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中國之大,總有你意想不到的美!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地坑院,你聽說過嗎?


又叫地窯,是中國最具風情的窯洞!


不在陝北,就在河南


去了你會慨嘆:

真是好地方,


這地坑一點兒都不坑!


幾千年歷史,世界獨一無二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當地人稱為「天井院」、「地陰坑」、「地窯」,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考證,天井窯院距今已有1500—2000年的歷史,屬於黃土高原地域獨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是人類「穴居」發展史演變的實物見證。這種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據統計,平陸縣在上世紀60年代前,有地窨院17000餘座,如今,保留下來的有人居住的不足600座。而河南省三門峽境內地坑院保存較好,特別是陝縣西張村鎮的廟上村,其中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歷史,住了六代人。那裡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天井院。


陝縣地坑院最早的航拍圖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德國飛行員武爾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爾-呂登豪森,於1933年-1936年間拍攝)


黃土高坡孕育的穴居文化:挖個坑,建個院子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種地貌在河南其他地區並不多見,它原指我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形成的一種地貌,呈台狀,四周陡峭,中間平坦。在陝縣,這種地貌十分平常,它們由厚為50米~150米的黃土構成。而黃土由於長期堆積而成,土質結構十分緊密,具有抗壓、抗震等作用,為挖掘地坑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打開陝縣地圖就可以發現,一個這樣的塬可以覆蓋一個鄉鎮,甚至覆蓋兩個鄉鎮。陝縣近百個村落的近萬座地坑院,就集中分布在東凡塬、張村塬和張汴塬三大塬區上。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而這三大塬區,正處在仰韶文化遺址上,在這些塬上的人馬寨、廟上村、窯頭等地,都有仰韶文化遺迹發現。而仰韶文化時期,正是人類穴居文化的成熟階段。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一個人挖它個二三年,能讓幾代人住上上百年。


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地坑窯院之形,村村皆如此,家家一模樣。


遠而眺之,進村不見院,只聞人語響。


犬吠雞鳴音,不知何處覓。


窯頂阡陌橫,女牆幾相同。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


春日百花盛開,奼紫嫣紅;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夏日綠樹四合,鬱鬱蔥蔥;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秋日微風靜掃,落葉繽紛;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冬日銀妝素裹,黃塬冰封。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地下陽光房,溫度常年在10℃—20℃之間,盛夏三伏在洞內睡覺要蓋棉被,數九隆冬仍然暖氣融融。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無論外面刮多大風,裡面的風都很小。窯洞內一側有灶和炕相連,冬天炕上很暖和。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因此,久居窯洞的老人常常不願意離開,說住地面上的平房不習慣,夏天熱得睡不著。據抽樣調查,正常情況下,居住地坑院居民的平均壽命比住平房的要長6歲之多。


建築瑰寶:三年始成一院落


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著看似簡單卻高超的建築工藝。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村民介紹,這樣的院落一般佔地1畝~1.5畝,相當於地面住戶宅基地的3~5倍,開挖一個這樣的院落,一家人連續幹上兩三年才能夠完成。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工程從挖坑開始,坑挖好以後,再在四壁開鑿窯洞。窯洞一般開挖成高3米左右、寬4米左右和深10米左右。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窯洞兩米以下的牆壁為垂直形,兩米以上至頂端為圓拱形。一個院落的窯洞並非一下子開鑿出來,而是根據人口的增加或者農閑時間的安排,逐年開鑿的。


【排水】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挖好窯洞,還需要做一系列的防滲和排水措施。窯洞的窯臉(窯洞的正立面)不但開有窗戶,還要用泥抹壁,而且基座要用青磚壘成。院子四周用一圈青磚砌成,東南角挖成一個四五米深、直徑1米的水井,井底墊上爐渣、井口蓋上青石板,用於蓄積雨水和排滲污水。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此外,在地坑院與地面的四周還要砌一圈青磚青瓦屋檐,用於排泄雨水;而屋檐上則砌起一道四五十厘米高的攔馬牆,可防雨水,可保地面行人安全,也可作裝飾用。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窯院除人住外,有單獨的窯洞作廚房、廁所、雞舍、畜圈。儲藏糧食用葦子打成的囤,下鋪麥糠,盛糧後上蓋麥糠再用泥封,儲存三年五載不生蟲、不腐爛。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在整個院落里轉上一圈,這種匠心獨運的構造,不能不讓人讚歎民間智慧的偉大。


