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集齊兩件事,輕鬆逼死一個孩子

集齊兩件事,輕鬆逼死一個孩子

集齊兩件事,輕鬆逼死一個孩子


坦白地說,十幾歲的時候,我也是個想過自殺的軟妹子。


所以,雖然在第一時間買到這本橫掃歐美圖書榜單的《無聲告白》,我卻一直斷斷續續、拖拖踏踏地看著。

因為一口氣讀完,會覺得。特別。壓抑。


故事中的那個家庭,有著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影子。


我們的父母也曾這樣「愛」過我們,而我們可能也正在如此「愛」著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愛,看起來很美,卻罪大惡極

如書中所說,這樣的愛像雪花一片片堆積最終壓斷樹枝一樣,15歲的女孩兒莉迪亞因不堪重負溺於湖底。


而莉迪亞沒有走出來的「困境」,是我們年少時都曾死扛過的的「壓力」。


這個壓力叫「我愛你」


這個故事會讓人恍然大悟:


作為父母,如果對孩子沒有正確的心理定位,沒有明白「孩子雖然來自於你,但並不完全屬於你」這種親子關係。

那麼,像詹姆斯·李夫婦這樣逼死一個女兒,真的太容易的一件事。


容易到女兒已經因他們而死,而他們卻一無所知。


容易到或許每一個父母都會一不小心就犯下這種錯誤。


錯誤一: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集齊兩件事,輕鬆逼死一個孩子

毋庸置疑,莉迪亞的爸爸媽媽很愛她。


但有一天,媽媽瑪麗琳因為不甘於廚房、孩子、丈夫、這樣的主婦生活,在經歷了內心幾百個回合的鬥爭後選擇暫時拋下丈夫和兒女離家出走,她不是打算一去不回,只是希望自己能在靜心完成醫學學業後再回歸家庭。


可是,對於年幼的莉迪亞而言,在媽媽無端離開的兩個月里,她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媽媽為什麼離開,最後只有把原因歸結於自己。因為每個孩子都會把媽媽在日常生活中隨口說出的 「寶貝你要再不聽話媽媽就走了」當真。


所以為什麼莉迪亞對來自媽媽的愛和壓力會全部接受,因為「多年前那個夏天,她曾經真的以為她母親已經死了,那幾周和那幾個月在她心裡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創傷。她也已經暗自承諾:她要實現母親的全部心愿,無論它是什麼,只要母親留在她身邊。」

孩子因為天然地愛父母、依賴父母,害怕自己如果不乖、不聽話、不懂事,父母就不愛自己甚至離開自己,所以很多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盲目地為父母而活了,他們習慣於以父母的意志為生活的軸心,習慣性討好父母,習慣做父母喜歡的乖小孩,習慣了父母有條件的愛。


我剛上小學時,媽媽因為在外地進修有很長時間不在家裡。孩子的世界很小,媽媽就是世界的全部,我理解不了那麼多大人的不得已,只記得自己經常哭,還用僅會的一點拼音給媽媽拼拼湊湊寫了一封信,我在信里說,媽媽你快回來吧,我不惹你生氣,我會聽話,會寫作業,會學跳舞,會幫你做事……


也許每一個小孩,都曾在這種害怕失去父母的擔憂中盲目地跟自己承諾過:只要媽媽在我身邊,我要聽她所有的話。


可悲的是,孩子的內心經過了那麼多的千迴百轉,最終因為愛才委曲求全下定的決心,父母卻把這種聽話當作自己教育的成功,從此一方繼續默默承受,一方繼續大力給予,這兩種力沒有在對碰中消解,而是全部重重壓在了孩子的心上,成長從此開始感到窒息。


錯誤二: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集齊兩件事,輕鬆逼死一個孩子


莉迪亞的媽媽因為沒有成為一名醫生,所以一廂情願的認為女兒極具生物天賦,一定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女醫生;父親詹姆斯·李作為第二代移民因為一輩子找不到社會認同感,所以希望女兒成為學校里的社交明星,受到所有人歡迎。


