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陳洪綬(1598—1652),浙江諸暨楓橋人。字章侯,號老蓮、蓮子,晚號悔遲,更號弗遲、老遲,又號雲門僧,九品蓮台主等。陳洪綬個性傲兀,性情放誕,以好酒好女色而聞名,自控力極低,但作畫時則聚精凝神,處處著力,時時控制住手中的筆,輕緩運行,如春繭吐絲的細勻。陳洪綬作為中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之一,在明清兩代獨樹一幟,無與倫比。魯迅先生對之極為推崇,認為「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人物》

翻開明末清初畫壇冊頁,陳洪綬是一位畫史上無法忽略的獨特人物其繪畫風格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影響了中國百年畫壇「海派」著名畫家任熊、任熏、任頤等人的畫風都是繼承了他的傳統;現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的人物畫,就運用了陳畫樸質有力的特徵和水暈黯章的技法;而白石老人的人物,也吸收了陳老蓮善於傳神、誇張的手法;國畫大師謝稚柳早年的書畫藝術也受到陳洪綬的影響;當代畫家程十發更把老蓮的獨到之處引入唯美藝術及民間藝術。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人物》

清圓細勁 疏曠散逸

清代張庚在《朝國畫徵錄》中論述:「洪綬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清圓細勁,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設色學吳生法,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蓋三百年無此筆墨也。」清代徐沁在《明畫錄》中也記述:「洪綬長於人物,運毫圜轉,一筆而成,類陸探微(晉代)。至繪經史事,狀貌服飾,必與時代吻合,洵推能品。」從中可看出陳洪綬人物畫的至高境界。陳洪綬的人物畫多取材於歷史故事,以此借古喻今,寄託情懷,所畫的人物形象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衣紋細勁清圓,在「化」境中不斷提煉。衣紋的處理上富有裝飾性,色調清雅,風格雄健,特別是精細誇張的手法所表現的山水作品,筆法蒼老潤潔,頗有古人遺意;花鳥蟲草,勾勒精細,色彩清麗,清輕兼備,用筆從方棱轉向圓勁,曲盡生物之情趣,用簡潔、洗鍊的線條和色彩,沉著、含蓄的表現手法表現飛蝶小鳥,游蜂蚱蜢,蕉葉花蕊,月季蘭菊,筆墨酣暢淋漓而又疏曠散逸。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進爵調羹圖》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爐火純青 至臻化境

陳洪綬的人物畫,在中年時已出神入化,晚年更是爐火純青,至臻化境。這時期的人物畫更多地表現了世俗風情。創作的《嫻雅如意圖》,描繪一文士倚於石几,細觀一仕女穿針引線的婀娜姿態,石几上置文房四寶,所畫人物形象飽滿質樸,線條沉著勁練,勾勒精細,色調清雅,略異於其多為的誇張風格。他用精細工整的手法表現人物,人物衣紋的勾描圓潤柔美,用線有金石味,在手掌的畫法上亦不落常套,配合落筆重頓折多的石頭輪廓及以側筆、干墨的密集皴擦,體現了爐火純青的筆墨造詣。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撫樂仕女圖》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人物》

《雅集圖》人物採用白描勾勒,線條清圓細勁,筆墨奇縱,人物五官和面部用線準確、簡練,並有抑揚頓挫之感,反映出陳洪綬極高超的造型功底及細膩入微的筆觸把握力。陳洪綬54歲作《博古葉子》四十八頁,選用自春秋至秦17人、漢22人、晉唐9人,共48個著名歷史人物故事,其主題是貧富與人格的交互關係;其表現的哲理融合了司馬遷的史家客觀思想和孔門儒家主觀思想,借用內中極其豐富的人生百態,使他藉以流露一生中無限的感慨。這是他去世的一年前的總結性作品,極盡造型用筆之妙。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山水》

縱觀各家對陳洪綬作品的贊語,常用於繪畫方面的形容詞是「古」「奇」「高」「仙」,也就是說他可以上與古人為伍,達到繼承傳統的最高功力,而又能創新出奇,格調高雅,超凡脫俗;同時贊「章侯書法遒逸」,「擷古諸家之意而自成一體」;詩文「逸致,有真率之趣」。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花鳥》

陳洪綬晚年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技法風貌。一種以師法唐、宋人的勾斫法為主,略加渲染,氣格古拙簡潔並有濃重的裝飾意趣。一種則將勾斫和皴擦、渲染法結合起來,摻入了元人的筆意,在古拙簡勁中含蓄和蘊藉的筆墨韻味。《秋林策杖圖》的樹石畫法體現出陳洪綬晚年筆法特點,即從中年較為方折勁健轉向方圓結合,更多圓潤柔婉的韻致。若圖中岩石的勾皴兼用披麻、折帶和橫皴等皴法,皴中帶干筆擦染,筆墨沉凝而虛和,頗有王蒙和倪瓚的筆意。樹木的勾皴也並非一味地方硬,而是勁拔的勾皴與虛淡的皴染並用,使樹木更有一種圓轉之感。圖中的人物線描圓婉,轉筆不生圭角。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花鳥》

