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動不動就給補鈣了!娃到底缺不缺?這樣計算更科學
缺鈣這個話題,也算是中國育兒之怪現狀榜首了,彷彿什麼都能跟缺鈣扯得上關係。
出牙晚?缺鈣!走路晚?缺鈣!O型腿?缺鈣!老摔跤?缺鈣!
脫臼骨折?我早說了缺鈣吧,骨頭脆!
睡眠差?補鈣就好了,缺東西的孩子才睡不好(睡渣寶寶不服,你們全家都睡不好,哼!)
吃飯少?缺鈣缺鈣,趕緊補!
頭髮稀?缺鈣啊,還得再奉上獨門秘籍——剃頭!
無力吐槽。
養孩子的焦慮我都懂,但孩子的發育進程沒有時間表,老人看著自己孩子比鄰居家的落後,就趕緊反思是不是缺鈣了,親愛的大爺大媽,那誰誰家的孩子天天補鈣,不也是瘦瘦小小一歲也走不利索么?!這根本不是問題的關鍵好么……
全民缺鈣實在是一場流行性中國病,任何跟骨頭、牙齒、運動相關的問題,一定都是因為缺鈣。其他各類吃飯睡覺問題,好像補補鈣也無妨。像我家這樣基本什麼問題都沒有的,聽說別人家孩子每天都吃某進口品牌的全能營養咀嚼片,家人還是會念叨,要不我們也補補?大家就這麼喜歡鈣嗎?
當然了,鈣是對孩子成長發育非常重要的一種礦物元素,確實也關係到孩子能否擁有健康的牙齒和骨骼,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但是,在平時生活中,我見過太多人,對於補鈣,要麼不以為然,要麼聽風就是雨,對於孩子要不要補鈣這個問題,咱也得辯證地來看對不對?
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鈣?
關於食補,我們的父母一輩有著迷之執著,但對於補鈣,好像就嫌棄骨頭湯不夠了似的,常常聽風就是雨,一言不合就上鈣片,隨便亂補也是很可怕的啊!那孩子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鈣,才能保證健康成長呢?
1歲之前:沒有明確的指導數字。對足月寶寶來說,母乳或者奶粉肯定都能保證鈣的攝入;對早產寶寶來說,需要攝入強化鈣配方的母乳或者奶粉。
1-3歲:每天500毫克。
4-8歲:每天800毫克。
9-18歲:每天1300毫克。
參考資料:
https://www.ucsfhealth.org/education/calcium_content_of_selected_foods/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04/5/1152
數字比較抽象,大家估計跟我一樣沒辦法迅速換算,我們來跟大人的數據比較一下就心裡有數了。成年人每天需要1000毫克鈣,懷孕女性每天需要1500毫克鈣。所以,對孩子來說,由於迅速成長發育的需求,4歲之後就幾乎和成年人需要等量的鈣了。
孩子攝入足夠的鈣了嗎?
原來孩子需要的鈣還不少呢,但日常飲食中似乎也有很多鈣啊,怎麼才能知道孩子有沒有攝入足夠的鈣呢?
有兩種辦法來判斷:
a 計算攝入食物的鈣含量
這部分涉及到計算,雖然要消耗點腦力,但是有數據傍身一目了然,焦慮的媽媽也能淡定一些,用數據去忽悠長輩成功率也比較高不是?建議大家還是跟我一起學習下哈。
首先,你需要知道孩子每天都吃了什麼(對親媽很容易,對後媽就有點難了),然後,對照下面的這張「十大含鈣食物」的含鈣量做一個計算,就能知道孩子有沒有攝入足夠多的鈣。(https://draxe.com/top-10-calcium-rich-foods/)
這十種食物分別是:牛奶、酸奶、羽衣甘藍、乳酪、沙丁魚、西蘭花、秋葵、杏仁、白菜、西洋菜,恩,確實不關骨頭湯什麼事。
在計算的時候需要簡單做一下單位換算,換成我們常用的單位會更清晰:1 OZ約等於30克,1 Cup約等於340克或者240毫升。
我家兩個男孩子一直沒有達到嬰幼兒中的人生贏家的狀態(胖),但大運動也確實不是一路領先笑傲小區的,偶爾我也會嘀咕,會不會有點缺鈣?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我簡單算了一下,我家哥哥現在每天兩杯鮮奶加一碗酸奶,光靠奶製品就能夠滿足一天的鈣需求,再加上平時飲食里的蔬菜、堅果、魚類等也能補充鈣質。這麼算下來,即使攝入的鈣不能百分之百吸收,但日常飲食肯定是能滿足需求的。
b 觀察有沒有缺鈣的癥狀
算術畢竟不能每天算,在飲食穩定的情況下,隔一段時間計算一下也就夠了。但很多媽媽會自己嚇自己,總覺得某些癥狀的出現就是缺鈣了,所以這回萌芽也特別梳理了真正的缺鈣癥狀,讓大家跟著對比一下,一般的坊間流言就不要聽了哦。
如果出現了以下這些明顯癥狀,就說明孩子已經持續缺鈣一段時間了,需要及時作出調整,飲食調整或者補鈣最好都能先去諮詢醫生。
?抽筋或肌肉酸痛,特別是大腿、胳膊部分在運動的時候。
?失眠,有時候入睡正常,但是睡不踏實,容易醒來。
?牙齒釉質侵蝕,這個跟出牙早晚沒關係,而是牙長出來後由於缺鈣而導致外層釉質被侵蝕。
?指甲脆弱易碎,因為指甲也需要足夠的鈣質保證硬度。
?骨密度低,可能出現容易骨折的情況,甚至佝僂病
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雖然缺鈣的表現確實有睡眠不好這一條,但孩子睡不好的原因千千萬,大家一定要細心排查原因,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家哥哥睡得特別不安穩,我觀察了之後發現,原來是天氣突然變暖,他的睡袋相較而言太熱了,換了薄睡袋之後馬上就又一宿安眠了。
如果出現了上述的癥狀,我建議大家先不要焦慮,靜下心來先推算一下孩子日常飲食中的鈣的攝入量,如果確實攝入量不夠,同時又出現了上述癥狀,我們才能比較有把握地判斷孩子確實是缺鈣了。
補鈣和補VD是一回事嗎?
