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題圖,素材來源:照片中國網



小編曾在中學時代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其中一段寫到藤野先生曾問魯迅:「我聽說中國女人是裹足的,就是不知足骨變形成了怎樣?」當時小編也對這個問題抱有極大的好奇,奈何課業繁忙,只好作罷。前不久,小站有一篇周一的文章,寫的是一位女士拆開小腳復仇的故事。這個故事再次激發了小編對裹足這一學(ba)術(gua)問題的好奇。於是,搜集整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作為今天的文章,算是法醫秘史小組解剖學系列的第三談。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法醫秘史丨第26輯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1


中國裹足的歷史。

迄今為止,公認的有史書記載的裹足開始於中國歷史上的南唐。南唐的第三位皇帝,是一位沒有幹啥正事兒的統治者,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說到這裡,有的讀者會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為什麼還說人家沒幹正事兒呢?那是因為這位老兄的本職工作是管理國家,每天按時上下班兒批批奏章啥的,琴棋書畫放在他「業餘時間」才是正理兒啊!結果這位老兄剛好反過來。這位皇帝想必大家已經猜出來他的名字了,沒錯,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因為他不幹正事兒,所以用現代的說法,作得都已經能作出花兒來了——他有一位妃子,名喚窅(yǎo)娘,這位窅娘有一嗜好,是用帛包裹足部,令其成月牙形,然後跳舞。李煜別出心裁,用黃金做成蓮花裝飾在一座檯子上,讓他這位妃子在上面跳舞。因為這座檯子是用「黃金蓮花」作裝飾,窅娘又把腳包裹成月牙狀形如還沒有盛開的蓮花,所以後人又稱這種足為「金蓮」。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記載裹足,此時,裹足這一風俗尚未興起。


但是,到了宋代,裹足之風開始逐漸盛行。小說《水滸傳》中的西門大官人就是假借撿筷子,在桌下偷摸潘金蓮的「小腳兒」而達到勾引的目的。到了金元時期,裹足之風日勝一日,明代更勝,明代朱元璋的媳婦馬皇后因為是個天足大腳,所以朱皇帝對這件事兒是諱莫如深!明朝滅亡以後,滿清入關,滿族禁止漢人女孩兒裹足——當然這不是為了當時女性的身體健康,而是基於如下兩點理由:


第一,滿族人的女孩不裹足,漢人姑娘才裹,作為統治階級的滿族認為,必須讓漢人和滿族的風俗統一,所以禁止漢族女孩裹足


第二,當時的一些御用文人歪批歷史,總結出了一個詭異的結論:裹足者必失天下。他們的根據是:南唐裹足,宋不裹足,宋滅南唐一統天下;大宋立朝後不禁裹足之風,被不裹足的元取而代之;元佔領中原後聽任裹足之風盛行,結果敗在不裹足的朱元璋手下;朱元璋得天下後裹足之風更盛,終將皇權落於不裹足的八旗人手中……然並卵,當時的漢族姑娘依舊偷偷裹足,致使清朝在康熙三年不得不頒布法令,凡康熙元年之後所生之女,若有違法裹足者,父母為官者交吏、兵二部處置,父母為民者交刑部「責四十板,流徙十家」,地方官對裹足之事失察者,「枷一個月,責四十板」;上級官員對裹足之事督察不力者,一律「聽吏、兵二部議處在案」。即使這樣,依舊未能有效地禁止當時的裹足之風,而真正讓中國女性從裹足中解放出來的是辛亥革命!


PS:截止到這裡,小編又找到了一篇關於裹足的考古學文獻:2008年冬季,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對侍嶺鎮尖墩墓地的一座漢墓開展了搶救性考古挖掘工作。從墓內人骨的牙齒磨損程度看,墓主人是不超過40歲的年輕女性,除足部外,身體各部位發育均正常。她的足部足面骨骼略有彎曲,足尖蜷伏,且兩足形狀相同。參與挖掘工作的同志對這具標本的畸形腳是否為裹足的爭論較大。假如確定這具女屍的足骨真的由裹足形成的話,那麼中國的裹足歷史大概就要被追溯到漢代了~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漢代女屍足骨畸形圖片,圖片來源:文獻[3]


幾千年的裹足之風屢禁不止,難道是因為裹足對女性身體有什麼好處嗎?那您就想錯了,非但沒有好處,反倒對健康有很大的損害。最簡單的就是,大家都知道足部有足弓這一結構,由於足弓的存在,把由脊柱支撐的力量充分地通過足弓傳導到地面,分散人體骨骼受到的壓力。而裹足破壞了這種力的平衡,對機體的健康造成極大損害。下面我們將具體說明如何裹足、裹足對機體造成的損害以及損害的方式。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足弓解剖模式圖,圖片來源:文獻[4];註:圖中I-V所標註為第一到第五趾骨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纏足婦女日常足部包裹所需物品,圖片來源:文獻[2]


2


裹足方式

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裹足方式(下列說明讀者可參照上文足弓解剖模式圖)



第一步:用布條持續橫向纏裹前足,將2‐5趾壓向足底內側,並隨足部骨骼逐漸適應而逐漸加力。


第二步:用布條持續縱向纏裹足部,令前足與足跟靠攏,並逐漸加力,使足弓增高。用這種方法纏足的婦女,足部畸形形成以後,由於足前部細小,並且足趾位於足底難以承重,行走時足跟負重,形成典型的跟行足步態。