陳老蓮在色彩的運用上也有他自己的特點,淡彩、重彩相濟並用,濃而不滯,淡而不薄、古雅單純。尤其善用石青、石綠、硃砂、白粉等礦物質顏料,賦其裝飾性。他顧及到了色之不可傷筆墨,而墨之不可浮在色上的原則,如晚期所創作的《玉堂柱石圖》,陪襯玉蘭的太湖石上尖下大,玲瓏剔透,用筆堅實,輪廓線多呈弧形,尖而挺拔,突出地呈現了太湖石的形和質。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花鳥》

形體誇張 神情含蓄

陳洪綬一生經歷坎坷,9歲喪父,18歲喪母,在功名上又屢試屢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賣畫積錢進入國子監。然而在看透朝政上黑暗和腐敗後,拂袖而去,躲到他父親的朋友、著名書畫家徐渭的「青藤書屋」中,吟詩作畫。清兵入關,明王朝滅亡,他又慚愧未能為國盡忠,但後悔已遲,故自號「悔遲」。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花鳥》

為了拒絕和腐朽勢力合作,也為了免遭清人殺害,他落髮為僧,並永遠免去功名之念,致力於書畫創作。他畫人物,富於誇張,在藝術形式上,表現出一種追求怪誕的傾向,即:形象的深刻提煉上,既重視形體的誇張,又重視神情表達的含蓄。他學古人,但不拘守成法,著重於體會古代畫法中的內在精神,大膽突破前人成規,加以融會貫通,富於獨創,自成一家,其藝術效果具有奇傲古拙氣勢。被人們稱之為「高古奇駭」。晚年人物畫造型誇張,有些作品形象變態怪異,以突出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花鳥》

19歲作《九歌圖》木刻插圖11幅,自創形象,無依無傍,借歷史故事,抒發他對亂世的哀怨及憂國憂民的情懷,這是他藝術才華早熟的體現。畫面通過古樹野花、頑石曲徑的簡明勾勒,大塊空白天地的隨任鋪設,造成一個荒寒凄涼、蕭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有效地渲染了屈原流放獨行的環境。還著力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屈原愁眉鎖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須,昂首遠視,顯示出抗爭不屈的性格。也就是這種誇張手法所塑造的屈原形象,確立了陳洪綬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其後精品迭出,舉其大要,繼續發展《九歌圖》的誇張的技巧與作風。《陶淵明歸去來圖》中《解印》那段,陶淵明被畫得比較高大,作為襯托,旁邊一位身短小、非常貪圖祿位的小吏,彎背曲腰,正在雙手拘謹地接受陶淵明右手解下來的那顆官印。這與他常用的誇張的手法把人物的頭部畫得出奇的大一樣,通過形體本身或形體之間比例失調的對比效果,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氣質。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人物》

運筆自如 了無跡痕

陳洪綬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際,中年時期的陳洪緩在仕途上到處碰壁,而藝術上卻聲譽日隆,面對著自己不願做畫師而社會偏要他做的現實,他只能用特殊的狂怪行為予以反抗。然而書法卻給了他心靈上的撫慰,陳洪綬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其於書法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當驚人的。陳洪綬作書嚴循中鋒用筆之法,他深諳掌豎腕平執筆的奧秘。其間雖小有以側鋒取妍處,但他能立即將筆調整過來。如此高超的控筆能力,無疑只能以掌豎腕平執筆法為之方可。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花鳥》

再有,書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頓挫」「絞衄」「呼應」等筆法要略,在他的運筆過程中,似無一處有缺憾,只是他做得無痕迹罷了,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養至爐火純青境界的具體體現。從其書作中,我們可以感到,陳洪綬作書,心態是愉悅恬靜。輕鬆歡躍的,書寫過程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最甜美適暢的享受。因此可以說,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明末狂怪陳老蓮作品欣賞

《花鳥》

陳洪綬已找到了一種執運筆法的最佳方式,而這方式正是書法執筆、運筆的「真義」,在這「真義」中,書法的中鋒運行、回藏提按以及頓挫絞衄,全都是為暢爽書寫且寫出美感服務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踏遍五洲氣自華-黃君璧作品
仇英-春風拂檻露華濃
布衣名士金冬心作品欣賞
賞書法,品格言,問我心
市井丹青看生活樂趣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硬峭縱放、拙野狂怪:明 張瑞圖 行書《前赤壁賦》書法欣賞
他的字粗看雜亂無章實則骨力雄健,狂怪書風與趙孟頫形成鮮明對比
狂怪清勁、骨力雄健:元 楊維楨 草書《題錢譜》書法欣賞
脫去狂怪的《小草千字文》竟是如此的平淡古雅!
十大狂怪書法家
中國書法史上的十大狂怪書家
中國書法史上十大狂怪書法家
中國書法史上的十大狂怪書法家
懷素《自敘帖》!文徵明題: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
瘋狂怪醫芙蘭——ROBOT
瘋狂怪醫芙蘭——BUCCAN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