看到有人吐槽公立醫院兒保經典三問,鈣吃了嗎?VD吃了嗎?VA吃了嗎?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補鈣產品也是跟VD一起捆綁銷售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維生素D是人體吸收鈣的必備條件,很多孩子並不是缺鈣,而是缺乏維生素D,導致攝入的鈣無法被身體吸收。所以,關注鈣攝入的同時,一定要保證維生素D的攝入量也是足夠的。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以下的嬰兒每天需要400國際單位,而更大的孩子直到青春期,都需要每天6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參考資料: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nutrition/Pages/Vitamin-D-On-the-Double.aspx
所以大家在考慮孩子是不是缺鈣的同時,也要算算孩子的VD攝入是不是夠的,尤其是在光照不足的國家(比如加拿大),政府都是建議常規補充VD的,而澳大利亞很多地方則不提這個,陽光好也是任性啊。
曬太陽、食補(尤其是深海魚類),以及額外的補充劑都是有效的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大家根據自家情況來選擇就好。
寶寶補鈣,有哪些小技巧?
首先要說明的是,一歲以前的寶寶,只要是常規喝母乳或者奶粉,都不大容易缺鈣,注意VD的攝入也就夠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鮮奶、酸奶、乳酪、奶製品等等都是優質的鈣的來源,注意飲食均衡和食物的多樣性,孩子要缺鈣也不是很容易。
但我家哥哥有一段時間很挑剔,牛奶酸奶都不愛喝,我也是出了一些小招的,在這裡也順便分享給大家。
?做麵食(麵包、蛋糕、麵條、餅……)的時候偷梁換柱,用牛奶代替水,或者加入奶粉。
?把牛奶或者酸奶和水果打在一起,做成奶昔,改變口味。
?嘗試一些花式烹飪,做點奶油蘑菇湯啊,披薩啊,乳酪焗飯啊,香香的味道很少有孩子能抗拒。
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從日常飲食中獲得充分的鈣質,我們還有最後一招——鈣片,不過雖然市面上產品很多,但我自己都沒買過,也不好推薦給大家了。現在的生產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關注大品牌,注意含鈣量,產品與產品之間應該沒有到雲泥之別。
但有一點是一定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那就是,鈣雖然是身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但絕對不是多多益善!
健康的孩子每天能夠吸收的鈣有一定的範圍,超出需要的鈣會被排出體外,補多了也浪費,具體的數據是,1-8歲的孩子每天鈣攝入不能超過2500毫克。而光靠飲食攝入鈣的孩子,基本不太可能超過這個限制。但是,如果孩子本身不缺鈣,家長又盲目補鈣,則很有可能會超過這個上限,而身體長期要不斷地排出多餘的鈣質,反而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我個人覺得,現在各種補充微量元素的概念也算是被炒起來的,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最最重要的都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這三點做好了,孩子都能好好成長的。
都是當媽的人,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也難免動搖,擔心自己是不是太自信孩子不會缺鈣了,但做了那麼多的功課,又一手把兩個孩子都健康的養大(好吧也沒有很大),最大的感受還是,做媽媽,不能太焦慮。99%的時候孩子都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千萬不要自己嚇自己。
關注萌芽研究所BUD微信公眾號(myyjs_bud)和微博(@萌芽研究所BUD),了解更多講座信息,還有更多母嬰育兒原創科普知識,獨家放送。
---------------------------------------------------------
※蔬菜也是補鈣高手,學會巧吃菜更補鈣
※過量補鈣對「骨」危害多多
※產後補鈣,月嫂食譜特別推薦
※孕期大量補鈣對產道造成難以癒合的痛,影響夫妻生活
※母乳寶寶到底如何補鈣?你有補錯嗎?內附美國兒科學會意見!
TAG:補鈣 |
※怎麼吃減肥才不反彈?學會計算卡路里很重要!
※不想讓沒完沒了的計算,毀了孩子的數學熱情?來,教你幾招
※這才是最精確的瓷磚用量計算!夠用不浪費,一定要量好再買哦!
※喝酒的多少到底能不能練出來?計算自己的酒量很重要
※計算不失誤,瑣碎的數字計算讓它替你去煩
※孩子學會這些計算口訣,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計算問題了
※控制飲食你做不到,你可以嘗試去計算自己到底需要多少熱量
※計算機竟然也能變軍事基地,這種能人叫人不服氣也不行啊
※不知何時就懷了?這樣做科學地計算懷孕
※未來電子計算機能不能變得更小,就靠它了!
※如果不會計算熱量,怎麼安排自己的減脂餐?
※不能保存的計算紙不是好的計算器
※喵星人為了不洗澡各種計算,沒想到結果
※這八種動物要逆天,它們不僅能識數,食蚊魚還能計算比率!
※不孕不是你的錯,算錯排卵期就是你鍋 4種計算排卵方法你知道嗎
※忙著計算食物熱量?減肥時吃多少才能瘦,靠一雙手就能知道!
※連計算題都不會做,你怎麼做好一個採購供應人
※計算出你和另一個人的關係,不准你揍我!
※計算出你和另一個人的關係,不准你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