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昌德宮:朝鮮王室為何祭祀大明皇帝?

昌德宮:朝鮮王室為何祭祀大明皇帝?


[摘要]朝鮮時代國王和王后的寢宮——大造殿位於仁政殿的東北角。朝鮮後期的王室子嗣,尤其是嫡子繁衍比較艱難,許多王后一無所出。



昌德宮:朝鮮王室為何祭祀大明皇帝?

竣工於1405年的昌德宮,是保存至今的朝鮮時代古宮之一,坐落於景福宮東側,和昌慶宮一起被稱為「東闕」。在朝鮮時代,昌德宮前庭、後苑,以及昌慶宮是連為一體的,現在為了管理方便,被人為劃分為三個區域。


分布在首爾市中心的數座朝鮮時代的古宮中,筆者以為最值得一去的當屬昌德宮及其後苑。理由有三:其一,首爾的古宮中,昌德宮是使用時間最久的宮殿。朝鮮時代國王及王后等人實際上更常居住在昌德宮,或與之相連的昌慶宮,而不是景福宮。特別是壬辰戰爭爆發時(1592)景福宮曾被焚毀,直到1868年才重建,所以朝鮮時代最常使用的宮殿當屬昌德宮。其二,昌德宮的朝鮮時代特色。比起規規矩矩按禮制建立起的景福宮,昌德宮依山勢而建,建築特點更體現出了朝鮮王室的品味,而且一部分建築與中國頗有淵源。其三,韓國政府對昌德宮後苑格外保護,這也暗示了其非同一般的價值。在韓國,每月的最後一個周三,所有的古宮及古文化遺址都可免票入場,而且古宮全年對穿韓服的遊客免票,但昌德宮後苑是一個例外。這裡每天限制客流量,甚至還需要預約門票。


筆者前往昌德宮後苑的主要目的是探訪奎章閣和大報壇遺址,這兩處建築與中國淵源頗深。奎章閣是朝鮮正祖(1776-1800年在位)時期建立的王室圖書館,其中藏有大量從中國購入的圖書,包括卷帙浩繁的《古今圖書集成》。不過當年奎章閣的藏書現在均已轉移到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或其他藏書機構,後苑中的奎章閣建築物僅僅是一座空樓。大報壇則是朝鮮肅宗(1674-1720年在位)在1704年,即明朝亡國六十周年時修建的祭壇,為了祭祀明神宗萬曆皇帝,而現在僅剩遺址。


從敦化門進入昌德宮後,順著主路往東走便可見到主殿——仁政殿,如今仁政殿內的布置並不是朝鮮後期的模樣,而是舊韓末及日本殖民時期的樣子。殿外的屋檐邊角上繪飾的是朝鮮王室的代表圖紋李花,而殿中則有大量的舊式電燈。1910年日韓合并之後,大韓帝國最後一位君主純宗(1907-1910年在位)被日本殖民者降格為昌德宮李王,直到1926年去世,昌德宮一直是他的居所,因此昌德宮內一部分建築及室內布置被改造成了近代風格。

朝鮮時代國王和王后的寢宮——大造殿位於仁政殿的東北角。朝鮮後期的王室子嗣,尤其是嫡子繁衍比較艱難,許多王后一無所出。從1661年顯宗妻即明聖王后在大造殿生下世子即後來的肅宗起,之後的150年間這裡都沒有再誕下嫡子,直到1809年8月,純祖妻純元王后生下孝明世子(1809-1830,後被追尊為翼宗﹑文祖)。孝明世子於1827年受父王之託,開始代理聽政,他很有抱負,試圖打破勢道政治操縱朝鮮權力的局面,以強化王權的統治力量,但孝明世子在代理聽政的第四個年頭突染急病去世,抑制勢道政治的努力也隨之化為烏有。


雖然孝明世子代理聽政只有短短四年,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昌德宮歷史上最有存在感的主人之一。聽政時期,孝明世子在昌德宮後苑新建並改造了不少建築,不過其中不少建筑後來因各種緣故而消失,參考19世紀初繪製的《東闕圖》(現收藏於韓國高麗大學博物館及東亞大學博物館)可知,當時昌德宮的建築規模要現在所見的要更大。


