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麗絲·萊辛:女權主義把男女關係簡單化了

多麗絲·萊辛:女權主義把男女關係簡單化了


多麗絲·萊辛:女權主義把男女關係簡單化了


多麗絲·萊辛早年照片


對我來說,寫作是我非做不可的事。如果不寫作,我就會發瘋


都說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是個挺厲害的老太太,這兩天卻笑容可親,她北倫敦家門口外堆滿了花束,起居室里也滿是花,大都是橙色和紅色,萊辛笑言:「很明顯,人們想到我,就想到夕陽。」馬上要88歲了,被人視為夕陽未嘗不可。惟一不高興的是她的貓們,全世界把注意力都給了女主人,貓們有些嫉妒。


諾貝爾文學獎宣布得主時,萊辛正陪著兒子彼得在醫院,然後她又去買了點東西。兩小時後回到家,看到門口一群拿著照相機攝影機的人,還以為又是什麼劇組在她家那條街上拍電視劇。雖然每年差不多都是這天這時,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結果,但萊辛沒有刻意等消息。這位滿頭白髮的老婦人邁下計程車,左手拿著手提包,右手拎著塑料袋,記者們捕捉到的是她滿臉的驚訝:「你們找我么?出了什麼事?」


她一直認為諾獎不喜歡她,得獎後她接受採訪時說, 早在60年代,她在瑞典的一次文學晚宴上碰巧坐在一個灰白頭髮的矮小男人旁,此人是諾獎委員會的成員,他對萊辛說:「你永遠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因為我們不喜歡你。」 可能因為她曾是共產黨員,或因她被視為女權主義,也可能因為她總是直言不諱。反正,她覺得,如果他們願意她得獎,那她早該得了。她可沒想到,她居然能成為文學獎有史以來最高齡的得主。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問,她也問,「可能因為他們不能把獎頒發給一個死人,所以他們想在我翹辮子之前趕快把獎頒發給我。」這是她的回答。

除了鮮花,更有許多遠近的祝賀,英國首相說她是英國的驕傲,南非總統說她是南部非洲的自豪,還有姐妹作家們,美國的奧茨(Joyce Carol Oates), 英國的拜厄特(AS Byatt), 加拿大的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最讓萊辛得意的是她的偶像馬爾克斯也打電話來恭喜她,還有庫切稱她為「最有遠見的作家之一」。


祝賀中,大家都免不了要用「總算」二字,奧茨的話最直率:這個獎來得雖然好,但確實是晚來了20甚至是30年。


不管文學能否改變現實,我們還是繼續寫作


想到1972年5月奧茨在萊辛家中對她的採訪,仍是我至今讀到的最好的一篇評訪。專訪開頭寫道:「這是倫敦明亮,清新,寒冷的一天,一個許諾著春天的冬日。其實從掛曆上看,早已是春天了,1972年的春天,不是冬天,所以,一個人的期望就有些落空 ——花已經盛開了好幾個月了,樹上也枝葉茂盛,天空上陽光燦爛,但還是出奇地冷,時間彷彿成了一個永恆的懸念……」


奧茨對萊辛崇拜已久,滿懷敬意,是位真正的粉絲,她提早半個小時到萊辛所住的地區,為的是要看看萊辛日常生活的鄰里,「終於見到了她,在這個風格明晰,自信,和藹寬厚的女人面前,我幾乎要昏過去 ——一切不再真實,我一下子變得如同透明一般。」

奧茨盛讚萊辛的作品影響了一代人,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對於文學是否有此功用,萊辛卻表示懷疑。萊辛說:「一開始,作家可能希望通過文學來改變社會,但後來,社會沒有改變,他就有一種失敗感。之後的問題就很簡單,他為什麼覺得自己能改變社會?能改變任何事?」她也說:「不管文學是否能實現任何目的,我們還是繼續寫作。」


因此,奧茨寫道:「當我離開萊辛的公寓,順著下坡路走向地鐵站時,我感到一種更強烈的懸念。對我來說,這是生活中謎一樣的矛盾,一些真正才華橫溢的天才,卻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在歷史中的地位……多麗絲·萊辛,這位溫和,冷靜,非常有趣,剛與我交談了兩小時的女人,居然還不知道她就是多麗斯·萊辛!」



多麗絲·萊辛:女權主義把男女關係簡單化了


多麗絲·萊辛晚年照片


差一點崩潰


萊辛屬於「大英帝國」的孩子(雖然她後來曾因不承認大英帝國的存在而拒絕接受皇封),於1919年出生於現今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國人,5歲時全家遷往南羅得西亞(今津巴不韋),南部非洲的生活對她的寫作影響極大。她在第一卷自傳中動情地描寫非洲原野的聲音、顏色和味道,「真正的原野,活著的,運作著的,滿是動物和鳥類的原野樹叢……你很可能驚動一隻野貓或是豪豬……我家門口有一棵大樹,淺色的樹身上有雷擊的傷痕,大樹里藏滿了蜜蜂和蜂蜜。」同時,她也親眼看到白人移民生活的艱苦,更體驗到白人與黑人的關係的不平等。她的母親雖讓人受不了,但是是母親從歐洲運來許多書籍,大多是經典文學作品。13歲時,萊辛輟學在家,開始了自學生涯。她生活的一面是原野上的玩耍和探險,另一面是讀萬卷書的強烈的內心世界。16歲時,因家境困難,她出去工作,做過電話接線生、打字員和秘書。


