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書法遺墨10人,你更愛哪個?
書法網按丨書法史上千古名碑聖教序,幾乎是習王羲之行書必臨之作。聖教序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備盡八法之妙」(明王世貞),是王羲之書法的一個大寶庫,史上書法名家師出聖教序不乏其人。現甄選史上古今名家臨摹聖教序以交流學習。
《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系唐太宗李世民所撰,最初是由唐四大書法家之褚遂良書,稱《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而刻成碑,稱為《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又稱《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作《七佛聖教序》。
清丨崇恩所藏宋拓墨皇本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浙江中凱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藏本
墨跡本
丨古今書法名家10人臨丨
《大唐三藏聖教序》
古今遺墨10人,
你更愛哪個?
趙孟頫
趙孟頫(fǔ)丨(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1]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2]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其父趙與訔曾任南宋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王 鐸
王鐸丨(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1]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2]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查 升
查升丨(1650—1707),字仲韋,號聲山,海寧袁花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時康熙帝選儒臣侍值以備顧問,他經薦入直南書房多年,累遷至少詹事 。書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韻,小楷尤為精妙。康熙帝稱讚說:「他人書皆有俗氣,惟查升乃脫俗耳。用工日久,自爾不同。」查升辦事又謹慎勤敏,備受器重,康熙帝賜書、畫、御筆、硯台,賜第西華門,並御書「淡遠」堂名。品行高潔,待人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四方求書法者甚眾,他經常在晚上燃燭揮毫。著有《淡遠堂集》。時人稱查升書法、查慎行詩、朱白恆畫為「海寧三絕」。
梁 巘
梁巘丨(1710-1788),字聞山、文山,號松齋,又號斷硯齋主人;祖居亳州十九里鎮,後居住在亳州城裡夏侯巷街(現夏侯小學西跨院),歿後埋葬在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庄村後。{曾祖父粱繼宗;祖父梁爾祿,字天賜,國學生;父親粱接孟,字介賢,候選經歷,敕贈文林郎(文職、正七品);兄粱峰,字屏山、號六松,性孝友,善文章、工書法。梁巘長子俊業,早卒;次子偉業,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拔貢,官浙江於潛縣知縣。業師陳師古,字聖緒,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舉人。門生有姚蓮府、蕭景雲、王魯庵、許春林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敕授文林郎壬午科舉人,由咸安宮教習轉任湖北巴東縣知縣;壽州(今安徽省壽縣)循理書院院長(山長)。其在書法上的成就遠大於政治,他與乾隆年間五位(張照、王澍、劉墉、王文治、梁同書)重要書家齊名,為清代著名書法家之一。
梁巘以工李北海書名於世。初為咸安宮教習,至京師,聞欽天監正何國宗曾以事系刑部,時尚書張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筆法,因詣家就問。國宗年已八十餘,病不能對客,遣一孫傳語。巘質以所聞,國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贈以所臨米、黃二帖。
陸維釗
陸維釗丨(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署草劭翁,書齋名庄徽室,亦稱圓賞樓,平湖新倉鎮人。我國現代教育家,著名的書畫、篆刻家,同時也是著名的學者和詩人。民國14年(1925),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文史地部,曾任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王國維助教。其後,在杭州女中、秀州中學、松江女中、上海聖約翰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任教。1960年,自杭州大學中文系調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開設詩詞題跋課。1963年,任國畫系書法篆刻科主任。曾任政協浙江省三、四屆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理事。其書法真、行、草、隸、篆,各體皆精。晚年獨創非篆非隸,亦篆亦隸的新體——現代「螺扁」,人稱陸維釗字體。陸維釗的山水畫格高意遠,以書法入畫,配以詩詞題款,以詩、書、畫並著於世。他獨創的「陸維釗體」,在書法界獨樹一幟,蜚聲海內外。陸氏為鎮上書香門第。1920年陸維釗負笈南京高等師範,5年後應聘在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任助教,為王國維的助手。他在藝術上有兩件事值得一記:一是獨創「蜾扁」書法,非篆非隸、在書壇獨樹一幟;二是1960年調浙江美術學院後,首創書法篆刻科,填補我國藝術教育的一個空白。
沈尹默
沈尹默丨原名君默,浙江吳興人,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1949年後歷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已故全國文物鑒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以下」。
張旭光
張旭光丨字散雲,一九五五年十月出生,河北省安新縣人。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榮寶齋藝術總監,榮寶齋書法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張旭光書法藝術工作室導師。墨品定製簽約大家。張旭光先生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
陳忠康
陳忠康丨1968年生於浙江永嘉。1991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專業。現供職於浙江省溫州市溫州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專職書法教師,中央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工書法、篆刻。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協創作委員,浙江省青年書協副主席,溫州市書法協會副主席。書法取法二王,用筆精熟,法度森嚴,是典型的學院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當今書壇為數不多的實力派青年書家之一,曾多次獲得中國書協主辦的展覽和比賽的最高獎項。可以說陳忠康是傳統貼學的忠實繼承者,在青年書法愛好者中曾一度形成了「陳忠康書風」。
翁志飛
翁志飛丨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師從於劉江章祖安、王冬齡、祝遂之、陳振濂等老師。
王義軍
王義軍丨1978年出生於安徽宣城,1992年就讀於安徽水產學校。1996年畢業工作於合肥逍遙津公園水族館。1997年3月工作於郎溪縣農業局。從事過地攤攤主、技術員、推銷員、小學教師(代),縣局幹事等工作。1999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本科)。對書法、篆刻、中國畫等藝術領域皆有一定的研究,2003年7月畢業。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賞此唐楷可心寧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拒做漢奸,未能看到抗戰勝利!
※看了這些書法篆刻,別無他求只想獨自擁有!
※米芾能成為「宋四家」,全靠這個!
※小花鳥大情趣,不信你看!
TAG:書法網 |
※書中有我——蕭嫻先生誕辰115周年遺墨展
※罕見寶物《唐賢寫經遺墨》價值5750萬元
※清代-民國名人書法遺墨與書法名人作品:落筆證興亡,陳詞備風骨
※罕見寶物《唐賢寫經遺墨》喜歡還是不喜歡?
※劉樹林碑刻、匾額書法遺墨賞析
※明賢遺墨—王榖祥行書《九歌》
※大悲院住持智如法師參觀龔望弟子珍藏先師遺墨展-天津美術網
※3DM遺墨漢化組製作《你能逃脫嗎》手游漢化版發布
※「墨吟潮海一一哲夫遺墨展暨尚安山房珍藏展」將於6月18日在深圳庄玉君藝術館開展
※日本的書道從中國學來,且看日本高僧遺墨
※黃金百萬兩 不如一教子:韓國義士安重根中文遺墨百年首展
※吳玉如小楷字帖《臨樂毅論》遺墨
※啟功遺墨:《啟功:國之瑰寶》《啟功圖傳》未收錄書法作品
※3DM遺墨漢化組製作《絕對賽車》手游漢化版發布
※3DM遺墨漢化組《被迫監禁體質2》安卓漢化版發布
※劉質平:弘一法師的遺墨及其生活回憶(附大量致劉質平手札高清實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