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作者:晨楓 空軍之翼


殲-10服役的新聞好像還沒有多久,短短几年裡,運-20也已經服役,殲-20服役的傳聞則時有所聞,直-20將成為中國的主力中型通用直升機。在一系列以「20」為序號的先進作戰飛機中,轟-20是明顯的缺失。9月1日,空軍司令馬曉天在長春空軍航空大學指出,「我們現在發展新一代的遠程轟炸機,將來你會看到的。」這會是傳說中的轟-20嗎?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還在不久前,「10」字輩引起人們的興奮,一晃眼,殲-10已經發展到「C」型了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直-10也已經成群了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但現在,「20」字輩已經登場,第一個衝上台的是殲-20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運-20已經成批服役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直-20也「蠢蠢欲動」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但中國的轟炸機主力還是「全新」的轟-6K


中國空軍現役最先進的轟炸機是轟-6K,這是轟-6的大改,換裝了推力更大、更加省油的索洛維耶夫D-30KP-2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和航程得到增加;結構上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減輕自重;機頭導航員使用的玻璃罩讓位於新型雷達,火控和電子戰能力也得到極大增強;機內炸彈艙可以改用於機內軟油箱,增加航程;翼下掛架則增加到6個,可用於掛載AKD-20巡航導彈。但中國空軍顯然不滿足於轟-6K,正在展開新一代轟炸機的研製。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傳統轟炸機以投放重力炸彈為主要打擊手段,這是B-1在進行傳統的地毯式轟炸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現代轟炸機增加了投放滑翔制導炸彈的能力,視距外打擊能力大大提高,這是B-2在投放JASSM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巡航導彈更是極大地增加了轟炸機的打擊威力和作戰樣式靈活性,這是B-52在發射空射巡航導彈


傳統轟炸機相當於空中炸彈卡車,通過向地面目標傾瀉大量的彈藥達成作戰目的。一方面由於防空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遠程打擊手段的發展,視距外攻擊取代了臨空轟炸,成為現代轟炸機的主要作戰方式。視距外攻擊不僅可以使得轟炸機在安全距離上發動攻擊,還使得轟炸機通過武器射程極大地增加了攻擊半徑。更重要的是,在整個以武器射程為半徑、以目標為圓心的攻擊弧上,轟炸機可以從多方向發動攻擊,極大地增加了攻擊的隱蔽性、靈活性、突發性和飽和性。通過發射平台和視距外攻擊武器的路徑規劃,少量轟炸機不僅可以在短時間裡發射大量視距外攻擊武器,還可以實現多方向、多高度同時到達,極大地增強突防效果。這種突防能力不僅對常規攻擊很重要,對核攻擊也同樣重要。


有說法曰轟炸機是核大國的「身份證」,這種虛花頭不是中國研發轟炸機的理由。核戰爭有互相確保摧毀的一面,也有可控升級的一面。說到底,戰爭的目的是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不是尋求互相自殺。只有在不可能贏得戰爭或者贏得體面和平的情況下,才會無限升級到互相毀滅。換句話說,有限核戰爭是可能的,有控制的逐步升級是可能的,關鍵在於在同歸於盡和無所作為之間要有足夠多層次的選擇,這樣才可以根據當前階段的戰爭需要,動用最適當的戰爭手段,達到戰爭的目的。一般認為,只有達到核三位一體,才能構成足夠穩定、可靠而又靈活的核打擊體系。井射陸基洲際導彈只適合用於先發制人的打擊,陸基機動發射有陣地準備、反應時間和一旦暴露後的生存力問題。潛射洲際導彈具有水下機動發射固有的隱蔽性和生存力優點,特別適合用於核反擊,但存在受到敵人反潛威脅和我方實時指揮控制難度較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陸基和潛射洲際導彈一旦發射,就無法改變目標或者中途召回,只有轟炸機才具有在最後一秒鐘之前改變目標和召回的能力,這個「人在迴路中」的特點是現代條件下轟炸機最重要的特質。