大造殿的東南方向有一片兩班士大夫家寓風格的建築群,就是樂善齋。朝鮮高宗的小女兒即德惠翁主(1912-1989。庶出,所以稱翁主)歷盡艱辛於1962年終於從日本回到韓國,從那時直到1989年去世,她便一直居住在樂善齋。最近小說《德惠翁主》及由此改編的電影在韓國頗有人氣,前來樂善齋參觀的當地觀光客絡繹不絕。不過小說和電影的虛構成分居多,對於一個去國離鄉且婚後不久就精神失常的可憐女人來說,她的抗日事迹只能說是作家的人為拔高吧。


《古今圖書集成》如何到朝鮮?


從樂善齋西北方向的宮闕管理處入口可進入昌德宮後苑,然而後苑並不像前庭可以自由參觀,需要跟著宮內的講解員按照規定路線前往。跟隨講解員沿規定路線走進古樹掩映的後苑,首先見到的便是芙蓉池附近的宙合樓和奎章閣及其附近的建築群。

奎章閣原本是收藏曆代國王御制和御筆的地方,到了正祖時期被改編為研究學問和輔佐國王的近侍機構。正祖從年輕有為的文臣中選拔抄啟文臣,用於輔佐自己建立國王親衛勢力,當時文名遠傳到北京的朴齊家﹑李德懋﹑柳得恭﹑李書九等人都是抄啟文臣出身,屬主張向中國學習的「北學派」。現有建築物的二層掛著宙合樓的牌匾,這是正祖的御筆,一層則是奎章閣,而當年肅宗題寫的「奎章閣」牌匾現在被收藏在位於景福宮內的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


奎章閣的建立以及藏書的分布情況在《朝鮮王朝實錄》有記載:


建奎章閣於昌德宮禁苑之北, 置提學、直提學、直閣、待敎等官。……正南曰閱古觀, 上下二層, 又北折為皆有窩, 藏華本圖籍。正西曰移安閣, 為御眞、御制、御筆移奉曝晒之所也。西北曰西庫, 藏東本圖籍。


也就是說,當時從中國購入的書籍被收藏在「皆有窩」。不過皆有窩的建築現已不存,其遺址如今已植為樹林。慶幸的是,這些古籍大部分仍流傳至今,被收藏在首爾大學。


奎章閣的藏書中最出名的當屬1777年耗費巨資從北京購回的《古今圖書集成》,當年負責購買此書的燕行使徐浩修(1736-1799)曾向正祖報告過購書的情況:朝鮮原來想購買的是《四庫全書》,不過當時《四庫全書》尚未徹底完工,購買不便,所以徐浩修便購買了《古今圖書集成》運回朝鮮。

關於《古今圖書集成》的購買以及運到朝鮮後的故事,京華世族豐山洪氏家族出身的士大夫洪翰周(1798-1868)留下了如下的記載:


正廟元年以上價赴燕時,清高宗方命諸臣纂修四庫全書未成矣。上喻托浩修,書如訖工,使之購求一本。浩修承命往求,果未成,遂用別備銀幾千兩更買圖書集成一部以來。是類書並目錄合五千二十卷也。上覽而大喜,亟命以我國紙本改裝,又令內閣檢書李德懋﹑朴齊家﹑柳得恭輩先書小目,又命工書人曹知事兄亨書其外題,藏之宙合樓,非閣臣不敢請出,甚寶重之。如外廷臣僚與書生無以寓目者也。


余聞丙申(1776)購來時,燕市人笑謂我人曰:此書刊行殆通五十年,而貴國號稱右文,今始求買耶?日本則長崎島一部,江戶二部,已求三件去矣。我人羞媿不能答。向在丁亥(1827)夏,翼宗代理時,余再從兄海居公以禁臠嘗私侍公,伏地奏曰:臣既非閣臣,圖書集成,一生未見,願乞一借。翼宗笑許之,仍命掖隸領送公第。公招余同閱,故余亦一再往見其綱領矣。


洪翰周提到,朝鮮人在北京購買《古今圖書集成》時被北京商人嘲笑,圖書刊行了半世紀才來求買,比日本人慢了很多。當時日本並不像朝鮮一樣官方派遣使節前往北京,但可以推測,很可能是當時活躍在中日間的民間商人將《古今圖書集成》販去日本。