1939年,萊辛與弗蘭克結婚,育有一子一女。1943年,婚姻破裂,她離開丈夫和兩個孩子。對於拋夫棄子,她一直多受批評,她在自傳中寫道:「事實是,我無法生存下來。精神分裂是最起碼的。在我和弗蘭克的4年婚姻期間,我喝酒非常厲害,賽過那之前和那之後。我肯定會變成一個酒鬼,永遠和自己過不去,憂鬱,仇恨我自己。」她說至少她知道她的孩子能在外公外婆和父親那裡得到足夠的愛。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她仍說:「我很自豪我有膽量那麼做,如果我沒有離開那種殖民者圈子裡厭倦無比的生活,我會崩潰,會變成一個酒鬼,會精神分裂。」


她很快結識了第二任丈夫,一位德國流亡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於1945年結婚,兒子彼得出生,這次婚姻也以離婚告終,但是萊辛留用了前夫的德國姓氏。1949年,萊辛攜帶幼子,手提箱里裝著《野草在歌唱》的手稿,來到倫敦。

1950年,此書出版,好評如潮。


女權主義把男女關係簡單化了


萊辛是位女作家,但絕不是小女子作家。她的作品充滿著蓬勃的氣派和排山倒海的力度,主題宏大:種族歧視,共產主義,恐怖主義,人類的生存環境,她探索膚色,人種,性別,社會的隔膜,人(男人和女人)在社會、自然和宇宙中的地位。


她著作等身,風格迥異,如果做一個粗略的劃分,她的創作可以分三段:一是五六十年代時以南部非洲為背景的作品,處女作《野草在歌唱》,1952年到1969年間的5本半自傳體系列長篇《暴力的孩子》,以及一系列短篇小說。


第二階段從60年代起,她開始探索人類,特別是女性的心靈和情感,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金色筆記》。諾獎盛讚此書為「先鋒性的作品」,是「闡述了20世紀男女關係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小說之一」。


此書亦被視為「女權主義」的豐碑之作,但幾十年來,萊辛一直要和女權主義劃清界限,她認為女權主義把男女關係過分簡單化。小說主人公是位文思枯竭的女作家,通過5本筆記來清理自己的思路,探討政治、非洲、性、心理分析、夢境、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共產主義與男女間的愛情,小說結構複雜,不分章節,後現代的敘述手法,層層迭迭,剪不斷,理還亂。


從70年代起,萊辛基本拋開了非洲的主題,專心於科幻小說的創作,她也沉浸在伊斯蘭教的神秘主義之中。這個時期的作品爭議最大,許多批評家和讀者覺得失望。


今年年初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萊辛談到為什麼寫作:「對我來說,寫作是我非做不可的事。如果不寫作,我就會發瘋。我不能不寫作,也許我真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吧。」她說批評家們在她身上用了「所有的標籤」,「一開始說我是寫膚色種族的作家,然後是共產主義,女權主義,現在是神秘主義。其實我就是我,一直都一樣。」


萊辛對自己有個謙虛而又簡單的定義:「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她確實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但她的作品的許諾遠遠大於懸念,所以,我更喜歡奧茨30多年前給她的定義:「她就是多麗絲·萊辛!」(文/愷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沒有意外」,北京霧霾檢出耐葯基因
「燈下黑」的自欺效應
氣候變化是巨大的陰謀嗎?
熱望與失望:白宮密檔演繹中美大故事
錢理群:「我給他的回報,是豐富的痛苦」

TAG:南方周末 |

您可能感興趣

純潔的男女關係?——別做夢了
女性的臉型決定男女關係?
男女關係的終極密碼是什麼
西伯利亞盛產美女,男女文化具有特色,美女用尿液為男士漱口
你們真的是純潔的男女關係嗎?
男男女女沐浴系列,這朦朧感真好!
那些完勝男女主的男二女二們
男女之間沒有純粹的朋友關係
為什麼男女喜歡搞曖昧
最容易曖昧的5種男女關係!男女必知!
這些網紅男男女女穿漢服都比徐嬌美!
男女關係的終極密碼
女人如何緊緊把握男人?男女關係很微妙
男女之間有純潔的友誼嗎?男女關係,無非這4種!
男女關係里,什麼東西讓女人慾壑難填?
男女關係的終極密碼。
什麼樣的女生,男女都喜歡
這個男人是俄羅斯女人心中的男神偶像,男女老少無不被其圈粉
她被稱「宅男女神」,體壇最美女友,唯一一位甩了王思聰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