核戰爭不是沒有徵兆的,在接到預警後,轟炸機可以立刻起飛,避開敵人的第一波核攻擊,然後轉入核反擊。用作第一波核攻擊時,轟炸機也有獨特優勢。在隱身、電子戰的支持下,轟炸機可以深入敵後,抵近目標,確認目標,然後待機。只有在最高指揮當局最後下定決心時,才發射核武器。但最高指揮當局決定改變攻擊目標或者改變攻擊烈度的話,飛行員可以飛抵新的目標,從新開始確認目標和待機的過程,並根據任務需要,調整核武器的當量(例如美國W80核彈可以在5千到15萬噸當量之間調節),甚至改用非核攻擊。在完成對主要目標的攻擊之後,轟炸機還可以繼續對次要目標進行攻擊,這也包括主要目標已經被先期打擊摧毀的情況。當然,最高指揮當局決定取消攻擊的話,轟炸機可以返航,避免戰爭升級。在核戰爭前夜,轟炸機升空也是最明確的戰爭決心和準備的信號,是有效的威懾。


更重要的是,有人駕駛的轟炸機在國家戰略指揮、通信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由飛行員根據既定指揮意圖靈活選擇和改變戰術方案,自主完成任務。這樣的靈活性、可控升級和自主打擊能力是陸基或者潛射洲際導彈所不具備的,也是核大國最高指揮當局確實需要的。


在核門檻級戰爭中,轟炸機也有獨特的作用。如果一方有能夠可靠突防的轟炸機,有能力用突然和精確的常規攻擊拔掉另一方的核打擊能力和國家指揮系統,而另一方只有有限的核力量,或者只有破罐子破摔、一步升級到全面核攤牌的話,前者可以逐步升級以顯示能力和決心,後者只有在被動挨打和互相自殺之間選擇,甚至談不上互相自殺,而只是以自己的國破族亡換取對方一兩個大城市的毀滅,戰略上的被動不言而喻。


在常規戰爭中,轟炸機是打擊對方指揮通信中心、空海軍基地、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的重要手段,這對中國的戰略環境具有特殊重要性。中國裝備了世界上獨有的強大的常規彈頭戰役彈道導彈打擊力量,不僅第一島鏈完全置於火力覆蓋之下,第二島鏈也難逃火網。問題是,彈道導彈難於用於持續打擊。中國空軍遠程作戰飛機已經具有攻擊第一島鏈的能力,可用於接力打擊,但第二島鏈還比較勉強,這是轟炸機的用武之地。在彈道導彈、轟炸機和潛艇發射的巡航導彈的密集、持續攻擊下,第二島鏈基地的生存和運作將受到嚴重威脅,這一可能性的存在就將迫使對手重新考慮攻防平衡問題,減輕中國的戰略壓力。最危險的敵人是可以把所有力量統統壓上來而無所顧忌的敵人,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正是針對這種情況。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第一島鏈的嘉手納基地不說探囊取物,但已經可以置於比較可靠的中國遠程打擊火力之下了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但對於關島安德森基地就需要轟炸機才能保持最低限度的持續打擊能力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轟炸機也是海上打擊的利器,這是B-52在和航母玩遊戲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滿載重型反艦導彈的圖-22M「逆火」轟炸機更是當年美國艦隊的噩夢


轟炸機也適合用來打擊海上的航母戰鬥群。同樣,中國裝備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反艦彈道導彈,中國還有強大而且正在迅速現代化的潛艇力量。問題是,反艦彈道導彈的技術保障要求很高,構成有效的發射條件並不容易。常規動力潛艇具有天然的機動速度較慢和遠程探測的問題,實際上相當於具有自航能力的水雷,對高速航行中的航母戰鬥群形成近戰設伏條件難度很高。核動力潛艇的航速與高速機動中的航母戰鬥群相差不大,還有全速航行的雜訊考慮,對於在幾百海里外剛發現的航母戰鬥群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攻擊位置,在此期間,容易驚動目標,或者遭到反潛攔截。轟炸機的速度要快得多,可以迅速前往目標海區,依靠自身的隱身、偵察能力和體系的情報支援,組織和實施攻擊。應該指出的是,在反航母作戰中,與攻擊島上目標一樣,轟炸機是重要的一環,與反艦彈道導彈、潛艇是互補的作用,而不是替代的作用。最低限度,轟炸機獲取的目標方位、航向、速度的精確信息可以作為反艦彈道導彈和潛射反艦巡航導彈的瞄準輸入。


