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喊出之前發生了什麼?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喊出之前發生了什麼?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不少的好東西流傳到了今天,其中包括了很多口號,這口號中最響亮的一句莫過於「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在喊出這句口號之前發生的故事。

漢朝跟匈奴是世仇一樣的存在,從劉邦建立漢朝那天起,就一直受匈奴的欺負。後來漢武帝劉徹橫空出世,在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將軍的指揮之下,諸多將士奮勇向前,經過幾次征戰把匈奴趕出了大漠以北,奠定了對匈奴的壓倒性優勢。到了漢宣帝時期,又是發動了二十多萬人馬,對匈奴進行了大規模的圍剿,讓剛剛有點恢復的匈奴重新熄滅了。

從那以後,匈奴內部就出現了混戰的局面,同一時期就有幾個大單于並立。經過一番廝殺爭鬥之後,有兩個人存活了下來,一個是呼韓邪單于,另一個是郅支單于。當時郅支單于是佔據優勢的,呼韓邪單于為了保命只好南下來朝拜漢宣帝,成為漢朝的附屬,之後雖然返回本部,也還是留下兒子在長安做人質,他的這一支匈奴就被稱為南匈奴,郅支單于那一支就是北匈奴。

看到呼韓邪單于得到了漢朝的庇護,郅支單于也就不敢對他趕盡殺絕了,也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長安作為人質,轉而向西域地區擴展自己的勢力。要說這郅支單于也真是一代梟雄,他帶領手下人馬接連吞併了呼偈、堅昆和丁令三國,而後再那裡建立了根據地。有了一定基礎之後,郅支單于就開始膨脹了,有一次漢朝派使者江乃始等人出使北匈奴,居然被他一通羞辱。幾年之後郅支單于又派人向漢朝獻上禮物,說我可以依附漢朝,希望能把我兒子送回來。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喊出之前發生了什麼?

當時的皇帝已經是漢元帝了,他相信了對方的話,派衛司馬谷吉為使者,送郅支單于兒子回家。當時有些大臣認為,兒子可以給他送回去,可鑒於以前的教訓,我們的使者只要送到邊境就可以了。這時候谷吉給朝廷上書說:我們已經養了郅支單于的兒子整整十年,感情已經很深了。要是送到邊境就讓他自己回去,那路途遙遠多有不便,顯得我們拋棄了他,會讓我們這麼多年的養育之情都打了水漂,這樣不好。以前江乃始受到屈辱,那是因為他沒有隨機應變展示聰明才智,現在我代表朝廷出使北匈奴,肯定會把朝廷的恩德展示給郅支單于。如果他仍舊是虎狼之心要加害於我,那也就徹底得罪了大漢朝,不再敢靠近我們邊境,用我一個人的性命讓邊境百姓得到安寧,值了。

漢元帝被谷吉說服了,就讓谷吉護送郅支單于的兒子到了北匈奴,之後谷吉和自己的手下都被殺害了。郅支單于幹完了這票之後也明白,自己徹底得罪了漢朝,就帶領手下開往西域方向,投奔了康居國。康居王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康居王,互相成為了對方的老丈人。

其實這兩位是有自己打算的,康居王想藉助郅支單于的威望威脅西域的其他國家,郅支單于也要藉助康居國的兵力重新打下一片江山。就這樣,在康居國的幫助之下,郅支單于打敗了附近的烏孫國,佔了不少地盤,搶到了不少的牲畜和糧食。之後他的臭脾氣又顯露了出來,因為不滿康居王對自己的態度,居然殺了康居王的女兒,然後徵發了很多的民工為自己修築城池,還讓附近的大宛等國家向自己稱臣納貢,這些國家也是不敢不給。

對西域這些小國這樣也就罷了,可漢朝派人來要谷吉等人屍骨的時候,郅支單于也是不予理睬。只是通過漢朝在西域的都護府給朝廷上書替自己解釋,說我現在日子過的很不好,想歸附漢朝,想派兒子去做人質,可是沒法實現,你們多擔待點吧。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漢元帝派甘延壽為都護騎都尉,陳湯為副校尉,二人共同出使西域。

到了西域之後,陳湯就跟甘延壽說:這邊夷民族的人,天生就是欺軟怕硬,那西域在以前就歸匈奴控制,現在郅支單于已經跟康居國達成一致了,下一個目標就是降服烏孫和大宛國,要是得到了這兩個國家,他就有實力重新控制西域了,這對西域對朝廷都不是好事。郅支單于現在雖然有了一定勢力,可他沒有堅固的城池和強大的武器,我們要是發動起在西域屯田的官兵和烏孫國的部隊,直接攻到郅支單于的城下,他肯定跑不掉,這可是難得建功立業的機會。

甘延壽覺得陳湯說的很有道理,就想先向朝廷請示。陳湯告訴他,這樣的大事情,朝廷里的那些人是不敢做主的,要乾的話,我們就先把事情做好了,可是甘延壽一直很猶豫。沒幾天,甘延壽病了,陳湯就抓住機會以朝廷的名義把西域各國的軍隊和屯田的官兵給徵集起來了。等甘延壽想制止的時候,陳湯就手持寶劍橫眉倒立的呵斥他,現在士兵都集合起來了,你想和大軍對抗嗎?甘延壽一看沒了辦法,也只好先給朝廷寫了一份請罪書,而後就準備進軍了。

