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負離子有望造就下一代電池?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在基於氧化物的固態電池中以氫負離子(H-)為基礎的電化學反應,期望使其展現成為下一代電池基礎的潛力。
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小林玄器(Genki Kobayashi)與菅野了次(Ryoji Kanno)以及來自分子科學研究所(ISM)、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與高能量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研究人員們推論,氫負離子(H-)可望用於高能量密度儲存組件。利用氧氫化物固態電池,研究人 員首次展示了純氫負離子(H-)可在氧化物中傳導。
金屬氫化物的晶格往往不夠靈活,使得氫負離子(H-)難以傳送,這也就是為什麼研究人員轉而求助於氧氫化物——氧與氫共享相同晶格位置。另一項挑戰是氫的供電子(electron-donating)特性高,這表示電子將會從 氫負離子(H-)解離而產生質子與電子,導致電子(而非氫化物離子)遷移。因此,研究團隊只得尋求另一套包含陽離子的系統,在該陽離子中的供電子較氫更多。
La2-x-ySrx+yLiH1-x+yO3-y (x = 0, y = 0, 1, 2)的晶體結構
研究人員檢視其氧氫化合物結構如何隨著組成與合成條件而變化,同時也研究了電子結構的特徵,結果發現了化合物中的離子Li-H鍵,亦即在氧化物中存在氫負離子(H–)。
全固態氫負離子(H–)電池:具有Ti/o-La2LiHO3/TiH2結構的固態電池放電曲線。中間插圖是電池及其可能導致的電化學反應示意圖
接著,研究人員們在正交結構相位(o- La 2LiHO3)使用La 2LiHO3,作為電池(具有鈦陽極與氫化物陰極)的電解質。因為放電造成的電極相位變化與Ti-H相位一致,顯示氫負離子的遷移。研究人員的結論是: 「成功建構一種具有氫負離子(H–)擴散的全固態電化學電池,不僅展現氧氫化物可作為氫負離子(H–)固態電極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開發基於氫負離子 (H–)傳導的電化學固態組件。」
編譯:Susan Hong
font color="#CC0000" >本文授權編譯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關注最前沿的電子設計資訊,請關注「電子工程專輯微信公眾號」。


※電池有沒有電,丟一下就能測?
※就在剛剛,有一神秘機構放狠話:乙醇汽油才是下一個鋰電池!附股
※當新能源車,鋰電池概念光環褪去,你將下一個風口壓在哪?
※小哥作死用液壓機碾壓手機電池,下一幕讓他傻眼!
※鋰電池全面爆發,下一個是誰?是它?
※據說明年手機電池都變這樣,到底有什麼魔力讓蘋果三星都搶著用?
※回收廢舊鋰離子電池,靠真菌就可以了?
※誰在偷走你的電?電池充滿電,電動車還是跑不遠,可能有七大原因!
※把燈泡固定在電池上面,隨後就得到一把酷炫的光劍
※用尿就能給電池充電了?這樣的發明再來幾個
※小小的電池加工一下,第二天手機沒電也不用愁了!
※三星手機又炸了?問題可能還在於電池!
※為什麼現在手機電池都那麼小?
※在野外把塑料管裝上搖桿,不用電池搖一下就能照明
※拿起電池垂直丟在桌上,一眼就能輕鬆區分新舊電池
※玩具電池沒電就扔掉?一招教你快速修復乾電池
※為啥現在手機電池都不能拆卸了,原因竟然這麼雞賊!
※沒有電池的手機靠什麼充電?
※沒有打火機和電池?用這個方法也能在野外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