由於需要對第二島鏈的目標具有可靠打擊能力,並對第二島鏈以內海上目標具有強大而連貫的搜索打擊能力,轟-20的航程需要在第二島鏈往返基礎上,留有足夠的目標區留空時間。另外,為了增加作戰靈活性和部署安全性,應該可以從內地基地起飛,而不必佔用寶貴的沿海基地。以關島為典型距離,這就需要10000公里左右的作戰航程。這個航程也足夠用於迪戈加西亞島方向,如果沿途國家的飛越權問題可以解決的話。得到空中加油支援或者配備3000公里以上射程的巡航導彈的話,這個航程還可以實行到夏威夷的作戰,但無空中加油的往返就需要15000公里航程。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海上戰艦巡航導彈的載彈量遠遠大於轟炸機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潛射巡航導彈更是具有打擊的突然性和隱蔽性的優點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由於遠程打擊火力的多樣化,運輸機用空投托盤都能發射巡航導彈,現代轟炸機不必過度強調載彈能力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美國正在研製的B-21據說將縮小為「中型轟炸機」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另一方面,電磁攻擊導彈等軟殺傷會成為現代轟炸機的新手段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轟炸機的電子戰能力也將從自衛發展到進攻性


載彈量方面,一般說來,轟炸機的載彈量越大越好。歷史上,在火炮射程之外,轟炸機就是最主要的對地攻擊手段,戰鬥轟炸機只是把戰鬥機作為轟炸機使用。但現代遠程打擊手段多樣化了,運輸機用特種托盤空投都可以作為巡航導彈的發射平台,還有陸基和海基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轟炸機的載彈量要求不再那麼絕對,而是「夠用」就行,但怎樣才是夠用是一個問題,這要由轟炸機在攻擊鏈中的作用決定。


轟炸機留空時間長,機內容積大,機載電子系統強大,突防力和生存力強。事實上,轟炸機的電子對抗能力一直是轟炸機生存力的秘密法寶,B-52在1964年就開始在越南戰場上使用,直到1972年11月22日才有第一架B-52被越南SA-2防空導彈擊落,以後在「後衛II」作戰中被集中擊落16架,但那是持續大批密集出動和反覆攻擊相同目標的必然結果。在B-1轟炸機研製時,美國空軍對機載電子戰系統的要求是能夠對任何已知和未知的機載和地基雷達進行識別、定位和壓制。這個高得變態的要求超過了當時技術能力,使得AN/ALQ-161最後成為爛尾工程。縮水後的系統沒有達到能壓制所有已知和未知雷達的要求,但在對敵對雷達的識別和定位能力上依然達到與專用電子戰飛機相當的水平。這樣的要求不奇怪。現代轟炸機的航程動輒達到1萬公里,沒有任何戰鬥機有這樣的航程,二戰時代P-51那樣的全程護航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任何電子戰飛機有足夠的航程實行伴隨保障。轟炸機只有依靠機載系統實施自衛電子戰,能力要相當於專用電子戰飛機才夠用。B-2轟炸機的機載電子戰系統能力肯定超過B-1,但具體能力現在還是保密的。


現代主動電掃雷達不僅是強大的雷達,也是強大的電子對抗平台,不僅適用於自衛電子戰,也適用於進攻性電子戰,可以對敵人的防空和指揮體系進行電磁壓制,包括用強大的定向電磁能量向敵方指揮控制網路的薄弱節點強力注入破壞性信息,擾亂甚至癱瘓敵方的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偵察的簡寫),為後續攻擊打開通道,或者癱瘓電網、鐵路、水廠、煉油廠、城市交通控制等民用關鍵設施。高能微波、激光和紅外技術更是在迅速發展中,轟炸機內寬裕的搭載能力有利於首先裝備這樣的新型手段,可用於對來襲導彈主動硬殺傷,或者對空地目標實行非常規殺傷。


