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楊早:我們憑什麼討論別人的愛情里誰更渣

楊早:我們憑什麼討論別人的愛情里誰更渣

楊早:我們憑什麼討論別人的愛情里誰更渣



|楊早

有讀者在我的公眾號里留言,問我怎麼看「女記者跳樓未婚夫被罵渣男」這件事。她覺得某大V公號為女記者喊冤是道德綁架,她還說「我作為一個女生,男朋友渣是渣,可是當自己知道他是渣男我可以選擇離開,而不是用生命去威脅對方……用生命去威脅對方,我覺得相比起來女生比男生更渣」。


某大V公號已經快要贏了,借用某人的話,如果一個人堅持拉屎,每一泡都是屎,久而不聞其臭的抗霾先鋒大有人在。抄襲作家能做到的,某大V公號沒理由做不到。以審丑出名的女網紅不也表態大喊反對「出軌」嗎?成功的網紅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網紅各有各的原因。


首先我為這位讀者點了個贊。不飛快地搞性別代入,不無原則地同情弱者,這就有了獨立思考的可能,並降低了被某大V公號或羅爾忽悠的風險。


其次,我想說的是:我們憑什麼討論別人的愛情里誰更渣?我不跟你們撕倫理立場,大奶原教旨主義或中國舊道德,我只是非常非常疑惑:為什麼你們充滿信心,覺得自己對別人的愛情了如指掌,然後可以輕易地判斷誰更渣?

難道羅爾事件給大家的教訓還不夠深嗎?一個財產狀況,一個每日消費說明,整齣戲就反轉了。愛心的奉獻就變成了亂糟糟的「真實的謊言」。那麼,在捐款和轉發的時候,愛心人士們想過那些還躲在無知之幕後面的羅爾的個人資料嗎?


羅爾事件還只是一對多,女記者跳樓,就更複雜,更有無數劇情逆轉的可能。兩個人要結婚,前提當然是你情我願。談不攏要分手,哪怕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也是個人權利。但是人間事不是生長在條框里的,世上有很多人就是經不起分手,以什麼樣的方式分手,有時是傷害深淺的問題,有時就是生死攸關的選擇。


莫說旁觀者,就是當事人,恐怕也沒法完美控制其中的分寸。分得急了會出人命,分得緩了又藕斷絲連,哪怕給你月光寶盒重來一遍,你也不敢說怎樣做一定能和平收場。別人從單方面敘述或媒體報道中了解到的事實,就更是管中窺豹,僅見一斑——一斑能想見全豹,腦補能力不是一般的強。


自信的人們,總是以自己的經驗與想像來推斷事實,所以見過的聽過的渣男事迹都猛然湧現,自動拼合成一個上品的箭垛子。

楊早:我們憑什麼討論別人的愛情里誰更渣


我們在讀研寫論文的時候,導師們總是特別挑剔行文中的「二手資料」。因為二手資料就算靠得住,也只是部分徵引,稍窺學問門徑的人都知道,上下文(context)遠比文本(text)更重要。同一句話,擺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義大相徑庭。


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媒體報道(包括社交圈、自媒體)都是二手資料。使用二手資料作為判斷依據,其危險程度正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某大V公號是古代文學研究生出身,還干過那麼多年媒體,你覺得是她不懂,還是她在欺負你們不懂?


大家還記得《過把癮就死》這部小說和《過把癮》這部電視劇嗎?看小說,大部分人會同情方言,覺得杜梅不可理喻;而電視劇強調愛情淡化衝突,讓方言得了不治之症,加上江珊楚楚可憐的表演,觀眾又覺得這是一出歌頌愛情至上的大戲。如果整齣戲只濃縮成一句話「男方移情別戀導致女方自殺」,那就只剩下一片罵渣男的聲音了。


我實在很難說得清,這些看客的腦中,究竟是想像力豐富還是貧乏?說他們貧乏吧,他能瞬間就腦補出痴情女子負心漢,以死殉情控訴渣男的都市傳奇;說他們豐富吧,他們只會把人間事想像成類型片,全不考慮只要有一點劇情的頓挫,他們的義憤,他們的眼淚就無地自容,或者至少是五味雜陳。

自然,反過來,我也不同意僅憑表面的事實,就得出「女的比男的更渣」的結論。自殺,有的人是以死相逼,有的人是以死明志,有的人就是一心求死。我自己同意「沒有一段感情值得以死相殉」,但是我沒法禁止別人這麼想這麼做,甚至我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都搞勿清爽。


