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孩子有了「網癮」,是家庭出了問題嗎?

孩子有了「網癮」,是家庭出了問題嗎?

孩子有了「網癮」,是家庭出了問題嗎?



從家庭治療的視角看,孩子的成癮行為在家庭中是否有其必然性?

藍紫,心理諮詢師


孩子的成癮行為在家庭中是否有其必然性,這個提問本身是不完整的,而且也沒有什麼直接的必然性聯繫。


從家庭治療的角度來看,當成癮者出現的時候,通常反映了家庭內部的動力出現了變化和不平衡,而並非因為家庭動力不平衡就一定會導致成癮,成癮更多時候是人的一種選擇應對生活壓力和跟人或物連接的一種方式。


我曾寫過一篇影評是關於毒癮家庭的家庭角色,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而影片並沒有敘述地那麼完整細節,但可以說明的是,成癮者出現在一個家庭關係不平衡或者說不健全的家庭系統里的可能性比較高。 見專欄觀影聊心 - 觀蕾切爾的婚禮話家庭關係與成癮 - 來,讓我們談談靈魂

我想跟大家談一談在關係理論取向的框架下是如何理解成癮的。就像我在剛開始提到的那樣,許多時候成癮行為可以是很多種的,而目前的高科技時代,網路成癮是孩子比較容易接觸到的一種途徑,來幫助自己在一個「不健全」(dsyfunctional) 的環境中存活下來,或者是迴避一些痛苦情緒而產生的應對方式(Coping skills)。


我借用清流在她的第二次Live里提到的依戀形成循環圖作一個解釋。

孩子有了「網癮」,是家庭出了問題嗎?



我們的依戀形成是需要滿足我們的一些基本需求的,如圖所示,當我們還是嬰孩的時候,我們需要食物、觸摸以及運動,來滿足一個孩子的最基本的身心需要,孩子需要食物才能成長,需要撫摸才能得到安撫,需要運動才能促進肌肉身體的發育。那麼同樣的相對應成人的需求則是滋養、接觸以及情緒需求,當我們的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會和其他人建立信任的關係,我們會對世界產生信任感,以此反覆,如果我們的需求 70%的情況下都被滿足了的話,那樣依戀(attachment) 就可以形成。通常我們最早開始形成依戀的對象都會是我們的父母,以及撫養我們長大的人。在圖中大家也可以看到紅色隔斷線條反映了當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一定的滿足的時候, 我們會出現兩種反應,第一:我們可能會暴怒,很憤怒。 第二,我們會抽離開,躲進自己的殼裡,與外界隔絕,不再信任世界和他人。 那麼成癮的形成是,當我們與我們的撫養者建立信任關係的時候,我們的很多需求,比如哭鬧、撒嬌、攻擊等等是通過物品或物質以及(玩具、毛毯、食物等)來滿足的時候,當依戀對象(人)並不出現時,而你的一部分需求又被這部分物品或者物質有時候甚至是運動、撫摸所滿足或感覺舒服的時候,那麼就像之前的循環一樣,我們也會久而久之對這一事物產生依賴。

回到家庭的關係上來,一旦當孩子和撫養者的依戀關係建立的過程中,有出現上述中的打斷以及成癮模式的形成,那麼這個孩子無論是在多麼健康的家庭里,孩子對於成癮的易感性也是比較高的,因此並沒有一個必然性之說。當然這樣的關係模式,是可以在我們人和人之間重新建立新的關係體驗之後得以重新建立的。


而網路成癮本身,網路只是媒介,我們可能對任何事物成癮,可以是簡單的食物,也可以是一條毛毯,也可能是性,因為在這些物品之中,我們能夠找到信任和確認感,而不至於去體驗我們依戀形成過程中被打斷後產生的絕望感。


以上是我的薄見。


參考文獻:


1. Freeman Cycle 清流翻譯 清流真實的關係之二Live

知乎用戶,孩子觀察者


先放答案:就我目前知道的所謂網癮的問題,家庭因素不說佔了100%,但是至少50%-60%是有的。


這個結論的導出,我覺得可以有以下過程:


1.網路時代與網癮。

網路對於目前孩子的影響,已經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期。


這種影響隨著年代的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的姿態。


在本人那個年代時,我們接觸網路,那麼就必須有電腦,而在電腦普及率較低的時代,要電腦就必須要去網吧,而那個時代的網吧因為管理比較混亂,人員較雜,所以小孩子們去網吧上網,其實是一個很高風險的事——因為在網吧中可能認識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同時也容易和別人發生衝突,從而爆發鬥毆。這種風險,對於我們那個年代的家長來說除了網路吸引力之外的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因素。


在那個時代里,由於接觸網路的成本比較高,所以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有機會接觸到網路,甚至接觸網路某種角度來說是「壞孩子」的特權。所以因為上網,可以產生一種社交分離。能上網的孩子們他們之間的話題是網路里的遊戲內容,而不能上網的孩子他們聊的可能就是其他的東西,當能上網的孩子去接觸不能上網的孩子的時候,由於「壞孩子」的標籤,他們很自卑,所以在跟那些不能上網的孩子們接觸的時候,他們不自覺的也開始去聊他們的話題。也就是說,在我們那個時代里,網路對於孩子們的影響存在,但是這種影響始終是有限的,這種有限,主要是那些網癮少年會和主流的孩子們之間的社交產生障礙。


同時對於那個時候的家長來說,他們的焦慮,除了孩子們對他們的隔離之外,還有的是學校成績的下降以及擔心孩子在網路上或網吧里接觸到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而帶來的負面行為。


所以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在某種角度上來說,網癮真的是存在的——因為存在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增加暴力行為(即使這種暴力行為並不是網路遊戲本身導致的,而更多的是因為網吧那個平台使社會人和學校人在那個環境里產生了交互),第二是社交迴避(一種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關係),第三是家長因為孩子失控的焦慮。這個問題真實的成為了一種社會問題。


但是當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孩子們接觸網路的成本降低了。原來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由於孩子們接觸網路的成本降低,所以孩子們不用再進入到一個糟糕的環境里,接觸那些有可能有危險的人,也降低了孩子們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其次,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對孩子的環境有所了解,但是據我所知的,當孩子們哪怕沒有手機的時候,大部分男生聚在一起會聊的,可能就是我的世界的末影人、LOL自己是怎麼五殺的、以及王者榮耀里自己是怎麼虐人的。而且你會看到的是,在孩子的那個群體里,真的這個話題是唯一好玩的話題。所以,在之前時代中因網路導致的社交障礙,在現在這個時代中其實相反,上網可以促進社交,在這個時代里,不玩遊戲,相當於你是落伍的,甚至在群體里是會被鄙視的。


所以某種角度上來說,在孩子的角度來說,那些阻礙他們上網的因素,特別是他們感受到的,都已經消失了,甚至上網本身成為一種潮流的時候,唯一阻擋在前面的,可能只有家長的阻礙。所以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時候,其實某種角度上只考慮孩子自身的話,網癮已經成為了一個偽概念。因為如果按照過去的角度來看,每個孩子都有網癮,只是浸入網路的深度的差異而已。當這樣的時候,網癮就不構成成為一種疾病診斷的效力。


但是,我們實際上還是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即有些孩子除了網路沒有別的,有的孩子除了網路還有現實。這種情況依舊是讓人擔心的。除了把問題推給孩子自己之外,我們還需要問的是,那麼這二者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會有這個區別?


2.逃避在網路中與享受網路的孩子


在前面的答案中其實有人提到過沉迷網路或許是一種逃避。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或者說,這句話說明白了有些孩子為什麼除了網路沒有別的的原因。因為他們逃避在網路之中。那麼我們要進而去問的是,為什麼他們會逃避在網路之中?網路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嗎?