這只是起點。轟炸機搭載複雜電子系統能力使其天然具有擔當C4ISR節點的潛能,這在日益電磁化、信息化的現代戰場上具有特殊意義。在現代戰爭中,尤其對於軍事強國來說,不管是高烈度還是中低烈度戰場,投放大規模殺傷手段不再是難題,難題是在什麼時候向哪裡投放與任務相稱的精確殺傷手段,或者在時間緊迫或者任務性質特別敏感的時候直接出手、臨門一腳。轟炸機作為自帶可觀打擊能力的C4ISR前進節點,把作戰體系內的所有成員組成有機的「作戰雲」,共享信息,共享決策,確保雲內成員在平台能力、作戰掛載和部署位置上最大程度互補,形成徹底的體系作戰。換句話說,現代轟炸機已經從空中爆破手演變為超級重磅空中特種部隊了。因此,轟炸機不必再強調投彈當量,在保證航程和留空時間的情況下,可以縮小尺寸和起飛重量,這將大大降低研發和部署成本。


另一方面,轟炸機畢竟不是偵察機,必要的載彈量還是需要的,這還要根據彈藥來決定。除了對付缺乏基本防空能力的低技術對手,無制導的鐵炸彈已經用處有限了,這樣的對手也不需要全新的轟炸機,轟-6K足夠了。制導炸彈都具有一定的滑翔能力,增加高升阻比摺疊彈翼的話,射程可達100公里以上,美國的SDB就有110公里的射程。巡航導彈的射程當然更大,據報道AKD-20的射程達1500公里以上,甚至有說法高達2500公里,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射程也是2500公里。問題是制導炸彈和巡航導彈的掛載要求不一樣,制導炸彈可以掛載在彈艙內,有利於降低巡航阻力,改善隱身;但巡航導彈一般太大,要掛載在彈艙內的話,彈艙需要特別長大,轟炸機的尺寸將急劇增加。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彈艙設計以制導炸彈的要求為主,巡航導彈外掛。


轟-20應該比B-2小,以降低成本,並利用C4ISR節點的作用體現體系打擊能力;但應該比轟-6大一些,增加打擊力。B-2的載彈量為23噸,轟-6可達9噸,轟-20以15噸左右為宜。這樣轟-20的最大起飛重量可能為120-150噸,高於轟-6的76噸(有說法轟-6K達到90-95噸),低於B-2的170噸。完全裝載制導炸彈的話,15噸是很可觀的載彈量了。掛載巡航導彈的話,以「戰斧」的1.6噸為參照,也可掛在9-10枚,不過實際上翼下掛載不可能掛載那麼多。轟-6K可以掛載6枚AKD-20,B-52可以掛載8枚「戰斧」,轟-20不可能超過這個數量。更大的問題在於掛載方式,像轟-6K或者B-52這樣的翼下掛架的話,阻力太大,也破壞隱身,可能需要採用繭包一樣的掛載方式,既降低阻力,也改善隱身。繭包的減阻和隱身當然不如機內彈艙,但還是可以接受的。F-35B和C的航炮也是繭包吊艙,轟-20的巡航導彈繭包當然要大得多,但道理是一樣的。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轟-20的機內彈艙容量可以按基本任務設計,額外或者超尺寸的掛彈能力用保形的繭包吊艙解決,比如像大大放大的F-35航炮吊艙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也可以是這樣全外掛的繭包吊艙


繭包吊艙可以採用可拋棄的保形整流罩,這樣同一繭包內的所有巡航導彈都要一次發射完畢,而且一側拋棄了,另一側還沒有,容易造成氣動上的不平衡。另一個方法是繭包具有可開閉的艙門,這樣就相當於外掛的「機內彈艙」,F-18E Block III的外掛彈艙就是這樣的構形。對於轟-20來說,這比較合理。考慮到AKD-20較長,而外掛彈艙尺寸有限,還要要為未來增程巡航導彈預留空間,巡航導彈可能只能並排弔掛,而不能前後弔掛,這樣兩側翼下外掛彈艙里各掛載3枚巡航導彈,共6枚。掛載量沒有比轟-6K進一步增加,但航程大大增加了,打擊力還是有顯著提高。