除此之外,福建、台灣等地區還有各自的裹足方式。



第一步:用布條縱向持續纏裹足部,使前足向足跟靠攏,並逐漸加力。


第二步:由於前足下垂,行走時各足趾被動背伸,各跖趾關節向上彎曲形成半脫位,使各足趾平面與地面平行,成形後足趾平面低於足跟平面。用此種方法纏足的婦女,行走時足跟不能著地,必須依靠前足負重並穿特殊的「高跟鞋」才能行走,形成馬蹄足步態。


我們按裹足方式不同,將裹足後的畸形分成了兩種:


1.跟行足型(山東型)


2.馬蹄足型(福建型)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兩種裹足的外形比較,圖片來源:文獻[2]


3


裹足對機體造成的損害以及損害的方式




那麼裹足又會造成哪些足部的病理改變呢?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




(1)跟行足型:後跟大,前足小,足弓高,第2‐5趾在腳下。具體描述如下:第2‐5趾部分或全部,向下向內彎曲並貼於足底,足前部失去正常形態,嚴重者呈三角形;足弓增高,足背與正常比較明顯凸起,嚴重者足底擠壓形成橫行凹陷;長期以足跟著地方式行走,足跟較正常足肥大;除拇趾外各足趾位於足底,長期摩擦趾背形成胼胝;部分病例有雙足畸形形態、畸形程度不對稱,部分病例足趾畸形呈不規則狀,多數病例存在拇外翻,個別病例存在拇內翻,嚴重病例行走時需裹足並穿特製平底鞋。


(2)馬蹄足型:後跟小,前足大,足弓高,前足平面低於足跟平面,呈階梯狀。具體描述如下:長期以前足負重方式行走,前足較大,足跟較小;足背向下彎曲,接近或超過與地面垂直的程度;各足趾併攏並向上彎曲,與地面平行;足趾平面與足跟平面之間形成落差,呈階梯狀;足背明顯隆凸,足底擠壓形成橫行凹陷;部分病例足趾也被擠壓出現不規則畸形,嚴重病例行走時需裹足並穿特製「高跟」鞋。




裹足的影像學改變: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兩種裹足畸形的影像學表現,圖片來源:文獻[2]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跟型足的三維CT重建,圖片來源:文獻[2]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裹足對女性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第一, 對女性身體健康的損害。因為下肢穩定的解剖學支撐結構被破壞,使得裹足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進行正常的步行和站立


第二, 對女性人格尊嚴的踐踏。


第三, 剝奪了婦女參加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權利


以上就是裹足對中國女性的危害。大家可能會想,在中國古代,女性為了美而裹足也是蠻拼的,就和現在的割雙眼皮,隆胸差不多。這你就錯了,即使在現代社會,大多數女孩兒還是在間接地「製造裹足」——穿高跟鞋。當然女孩為了美而穿高跟鞋是無可厚非的,小編也不是說穿高跟鞋不對,只是建議各位姑娘請合理適當地穿著高跟鞋。因為高跟鞋穿著時間過久,會對脊柱的受力情況造成破壞,從而成為女性頸腰椎疾病的誘因。


寫完本文,小編大膽猜測,本站周一小組那篇女士拆開小腳復仇的文章,文中的女士裹足應在她較年長時。若為年幼裹足,那麼年長時,足骨畸形已經形成,此時拆開裹足已無法恢復足部的正常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


◆ ◆


參考文獻


[1]楊巨源.中國女子裹足小考[J].史林探幽.2003.02


[2]秦為徑.雷偉.中國四省部分地區現存纏足畸形抽樣調查.第四軍醫大學學位論文.2008.05


[3]李庚善.從考古發現的人骨架談古代女性的裹足問題[J].長江文化


[4]解剖模擬圖Mr.3Dbody


本期編輯團


主稿:我在你左右;美編:以默;校對:以寧;排版:秋舞珏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裹小腳這件事,到底有多重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醫秦明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女人小腳晒黑也別慌,睡前多做這一小步,讓你擁有白皙細膩的雙腳
著小腳丫是放了啥,這麼香嗎你一直啃?
小腳抽搐這一下,萌翻了!
年邁老人一雙小腳,每天只能坐著痛得無法遠行,跟一隻手差不多大小
立秋後,就該多穿點上下裝,這樣的針織衫搭件小腳褲,簡單又好看
為什麼小腳趾甲有兩瓣?
百歲老人一雙小腳,每天痛得不能走路只能坐著,跟一隻手差不多大
這小腳丫抖的,萌哭!
腳跟粗糙乾裂不用怕,平時注意這兩個小細節,小腳慢慢嫩白回來
實拍:百歲老人的小腳,只有丈夫見過,只有手一般大
古代不止女人裹小腳,清末有一批男人為了活命,也要裹小腳
腳跟粗糙乾裂不用怕,只要平時注意這兩個小細節,小腳慢慢嫩白回來
高跟鞋+小腳牛仔褲,走到哪都有回頭率!
一雙詭異的小腳丫,在他看到小女孩後,打死了它
腳黑不敢穿涼鞋?用不值錢的它敷一敷,十天擁有白嫩小腳丫
有愛!一件警用雨衣,只露出一雙小腳丫!
為什麼裹小腳是糟粕,穿高跟鞋就是時尚?
初秋最有美感的打底衫,在搭配一條小腳褲,太有網紅范兒了
在這個地方,有一種習俗比裹小腳還要殘忍!女人只能默默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