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

>天天快報










茶禪一味

LoooPooo百萬俱樂部2016-12-08


茶與佛教,「因緣」深長。自古就有「茶禪一味」的說法。西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以後,由於教義與僧侶活動的需要,茶很快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的緣分。佛教的重要活動是僧人坐禪修行,「過午不食」,不可飲酒,戒葷吃素,以求解脫。要求做到: 「跏趺而坐,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因而,需要有一種既符合佛教規戒,又能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補充「過午不食」的營養。而原產中國的茶葉中的各種豐富的營養成分,提神生津的藥理功能,自然使茶成了僧侶們最理想的平和飲料。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指出,茶味至寒,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古人認為,茶能清心、陶情、去雜、生精。茶且具有「三德」:一是坐禪通夜不眠;二是滿腹時能幫助消化,輕神氣;三是「不發」,能抑制性慾。而中國禪宗的坐禪,很注重五調,即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所以,飲茶是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觀念的。從而,茶葉成了佛教的「神物」。

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


茶與僧人生活的關係很密切,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可上溯到晉代。東晉高僧懷信在《釋門自鏡錄》中說: 「跣定清談,袒胸諧謔,居不愁寒暑,食不擇甘旨,使喚童僕,要水要茶。」其中就有此意。又據《晉書·藝術傳》記述,東晉敦煌人單道開,在後趙都城鄴城(今河南臨漳)昭德寺修行時,室內坐禪,晝夜不眠,「不畏寒暑」,誦經四十餘萬言,經常用飲茶來提神防睡。唐宋時期,佛教盛行,寺院飲茶之風更烈。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寫道:「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有的僧人甚至達到「唯茶是求」的地步。


唐代高僧從諗禪師,常住趙州觀音寺,人稱「趙州古佛」。由於嗜茶成癖,因此每說話之前總要說聲: 「吃茶去」。《廣群芳譜·茶譜》引《指月錄》載道: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處,師問: 「新近曾到此間么?」 曰:「曾到。」師曰:「吃茶去。」 又問僧,僧曰: 「不曾到。」 師曰:「吃茶去。」 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問曰:」為甚喏。師曰:「吃茶去。」 「吃茶去」是從諗禪師的機鋒語,僧徒們往往通過這些平常的語言就能達到「悟道」的目的。自此以後,「吃茶去」三字,便成了禪林的著名法語。當代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因此偈語還曾書寫過一首五絕,詩曰:


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無獨有偶,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亦有詩曰:


今古形殊義不差,


古稱荼苦近稱茶。


趙州法語吃茶去,


三字千金百世誇。

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


據宋代錢易《南部新書》記載,唐大中三年時,東郡進一僧,年一百二十歲。宣宗問服何葯而至此,僧對曰: 「臣少也賤,素不知葯,性本好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過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在道原《景德傳燈錄》中也記有:「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飯後三碗茶。」飲茶又是寺院佛事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同民間一樣,宋朝時我國許多寺院中也逐漸形成了一套莊嚴肅穆的茶禮和茶宴。南宋時,日本高僧榮西禪師到天台山萬年寺學佛,曾被宋皇朝詔至京師臨安(今浙江杭州),作「除災和求雨的祈褥,顯驗」,並在浙江餘杭徑山寺舉行盛大茶禮,以示嘉獎。

徑山是天目山的東北高峰,這裡山巒重迭,古木參天,白雲繚繞,溪水淙淙,有「三千樓閣五峰岩」之稱,還有鼓樓、大銅鐘、龍井泉等名勝古迹,可謂山明水秀茶佳。徑山寺始建於唐代。宋開禧年間,寧宗皇帝曾御賜「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自宋至元,有: 「江南禪林之冠」的美譽。徑山寺不但飲茶之風甚盛,而且每年春季,經常舉行茶宴,坐談佛經,徑山茶宴有一套甚為講究的儀式,茶宴進行時,先由主持法師親自調茶,以表敬意。爾後由茶僧一一奉獻給應邀赴宴僧侶和賓客品飲,這便是獻茶。僧客接茶後,先打開蓋聞嗅茶香,再捧碗觀色,接著再是啟口嘗味。一旦茶過三巡,便開始評論茶品,稱讚主人品行高,茶葉好,隨後的話題,當然還是頌經念佛,談事敘誼。


