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墓出土的方天畫戟真的存在嗎
時間流逝,英雄落幕,那些故事卻流出下來,呂布死後,他的方天畫戟去了哪裡?是不是隨葬在呂布墓里?呂布墓出土的方天畫戟是真的嗎?11月10日最新消息,歷史上,方天畫戟通常是一種儀設之物,較少用於實戰,不過並非不能用於實戰,只是它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在三國中,方天畫戟和赤兔馬一起是呂布的標配,也是當時英雄所嚮往的完美高配。呂布的赤兔被曹操收了,後來送給了關羽;貂蟬不是留下自己享用就是賞給了下面的將領;這些都可以在利用,然而只有呂布的方天畫戟,當世能用這件兵器的人寥寥無幾,這不僅需要有使青龍偃月刀的力量,還得有使梨花槍的技巧。
被曹操收入兵器庫了。
呂布的赤兔被曹操收了,後來送給了關羽;貂蟬不是留下自己享用就是賞給了下面的將領;這些都可以在利用,然而只有呂布的方天畫戟,當世能用這件兵器的人寥寥無幾,這不僅需要有使青龍偃月刀的力量,還得有使梨花槍的技巧。
為什麼,三國戰將呂布能排第一?不僅因為他的馬,主要是他的方天畫戟,這件兵器可以當幾件兵器使,你可以仔細觀察下方天畫戟就明白了,使用它不僅要有力量,還得有技巧,曹操手下沒有這樣的將領,所以,方天畫戟在兵器庫里始終沒有賞出去
方天畫戟是古代兵器名稱,因其戟桿上加彩繪裝飾,又稱畫桿方天戟,是頂端作「井」字形的長戟。歷史上,方天畫戟通常是一種儀設之物,較少用於實戰,不過並非不能用於實戰,只是它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
中文名
方天畫戟
外文名
The day the picture Halberd
別 名
畫桿方天戟
使用者
呂布、薛仁貴、呂方、郭盛
方天畫戟本質上是一把戟,戟身最長為3米,中間是一個類似楊家槍的金屬槍尖。單刀刃為青龍戟,雙刀刃就是方天戟。作為武器既可以當槍一樣直刺、扎挑,也可以當做刀,砍殺敵人。這樣的多功能自然就要求製作者精益求精,使用者在力量和技術上都有所優勢。算是當時武器界的一哥了。作為將領武器,最合適不過,拉風的同時又不是花架子。那為什麼又變成了方天畫戟了?什麼優勢都有了,自然就少不了美化一下了。擁有方天畫戟的大將們開始在自己的武器上刻上屬於自己的花紋或者圖騰作為裝飾。因為有了這一筆的進化,方天戟也就變成了方天畫戟。
方天畫戟伴隨呂布半身戎馬,雖然被後世認為是三國第一勇士,但卻是三姓家奴而遭人妒,呂布憑藉方天畫戟與劉備、關羽、張飛三英大戰,而且越戰越勇。在眾多戰役中與呂布走過風風雨雨,呂布本人也愛不釋手,戟在人在,戟亡人亡。最後呂布還是死在了曹操的刀下。那呂布使用的方天畫戟是什麼樣的呢?呂布墓有出土過相關的冷兵器嗎?一起來看圖片。
提起呂布,幾乎每個人立即在腦海里就會出現一個「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的悍將形象來。說起呂布來,大概是離不開赤兔馬和方天畫戟這兩樣的。
呂布的坐騎是赤兔馬大抵是沒有異議的。但是呂布是不是就一定是使用方天畫戟呢?這卻是可以探討的。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當然是不能使用《三國演義》中的小說家的說辭,而要到正史里去挖掘和分析。
首先是後漢書:
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主簿田儀及卓倉頭前赴其屍,布又殺之。馳齎赦書,以令宮陛內外。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長安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肉相慶者,填滿銜肆。《後漢書·董卓列傳》
這一段是記述呂布和王允聯合劫殺董卓的事件。在這裡,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呂布是使用的矛,而不是所謂的方天畫戟,使用戟的是那個李肅。假如這一段描述,還不足以表明呂布不是用戟的話,那麼我們再看看呂布最著名的「轅門射戟」的故事。
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備,並請靈等與共饗飲。布謂靈曰:「玄德,布弟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軍候植戟於營門,布彎弓顧曰:「諸君觀布謝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布即一發,正中戟支。靈等皆驚,言「將軍天威也」。《後漢書·呂布傳》
