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字友竹,號赧翁,晚清慈溪縣城(今屬寧波市江北區)人。年輕時曾補博士弟子員,後因書法不中程見黜,不得與省試,從此發憤習書,絕意仕進,以布衣終其一生。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迴風堂集》謂其「於古人書無所不學,少日專致力於二王;中年以往參酌南北,歸乎恬適;晚年益渾渾有拙致入化境」。自言「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沙孟海論書叢稿》云:「他的作品的價值,不但當時沒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沒有這樣高逸的作品。」鄧散木評其「早年的字,寫得既漂亮又樸素,像年輕的農襯姑娘,不施脂粉,自然美好」。有《赧翁集錦》和《梅赧翁手書山谷梅花詩真跡》印行於世。另有《注韓室試存》。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近現代的寧波書壇,群星璀璨,名家輩出,有人將浙東書壇比喻為綿綿群山,而梅調鼎先生則是群山中的第一座山峰,是他開創了浙東書風。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據書法家錢罕回憶:他原名錢富,少年時曾求教於梅調鼎先生學書法,梅調鼎知道他叫錢富後,說:「貪財思富,沽名釣譽者,豈能成大業乎?」聞此言,錢富即易富為罕,兢兢業業,並遵照先生的「內含情操,外發意氣,可以心悟,難以言取」的學書要求,改變了以前專門摹擬造作,淺嘗輒止的學習態度,自創一體,繼而成為浙東書法家。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國畫名家推薦



梅調鼎:用筆之妙,舍能圓能斷外,無他道



邱漢橋,我國成就卓著的山水畫大家,思想家。中國當代繪畫「北勢南氣」大格局理論思想的倡導者。當代藝術美學新哲思「忘我忘象」理論的創立者。提出當代繪畫新理論發展綱要邱漢橋十八字法 「 鎚頭皴和水潤墨漲法」是邱漢橋在中國繪畫近兩千年來技法創造中的第三十六皴法。


邱漢橋25歲作品《秋泉》《霜月花》《三月扣林山》《鄉夢》等入選遼寧省美術大展併入選文化部國外巡展和全軍美展。30歲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32歲作品《外面的世界》獲法國尼斯國際雙年展最佳作獎,33歲作品《三月尋故里》獲中日藝術展銅獎。36歲作品《世紀魂》獲全國第八屆全國美展最高獎。40歲作品《豐碑》獲香港全球華人藝術展特別金獎。43歲作品《雨後斜陽》榮獲聯合國和平金獎,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簽發獎章及證書。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武警總部專職畫家,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成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勢南氣 的精彩文章:

徐悲鴻:中國紙墨用西洋畫法寫生,李斛為最成功者
胡應明:觀邱漢橋繪畫藝術的「氣韻 氣勢 氣象」
山水繪畫離不開的「皴法」究竟是啥樣?
國畫大師們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世界
張國星:邱漢橋山水畫「超以象外 得其寰中」

TAG:北勢南氣 |

您可能感興趣

舍與得,舍和得,舍能得
開學季,如果宿舍能裝修成這樣就真的是享受了
別以為男生宿舍都很亂,這間國風宿舍能顛覆你的三觀
開學3天前還在施工,這校舍能用嗎?
宿舍能擠6個人 怎麼遇上小戶型你就說不行了?
甚至……集裝箱當宿舍能這麼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