大軍一路上雖然遇到了一些阻礙,可也都一一化解,這一日就來到了康居國的地盤。張湯下令讓手下都斯文禮貌點,然後暗中召見了康居的大臣屠墨,向他表明了大漢朝的態度以後,就跟他飲酒盟誓放他走了。在大軍距離郅支單于六十里的時候,他們抓到了一個康居國大臣的兒子,又從他那裡詳細了解了郅支單于內部的情況。

又走了一天以後,大軍距離目的地就只有三十里了,這時候郅支單于已經得到了消息,就派人來問漢軍此行的意圖。張湯告訴來人,你們大單于不是說日子不好過,想歸附漢朝親自朝拜我們天子嘛,漢朝皇帝可憐你們大單于,就派我們來接大單于跟他老婆孩子了。

這下子可把郅支單于給嚇到了,他覺得康居王肯定因為自己殺了他女兒怨恨自己,現在已經跟漢朝一夥了,又聽說烏孫國這次也派兵幫助漢朝,就想逃跑。可他出了城後才發現自己也沒地方去啊,就重新返回去了跟屬下說,漢兵這次遠道而來,不可能有足夠的準備攻城,我們還是堅守吧。

就在郅支單于磨嘰的期間,甘延壽和張湯的大軍可就來到距離他城池三里的地方了。只見城上豎著五彩旗幟,不少人都披盔戴甲的在城上守衛,一些騎兵在城下賓士來往,還有幾隊步兵在城門口擺起了魚鱗陣,看樣子這是做好準備了。好吧,甘延壽和陳湯就下令讓士兵開始往前沖,到了城下之後,是挖戰壕的挖戰壕,堵城門的堵城門,手持盾牌的走在前面,拿弓弩的走在後面往城上射箭。

郅支單于的城池分兩層,裡面是一道土城,外面是一道木城,有不少人就從木城上往下射箭,射殺了不好漢軍。結果城外的漢軍就弄來了柴草,開始燒木城,等雙方僵持到了晚上,城裡人就熬不住了,有幾百名騎兵想出城,結果都被對面的亂箭射死。

這會郅支單于也親自登上城樓指揮戰鬥,他的閼氏和夫人們也親自拿著弓箭往城下射,只是人家城外射箭的人太多了,結果郅支單于被射到了鼻子,那些夫人們也多半被射死。郅支單于看事情不妙,趕緊下了城樓騎馬往裡面跑。等到半夜的時候,外面的木城已經被燒壞了,匈奴人紛紛逃往土城,在城上大聲呼救。也許是呼救起到了作用,不久以後幾萬康居騎兵趕到了,可這些騎兵在對漢軍發動幾次試探攻擊之後,發現根本攻不進去,也就退兵回去了。

等到天亮以後,漢軍就從四面推著大盾牌攻進了土城,郅支單于跟幾百人逃到了內室避難,這就屬於關門打狗了,漢軍對著內室就開始放火,等裡面人沒有了抵抗能力,漢軍沖入內室,一個叫杜勛的軍侯砍下了郅支單于的人頭。

漢軍大獲全勝之後,甘延壽和張湯向漢元帝上書: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古代有堯舜,現在有強漢。郅支單于一直和漢朝作對沒有受到懲罰,很多西域國家也覺得漢朝不能把他怎麼樣。臣甘延壽、陳湯率正義之師,依仗陛下的聖明殺了郅支單于和他的手下。應該把他的頭顱懸掛在長安街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讓大家都明白,敢明目張胆跟大漢做對的,就是在萬里之外,也要受到懲罰。

漢元帝在經過和群臣商議之後,同意了甘延壽和張湯的建議。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喊出之前發生了什麼?

文/天下正好,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齊天大聖三打白骨精的心理成長曆程
遼的興起與滅亡:一國兩制下的雙軌制政體
「隆中對」應該這樣改
男人有錢就變壞?這些歷史名人說不
寒族執政下的南朝:重蹈皇室內訌的覆轍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喊出之前發生了什麼?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讓陳湯說出這句話背後的底氣是什麼!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出處和現實意義
說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一代名將,最終遭人彈劾結局凄涼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在當時算是吹牛嗎?
世人只知霍去病,卻忘了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強漢男人
懷疑「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話的人,都應該閉嘴!
面對匈奴,他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假傳聖旨還被升職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麼霸氣的話到底是誰說的?漢武帝還是霍去病
漢朝這位大將,真正做到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沒有他,「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會成為一出悲劇!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底氣是什麼?環首刀如何破長戟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便出自他口,擊垮匈奴卻被判死刑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被誅的匈奴單于犯了啥事?
一國對中國心懷鬼胎,於是此人站出來說: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十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此人,假託皇命出兵,只為漢家尊嚴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誰打出來的?不是霍去病也不是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