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文/歷史崔

上一集歷史崔講了,唐代宗時期處置的一位中央幹部元載,窮苦出身,甚至還可能是繼父撫養長大,姓氏也改了,娶的媳婦是原四鎮節度使的女兒王韞秀,三十二歲才嫁給元載,但畢竟有了身份背景。

進入官場後,依靠金錢開路,把大唐第一宰相太監李輔國當成了靠山,從一個管後勤的,一步一步升職到了宰相。

李輔國是元載的長輩,更是他人生的目標,李公公手握禁軍又是中書令,連皇帝都要聽他擺布。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和皇帝作對,只要沒有足夠的能力,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身敗名裂,李輔國是這樣,魚朝恩是這樣,元載也逃不過這個規律。

當他的權力影響到皇帝的時候,結局就已經註定,但是元載公開的死因是經濟問題,太有錢了。

今天歷史崔介紹的人物也是皇帝要求死刑,殺他的理由與元載不同,是因為太窮了。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

1、從落選秀才到唐朝宰相,元載到底經歷了什麼

2、李光弼,唐朝的中興大臣最後卻死在了這兩個字上面

3、僕固懷恩,安史之亂是這樣結束的

公元761年由安祿山發動的叛亂,已經到了最後階段,第二位大當家史思明被自己的兒子給殺了,唐朝的宰相們聚在一起,興奮的商量,認為現在是徹底鎮壓安史之亂的好機會。

宰相們的討論,唐肅宗很清楚,他一個人坐在龍椅上,拿著酒杯,腦海中想像著和父親唐玄宗的糾葛,年少時父親對自己的寵愛,成年時父親對自己的冷漠,畫面漸漸清晰後,唐肅宗的腦海里,只有一個聲音,要做一番事業,證明自己真的配得上這張龍椅。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公元762年的春節,節度使們都回到了京城,一方面與親人們團聚,另一方面給皇帝拜年,彙報工作,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那一年的拜年會,大家討論的重點自然是平定安史之亂,將史朝義趕出洛陽後,對幽州的處置方式。

有人說對參與叛亂的人,應該全部斬殺,甚至滅九族,以儆效尤,有人說,大亂後要大治,就必須網開一面,只要把領頭的殺了,其他成員打散後,放逐南方就可以了。

輪到李光弼講話的時候,他站起來沒有講幽州,而是說了一個讓皇帝驚訝的問題,朔方缺糧了。

朔方曾經是平定叛亂的政治中心,唐肅宗本人也在這裡登基,號召勤王,20萬部隊聚集靈武后,朔方的那點家底,早就掏空了,這些年一直是以戰養戰。

但是仗,已經打了八年,老百姓真的沒有糧食了。

李光弼剛講完,其他地方的節度使一個個都激動起來。

唐肅宗對節度使們反應的問題感到了一絲慌亂,他不知道事情已經嚴重到了那樣的程度,開元盛世積攢的財富,一場戰爭就消耗完了,沒有食物,誰來完成對史朝義的徹底了結。

皇帝要求政事堂的宰相們儘快拿出一個解決糧食危機的辦法,以保證安史之亂的順利結束。

三天後財政部長元載把實施方案遞交給皇帝,隨後召開政事堂成員會議。

元載是宰相,同時也是主管稅務的老大,解決糧食危機,他是主要負責人。

提案讓唐肅宗記住了這個叫元載的傢伙,也開啟了江南百姓的苦難生活,因為提案的核心,是要求受戰亂波及最少的浙江、江蘇等地,上繳安史之亂中沒有上繳的稅收。

八年,等於原先每個月拿一千出來給銀行,現在卻是要一次性拿出近十萬,數字太龐大了,普通老百姓光看看數字,心都疼。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收稅總是困難的,宰相向皇帝重申,困難總是有的,但是會盡量克服。

元載在中央的公務員里選拔一批骨幹,接受十天的短期培訓,結束後開赴南方的各州各縣,並且設立獎勵機制,能完成任務的,可以從普通辦事員破格提拔,進入領導崗位。

在古代做官是需要考試的,元載開了一個陞官的捷徑,去地方的辦事員們積極性很高。

每個月交點錢不算啥,但是把這些錢存了八年後再拿出來,這筆數目就大了,即使是地主也需要提前準備,小老百姓更交不起了,他們也攢不住錢,收成好了給地主家的份子錢就多了,日常的開銷也大了。

於是,矛盾就爆發了。

袁晁的老家在台州臨海,在縣衙做事,每個月的工資,交完房租水電買了油米泡麵,薪水差不多就白領了。

袁晁的人氣很高,在村裡屬於風雲人物,不是官吏也不是地主,是因為袁晁讀過書、認字,喜歡和人打交道,在他的身邊經常聚集著一群小夥伴,有同事,也有殺豬買菜的,各行各業。

人,總是會崇拜強者,或是錢多,或是職務高,或者是思想境界和見識高人一籌,更或者只是單純的心胸寬廣、喜歡交朋友,路子比別人更多一點。

袁晁是公務員,也需要去收稅,從開始的挨家挨戶仔細核算,要求足額足量的上繳,發展到最後,進屋拿就是了,反正也湊不齊那些錢。

作為老百姓,有反抗的,有和衙役們打架的,甚至逃進山裡成為土匪的,但更多的,是流著淚,看著衙役們拿走了自己一生的積蓄。

公元762年5月3日唐玄宗李隆基去世,幾天後李輔國發動政變,擁立李豫為新的皇帝,唐肅宗李亨隨後去世。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連著死了倆皇帝,又是新皇登基,宰相們忙著討好新領導,大唐的京城內亂成了一鍋粥,地方上的太守縣令們也跟著湊熱鬧。

