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蟄伏」多年的美國親台派「醒了」?
瞧給這幫人憋的……
種種跡象顯示,一向我行我素的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不是一時興之所致,熟悉內情的人稱,特朗普幕僚在他還沒有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前就開始悄悄準備和討論,而最終進行通話是雙方人員和專家提前數周準備的結果。
即將成為特朗普白宮幕僚長的普里伯斯被認為是促成電話交談的主要推手。現年44歲的普里伯斯是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此前擔任過該委員會的法律顧問以及威斯康星州共和黨主席。美國媒體稱,是他幫助很有權勢的眾議院議長瑞安以及威斯康星州州長沃克在該州以及全國獲得目前的聲望。
普里伯斯
普里伯斯熟悉美台事務,台灣方面稱他是「台灣的朋友」。他分別在2015和2011年訪台,並與蔡英文會面。今年7月,他在美國接待了台灣的一個「立委」代表團,而且一直與台灣在美國的機構台灣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保持良好關係。
特朗普的經濟與安全顧問、加州大學教授彼得·納瓦羅是特朗普身邊另一個重量級「親台派」。《華爾街日報》稱,納瓦羅一直主張派出內閣級別的官員訪台,讓美國不再承認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特朗普在貿易上對中國的抨擊也跟納瓦羅如出一轍。
納瓦羅
納瓦羅製作過《中國導致的死亡》紀錄片,出版過《與中國的未來戰爭》。今年,他的新作《卧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闡述了美國今後與中國會產生衝突的悲觀論點。在特朗普11月8日當選前一天,納瓦羅與特朗普的另一名顧問亞歷山大·格雷在《外交政策》刊物上發表一篇可以看作特朗普亞洲政策藍圖的文章,文中將台灣稱為「亞洲的民主之燈」,抱怨奧巴馬政府「惡劣」對待台灣,呼籲全面對台軍售。
有分析稱,推動特朗普與蔡英文接觸的還有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他目前是特朗普的國務卿人選之一。在特、蔡通話前一天,特朗普邀請博爾頓到他的寓所談話。可以預料的是,兩人討論了有關對華政策以及台灣問題,而博爾頓一向對中國強硬,今年一月曾刊文主張美國打「台灣牌」,加強美台關係。「電話事件」後,博爾頓為特朗普辯護,強硬表示美國總統跟誰通電話,不需要中國同意。
特朗普的重要智囊、鐵杆支持者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與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也是「親台派」。朱利亞尼是特朗普的國務卿人選之一。美國媒體提到這兩人時,把他們稱作「特朗普的代理人」。
不得不提的還有曾長期擔任美國傳統基金會總裁的福伊爾納,最近媒體猜測「通話時間」推手的主要人選就有他。他是美國保守派領軍人物,過去常來往美國與台灣,幾十年來與台灣各界發展廣泛關係,被稱為「台灣的老朋友」。今年8月,他加入特朗普團隊,10月赴台會見蔡英文。
昨天出現在台北機場的特朗普交接團隊顧問葉望輝,則是這兩天媒體上的風雲人物,因為媒體一度認為他是「通話事件」的中間人。葉望輝曾經擔任小布希時期副總統切尼的國家安全顧問,能講一口流利漢語。朱利亞尼和金里奇分別在2008年和2012年參加共和黨總統初選時,葉望輝是他們的競選顧問和亞洲問題顧問。今年7月共和黨黨綱中增添重申支持前總統里根對台灣做出的「六項承諾」等,葉望輝是這部分黨綱的撰寫人。
葉望輝
除了這些人,特朗普身邊的親台勢力還包括經濟顧問史蒂芬·摩爾,後者為特朗普辯護稱,如果中國不高興,那就「搞翻他們」。特朗普還仰賴一些亞洲問題專家,如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沃爾特·洛曼,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卜大年,前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等。
卜大年與薛瑞福12月5日撰文說,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電話交談,是朝著重新平衡日益受到中國界定的美國、大陸、台灣三邊關係的良好第一步。卜大年還在推特上發文說:「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讓中國發怒竟變成美國的政策?」
在美國,多數人對台灣了解不深,包括政界人士。但出於意識形態以及地緣政治考慮,儘管美台「斷交」已長達37年,美國國內支持台灣的勢力依然不容小覷。
美國國會歷來是保守反華人士的一個大本營。早在二戰結束時,就有一批議員支持蔣介石反共,積極推動美政府向國民黨政府提供各種援助,成為名噪一時的國會「中國幫」。後來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時代演變,國會的反華議員逐漸轉化為「台灣幫」。進入21世紀後,其形式則是持鮮明「挺台」立場的非正式議員組織「台灣連線」。
