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江西贛州晚白堊世發現竊蛋龍胚胎新化石

江西贛州晚白堊世發現竊蛋龍胚胎新化石

江西贛州晚白堊世發現竊蛋龍胚胎新化石

江西贛州晚白堊世新發現的三件竊蛋龍胚胎化石,比例尺5厘米 (a, IVPP V20182; b, IVPP V20183; c, IVPP V20184)(王爍供圖)

江西贛州晚白堊世發現竊蛋龍胚胎新化石

竊蛋龍胚胎化石放大圖,比例尺1厘米(IVPP V20182)(王爍供圖)


(神秘的地球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竊蛋龍類是手盜龍類恐龍的一支,對於了解獸腳類恐龍的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6年3月25日BMC Evolutionary Biology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課題組首都師範大學王爍等對新發現於江西贛州晚白堊世竊蛋龍類胚胎化石的科研成果。該項研究首次記述竊蛋龍類個體發育特徵,為竊蛋龍類系統發育特徵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據王爍博士介紹,進步的竊蛋龍類化石主要發現於蒙古高原、中國華南和北美洲的晚白堊世地層中。自從1995年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首次報道了發現於蒙古國UkhaaTolgod晚白堊世地層中的竊蛋龍類胚胎化石以來,在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以及中國廣東、江西兩省交界地區又陸續發現了大量保存精美的竊蛋龍類胚胎化石。儘管竊蛋龍類的胚胎化石是所有已發現恐龍胚胎化石中數量最多的,但是受到研究條件的限制,以往報道既沒有對竊蛋龍類胚胎進行深入的描述,也未曾對竊蛋龍類的個體發育過程進行系統地梳理。特別是頭骨的形態特徵對研究竊蛋龍類的分類和演化至關重要,但是以往報道的竊蛋龍胚胎化石受到保存條件的限制並不能提供頭骨個體發育方面的信息。


新發現的三件竊蛋龍類胚胎標本產自江西贛州晚白堊世地層中,均處於胚胎髮育的晚期,保存了精美的骨骼結構。其中一件的頭骨保存精美,代表了已知竊蛋龍胚胎化石中最為完整的頭部,為深入研究竊蛋龍類頭部骨骼形態的個體發育規律提供了契機。


在系統比較已知的竊蛋龍胚胎和成體化石的基礎上,研究人員識別出20個竊蛋龍科共有的個體發育特徵。其中有關竊蛋龍科頭部的個體發育特徵是首次記述,這些特徵將為竊蛋龍類系統發育特徵的補充修訂提供參考。例如,通過與其他獸腳類類群個體發育特徵的比對,研究人員發現竊蛋龍類頭骨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漸加高,這與暴龍科頭骨的個體發育模式一致,而與其他獸腳類恐龍有較大區別。在頭後骨骼的形態上,研究人員發現竊蛋龍科的幼體和成體都是兩足行走的,這與鐮刀龍類幼體四足行走成體兩足行走的發育模式完全不同。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包裹胚胎的蛋殼是包含多層椎體的病態蛋殼。這種類型的病態蛋殼以往在江西和廣東一帶的長形蛋中亦見報道,曾被認為與銥(Ir)、鎘(Cr)、鋅(Zn)等重金屬微量元素的攝入有關。以往的研究認為,環境中的重金屬元素攝入母龍身體會導致蛋殼結構的改變,進而阻塞氣孔導致胚胎窒息而死。新的研究表明,病態蛋殼內部的胚胎骨骼及其骨組織學磨片均未見病理結構,提示引起蛋殼病變的理化因素可能並不會引起骨骼結構的改變。病態恐龍蛋中的胚胎依然可以正常發育至接近孵化的階段。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及首都師範大學科研啟動經費的支持,研究材料由單華春女士惠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技網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贛州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
江西萍鄉發現晚更新世哺乳動物化石
廣東佛山發現多枚恐龍蛋化石
陝西發現「金雞爪」恐龍印跡化石
外媒:中國江西發現恐龍新品種「泥潭通天龍」
巴西南部發現甲龍足跡化石
江西省贛州新發現的恐龍看起來像現代的食火雞
科學家在贛州地區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
大西洋南部發現神秘「海洋漩渦黑洞」
東方歷史沙龍重新發現漢字
江蘇省新發現珍稀鳥類白頸長尾雉和白鷳
寧夏中衛市香山石馬灣新發現馬岩畫
河北灤平縣發現罕見「狼鰭魚」化石
浙江恐龍化石:從發現到保護
發現一處川西新龍靚瞎你眼的神山神湖!
黃山地區發現恐龍蛋新類型
日本九州一神秘小島 發現獼猴騎鹿逛大街l
山西陵川發現一片長有年輪的砂石——硅化木
河北磁縣發現北朝時期石虎雕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