有一個很長久的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些孩子們在網路中收穫到了他們平時生活中沒有辦法收穫到的成功與認可。這個答案是對的,但是有部分是可以補充的,也有部分或許可以再深入一些。


需要補充的是,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生活本身是極其無聊和枯燥的。這裡,可能需要強調一個觀點,即學習本身,對於孩子們來說就是他們的工作。這裡,我們作為大人,其實可以做一個換位思考,想像一下自己,假如說有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從每天早上的7點多就開始了,一直持續,直到5點多下班,並且下班回家之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可能回到9點多。並且這份工作,一干就是12年,沒有任何的加薪。只是每日的循環同樣的內容。我想,或許對於大多數的成年人來說,這份工作都是一份恐怖的工作。而這份工作,就是孩子們的學習。


我想或許很多成年人來說,當我們每天沉在一個一個的循環里,哪怕是最初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慢慢的變得平淡如水,激情消失,甚至到最後的時候,自己也不再明白自己做這件事的意義。而這,也是很多孩子沒有辦法言語表達出來的感受,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學習是為了什麼,不是那種口號性的,而只是對自己,意義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消失的。慢慢的,只有的是無聊,日復一日的一樣的東西。那麼把自己解救出來的方式是什麼呢?就是遊戲。


但是這個過程是每個孩子都面臨的。同樣的問題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只能逃避在遊戲中,有的孩子卻能現實和網路並存呢?


這就會回到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其實某種角度上來說就是一種感受,就是自己做了一件事,在一段時間會有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和自己的行動產生連接。比如說我打算做一頓飯,這頓飯我可能加多了一些鹽,所以吃起來很閑,我很討厭自己做的飯,當同桌的家人說你放多鹽的時候,自己會想一些改進的方法,同時自己的挫敗感會很強,他們也可能會給我一些建議,比如下次放鹽的時候,可以拿個小勺子去拿,而且做完之後要一點點放,放完之後可以吃一下感受一下鹽味,所以下次我再做這道菜的時候,我知道放鹽應該怎麼放,然後這個結果會給我一個反饋,我自己覺得好吃,家人也覺得挺好。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行為的價值,還有這個價值可以改善的空間,在改善的過程中,我的創造力就會展現出來。這就是自我效能的意義。


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會說,難道是自我效能是問題的核心?我覺得是的。


首先,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的自我效能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領域。比如遊戲、學習、社交、運動、家務等等方面。遊戲與其他領域不太一樣,這個領域屬於孩子們天生的快樂區域。當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發揮出來的時候,這些領域中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是很高的。特別是孩子的天賦在某一塊比較突出的時候——這裡的天賦其實不是指學的快,而是在這個領域中,孩子就天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要高於其他孩子——他們的天賦會帶給他們很高的成就感。


但是假如他的所有環境忽視了他的天賦,忽視了他擅長的東西,而只關注一個方面——學習的方面呢?特別是自己可能就是一個普通人,在這個方面的天賦確實稍稍差了一點點的時候呢?那孩子自身感受到的是一種被忽視感,還有自己的價值是很低的,自信心下降,內疚自責,絕望,以及最後的破罐子破摔。這個過程,其實我們作為成年人的時候也經常會這樣。


那麼對於那些沉迷於網路的孩子們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是,當整個環境忽視他的優勢,而聚焦於一個方面,即學習方面的時候,他會有種挫敗感,之後他會試著去迎合環境對學習的關注,慢慢的形成一種等式,即自己的價值就是分數,在過程中,可能成功,可能失敗,當成功的時候還好,但是當失敗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好像周圍的環境整個都在對抗自己,特別是一些來自於父母和老師的評價,會加深或減弱自己的對抗感,而假如一直考的很差,但是卻沒有人給自己良好的建議,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下降,慢慢的,那個循環開始出現。最後,孩子們因為在唯一一個被認同的學習領域中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而其他領域慢慢的失衡。為了保護他們自己不陷入空虛與無價值感之中,所以他們只能逃避到最爽的領域中,即網路中。


而那些享受網路的孩子們則完全相反,對於他們來說,和逃避在網路中的孩子們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知道的是,除了自己學習領域之外,還有其他的領域在給他效能感。而這個情況下,其實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當我們知道了這樣的情況,什麼樣的家庭因素會導致沉迷於網路的孩子呢?


3.家長之殤


在我之前回答的另外一個有關網癮的話題中,我提到了家長這一角色所應該承擔的三方面的期待,以及期待失衡與網癮之間的關係。家長害怕網癮的根源是什麼?