轟炸機的打擊力在於生存力,只有成功地突防和返航,才能有效和持續地打擊。生存力可以依靠速度,也可以依靠隱身。在速度與隱身難以兼顧的條件下,隱身更有利於生存力。隱身不是不可探測,只是降低可探測性,增大對方雷達覆蓋區的間隙,創造隱蔽突防的條件。另一方面,轟炸機的巡航速度達到高亞音速,主流戰鬥機的巡航速度也是高亞音速,只有美國F-22、中國殲-20是例外,可以超音速巡航,俄羅斯T-50的超巡能力尚不清楚。但戰鬥機的超巡能力也不是全程超巡,只是可以非加力推力達到超音速,超巡航程或者續航時間實際上還是有限的。因此,除非已經進入到最後追擊階段,戰鬥機的速度優勢只是理論上的,在巡航狀態下並不比高亞音速的轟炸機快。在演習中,低空高亞音速突防的B-1B在戰術得當的情況下經常甩掉在理論上速度更高的F-15,就是這個原因。在體系支援下,通過路徑規劃和隱身性能,是可以做到在對方防空和戰鬥機屏障的間隙中穿越安全突防和返航的。另一方面,全程超巡的轟炸機技術要求太高,航程有限,圖-160也只在突防狀態下達到M2以上,巡航速度依然是亞音速,但變後掠翼的重量和複雜性代價巨大。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B-2的無尾飛翼構形依然代表了隱身的最高水平,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零碎」,還在同等升力/重量時體積和尺寸最小,但飛翼在氣動和結構上多有不利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翼身融合體在外觀上與飛翼很相似,其外形隱身能力也與飛翼相似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但結構上以寬扁的「機體」為核心,配合以高度融合的機翼,還可以有V形尾和水平的「海狸尾」幫助氣動控制,發動機改為內埋沒有本質的技術困難


轟-20要用略大於中型轟炸機的重量達到重型轟炸機的航程,在氣動設計上必須有所突破。隱身、高亞音速的轟炸機可以採用傳統的筒體-機翼構形,或者飛翼構形。轟-6K就是筒體-機翼構形,筒體載重,機翼產生升力,各司其職,互為死重,但筒體的力學特性清晰、製造便利,傳統機翼的設計技術成熟,但氣動效率不高,而且不利於隱身。B-2是飛翼構形,隱身性能優秀,整個結構都用於產生升力,沒有不產生升力的筒體帶來的純阻力,重量合理地分布在機翼上,氣動效率優秀,但受力結構設計沒有筒體那麼清晰,氣動控制力臂太短,飛控問題較大。這當然是簡單化的劃分,現實總是灰色的。現代筒體-機翼的機體在巡航時有一定的迎角,也產生一點升力;B-2這樣的飛翼的載荷依然集中在靠近中線的部分,並非均勻地沿翼展分布。


在這兩個極端中間,還存在一種過渡構形,這就是翼身融合體(Blended Wing Body,簡稱BWB)。在外觀上,BWB與飛翼很相像,但BWB在結構上有明確的機體,只是機翼與機體高度融合,看起來好像飛翼一樣。BWB的「中央機體」可以產生40%以上的升力,因此機翼的翼展和翼面積都較小,降低濕面積,降低氣動摩擦阻力,氣動效率接近純飛翼,但結構上則接近筒體-機翼構形。當然,這筒體不再是簡單圓形截面,而是橢圓型,甚至更寬的橫8字形。高度融合的機翼和機體形成肥厚而且很長的翼根,不僅增加翼內燃油容積,也降低了應力集中,減輕結構重量。