他們不斷地給莉迪亞提出要求,不斷地用自以為是的答案給莉迪亞施加壓力。媽媽會說「你一定很想去旁聽高年級的生物課吧?」爸爸會說「你在舞會裡一定玩得很開心吧?」


雖然莉迪亞並不喜歡生物,在學校里也沒交什麼朋友,但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她總是順應著父母的希望去表現,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假裝在做物理題,她拿著電話聽筒假裝和朋友聊天,其實話筒里只有未接通的滴滴聲。


父母幾乎從未單純的給她表達過愛,所有的愛都附帶著條件,每年生日媽媽送的書,爸爸送的衣物,都並非書本和衣物那麼簡單,媽媽希望給她喝更多的「雞湯」讓她鬥志滿滿一往無前,爸爸希望她打扮成女孩兒們最流行的樣子受更多人喜歡。


這種「自以為是的答案」和「附帶條件的愛」幾乎是父母這個稱謂天生自帶的屬性,不僅我們自己的青春曾在這種愛的壓力下掙扎,現在為人父母的我們也在不自覺中多少給了孩子這樣的壓力。


回想一下,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幾乎都說過「你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不理你了/生氣了/走了」「你很喜歡爸爸給你買的這個玩具/衣服/畫筆/電子琴/球拍對嗎?」「你這樣做媽媽/爸爸/婆婆/爺爺/老師很高興。」這樣的話,可我們似乎忘了一個小孩的感受,儘管父母的每一句話都帶有求結果的目的性,可孩子的每一個回答都只是「希望你滿意」,而不是「我願意如此」。


不可否認,作為父母,給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其出發點都是特別美好的,可這其實是一種以愛為名的極大自私,其錯誤不僅在於所有的想法只是父母單方面的意願,更恐怖的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個要求的來源與執行者具有不容爭辯、不敢抗拒的權威,接受者除了溺死其中或隱忍等待離散的一日,似乎沒有別的解決辦法。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來自怎樣的家庭,都曾在成長中感受到莉迪亞的這種壓力。


所幸的是,我們憑著自己的勇敢堅強努力地走了過來,讓今天的自己有機會回頭去感慨,也有機會在自己的孩子的成長中逃過這條不歸路。


長按關注大小孩,遇見更多喜歡的內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小孩育兒平台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五大謀臣,逼死兩個,早死一個,一個只求自保,心腹只剩一個
歷史上兩大失身少女,一個守節被逼死,一個偷情被打死
故事:父親一走,幾個子女逼死養大他們的繼母,百萬家產下落不明
一個普通妹子,一個富二代,一場疑點重重的強姦案。最終,她成了被逼死的那一個
為了一枚古幣,兒子差點逼死父親
我有兩個哥哥,倆嫂子生孩子只隔了兩個月,他們差點把我媽給逼死
故事:村霸逼死傻小子的親姐姐,傻小子一點不生氣,反而說要幫他一個大忙
明朝開國三大猛將:都被朱元璋殺,一個賜死一個逼死一個剝皮實草
元末四大金剛:一個被朱元璋逼死,一個腦袋掉屍不倒,一個成神了
雍正親兒子,目睹雍正逼死另一個兒子,只好提前給自己辦喪事
王莽為什麼逼死兩個兒子?
她是歷史上第一個被「逼死」的小三,去世那天卻有三十多萬人相送
他比文章還渣,四段婚姻,為小三差點逼死妻子
慈禧兩日沒吃飯,想吃一頓居然逼死了一個縣太爺
僅僅因為這首詩,武則天就逼死了太子,莫非太子真的只是一個替身
不孝子婚禮上逼死親生母親,一個故事該訴你,親情與愛情哪個重!
逼死強迫症系列,你也一定經歷過這樣讓人抓狂的小事
曹操垂涎三尺的五大謀臣,一個被高估,一個被逼死
我不是你們養的狗,也不想成為你們逼死的第二個孩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