很多年前我有一位同事,突然從記者轉成了編輯。同時在單位里就傳開了他的故事:


他打算跟相戀數年的女朋友分手。原因不詳。重點在最後一天。女朋友先是在公用電話里跟他吵了一架,直接在電話亭割了腕。被送院搶救後,出院又約該同事來鐵路邊談判,說著說著就要卧軌,幸好離火車尚遠,被同事救起送回家。當晚又約在江邊上再談,女朋友跳江,同事下去救,女方淹死,男方也幾乎喪命,被漁船救起。


女方家庭跑到單位來,不依不饒,索賠很大一筆款子。該同事畢業沒幾年,自然沒有。後來是單位替他出了,每月從工資里扣還。單位把他轉成編輯,不知道是因為便於管束不再惹事,還是編輯的收入比較固定便於還債。

這位同事之後跟我面對面坐了半年。平日也各種聊天吹牛。但我從來沒問過這件事,他在感情上渣不渣,我也看不出來。因為這件事太傳奇,我總疑心傳播過程中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同事的工資單,每月都是負數,這是真的。


我們這些研究歷史的,見過書上記載的奇人奇事太多了,很多人事,都達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步。像上述那個一日之間三次自殺的女人,在古代也是值得寫進筆記的逸聞。作為歷史與生活的觀察者,我至少了解,所謂不合情理,有時事件背後都是情理,只是你不知道真相,但有時它就是不合情理,電腦程序尚且BUG多多,何況遠為複雜的人心世情?


有時我會想,信息的急劇增多,究竟會讓現代人更加自信,還是更為自疑?如果從自身經驗出發,我覺得該是自疑加增,其原因,一是信息源多元化後,人往往容易將最快收到的那條信息,先入為主地設為基點,再靠之後的信息來調整修正;二來,信息社會讓旁觀者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有渠道可以介入事情的發展,甚至可能真的改變結局,比如200位媒體人要求開除渣男,搞得不好,再配上某大V公號之流,他們還真有可能得逞。

楊早:我們憑什麼討論別人的愛情里誰更渣



信源越來越亂,介入能力越來越強,吃瓜群眾是越來越爽還是越來越怕?我本人時常感到恐懼,很害怕不明所以就成為合唱團中的一員。不過我想很多人是在暗爽,他們還有某大V公號這樣的意見領袖,所以可以迫不及待地將世間萬事都趕快納入自己簡單整齊劃一的思維軌跡中,渣男該死,賤人滾開,標準無二,唯我正確。


人為什麼能那麼自信,是我很難理解的事。正如我很難理解一個人可以為了不肯分手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棄生命。但是至少我能說服自己,如果這些人事,沒有對公共利益造成傷害,就不去管它。說到底,一種米養百樣人,不是說參差多態才是幸福本源嗎?


【作者簡介】


楊早|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知名文史學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雲也退:美國是怎樣從「國父」們的對掐中受益的
野島剛: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茂呂美耶:穿藍襪子的日本女性運動第一人
聶建松:共濟會前傳——一個工科男改變世界的故事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每當別人熱烈討論葡萄酒,你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討論帖:如果人販子搶你的孩子,寶媽們你會怎麼做?
當我們討論「上癮」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非常坦誠的討論=我跟你沒什麼好談的
當我們討論掃地機器人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憐憫和同情什麼的,謝謝你,我不要!」都在討論她胖了,卻不知道她承受的病痛煎熬
當我們討論詩歌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穆斯林小女孩問我戀愛的建議,父母不願意討論,我也不知怎麼回復
討論:真正讓你尊敬的動漫人是誰
楊冪回應與唐嫣友情破裂:我們經常會討論誰撕誰!
如果動物們也玩知乎,那麼它們會討論些什麼?
沒有異性緣的人來我們討論討論
跟女生討論這3件事情,她都會說謊!
當精英們刷知乎時,他們都在討論什麼?
情感討論:你有個陳冠希樣的男朋友,你能原諒他的過去么?
曹劉煮酒難道只討論了英雄嗎?兩人還聊了些什麼?
討論一下你喜歡什麼星座?討厭什麼星座?你心目中的他們是什麼樣的?是不是和我一樣?
紅毯上,當我們討論「仙女范」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動漫討論:《巨人》那麼殘忍,你們怎麼看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