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台北牧師33歲端起相機,不美顏不PS,榮獲中國最火的人文攝影獎

台北牧師33歲端起相機,不美顏不PS,榮獲中國最火的人文攝影獎


人生來如風雨,


去如微塵。

但生命,

卻有無數可能。


牧師攝影家


台灣台北,

基督教禮賢會有福堂,

長發牧師馮君藍,

正在拍攝教友。



在平凡人的雙眸中,

捕捉神之仁慈;

把信仰的神聖,

傾進人之膚容。

聖經故事再表達。



這是他拍攝這組,

內含100多張圖片的,

《微塵聖像》的全部意義。

上月底,

《微塵聖像》,

榮獲中 國最火的人文攝影獎

——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

馮君藍獲得10萬元獎金。



陳丹青評論,

他以神的名義看人,

由人而望見神,

允為神奇。



這是一個還在進行中的計劃,

如果主允許,

馮君藍要拍300張。



而他一直以來使用的設備,

只是一台,

用了20年的尼康FM2、

一個標準鏡頭、

一塊反光板、

一條遮光的黑布、

一扇允許光進入的大窗。


他僅受過的兩次攝影教育,

一次來自20年前,

一個面向公眾開的12節,

「當代攝影大師與黑白暗房技巧班」;

另一次是去西藏自助游,

朋友慷慨提供的「攝影教育」。




他拍攝的所有模特,

全都是相識相知的教友;

拍攝地,

都在他的「有福堂」。


拍陌生人,

馮君藍放不開。

拍教友,

他能很快開「天眼」。




有紅塵中眼,

被「微塵中的聖像」,

觸動得淚流滿面,

一塌糊塗。



過世者生前的老式舊衣裳,

牧師和兒子、助手親手做的道具,

羽毛、樹葉、枯枝等,

在他的鏡頭下,

都金光閃閃,意義非凡。



馮君藍卻說:

我只是個業餘攝影師,

只是借美術與攝影,

表達信仰觀照,

承載貪戀痴迷。

55年前,

馮君藍生於香港。

3歲時,

隨宣教士父親落腳台灣。



他小時候患有支氣管炎,

而高雄的家附近,

就是一個硫酸亞工廠。

每天下午排廢氣,

所有人家窗戶都緊閉起來。



但並沒有用。

到了晚上,

他就會喘。

一喘就發燒,

一燒就二十多天。



沒有氣喘葯,

只好對著一盆熱水,

呼吸熱空氣;

或用鹽水漱口。



到了冬天,

一病就是一兩個月,

學都沒法上。



媽媽不敢睡覺,

成夜成夜地抱著他禱告:

「主啊,

如果你要收走我的孩子,

就收走我吧,

我願意用我的命換我的孩子。」



在他喘得面露險色時,

媽媽一邊禱告一邊哭。



在他看來,

是母愛,

也是神的愛。

滋養了自己幼小的心靈。



他自幼喜歡美術,

18歲走進美工類職校,

畢業後一直從事美術設計。



父親特別嚴肅,

關心別人遠甚於自己,

父子關係一度僵掉。


他做畢業展,

需要5000台幣,

購買材料費。

被父親拒絕:

「只有五百,要就拿去。」



馮君藍一氣之下,

轉身就走。

靠幫同學製作畢業作品,

換取材料費,

才艱難畢業。




後來有同齡人朋友跑來說,

得到過令尊幫助。

相當於父親把省下的材料費,

資助了他人。

他才理解了父親。



父親生命的最後兩個月,

他攜妻帶子,

從台灣去加拿大探望。



做了一輩子牧師的父親,

臨終前,

仍孜孜向兒子佈道。



「我記得初中時你立誓成為傳道人,

現在呢?」

「我已經33歲了,

何況有老婆孩子要養……」

「阿藍,兌現你對上帝的承諾,

永遠不嫌遲。」



苦苦掙扎,

兩年後,

馮君藍進入神學院,

成為服事上帝的僕人。


世俗的累,

教會的忙,

他一度放棄繪畫和旅行。



方便快捷的相機,

成了他轉換心情的快門。




在神學院7年間,

他被派到各地實習。

他蓄長發,

在原住民教會區,

如魚得水,

大量創作。



6年前,

一個教會姐妹的畫廊出了意外:

一位藝術家臨時開了「天窗」,

為了應急,

他把自己的人像攝影,

拿來補上。



沒想到收到了一些反響,

就連續做了第二、第三次……



他意識到,

也許應該更嚴肅看待攝影。



他開始以深愛的教友為模特,

拍攝每天講述、

每天思考的聖經人物。

亞當、夏娃,

以利亞、阿摩斯,

該隱、以實瑪利……



沒有難解的符號,

沒有曲意難解的笑臉,

只有一雙雙凝視遠方的眼睛,

或詢問,或等待。



普通的市井面孔,

永恆地凝視,

揭示著:

人這種有限的存在,

只是一顆被光照亮的微塵。



有人請教他,

那些創作,

基於《聖經》本身,

還是從人臉出發、

最終抵達文本?