洪翰周還提到,《古今圖書集成》運抵朝鮮後,受到正祖的喜愛與重視。正祖命人將書以朝鮮紙張改裝,命內閣檢書們書寫小目等,還將此套書收藏在宙合樓,不允許外臣借閱。孝明世子代理聽政時,洪翰周的族兄永明尉洪顯周是正祖的女婿,也就是孝明世子的姑父,他懇請孝明世子才得以成功借閱到《古今圖書集成》,洪翰周也因此得以一見《古今圖書集成》。


昌德宮後苑內的具有濃郁兩班士大夫家寓風格的演慶堂是1827年孝明世子為純祖夫婦所建的。孝明世子在代理聽政時,試圖通過重建禮樂秩序,尊崇國王夫婦來抑制勢道家族在朝政上的影響力,從而強化王權。不過,孝明世子的這些努力效果有限。


19世紀前半期的朝鮮朝政主要還是被安東金氏﹑潘南朴氏﹑豐壤趙氏等幾個勢道家族把持,尤其是安東金氏,足足把持朝鮮朝政六十年,人稱「安東金氏六十年勢道」。而且這些勢道家族通過與王室的聯姻,更加鞏固了自己家族的權力。這三個勢道家門與朝鮮王室聯姻的代表人物分別為純祖妻即孝明世子母親的純元王后金氏、純祖生母綏嬪朴氏和孝明世子的妻子神貞王后趙氏。


孝明世子一方面想壓制勢道家門的權力,一方面又不得不依靠這些家族出身的臣子來處理朝政,而且不可能完全不顧忌王室中女性的立場,所以說,孝明世子壓制勢道政治的努力從一開始就註定很難成功。孝明世子22歲就去世了,但他的妻子神貞王后趙氏則是朝鮮歷史上最長壽的王后,一直活到了1890年,享年83歲。後來也是她與興宣大院君聯手,將興宣君之子即高宗入嗣孝明世子推上了朝鮮王位,從此結束了安東金氏六十年的勢道政治,但就此又開啟了興宣大院君為首的新勢道政治的統治。


朝鮮為何祭祀大明皇帝?


大報壇遺址在昌德宮後苑西北角,遺憾的是這裡並沒有向遊人開放,只能隔著樹林遠望。


大報壇是1704年,即明朝亡國六十年時,朝鮮肅宗為報答壬辰戰爭中向朝鮮派遣援軍的明神宗萬曆皇帝而修建的祭壇。到了1749年朝鮮英祖又增加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思宗崇禎皇帝的神位。對朝鮮來說,這三位明朝皇帝對朝鮮的恩惠最大。明太祖曾賜予國號「朝鮮」,對朝鮮有「大造之恩」;壬辰戰爭中明神宗救援朝鮮,有「再造之恩」;1636年末清軍侵入朝鮮(即丙子之役),崇禎皇帝對朝鮮有所謂的「東援之恩」——朝鮮向清稱臣很久之後,才知道崇禎曾打算在丙子之役時救援朝鮮。


朝鮮國王在大報壇祭祀明朝皇帝的祭禮從1704年一直持續進行到1894年。原本肅宗想建造的是可以常年供奉神位的廟宇,後來考慮到固定廟宇容易被清人發覺而引發兩國間的摩擦,所以決定建立祭壇,根據需要舉行祭祀。


1704年12月的《朝鮮王朝實錄》記載了大報壇祭祀明神宗的準備情況:


大報壇成。壇在昌德宮禁苑之西曜金門外, 舊別隊營之地。壇制用左議政李畲言, 放我國社稷之制, 有壝有牆, 牆高四尺, 比社壇加高一尺, 方廣二十五尺, 四面皆為九級。壝、牆四面,皆三十七尺, 自壇所築外牆, 以防行人俯視。自十月初三日始役, 至是訖工。……


