好像不一致。即使真的不一致,也很正常,以實測樣品數據為準,因為《橙皮書》中的測定可能已是多年前的了,這些年參比製劑也在不斷完善中。同時,患者服用的、是現在的藥物,而非多年前被測定的參比製劑。


疑問6:一致性評價中對體外溶出曲線對比的要求


望開鵬:另外也想向您求證,關於一致性評價中,BE一致,也要求體外四條溶出曲線一致,這個說法會不會有具體的方針落地。


謝沐風:這些都是那些沒有靜心閱讀國家局文件的同仁、自我主觀臆斷之所想。國家局的意思是:只要體內生物利用度一致即可,體外溶出行為可與原研葯不一致,但此時需建立自我產品的特有4條溶出曲線,以強化生產工藝,為企業自我和未來國家開展市場抽查時確保本公司產品質量的均一穩定建立可操作性。


望開鵬:「自我產品的特有4條溶出曲線」,這個概念又讓本人迷惑了。


謝沐風:這很正常啊!如上所述,允許仿製製劑體外溶出行為與原研製劑不一致。《日本橙皮書》收載的700+品種中,就有約35個品種有2套溶出曲線(1套原研製劑曲線、1套「特立獨行」的仿製製劑曲線)。


謝老師結語


最後,本人依然堅持認為:專業問題、見仁見智,難有定論。全行業在2016年前、「摳」了10年雜質,忽視了10年溶出 + 10年製劑。終於在現階段BE試驗無法造假的前提下開始研究溶出,鑽研藥劑。但由於剛剛開始,再加上部分同仁未能靜心閱讀相關文獻與文件,故存在很多誤讀與誤解。本人相信:待5~10年後製劑人員就能切身體會到溶出要義了,就像有朝一日業界對雜質的幡然醒悟!


CninMed後記


通過領悟謝沐風老師觀點及資深前輩的看法,業界正逐漸形成共識:製劑研發過程中應重視製劑的理化性質/葯動資料的分析及體外溶出研究,以撬動和促進對仿製製劑處方和工藝的深度開發。寧可多花資金和精力進行體外研究,也不必貿然嘗試人體(預)BE試驗,或是開展並追求虛無縹緲的體內外相關性驗證。


這是我們與謝沐風老師的第2次交流! 2015年6月,謝老師曾就我們撰寫的文章發表專文闡述見解,令我們深受鼓舞。附原文節選如下以饗讀者:


隨後,謝老師意猶未盡,於2015年6月7日專門撰文發表觀點文章,以《某葯業某某緩釋片ANDA獲得FDA批准,製劑國際化產品再獲一城》一文為導入點並引用了全文。文中重點闡述了謝沐風老師在醫藥研發發展方向的主張,內容精彩而深刻。本博深感榮幸,也備受鼓舞,繼續努力向醫藥研發業內人士提供高質量作品。


謝老師提到:


近日,得到一條消息:某葯業某某緩釋片ANDA獲得FDA批准,製劑國際化產品再獲一城。首先向浙江某葯業表示祝賀!2007年10月本人去該公司講課交流時,就有幾個小細節深深地打動了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研究所不到40人,卻擁有近10台自動溶出儀、並配套8台Waters液相色譜儀專做溶出度比對研究,儀器使用極為繁忙。


已在考慮進行peak溶出杯的比對研究,可見溶出度比對的全面性和多樣性,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使仿製製劑內在品質無限趨近原研製劑。


極其關注工業藥劑學-工藝放大研究、每批至少10萬片生產規模。公司領導對此極為重視,不惜花費與失敗,只求成功。


制訂了宏偉的仿製葯研發戰略,不斷購買既訂品種的多批號/各時間點的原研製劑樣品,隨後深度剖析其多條溶出曲線與雜質譜。


本人自2008年始,在各種場合的講課中都不厭其煩地號召國內企業向這家公司學習:專註做好仿製葯、做到品質與原研製劑一致 隨後申報發達國家葯監局認證 獲取資質、連續銷售2年後回來「曲線救國」 申請國家發改委的「差別定價」 在各省招標中脫穎而出、獨執牛耳。


然而,2008年正值國家大力號召「創新葯研發」元年,眾多企業均是隨波逐流、趨之若鶩地追逐創新葯,很少有人專註仿製葯,甚至蔑視仿製葯。(PS:做好仿製葯、其實就是夯實好一個國家的製劑基礎,因為仿製葯的研發幾乎就是製劑開發)


一晃兒7年過去了,國家層面的領導也終於清醒地意識到:(1) 仿製葯的重要性和 (2) 我國現階段仿製葯質量與原研葯的較大差距。而這7年間,以該葯業為代表的、數量極少的一小批頭腦清醒企業,在仿製葯的道路上心無旁騖、矢志不移地前行,現今開始不斷帶給我們驚喜與欽佩!(目前-指2015年,該企業還有28個ANDA在等待FDA批准,已經批准了19個,每年上報FDA為10-15個左右)


最後,再勸慰一遍那些有理想、有實力的企業(尤那些財大氣粗的股票上市企業):國內申報見好就收;創新葯研發適可而止、甚至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斷臂也未嘗不可,呵呵~~),抽出資金與資源將本公司已有文號的品種好好梳理一遍,「點石成金」地做出幾個「通過發達國家葯監局認證」的仿製葯,未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參考資料]


謝沐風. 全球最嚴格的仿製葯審評體系—日本葯監局要求


謝沐風. 溶出一致 ≈ 臨床療效一致?解讀《日本版橙皮書》


謝沐風解讀《日本藥品品質再評價工程》官方報告


日本厚生労働省. 後発醫薬品の生物學的同等性試験ガイドライン(仿製葯生物等效性試驗指導原則).2012.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Dissolution Testing of Immediate 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1997.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魔方數據 的精彩文章:

TAG:醫藥魔方數據 |

您可能感興趣

幹細胞醫企推出革命性療法 迎戰老齡化地震
懂的陷害奧特曼的怪獸,以全體迎戰
燃 | 以運動的血脈僨張,迎戰更好的自己
美國民眾迎戰颶風「艾爾瑪」 填沙袋加固門窗
重量級拳王戰出現爭議判罰,澳洲泰森欲迎戰日本巨獸
委內瑞拉示威者用自製盾牌和彈弓,迎戰安全部隊的水槍和催淚瓦斯
人機海南再戰!冷撲大師 VS 中國龍之隊,高「情商」機器迎戰
三霄迎戰二聖的最佳方案
我軍空降戰車將首次本土迎戰國際勁敵 性能世界領先!
《我的戰爭》Z國迎戰:新陣營新內容新體驗
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附加賽義大利將迎戰勁敵瑞典
統治力不遜播求!最強泰拳王迎戰歐洲泰森,攻擊力遠超一龍
AI技術可診斷肺癌及乳腺癌;Siri團隊換帥迎戰谷歌亞馬遜
實戰不遜武僧一龍!格鬥狂人秒殺富二代,全力迎戰太極宗師
重量級拳王戰現重大變數,中國泰森張君龍:迎戰更強勁敵
下周一會晤法國新總統前,默克爾將迎戰「德國黑馬」
前瞻:歐聯迎戰雅典,米蘭能否重回勝利軌道
颶風「艾瑪」持續加強 波多黎各民眾準備迎戰
全民迎戰全國最強高溫,這個地方沒有高溫卻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