實際上來說,在我的眼中,這三個期待其實應該是一個三角關係,這三個期待中,其實相互之間有對抗,同時這三者之間有相互支持的關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具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而言,這個三角是失衡的。這種失衡體現在父母因為自己的某種執念或者體驗放大了自身的需求,在這個三角中,尋求與社會要求那一邊聯合,去壓制甚至無視孩子的需求。這樣的力量越強大,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就越嚴重。隨著孩子年齡長大,自身感受到自己的需求長期被忽視和壓制,他們會慢慢產生一個想法:既然我的父母沒法滿足我的需求,那我只能自己滿足了。所以他們開始去跨越父母,為自己在社會的某一個團體中尋找一個位置,當他在那個位置中獲得到自我滿足,那他自然就會放棄父母,也就是炒了父母的魷魚。而這個時候,父母會感受到危機感,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哪裡做錯了,但是還是想要與過去同樣對孩子的影響力,但是實際上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諷刺的是,這種循環的開端,是始於父母對孩子需求的無視,當孩子們找到自己的歸屬感的時候,他們開始無視家長的時候,家長卻表現的和孩子們一樣。稍稍不同的是,家長可以使用自己的資源強制的去壓制孩子的行為,但是這種不公這卻是所有不幸的開端。


所謂的網癮問題,其實無非也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我所接觸的孩子中,夠所謂網癮的定義的孩子,最小可以到8歲,他們執著於那些遊戲,其實是因為只有在遊戲中,他們可以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去和人進行溝通,比如有的孩子通過攻擊性來和其他人建立聯繫,在現實中父母是絕對禁止的,那麼就只有通過槍戰以及在我的世界中坑別人,來獲得與別人建立聯繫的感覺。那麼至於為什麼那個孩子只會用攻擊性來和別人建立關係,那是因為在他過去的經驗中,他就是這麼被對待的,所以他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和其他人建立關係。網癮問題和其他孩子的心理問題一樣,都提示了作為家庭系統本身,在某一側,已經瀕臨崩潰。


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問題越大的孩子,其自我效能感是越低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就越差。而相對應的,問題越大的孩子,家長的執念也就越強大,對於學習領域的關注程度也就越高,同時無力感也就越強。家長的體驗是,自己花費了所有的資源,去使自己的孩子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卻從來沒意識到過孩子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這種等式,基本上來說回答了本問題。真正逃避在網路中的孩子,他們的原因是,自己只有這個領域可以獲得自我效能感與價值感,因為家長片面的忽視了他們除了學習方面其他領域的需求,而家長在這樣的循環中,只會體會到的是無力感與絕望感。這,就是某種互相傷害的必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被保監會叫停的「萬能險」究竟是什麼?
知乎好問題·宮保雞丁怎麼做比較好吃?
有哪些適合冬天喝的熱飲?
知乎好問題·如何快速研究透一篇論文?
小事·平靜的絕望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是手機控嗎?你有網癮嗎?來看看這些數據吧
談網癮前,你搞清楚什麼是癮了么?
你家狗狗也要戒網癮嗎?滿心歡喜迎接你回家,卻遭受電擊,這個項圈究竟有多可怕……
網吧出來看到一隻被人欺負到不行的流浪奶狗,帶回家救了網癮少年
網癮是一種病嗎?
暑假戒網癮:網路成癮9大癥狀,看你家孩子屬哪種情況
家有網癮寶寶,父母應該怎麼做?打罵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網癮是病嗎?暴力戒網癮,究竟誰有病?
現在有網癮的孩子越來越多有什麼徵兆嗎
網癮毀掉了他們:有人沉迷色情,有人玩物喪志
網癮徵兆有哪些?你知道多少?
網癮少女徐嬌現身網吧,粉絲求籤名遭拒後,竟然說出這種話!
當狗狗學會了看視頻 主人:狗狗得了網癮怎麼辦?
《理想禁區》這裡是網癮少年的戒癮所,被父母放棄的孩子該如何生活?
為什麼我性格好不抽煙不喝酒沒有網癮三觀正就是沒有女朋友?
這位網癮少年,還是太把遊戲當回事了啊
沒手沒腳仍然要玩遊戲,是網癮少年?還是勵志人生?
這辣媽我不敢認!白百何休閑范酷似假小子 眼不離手機網癮有點大
因為一句「你只配打人機嗎?」網癮少年奮起,開始了電子競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