宋理宗開慶元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曾來徑山寺學取經,拜虛堂禪師為師。學成辭師歸國,將徑山茶宴儀式一併帶回日本,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和發展了以茶論道的日本「茶道」。


由於佛教推崇飲茶,因此在許多寺院里,還專門設有供僧侶們潛心念佛和招待施主的「茶堂」,在演說佛法皈戒的法堂裡面,備有召集僧侶飲茶的「 茶鼓 」。以及特別設有掌管燒水煮茶的「茶頭」 和在寺院門前布施茶水的「施茶僧」 。在福建武夷山,還把講經說法等佛事稱作「普茶」。這種風習,一直沿襲至今未絕。在我國歷史上精於茶事、通曉煮茶的高僧不乏其例。唐代名僧釋皎然,人稱「詩僧」,是陸羽的至交好友,他愛茶、戀茶、崇茶、平生與茶結伴,一生作有許多茶詩。「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是他的名句。五代十國時,吳僧文了,精於煮水烹茶之道,被後人稱為「湯神」,授予華定水大師上人稱號。宋代的南屏謙師,深通茶事,自稱對點茶「得之於心,應之於手,非可以言傳學到者」。就連「茶聖」陸羽,也是寺院出身,雖非僧人,但成年後行跡時常出沒寺院,並與許多僧人保持著真摯的友誼。


佛教提倡飲茶,還同許多名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江南許多名寺古剎,歷史形成一種農禪思想,即有專門從事茶作勞動的僧侶。唐代詩人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中就有「山僧後檐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的詩句。唐朝寺院種茶是很普遍的。他們自行種茶,採制茶葉,這就是人們常說「寺院茶」。寺院多在群山環抱的幽谷深處,那裡生態條件優越,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加上僧侶們精心培育、採制,茶葉品質尤佳,因而歷史上許多名茶往往最初都出自禪林寺院。如四川的蒙山茶,據傳就是由漢代甘露寺的普慧禪師親手所種的「仙茶」加工而成的。福建的武夷岩茶,相傳最初亦是由唐宋以後武夷寺僧採制的。江蘇的碧螺春,據說最早是在北宋時,由洞庭山水月僧人採制的「水月茶」演變而來的。還有浙江普陀山的佛茶。景寧惠明寺的惠明茶,臨安西天目山禪源寺的天目青頂,餘杭徑山寺的徑山茶,天台萬年寺的羅漢茶,杭州法鏡寺的香林茶,以及雲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安徽黃山雲谷寺的毛峰茶,等等,最初都出自佛門。「天下名山僧侶多」,「自古高山出好茶」,大概這就是名茶與佛教的天然因緣吧!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這是板橋先生寫的一副對聯,由此更能看出「茶禪一味」的妙處了。

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直播手工製作小桌子、茶几
義大利總統府與中國企業家品茗論茶 多位政要出席
如何喝茶才能避免變成茶缸大媽?
綠茶+檸檬汁能護心臟!這些食物學會搭檔,功效1+1>2
嗓子好像有東西,咳不出來,咽不下去,這種花代茶飲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茶禪一味》悠悠禪音,淡淡茶味
般若之旅 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一杯清茶,一首清曲
茶禪一味 | 一半 + 一半 = 圓滿
【茶禪一味】歡喜就好!
茶禪一味 | 為什麼「大樹」理論被瘋傳?
茶禪一味 | 世界上最短的妙文,讚不絕口!
一期一會 這並不只是一句簡單的茶禪
《我的手工記》:「茶禪一味」象牙果小壺製作
千利休提出的茶道精神 千利休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 | 10首喝茶時最適合播放的傳統音樂
茶禪一味 | 年齡大了九不要,知足常樂不易老
專訪南山流煎茶道宗主馬守仁 茶禪一味,茶與禪的夙世姻緣
茶禪一味 | ??經過幾次冤枉後,這頭驢終於學會聰明了
葉根友與茶禪結緣 一品芯仙茗堂
正慈法師帶你領略「茶禪的味道」
茶禪一味 | 忍能養福,慈能養心,寬能聚氣
從禪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禪
林谷芳:禪者眼中的茶禪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