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義辨析該不該

法義辨析該不該

>天天快報










法義辨析該不該


法義辨析該不該

大象佛學圖書館


2016-12-08閱讀原文

法義辨析該不該



佛弟子辨析佛法義理的工作,佛教界始終有質疑的聲音。這種聲音主要來自持戒與參禪兩個方面。來自持戒者的質疑,多出現於在家居士與出家僧眾辯論的場合,他們懷疑這種做法有犯「謗僧」之過。的確,這樣的擔憂並不多餘。出家僧眾是構成僧伽的一份子,僧伽則是住持正法的團體,是在家信眾皈依處之一,任何人對出家僧眾心存不敬,都會犯下「說僧過」的重罪,種下惡報業因。佛戒嚴明,因果昭彰,人所共知,因此,但凡真正信仰、歸依三寶的在家居士,都會儘力謹守「不說僧過」一戒。


另一方面,很多在家信眾並不了解「不說僧過」的具體內涵,一提及「僧過」就噤若寒蟬,這卻沒有把僧伽視為引導眾生轉識成智的僧寶,而將僧伽當成了頂禮膜拜的偶像,背離了佛陀制戒的本懷。這個問題,宗舜(《佛經中關於「說僧過」與「不說僧過」的論述》)、元聞(《在家人可以公開批評出家人的錯誤嗎》)和體妙(《印順法師破滅大乘的行為正是佛教「獅子身中蟲」》)等法師,依據佛陀聖典進行過頗有見地的探討,末學不想繼續重複,只想就三位法師的結論加以總結。三位法師的論述告訴我們,不可妄說僧眾的形象與行持之「過」:首先、辭親割愛、剃除鬚髮出家行道的出家人,無論其戒、定、慧三學修為如何,他根本上是諸佛正法的表徵,是眾生解脫的福田,具有不容置疑的無漏性、圓滿性與神聖性,如果對僧眾形象妄加議論,勢必打擊眾生對佛法的信心,增加眾生皈依三寶的障礙,罪過不小;其次、登地菩薩示現世間,「大用現前,不存規則」,無非是悲智雙運的大權方便,如果以凡夫心妄加揣測,更有謗毀賢聖僧之過。實際上,僧眾在這方面並無任何過,所謂「過」皆是凡夫虛妄分別所見之「過」。不過,僧眾「若有不學是三品法(戒、定、慧),懈怠、破戒、毀正法者,王者、大臣、四部之眾應當苦治」(《大般涅槃經》)。當僧人有破壞正法(破見)、破壞戒律或懶惰懈怠等情形時,他對諸佛正法犯有過錯,四眾弟子起而糾治,則不但是職責所在,還是避免佛陀正法、僧伽形象(包括有過者)不受進一步損害的菩薩行。


來自參禪者的質疑所在皆有,一般表現為如下兩說:一、人的根器、因緣、立場不同,見地自然各有差異,不同見地同源異流、殊途同歸,應該互相尊重,不應互相評破;二、佛法是指月之指,陷於指的爭辯,無異「知見立知」,正是無明根本。

佛陀所說法,的確縱有聲聞、緣覺與佛(含菩薩)三乘菩提,橫有八萬四千法門。三乘菩提,由一開三,會三歸一,本跡不二;八萬四千法門,無非當機所設,平等平等,無有貴賤。但是,對處於上求階段的佛弟子來說,這一原則適用於已分邪正後的佛法,而不適用於邪正未分前的一切法,故佛陀諄諄告誡佛弟子說:「應離邪見,應斷邪見……若不離邪見者,邪見當作非義不饒益苦。」(《雜阿含經》)這是否與佛陀「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教示相矛盾呢?一點不矛盾。佛陀說法有理事因果的不同,從自性平等(理)、畢竟平等(果)和善巧方便(事)安立的「一切法皆是佛法」之境,非但不排斥佛弟子對教理邪正的分辨,實際上佛弟子只有首先遠離邪外之見、建立起中道正見,才能證得「萬法平等」的圓滿果境、具足「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善巧方便。


佛法是了生脫死、自利利他的智慧,佛教義理是通向智慧的指南,佛陀在《楞伽經》中分別稱之為宗通與說通,說諸佛具足兩種通,菩薩則應修學兩種通:「三世如來有二種法通,謂說通及自宗通。說通者,謂隨眾生心之所應,為說種種眾具契經,是名說通;自宗通者,謂修行者離自心現種種妄想,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識,自覺聖境界,離因成見相,一切外道、聲聞、緣覺墮二邊者所不能知,我說是名自宗通法……汝及余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菩薩行者修學佛法,當知經教(說通)只是修行成佛的方便,「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楞嚴經》)。從佛教的終極追求看,質疑者強調學人勿執著法義辯論、當從教入禪,的確有警醒辨析法義者的功德。但是,若說這意味著「說」或「指」可有可無,或任何「說」或「指」都可充當說通之「說」或指月之「指」,末學相信這是質疑者也斷斷不會同意的。為什麼?