南方的收稅還在繼續,只是不再關心中央下達的陞官指標,既然沒人監督,錢還是照樣的收,只是更多的收進了自己的腰包。

隨著經濟壓力的不斷擴大,南方成了農民暴動的集中地,但是三五成群的農民和軍人的差距太明顯了,有點氣候的起義軍,為了避開政府軍的圍剿,都躲進了山洞,直到袁晁的出現。

袁晁是給縣令跑腿的,衙役的角色,挨家挨戶當然是他的工作,因為沒有完成縣令下達的指標,被毒打了一頓,工作也丟了。

袁晁被打傷了,需要在家休養,那段時間曾經的小夥伴們都過來看望,商量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這樣收稅遲早要弄得家破人亡,還不如直接一點,反他娘的。

那就反吧。

公元762年8月25日袁晁帶著兄弟們第一時間佔領縣衙,打開倉庫,放糧。

隋朝末年的瓦崗起義,李密在起義軍中成功的秘訣,就是佔領糧倉,先保證吃的,有吃的隊伍就會不斷擴大。

人在飢餓的情況下,基本的需求都是一樣的,給口吃的,就願意為你拚命。

袁晁佔領了縣衙,再攻陷刺史府,台州刺史史敘跑了。

台州府是浙江中部沿海的大城市,佔領了這裡,袁晁就打算繼續往長安的方向走,最好的結果就是把皇帝給拉下馬。

公元762年9月27日,江西信州成了袁晁的地盤,刺史又跑了。

連著佔領了幾個刺史府,袁晁認為政府軍不過如此,開始大意了,命令他的大將們放開了打,衝進京城。

在常山的一個路口,洪州刺史張鎬帶的部隊已經等了三天了,這裡是進入長安的必經之路,袁晁的部隊剛進入這塊區域,就遭到伏擊,死傷好幾萬人,走進長安的戰略失敗了,只能折回,鞏固浙江和江西。

浙江是袁晁的大本營,這裡的中部、東部,寧波和溫州還有台州,都是他的地盤,周邊的江蘇、安徽和江西,也有他的人在攻城略地。

長安打不進去,那就在沿海做個土皇帝,過過天子的生活,分封了宰相、尚書等一批高級官員,他們的身份都是沒讀過書的農民,因為殺的人多,立功大,成了袁晁政權的骨幹。

袁晁領導了安史之亂結束前後最大的農民起義

建立了根據地,再豎起大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東西沒了就去縣衙,搶糧倉殺地主,日子過得有聲色,周邊其他的起義軍也不想自己做老大了,紛紛表示願意跟著袁晁當小弟。

到了十月份,袁晁的隊伍規模已經到了二十萬的級別,滿山遍野,唐代宗下令把精銳的邊防軍調往浙江,鎮壓這場農民暴動,邊防軍的總指揮歷史崔上次也介紹過,就是李光弼。

李光弼是職業軍人,帶著皇帝的命令進入江南,與袁晁的幾次接觸,好像老虎進入了羊群,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從江西進入浙江,追著袁晁的部隊打,在衢州,袁晁聚集了所有的力量,和李光弼進行決戰,結果沒有戰略兵法、不通陰謀詭計的袁晁,丟下幾萬具屍體後,跑入深山,正面戰場失敗後轉入游擊戰。

公元763年4月,袁晁投降,送往長安後被殺,轟轟烈烈的袁晁起義以一種熟悉的方式,結束了。

為了防止叛亂再起,皇帝下令,邊防軍撤回朔方,但是總指揮李光弼留在了江南,維護治安。

江南的不穩定,加上糧草的供應不上,使唐代宗始終不能集中力量,完成對幽州軍的最後一擊,安史之亂結束的很潦草,留在皇帝面前的大問題,由戰亂變成了恢復經濟,經濟學家劉晏走上舞台。

-------------完---------------

謝謝轉載、分享

【中國歷史名人】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歷史崔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名人 的精彩文章:

從落選秀才到唐朝宰相,元載到底經歷了什麼
李光弼,唐朝的中興大臣最後卻死在了這兩個字上面
唐代宗李豫在無奈中掙扎的多情皇帝
僕固懷恩,親自結束了安史之亂,也將唐朝帶入了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是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為什麼知道的只有安祿山

TAG:中國歷史名人 |

您可能感興趣

秦末農民起義的故事
大澤鄉起義簡介: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之章
他領導本鄉農民參加了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場著名起義!
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起滅
雖敗猶榮的傑出農民起義領袖
隋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與結局
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而又失敗的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秦末農民大起義,原來是從鬧鬼開始的
他是民國之後一次橫跨數省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中國的農民起義軍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墓在哪?
歷史上一次著名而又失敗的農民起義
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陳勝的墓在哪?
英格蘭理查二世時期最大一次農民起義,與我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有幾點不同
明末農民起義的結果 明末農民起義失敗原因
一道離奇的奏摺,把李自成推上了農民起義的舞台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誰的口號效果最好
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因何而起?
此人本是農民軍將領,後來卻成了大明最後的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