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鈴下請靈等,靈等亦請布共飲食。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
這兩段描述有些許的差異,但是內容上沒有分歧。呂布當時為了調解劉備和袁術之間的矛盾,演繹了一出轅門射戟的好戲。但那支神奇的戟卻不是呂布所有的。如果說在《後漢書》中我們還不能確認軍候所植的戟究竟是呂布的還是士兵的,那麼在《三國志》中,「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就應該很能確定那支戟乃是營中某位士兵的普通兵器而已,並不是呂布的。但這裡,我們還只是解決了轅門射戟的戟不是呂布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呂布使用的是什麼兵器的問題。我們再看一段史料。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英雄傳》
這是《三國志》引用的《英雄傳》中的記載。這裡就很明確了,呂布作戰的時候是使用矛的。
接下來,說說呂布那件至寶的兵器——「方天畫戟」。
我們印象中的方天畫戟的模樣大致是這樣的:長長的戟桿最上頭是個扁平的直刺,在直刺的一側,有兩個支,支上是一個彎月形的刃。其實呢,這樣的戟並不是歷史中,在呂布那個時代所存在的。我們現在觀念中的那種樣式的戟最早所出現的地方是宋代的兵書《武經總要》當中,它其中的第十三卷的戟的插圖就是這種樣子的。事實上,在呂布所處的東漢末年那個時代,這樣的戟是不存在的。當時的戟,就是矛和戈兩種兵器的組合。從現在所出土的文物分析,當時戟頭的直刺和旁邊的支成倒「卜」字形。正如同《說文解字》中解釋的:戟,有枝兵也。在周代,人們在書寫戟字時,又是用荊棘的「棘」代替戟,就很能說明戟的原始樣式。到了南北朝以後,戟逐漸退出了實用領域,而作為一種儀仗出現在府衙門前,這就是門戟。因為作為儀仗陳列的戟多被施以彩色,故而有了畫戟的稱謂。如唐代的杜牧在其詩《酬許十三秀才兼依來韻》中寫道:憑君把卷侵寒燭,麗句時傳畫戟門;宋代的陸遊在《郡齋偶書》中也寫道:江墜清笳月,霜嚴畫戟門。如此說來,方天畫戟不過也是那種門前的把式而已。
在漢代的時候,還有種手戟。《釋名·釋兵》中說:手戟,手所持之戟也。手戟一般用於近身格鬥,多陳列擺放於廳堂的兵蘭之上。當年董卓發脾氣的時候抄起東西砸向呂布的,不是《三國演義》里所說的呂布的方天畫戟,而是這種手戟。
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
所以,後漢書中有段呂布用戟的記載:
登還,布怒,拔戟斫機曰:「卿父勸吾協同曹操,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獲,而卿父子並顯重,但為卿所賣耳。」《後漢書·呂布傳》
我們可以通過動詞「拔」而推定是陳列的手戟,而非是那件威風凜凜的方天畫戟。
這樣看來,呂布絕然是沒有過什麼方天畫戟的,他作戰時使用的是矛。
※這個士兵為救同胞,自願成為奧斯維辛囚徒,成功逃脫,結局悲慘
※盤點中國史上的六大聖人,第一實至名歸,第六私德有虧
※有一批簡體字,用了十年就被廢除,8090後絕對不認識
※死神立在白宮的旗幟:美國總統遇刺身亡前的徵兆
TAG:68講台 |
※虢國墓出土的玉牛
※「斷背山」真的存在?陳文帝和他的男皇后陵墓疑似出土
※盤點中國出土的那些逆天文物,特別是墓磚畫面太污了
※中國尚未出土的四個古墓,背後真相被曝光!
※城市搞建設發現古墓,墓主乃是三國大將,出土的珍寶讓日本很尷尬
※考古出土的奇葩青銅器,三千年前的安卓和方向盤是穿越的吧?
※神秘戰國墓發掘出一個諸侯國, 出土文物顛覆兩千年認識
※杭州發現一戰國貴族墓:出土一罕見文物,被定為國寶禁止出國展覽
※一件出土文物,揭開一個真實的女兒國
※秦始皇陵出土的國寶石鎧甲 有如此奇妙的用途
※三國時吳國第三任皇帝孫休墓被發現?曾被盜墓賊光顧,已出土金器
※北京古墓出土一塊墓磚,推翻他國言論的鐵證!整個韓國史學界都慌了
※戰國古墓中出土兩千年前的寶劍,現在依然寒氣逼人啊
※我國一古墓中出土一塊磚,韓國人被狠狠打臉,原因很簡單
※暴雨衝出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挖開後,出土一文物讓日本人很難受
※開山炸石竟發現漢朝最牛古墓:出土金鏤玉衣,挖出財寶無數
※一千年古墓在北京發掘,出土的一塊磚,令韓國專家抬不起頭!
※古墓出土一塊墓磚,上刻一段這樣的文字,韓國專家看後驚慌不已!
※神秘的古蜀王國——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文物在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