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Sci Rep: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王青鋒研究組發表水生植物譜系地理學研究進展

Sci Rep: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王青鋒研究組發表水生植物譜系地理學研究進展

期刊名:Scientific Reports日期:2016-03-29


DOI:10.1038/srep20883 中國科研用戶發表 作者:王青鋒


近日,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王青鋒研究員發表水生植物譜系地理學研究進展,助理研究員杜智淵為論文第一作者,王青鋒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水生植物是中國植物多樣性構成和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類群。水生植物的分布區通常比較廣泛,許多物種同時分布於中國的西北和北方的溫帶地區以及西南的雲貴高原,其中一些物種在青藏高原也有分布。由於同域分布,這些物種間的雜交現象非常普遍,其中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的物種較為典型。


研究人員對中國分布的篦齒眼子菜屬物種進行了譜系地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廣泛分布於中國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區的篦齒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具有三種純合基因型和三種雜合基因型,由於頻繁的基因流,核基因型和葉綠體單倍型均沒有形成明顯的地理結構。祖先地理重建表明篦齒眼子菜最古老的單倍型僅分布在西北地區,而後向北方和西南地區擴散。與之相反,僅分布於青藏高原地區的絲葉眼子菜(S. filiformis),由於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地理隔離阻礙了基因流,因此形成了青藏高原東部和南部兩個不同的譜系地理群體。分化時間分析表明這兩個譜系的分化開始於上新世,與青藏高原的抬升和高山冰川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兩個近緣物種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邊緣地區形成了雜交帶。此外,它們的雜交後代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雲貴高原的西北部也有分布。由於這兩個物種均是耐寒物種,生態位模型分析發現在第四紀冰期時這兩個物種在中國都沒有發生劇烈的分布區收縮,冰期後也沒有發生快速的區域性擴張。該研究揭示了水生植物近緣物種在譜系地理格局和演化歷史上的差異及其原因,


絲葉眼子菜的葉綠體單倍型在中國的分布


原文鏈接:

Allopatric divergence of Stuckenia filiformis(Potamogetonacea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comparative phylogeography with S. pectinata in China


原文摘要:


In the aquatic genus Stuckenia, the wide geographic range of S. pectinata and S.filiformis make them suited for examination of topographic and climatic effects on plant evolution. Using nuclear ITS sequence and ten chloroplast sequences, we conducted comparative phylogeographical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ir distribution regions and hybrid zones in China, and compare their phylo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demographical histories. These two species were allopatric in China. S. filiformisoccurred only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wheras S. pectinata occupied a wide range of habitats. These two species formed hybrid zones o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QTP. Most of the genetic variance of S. filiformis was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eastern groups on the QTP, showing a significant phylogeographic structure. The geographical isolations caused by the Nyenchen Tanglha Mountains and the Tanggula Mountains promoted intraspecific diversification of alpine plants on the QTP.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lack of phylogeographic structure in S. pectinata, due to the continued gene flow among its distribution regions. The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ranges of these two herbaceous species did not contract too much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幫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副研究員/研究助理招聘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與技術學院 Rene Lopez 課題組招聘助理研究員及博士後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童明漢研究組招聘博士後
華中師範大學化學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招聘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助理招聘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魚類進化與基因組學研究組助理研究員招聘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鵬程組招聘啟事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鄒懿課題組招聘天然產物生物合成、天然產物化學方向助理研究員、博士後、技術員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童明漢研究組招聘信息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者創建「微流控技術領域的Pinterest」 ,嘗試將專業技術社交化
Illumina 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草藥參考基因庫
抗體結構學實驗室Ian Wilson研究組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招聘
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招聘計算化學/計算生物化學博士後、博士研究生和實驗員
Nature:科學家深度解析單細胞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助理、技術人員、工作人員招聘
聚焦生物醫學前沿研究,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成立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與技術學院楊楠研究組誠聘博士後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方法」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副研究員
同濟大學醫學院章小清課題組《Cell Research》雜誌發表創新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