樂用八佾而樂章亦相琦(即宋相琦,時任大提學)所撰進也。畲以為宜放文廟釋菜時樂章, 諸大臣請依社稷祭樂章, 上從其言。壇上帳殿, 用黃色紬段, 為內帳, 如我國帳殿, 滿頂骨之規, 以一片木, 加漆, 長廣如我國闕字版及外方殿牌之制, 加以跗方, 奉置卓上, 付以黃紙牓,而使書寫官, 題其面曰大明神宗皇帝神位, 祭後燎其紙牓, 木片則藏之樻中, 每於祭時出用。諸議皆以為然, 從之。登歌、軒架, 依社壇制排置, 祭物品數, 依皇朝儀式, 祭器亦依《大明集禮》圖式, 而祭器, 依古禮竹籩等製為之。神室、黃帳房, 依《會典》圖說造成, 祭文中, 命勿書淸國年號, 命勿差壇所守直官, 只使禮官主管焉。


值得注意的是,祭祀明神宗的祭樂所用的樂舞是天子所用的八佾,而非諸侯即朝鮮國王自己所使用的六佾。而且,一切祭祀準備均按明朝的《集禮》與《會典》置辦,祭文中也不書寫清朝的年號。事實上在丙子之役之後,朝鮮的一切官方文書均書寫清朝年號(與日本的外交文書不書寫年號,僅使用干支紀年),而兩班士大夫私下繼續使用崇禎年號。所以在現存的朝鮮後期的私人文集末尾,經常可以見到類似「崇禎後三甲子」之類的紀年方式。筆者雖也曾見到過存在崇禎與康熙年號並記的私人文集,但數量極少。


關於朝鮮君臣執意建造大報壇的原因,筆者更傾向於這樣的解釋。大報壇得以建立,這其中當然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講求尊周義理的朝鮮君臣的主觀動機,亦有因歷史上清軍侵入而根深蒂固的「崇明反清」的意識,但更主要的是,朝鮮統治階級試圖利用尊明義理強化內部認同,鞏固自身統治的現實需要。在肅宗之前的孝宗與顯宗時期,經歷了丙子之役及目睹了明清交替的朝鮮朝廷內部,主張替本國和明朝報仇而討伐清朝的「北伐論」幾乎成了朝廷上下的公論,但是考慮到朝鮮現實國力,明眼人都能明白所謂的「北伐論」無異於痴人說夢。而肅宗則將「北伐論」的思想基礎,即「尊明義理」的意識以建立大報壇的方式付諸實踐,一方面削弱了臣下以標榜「尊明義理」來主導朝廷輿論的可能性,將輿論的主導權牢牢把握在國王手中,從而強化了王權對臣權的控制;另一方面,通過在大報壇祭祀明朝皇帝這樣的禮儀行動,進一步確認了朝鮮的統治意識形態,即強調「尊周大義」(對朝鮮來說,尊周即是尊明),強化內部認同,維持自身統治穩定。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紅樓夢》里的祭祀:賈寶玉為何香祭金釧兒,又為何茶祭晴雯?
古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廟
老照片:乾隆七世孫穿龍袍祭祖,15道儀式還原神秘皇帝祭祀禮
明朝滅亡後,朝鮮為什麼還要祭祀大明皇帝?
老照片: 乾隆七世孫穿龍袍祭祖, 15道儀式還原神秘皇帝祭祀禮
考古專家發現秦皇漢武都用過的祭祀台,漢朝為何喜歡模仿秦朝?
忠於明朝,朝鮮曾屯兵20萬搞反清復明 祭祀明朝皇帝兩百年!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馬來西亞華裔迎「鬼節」 為祖先祭祀
南懷瑾老師:清明,祭祀內在的人文精神
坤寧宮,清宮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並非皇后專屬宮殿
泰山碧霞祠倡議廣大信眾「減少燒紙、文明祭祀」
都江堰李冰文化節開幕 萬人赴二王廟祭祀祈福
話《史記》談祭祀:古代皇帝為什麼要把臘肉祭品賞賜給大臣?
坤寧宮,清宮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並非皇后的專屬宮殿
康熙皇帝離世,雍正皇帝用鮮血祭祀,真相讓人潸然淚下
李冠云:關於所謂「祭祀孟母孟子大典」
朝鮮曾屯兵20萬搞反清復明 祭祀明朝皇帝兩百年!
清朝三大皇帝後裔村:至今沿襲滿清習俗,年年祭祀皇帝,三拜九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