BWB也可以看作具有特別寬扁的機體的飛機,因此可以像飛翼一樣無尾,也可以像普通飛機一樣有尾。洛克希德BWB運輸機方案採用常規的T形尾,波音BWB客機方案則在扁平的「燕尾」兩側安裝淺V形尾翼。對於轟-20來說,BWB加淺V形尾翼是比較合理的方案,既有類似飛翼的隱身性能和氣動效率,又避免了飛翼的結構製造和飛控問題。B-2的純飛翼構形由於缺乏垂尾,只能用外翼段阻力板控制航向。這是同時向上下打開的一對副翼,而且為了隨時保證可控性,在整個飛行中始終保持一定的開度,而不是平時閉合、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打開。這增加了阻力,惡化了機翼的顫振特性,也有損最重要的前向隱身。V形尾不僅位置靠後,還可以後掠,氣動控制力臂較長,V形尾本身的氣動控制效率也比阻力板要高得多,飛控問題比較容易解決。淺V尾仔細設計的話,側向隱身的損失也可以降到最低。


V形尾之間還是理想的半埋入發動機的安裝位置,預計需要3-4台渦扇。進氣口合理設計的話,還可以形成機體上表面邊界層抽吸減阻。邊界層是由於空氣的粘性形成的,這是附著於機體表面的獃滯層,可以等效於增大的機體截面積,增加阻力。對邊界層進行抽吸可以有效地降低邊界層厚度,達到減阻效果,這對於轟-20這樣的遠程轟炸機來說很重要。


在理想情況下,寬大的中央機體內具有足夠的容積,可以機內掛載6枚巡航導彈,但這可能大大增加轟-20的尺寸和重量,又寬又長的空心盒體結構也是設計和製造上的巨大挑戰,機體強度很難保證,可能還是需要外掛彈艙。好在BWB的翼根特別長,適合布置這樣的保形外掛彈艙。


中國空軍正在向攻防兼備轉型,轟-20這樣的遠程轟炸機將極大地加強中國空軍的進攻力量。這不是為了稱霸,而是為了積極防禦,進攻是最好的防禦。上述關於轟-20的定位、構形和性能的討論當然都是猜想,真正的轟-20會是什麼樣子?「將來你會看到的」。或許這個將來並不遙遠。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漫談轟-20: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長啥樣?



轟-20藝術家想像圖,彩虹熊作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此戰法非隆美爾發明:抗戰中國軍隊最早用高射炮橫掃日本坦克
很多人說中國海軍反潛實力弱雞,中國用這種聲納狂打臉!
俄羅斯慷慨免除該國巨債,價值360架蘇35戰機
鬼才相信:古巴人均GDP接近中國高達7000美元
新加坡急索被港查扣裝甲車 中方反對新台灣軍事交流

TAG:科羅廖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首飛時間曝光:已被證實
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即將問世,優異性能可媲美B2
中央媒體首次曝光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性能指標,超乎想像!
少將:中國確實在搞新型遠程轟炸,轟-20到底像誰看齊?
中國轟20遠程轟炸機有多先進?俄專家給出中肯評價!
馬曉天:中國空軍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
俄遠程轟炸機將在2025年上天?轟-20有最新進展
遠比轟20更先進,中國新遠程轟炸機曝光,震撼美日
中國空軍為何叫新轟為遠程轟炸機而不是戰略轟炸機?
人類有史以來製造的最重轟炸機:圖-160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
968年12月轟-6首飛,空軍提出發展遠程戰略轟炸機的要求
馬曉天霸氣回應轟-20遠程轟炸機研製進展,國產隱轟鐵定已試飛
轟-20隱形遠程轟炸機今年亮相 攜12枚長劍-20覆蓋北美
中國研發新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 美國坐不住了
德國末日計劃,比B-2還科幻的遠程轟炸機,研製成功讓B2好看
夭折的轟-8遠程轟炸機:70年代下馬致落後幾十年
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轟20被軍方確認,武器核常兼備!
俄羅斯 22M3逆火遠程戰略轟炸機
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終於霸氣問世,億萬國人激動的喜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