出入口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過去與未來的通道 作者:馮羽)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入口 )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厚重的地下院門 作者:涷亭閣)


十幾米長的門洞地道,彷彿一次地上與地下的探險。


地平線下的人間煙火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是黃土高原地帶生長的人與黃土深深的依戀之情,祖祖輩輩黃土人割捨不盡流淌著的血脈。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窯中灶台連暖炕,地坑小院石圍牆,蜿蜒曲徑通院落,年代久遠情意長。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環視院落,煙熏火燎,質樸自然。大院里一溜排開的鐵鍋,承載了多少溫情和回憶。


過山灶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過山灶是這裡的民俗。它由一排爐灶串聯而成,有7~8個灶眼,柴火在灶的一頭燒,熱量穿過灶膛送到每個灶台。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由於離火的距離遠近不一樣,每個灶台的火力大小自然有別,正好為炒、悶、燉、蒸,提供不同火候。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當地的「柿子饃」很有特色,是用新鮮的柿子摻進麵粉、玉米面做的,蒸熟以後涼了吃味道好,吃了敗火。


「十大碗」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陝縣地坑院特有的美食是「十大碗」,十大碗即北方傳統的十碗水席,相傳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華逃難途經此地時,當地農民給她做了「十大碗」,令她讚賞不已,從此名揚四方。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十碗分別是:小酥肉、紅燒肉、涼拌紅蘿蔔絲、海帶、紅豆腐、肉燴菜、黃花菜、燴炸豆腐、涼拌豆芽、涼拌粉條等。最惹眼,當然是色澤誘人,肥而不膩的條子肉,那味道古老而守舊,透著鄉土菜濃濃的味道,可以說,出地坑院,就再也嘗不到。


剪紙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剪紙,是地坑院的又一個傳統民俗, 這裡的民間藝人在全國剪紙大賽中,曾經多次得獎。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地坑院里的喜事、過大年,顯得格外紅火。


地坑院在河南三門峽陝縣、山西運城、甘肅壠東的慶陽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門峽境內保存得較好,特別是在陝縣東凡塬、張村塬、張汴塬這三個高台平原地帶,許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現存最早還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已住過六代人以上,保存較好的村莊有張村塬的人馬寨和廟上村等。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現在有的地坑院被修葺得更加舒適,更加現代化,或是重建了新房。不過很多地坑院也都荒廢了,依舊生活在地坑院的人不見得有多富裕,有的甚或是貧窮。



這裡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曾有網友去三門峽市陝縣三道塬的地坑院,被那裡一家所貼的春聯所吸引。「又是一年新春到,依然四季主恩來」每一個字都在訴說活潑的盼望與信心。一顆多麼樸實感恩的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上下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日本足球領先中國20年,看完這些一點也不奇怪
大將軍韓信是如何死的,來說韓信的故事
毛澤東一生不見孫子毛新宇有何隱情
歷史上皇帝為什麼必須殺開國功臣?

TAG:中華上下五千年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神奇的村莊!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進村不見屋,聞聲不見人:圖記陝州地坑院
與抗日神劇不一樣,真正的「鬼子進村」要兇殘百倍不止,眼見為實
攝影人進村了,這樣的「採風創作」你是否見過?
京郊有個地方,讓你瞧見就瘋狂!進村看看
鬼子進村,燒殺搶掠,唯獨對百姓家中的此物,從不破壞,愛不釋手
無惡不作:真實「鬼子進村」的罕 見照
小伙回家探親,村裡老瘋子攔著不讓進村,大夥不聽,結果出大事了
鬼子進村燒殺搶砸無惡不作,但唯獨此物不僅不砸,而且還如獲至寶
這些鬼子進村的照片,跟你想的不一樣
緬軍又進村了,但這次的目標卻不是村民
鬼子進村是如何掃蕩的?每張照片都是在控訴,國人無不憤怒!
別在被電視劇騙了,高清版照片鬼子進村,都幹啥了?果真無惡不做
曰本鬼子進村,唯獨此物不砸,並愛不釋手,如獲至寶!
鬼子進村原來是這個模樣!哪一張最讓你接受不了?
日本鬼子進村,唯獨此物不砸,並愛不釋手,如獲至寶!
瞎子識破天機,重見光明。後來竟有浩大狼群進村
日本鬼子進村不搶女人,偏偏搶這個,看完也是醉了
一群鬣狗頻繁進村找食物,村民不但沒害怕反而歡迎它們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