馮君藍回答:

上帝與我們同在。



在常人眼裡,

這種信仰的語言,

看不見、摸不著,

但對他來說,

卻具體真切。



曾經有段時間,

他每天兩點前睡,五點醒來。

但卻起不了床,

一直拖到八點半。

這種狀況,

差不多持續了一年時間。



那時,他被派去牧會。

每次都偷偷摸摸上樓,

不希望孩子們看到自己,

因為沒有力量,

生命像一攤爛泥。

但孩子們卻總能看到他,

跑來敲他的門。



他講故事,

抱他們,

給他們弄東西吃,

做活動。

但人一走,

他就哭了。



同處於低谷期的特蕾莎修女,

禱告詞幫助了馮君藍:

主,

這感覺,

如果是你要讓我經歷的,

那就按你的意思吧。


他和妻子,

也在婚姻中,

雙雙脫胎換骨。


妻子在產子後,

深陷抑鬱,

長達十年。



她不能工作,

不會燒飯;

他既要工作,

還要燒飯。


他回家,

孩子餓得哭,

妻子傻在那兒,

飯也根本沒動。

說什麼,

她都不理睬。


她還會對做客的他的朋友,

下逐客令。

婚後第七年,

妻子闖了一些無法言明的禍。

忍無可忍,

他提出分手。



真正談離婚時,

她害怕了,

求他不要離。



受父親去世影響頓悟,

他也意識到,

他們都是有罪的,

應在上帝面前認罪。



他跟她說:你不求我,我也辦不到,我沒有辦法跟你離婚……


若干年過去,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已經21歲。妻子健康,甜如初戀。


回憶往事,

他說他有百分之百的理由離婚。

但即使再來一次,

那樣的難堪和受侮辱,

他還是會原諒她。


因為他堅信,

你持守信仰,

看什麼,

都能讀見神性。


生命里,

那些軟弱的經歷,

讓一個人負傷而行。



作為牧師,

他願意敞開軟弱,

不是高高在上,

遠遠疏離。

他更願意感同身受,

去扶持受創傷被傷害的人。



觀照一個人的容顏,

洞察生命的難處。

如此,

成就了《微塵聖像》。



一次次,

取景、摁下、定格,

他都能感受到,

來自上帝的莫大安慰。



過程隨興。

靈感到了,

他就與拍攝對象約定時間。

但由於工作繁雜,

當模特依約而來時,

他常常想不起。



從半個鐘頭,

到幾個鐘頭,

磨掉一個膠捲、兩個膠捲,

模特們就會慢慢進入狀態。

攝影,

是牧師與上帝的另一個約定。




忠實地映射聖經、信仰,

隱藏個體,

融入永恆。



對他來說,

信仰並不抽象,

它對人類的愛,

是從對一個人的愛,

開始的。


- END -

(圖片源自

微塵聖像

和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須知


轉載時後台回復「轉載」二字,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總有一個人在堅守,



總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嘩,自有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菲佣随手拍下这些照片,击败全球60000+摄影师
66歲中國大叔,將8畝荒地打造成中國最美私家莊園
他把一家書店開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十年溫暖無數人
兩個瑞士型男,把中國20塊的地攤貨賣到2000元
四個老男孩用集裝箱搭出桃花源地,想做鄰居?先面試

TAG:匠心之城 |

您可能感興趣

台北牧師33歲端起相機,榮獲中國最火人文攝影獎
「2016年我最喜愛的節目」TOP5評選——人文組·下
英國植物學家在中國13年,拍攝的珍貴美麗山河和人文風貌
2017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出爐,多位華人當選!
DNF《最後一個使徒》小說同人文共創徵集
鏡頭下的記憶:70年代中國的人文風貌,1972年的中國記憶
人文美學與時尚交織,235㎡新亞洲風情
我校人文學院在第三屆上海國際科普微電影大賽中榮獲佳績
中國人文攝影竟然有那麼多擺拍!
一個美國海軍拍攝的1949年以前的中國社會風貌:質樸、乾淨、人文、健康!
一個美國海軍拍攝的1949年以前的中國社會風貌:質樸、乾淨、人文、健康
照亮全面屏時代 vivo X20 人文與科技的完美融合
2017年最感人文章:《買上帝的小男孩》
萬名揚傳媒獲紅杉中國和華人文化A輪融資,開啟中國搏擊新征程
POCO紀實攝影精選-關於佛國色達的景與人文
阿里大文娛百萬月度獎金激勵短視頻創作者;華人文化數十億收購UME影院;萬達起訴自媒體,分別索賠500萬
一組1946年的老照片:彰顯那個時期的人文風情,太珍貴了!
115平人文現代二居,領略不一樣的美
2016年最感人文章《買上帝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