美國眾參兩院的「台灣連線」分別於2002和2003年成立,目前參議院參與「台灣連線」的議員共20名,佔1/5,眾議院137名,超過3成。
近年來,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涉台議案,涵蓋對台政策、對台軍售、台灣「國際空間」等,「台灣連線」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兩院「台灣連線」也搞了不少小動作。當然,也有一些親台議員支持與中國大陸務實合作。
如此次「電話事件」顯示的,美國一些智庫及學者也是顯著的「挺台」力量,其代表為傳統基金會、2049計劃研究所(負責人是薛瑞福)和美國企業研究所等。以傳統基金會為例,在該智庫網頁上以「台灣」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條目就有1400多條。今年美國大選結束僅一周多,該研究所舉行「美新政府與台美關係」研討會。前文提及的福伊爾納等人都與該智庫關係密切。
「在美國,很多人不了解亞洲,不了解中國大陸和台灣問題。」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說,親台的美國人分為幾種,有些是因為不太懂卻對台灣抱有「同情」,有些人是因為意識形態,有些人是因為與台灣有利益關係。
俞新天提到,過去大陸沒有完全開放時,日本人、美國人學中文多是去台灣,很多「中國通」是台灣培養的,自然有親台傾向。最近華盛頓相繼成立幾個新的專註於台灣研究的智庫,如「台美關係研究中心」和「全球台灣研究所」,它們的背景還不是很清楚。此外,美國軍火工業集團與台灣有密切關係,和中國大陸則關係很少。美國還有一些其他與台灣進行貿易、經濟往來的集團,他們也是親台勢力。
美國國內的親台勢力也受兩岸大環境影響。民進黨在台執政時期,「台灣連線」特別活躍,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尋求與大陸合作,長期負責「台灣連線」的共和黨人羅拉巴克爾辭去聯席主席職務以示不滿:「如果台灣與中國(大陸)合作而非對峙,那麼(我)對台灣連線的支持將毫無意義」。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倪峰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1995年開始,美國對台政策比較傾向於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到2003年以後,「台獨」勢力有所失控,甚至危及兩岸和平。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台政策發生了轉變,變為抑制「台獨」勢力過快膨脹。當時,美國對台政策大規模轉向後,親台力量受到鉗制。現在,在特朗普當選後,美國親台勢力有了「蘇醒」趨勢。
台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說,美國民主黨執政時期這些親台勢力不太發聲,民主黨的智庫也多數主張對台灣問題維持現狀,現在共和黨要上台了,親台勢力也活躍起來。日經中文網6日稱,共和黨保守派一直走對華強硬路線,但在奧巴馬政權下,共和黨的主張被壓制,現在「親台派」積極活動是奧巴馬政權對華「軟弱」外交的彈簧效應。
倪峰認為,特朗普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對外政策,特朗普團隊的一些成員本身就有著親台傾向,親台勢力更是希望利用這個時間窗口,在新總統對台灣問題的敏感性還沒有明確認知的時候,通過一些動作促使新總統的對外政策朝親台方向走。不過,大陸對台海局勢的掌控力已非以往可比,以前美國勢力介入台灣問題更容易,現在遠不是這樣,再加上台灣問題最有可能導致中美之間直接發生軍事對撞,雖然特朗普有「特殊性」,美國總統歷來的「學習曲線」在他這裡仍可能繼續保持。
來源:環球時報 吳雲 吳志偉 魯銘
※中國發射導彈擊落緬甸軍機?國防部:純屬虛構!
※卡達航空一航班迫降遇強氣流致一乘客骨折
※愚蠢!貪吃蛇誤把球形門把手當雞蛋吞食
※印懷孕舞蹈演員婚禮上拒絕陪酒客跳舞被槍殺
※暖心!南非群象協力保護幼崽過馬路
TAG:環球網 |
※特朗普:「慘淡」美國的唯一選擇?
※俄羅斯暗中扶持的這個國家,讓美國也頭疼了
※特朗普在美國「噴」出了一片天 歐洲也有一群「特朗普」
※特朗普與希拉里之戰:5%的美國人寧選大猩猩
※看,美國姑娘們是這麼支持特朗普的
※特朗普緊張:又一「特朗普」參與美國大選
※多年前被伊朗人「洗劫」的美國大使館現在什麼樣?
※後悔了吧,俄羅斯當年為什麼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有人建了一個網站,假如川普當選總統,就幫助美國人逃離美國
※英國這顆樹可真神似美國大選中的特朗普,莫非有什麼預兆?
※一個美國、俄羅斯都在爭的國家,他是如何獨立的?
※美國大選真是越來越熱鬧了,特朗普今天又被網友黑出了翔!
※青年說:美國小將把金牌拿走,我為中國選手自豪
※巴拿馬獨立時高喊:美國萬歲!
※希拉里VS特朗普 看以色列人如何評價美國大選
※英國這一脫不要緊,日本沖繩、加拿大魁北克、美國得州都想脫了!
※美國大選再忙 特朗普也不忘插手英國退歐
※今年美國大選:只有一個候選人沒談「中國」
※在任期最多8年的美國,羅斯福如何可以一口氣做了4屆總統?
※在國外呆了這麼久,在美國過中秋讓你的思鄉情節有多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