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熱文推薦:圖志丨盪口啊,盪口,你怎麼捨得讓我心痛


文/洪與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跪坐)


【作者簡介】洪與,男,漢族,四川蒼溪人,大學文化。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文匯》特邀編輯,四川省作家協會青少年文學導師。因致力於監獄文學創作,被譽為「新監獄文學」領軍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監獄三部曲:《敵人》《監獄長》《AB門——貪官的後半生》;其他作品有長篇小說《大國相——蜀漢丞相諸葛亮》等。其中《大國相》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優秀作品獎,被列為全國農家書屋採購目錄。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壁畫跽坐人:位於墓室後室右壁上層壁板前端,高48寬60厘米。圖中刻長條形案幾,幾後一人,頭裹巾,身著長服,跽坐於幾後。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跽坐人

先講一個可能你覺得好笑而又不可思議的故事:孟子休妻


《韓詩外傳》記載: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向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


而《大戴禮記》也有類似的記載。


孟子看見他老婆踞(jù),火氣就噌噌噌地冒出來,何故?


這就是涉及到坐有坐相的問題。坐,古文作象形字,象兩人坐在土上。本義是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


那麼古人究竟是怎麼坐的呢?對於「坐有坐相」講究頗多。「蹲坐」,或「安坐」「正坐」,或「跪坐」「經坐」「恭坐」「肅坐」,或「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雙手垂坐……古人的「坐」,細分起來,頭都大了,據說,一個宮女要學會所有的禮儀,當然包括坐姿,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裡,僅僅介紹幾個帶奇葩色彩的坐姿。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這種姿勢就是箕踞)


(1)最不雅觀的坐——箕踞


《說文》說:踞,形聲。從足,居聲。本義蹲坐。


蹲坐,也叫踞坐,古人席地而坐,把兩腿像八字形叉開。


不就蹲著坐在那裡嗎?值得發這麼大的火氣嗎?


不然,那時候的服飾叫上衣下裳,或衣裳相連,這個「裳」不是指現在「褲子」,而是裙子。長可及腳後跟,最短如襦亦及膝,皆可遮住襠部,沒必要著有襠之褲。也就是說,孟子的老婆沒穿內褲。


而屬於蹲坐範疇的、更不雅觀的就是箕踞。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這種姿勢就是典型的箕踞)


箕,簸箕,一個沒有穿內褲的人,叉開腿而坐,坐著的姿勢像簸箕,你試試?


我估摸著孟子的老婆就是這種箕踞


客官,你知道孟子發火的原因了吧?這種坐法兩腿伸直拉開,容易暴露下體而「走光」。


好在孟母明事理,以古禮儀「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反倒將孟子狠狠批評了一番,孟子才打消了休妻的念頭。


在古人看來,箕踞,還有傲慢、蔑視之意。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又是在平面上最舒適的坐姿。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簸箕)


(2)漢靈帝最新潮的坐姿 :垂足坐


《後漢書·五行志一》記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床,不是睡覺用的嗎?其實,漢代時候的床,也叫「幾」,其第一功能是坐。《說文解字》說:「(床)安身之幾坐也。」


按照史料記載,不管古人有多少種坐法,均可用四個字來表述:席地而坐。早期的祖先們居於洞穴,為了禦寒,找些樹葉枯草鋪在地上,想必開初也是粗狂豪放而不拘形式的,管他雅觀不雅觀。後來有了廉恥之心,才逐漸規範坐姿體態。再後來,鋪在地上的樹葉穀草變成了席子什麼的,但坐姿基本還是那個樣子,這就是席地而坐的由來。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現代版胡床)


雙膝落地,臀部著腳跟。這種坐法,在古人看來很優雅,合禮儀。然而,這種坐法是違背人的生理規律的,長久壓迫著小腿,會導致供血不足,下肢麻木。


我不相信在野外幹活的農人,晌午吃飯,已經是又累又餓,也這麼跪著吃?猴子有時候還坐在樹上,兩腿懸空晃蕩呢。


禮儀範疇內的東西,需要一個人來率先打破,這個人就是漢靈帝。《後漢書》里說的「胡床」,就是一種簡易摺疊椅,從西域胡人那裡引入。


皇帝都這麼坐了,那些達官貴人也就爭先效仿,於是垂足坐成為時尚。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胡床)


坐胡床的姿勢與現代人常規坐法極為相似,但是,胡床是沒有靠背和扶手的,坐久了也會累,累了怎麼辦?就勢倒在上面躺一會兒。所以,垂足坐是在立體上最舒適的坐姿。


所以,那時候的床,不僅用來坐,也可以用來睡覺、吃飯。


至於一些教科書上說,椅子從西方傳入中國後才改變人們的坐姿,純粹胡扯。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安坐)


(3)最高貴的坐姿:屍坐


看到「屍坐」這個詞,一下子令我想到汪元量的宋亡之詩《寰州道中》:


窮荒六月天,地有一尺雪。孤兒可憐人,哀哀淚流血。


書生不忍啼,屍坐愁欲絕。鼙鼓夜達明,角笳競於邑。


此時入骨寒,指墮膚亦裂。萬里不同天,江南正炎熱。


屍坐究竟什麼意思呢?古代祭祀時以臣下或晚輩象徵死者神靈,代死者受祭,稱為「屍」。殷 代之屍坐於堂上受祭,稱為「坐屍」,這些人的坐姿就叫屍坐。你想想,如果你坐在那個位置,下面則是皇帝呀、長輩呀帶著一大幫人向你行祭拜大禮,你敢亂動么?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這個貌似屍坐,就是安坐)


成語「正襟危坐」就是指這個。


屍坐,總歸不好聽,所以,後來人們就用「安坐」「正坐」取代,泛指在公共場所的一種最合禮儀的高貴坐姿。


那麼,屍坐究竟是怎麼樣一種坐姿呢?以膝居地,小腿平置於地,臀部貼於腳後跟。


在實踐中,要求近乎苛刻。西漢賈誼在《新書》中專門寫了《容經》,說,身體挺直了坐下,小腿不要伸得一長一短,腳掌不要著地。兩眼平視的,稱為「經坐」;頭微低,目光注視對面尊者的膝蓋,叫「恭坐」;低頭,目光不超出身邊數尺遠,則為「肅坐」;頭完全低下來,甚至連手肘都下垂,則叫「卑坐」。


想不想試試?反正我試過,哎呀,我的媽媽呀,我鼓足勇氣,堅持了10分鐘就癱在地上了。


回頭去看看汪元量這首詩,國破之慘景躍然紙上,讀來潸然淚下。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河北省博物館藏西漢長信宮燈)


(4)合禮儀又起警戒作用、且可以舒緩筋骨的坐姿:跽坐


這才是我們今天講的主題。


《說文》:跽(jì),長跪也。從足,忌聲。


從字面上講,長時間跪著而已。古人的坐、跪、拜在很多時候是相同的,坐就是跪,拜者,亦坐也。跪在席上,臀部並不「坐」下去,上身挺直,則稱為「跽」。


《史記》中「鴻門宴」寫得非常精彩:劉邦去項羽營中賠罪,酒席上,項羽的謀士范增令猛將項莊,入帳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是說的這個事兒。所幸劉邦早把項羽的叔父項伯拉下了水,項伯對項羽說,一個人舞劍不精彩。他拔劍起舞,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劉邦的面前。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商婦好墓玉人像)


情況萬分緊急時刻,「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噴自視項王,頭頭髮上指,目毗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面對這樣一個全副武裝的不速之客,項羽的本能反應「按劍而跽」——由「經坐」變為「跽坐」,挺直上身,一手按劍。項羽改變坐姿,就是因為「跽」這種坐姿行動相對方便些,可以隨時一躍而起,防備危險。


朝堂上君臣商議軍國大事,大臣們會按皇帝說話的內容,適當地加插跽姿,將腰板上升挺直,既稍舒關節,暢通血脈,同時這個姿勢可以轉化成對皇帝的講話作殷切關注、崇敬和讚歎的身體語言,不管真的假的,活動一下關節筋骨才是首要的。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漢代的坐姿樂器俑)


但跽又有準備站起來的意思。大臣跪、跽交替要拿捏得准,否則會讓皇帝誤會是不耐煩。


能拿捏跽坐分寸之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能做到的,郪江漢墓壁畫壁畫跽坐人,想必生前也是顯赫一時,非富即貴。抑或他有所擔心,提醒自己要警戒什麼?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漢代的坐姿樂器俑)


可惜墓室已空,不知道他目力所及之處,擺放著什麼呢


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人際交往中的效果,只有約20%的部分由語言所決定,而另外約80%的則是由人的動作舉止、姿勢體態等所決定的。看來,我們的祖先早就明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社會功能。



郪江漢墓壁畫跽坐人:探秘坐有坐相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西漢銅坐俑四件


歡迎光臨企鵝號《閱讀悅讀》,你的足跡和聲音就是《閱讀悅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盪口啊,盪口,你怎麼捨得讓我心痛
歷史上哪位美男才高八斗,卻是名副其實的專情男呢?
全國四大漢墓群之郪江漢墓35幅精美壁畫
呂雉:報復負心皇帝主宰天下 之一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郪江漢墓壁畫解讀:生死相隨胭脂馬
探秘郪江漢墓壁畫《女侍》:行色匆匆去何方
探秘郪江漢墓壁畫《青龍》:從凶獸到神獸的演變
郪江漢墓壁畫里有一頭奔跑的豎著耳朵的豬
卜運算元:郪江漢墓中那隻正朝墓門爬行的龜
郪江漢墓壁畫《魌頭》:盜墓者說,有魌頭,來圍觀
郪江漢墓壁畫《羊頭》揭秘:我有力量,但必須隱忍
雲從龍,風從虎:解讀郪江漢墓壁畫中的白虎
郪江漢墓狩獵圖:那隻千年的驚鹿
郪江漢墓中居然有的兩室、三室一廳
郪江漢墓仙鶴圖:憶君心似郪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郪江漢墓鳥圖:美人冤死,一縷香魂化青鳥
全國四大漢墓群之郪江漢墓35幅精美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