一者、諸佛世尊教證(禪)二法本不二故。教為禪所起之教,非離禪別有教,所謂如來「以一佛道,隨諸眾生種種分別而為說之:或說一種,所謂諸佛一道無二……復說六種,所謂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辟支佛道、佛道」(《大般涅槃經》)。反過來,禪即教所歸之禪,非教外別有禪,故說「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據此,如果「修心者以經論為別宗,講說者以禪門為別法,聞談因果修證,便推屬經論之家,不知修證正是禪門之本事;聞說即心即佛,便推屬胸襟之禪,不知心佛正是經論之本意」(《禪源諸詮集都序》),皆未免於偏執。


二者、佛子得依聞思二慧入佛道故。佛教固然應許自學成就,但認為通過自學最多只能成就緣覺乘果,要成就菩薩乃至佛果,必須經過聞、思、修三慧的熏修過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說:「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汝諸長者大會眾,及未來世清信士,如是四法菩薩地,要當修習成佛道。」彌勒菩薩也說:「聞正法已,獨居靜處,繫念思惟,籌量觀察,為欲趣求增上心慧,依聞、思、修所生妙慧能證解脫。」(《瑜伽師地論》)善知識是眾生成就佛道的大因緣,眾生得善知識引導,則能聽聞正法,避免偏離佛道;聽聞正法後,經過如理思維,方能體解佛法、堅固信心,並進而由教起修、因修得證。


例如,佛教與外道皆以不生不滅為涅槃,如果不加分辨,怎麼知道兩者的根本區別?又如,佛陀雖然演說了三乘教法,但聲聞、緣覺二乘皆為對根未熟者所說方便教法,目的是為引導我等眾生進修佛乘教法,所謂「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妙法蓮華經》)。如不明三乘與一乘的關係,佛弟子豈免止於化城?如果沒有維摩詰菩薩開示不二法門,迦葉尊者豈能發出「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的感嘆?(《維摩詰所說經》)如果不是佛陀殷勤宣說大乘正見,迦葉菩薩豈知「自是之前我等悉名邪見之人」?(《大般涅槃經》)

三者、為佛法慧命不斷絕故。古德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諸佛正法不生不滅,諸佛正教則有興衰,故歷代皆有菩薩行者發心護持正法。當今之世,人類的理性與科學正越來越偏離其正位而被神化為宗教,以此為基礎的實在論和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正日益成為普羅大眾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受此世界觀與價值觀支配者(包括佛教信仰者),不僅看不見我、人、眾生、受者四相範圍外的世界,甚至會武斷地將此世界斥為子虛烏有。因此,如果不分邪正、不辨偏圓,則佛陀依智慧證得的諸法實相必然被斥為「神秘經驗」,佛陀依諸法實相演說的不思議教法必然被視為「怪力亂神」,佛陀正教必將因此委棄於世間,而眾生解脫痛苦之願亦必將遙不可期也。


總而言之,不為追逐名聞利養故、不為堅執人我是非故、不為毀損僧伽形象故、不為障礙眾生信心故,為降伏諸魔怨敵故、為如來正教住世故、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佛法僧種不斷絕故,法義辨析是菩薩行者所當行、所須行。


公眾平台聲明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語法辨析:「は」「が」的基本用法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辨析相似正法
辨析成語的方法在這裡!
不辨不明:辨析《道德經》傳抄中的一個錯誤
罪惡與自由意志—奧古斯丁「原罪」理論辨析
思想史研究中常見同語詞概念混淆及其辨析方法
別墅庭院設計注意點有哪些 不同人群須需求功能要辨析
書法難免有爭議的,好不好,請站在辨析的角度看曾國華的書法吧
如何辨析真假中書協會員?是李逵還是「李鬼」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秦可卿與賈蓉是否分居辨析
語法辨析:「だらけ」「まみれ」「ずくめ」
貪求辨析—蠱毒魘鬼來撓
心中懊惱竟是胃病?看看中醫如何辨析
教你辨析49組近義成語,拒絕淺嘗輒止
自己是啥體質都不清楚還談什麼養生!9種體質辨析,對照自測!
万象生态观辨析
吃什麼就補什麼?不加辨析地盲從迷信,跟巫術還有什麼區別
神秘失傳,無法復原的「山紋甲」辨析考
的表面性格的真偽辨析就顯得很是重要,教你一招識破十二星座性格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