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1949年開國大典後,11月,空軍領導機構成立;次年4月,海軍正式組建。隨著三大軍種的建立,炮兵、裝甲兵、防空部隊、公安部隊和工兵等也相繼成軍,人民解放軍開始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正規化軍隊轉變。為了適應部隊正規化建設的需求,中央軍委決定儘快統一全軍服裝,以利於全軍統一編製、統一指揮。


1950年1月4日,經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領導同志親自審定,中央軍委批准實行新的軍服樣式。這是我軍第一次統一裝備、統一制式、統一標準的制式軍服,簡稱50式軍服。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設計之初,50式軍服的服裝面料都使用平棉布。由於時間緊、生產能力有限,式樣也相對比較簡單,基本上只區分陸、海、空三個軍種,按軍官、士兵,男、女軍人,夏服、冬服,來設計製作。

軍服式樣上,男軍官都是改良後的中山裝樣式,下為西褲。


軍官和陸、空軍士兵都統一戴大檐帽,海軍水兵則戴水兵帽。軍帽上統一佩戴有八一紅星帽徽。布制胸章佩戴於左胸,正面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背面印有表格,填寫單位、職務、姓名、編號。這是50式軍服上僅有的標誌物。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軍服顏色一貫是區別陸海空三軍的主要標誌。50式軍服上,陸軍為草綠色,海軍為藏藍色和白色。空軍由於正在初創階段,就來了個陸海聯合——上衣草綠色,下褲藏藍色。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官兵的軍服面料都一樣。軍官上衣採用暗兜,士兵則是明兜。還有一個區別是,空軍軍官上衣有四個暗兜。


陸軍士兵為套頭式上衣。這樣式我們在二戰蘇軍士兵身上經常看到。三軍男士兵的常服,區別還是很明顯。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注意上圖中,士兵的腳下。除去最常見的圓口布鞋,陸海空軍士兵還有一種布面膠鞋,是早在1948年解放軍的軍需工廠就能夠生產的。這種統一制式的軍鞋,以後在軍中服役超過50年,2004年才正式退役。它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解放鞋。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方陣參加了天安門閱兵。那時水兵陣列就身著水兵服,但還是老式的,如下圖左側。此後設計的50式水兵服(右側),繼續採用一體式V字領大披肩的上衣,但V字領更深,白線裝飾增加,袖口也換成了緊袖式,有三條白線裝飾。看起來明顯美觀了,更加幹練。


要特別注意的是,水兵無檐帽的黑紗帽牆上,當時寫的是「中國人民海軍」,而不是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書寫方式也是從右向左。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海軍艦艇部隊士兵的水兵服,藍白色都有。這套水兵制服也是50式軍服中與國際潮流最為接近的一套。他們配發有皮鞋,比陸空軍士兵「高級」,因為布鞋顯然不適應海上環境。


女軍人的軍裝英姿颯爽,不過也有最強烈的蘇式風格。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夏季是布拉吉式的裙裝。布拉吉其實就是俄語「連衣裙」的音譯。對當時的中國女性來說,上下一體的連衣裙還是一種新款式。這種套頭式的連衣裙,也和男士兵的套頭衫有些相通之處。


女冬裝是雙排扣的列寧裝上衣。那時候中國城鄉的婦女中,一看這樣裝束的,有胸章和軍帽就是解放軍,沒胸章軍帽,那就是女幹部。


由於國土幅員遼闊,各大野戰軍的作戰行動相對獨立,作戰區域內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都不大一樣,因此建國之初,全軍的軍服,無論顏色、式樣還是用料都不統一。50式軍服出現後,有一個逐步換裝的過程。再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抗美援朝戰爭,很快爆發,這也給軍裝服飾帶來了更多新要求。這些因素註定了50式軍服一問世,就進入不斷豐富和修改的歷程。

1950年8月,中央軍委批准三軍部分官兵配發呢子制服。這讓50式軍服面料很快告別了單一的平棉布。


陸軍團級軍官用的是粗呢,師級以上用細呢(麥爾登呢)。海軍營級以上軍官用麥爾登呢;營級以下軍官,艦艇部隊和海校學員則用粗呢面料。另外,軍官上衣都改為只有兩個上兜。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三軍軍官、軍事院校學員、海軍艦艇部隊士兵,還配發了新的冬帽,有帽檐,面料為剪絨和栽絨皮毛。他們的軍鞋也換成了皮質。陸軍士兵配發的則是布棉帽,腳下是衲底子的布棉鞋。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空軍使用的面料最為高檔。營級以上軍官用的都是陸軍師級以上才能用的麥爾登呢,傘兵用粗呢。地勤士兵冬裝的面料為斜紋布,戴栽絨帽。另外,官兵用的都是銅質紐扣,都穿著皮鞋。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當時國家經濟尚不富裕,但空軍作為技術性最強、素質要求最高的兵種,還是受到相對高規格的待遇。另外空軍的人數遠比陸軍少得多,總體上的經濟壓力也就不算大。


50式軍服剛入役時,只有四個眼的黑紐扣。後來陸續設計了膠木和銅質的紐扣,上面印有圖案,而且各軍種、級別都有區別。不過這些紐扣沒有全部投入使用,只有海空軍官兵相對來說用得多點。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後期入朝參戰的志願軍軍服,使用的銅紐扣上則沒了「八一」字樣。另外,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字樣的胸標,其實是1953年停戰以後才開始佩戴的,抗美援朝的主要戰鬥階段中並沒有出現。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1951年有個重大變化,就是海、空軍開始使用新設計的帽徽,與本軍種的軍徽樣式相同。他們都以八一軍徽為主體,海軍有藏藍色底襯銀灰色鐵錨,空軍是天藍色底襯金黃色飛鷹雙翼。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高級軍官的帽徽是銅製鍍金、銀,中下級軍官和士兵是鍍搪瓷的製品。在目前的收藏市場上,這可是屬於珍貴文物。


不過海軍士兵的無檐水兵帽,仍舊使用原來的紅五星帽徽。


下面這三位,就是佩戴新帽徽的海空軍官兵。海軍軍官的夏季上衣改為白色。海軍士兵冬季皮帽上,使用了新帽徽。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原來身著夏季裙裝的女軍人,因為沒有下褲,所以陸軍、空軍都是草綠色,沒任何區別。現在通過帽徽,你應該能區分出下面兩位了。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由於陸軍士兵的大檐帽作戰時戴不穩,不適應作戰需要,每次作戰歸來都補充相當數量,因此從1951年開始,全軍又增配了解放帽。這也是我們後來最常見到的解放軍軍帽樣式,非常經典啊。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到了1952年,陸軍不僅全面用解放帽取代了大檐帽,軍服樣式還有了重大變化。


一是男士兵上衣取消了套頭服,改為前開襟、散袖口。


二是女軍人的夏服也取消了套頭式的布拉吉連衣裙,改為與冬服相近的列寧裝上衣下褲,陸軍草綠色,海軍藍色,空軍上綠下藍。平時佩戴的軍帽則變成了沒有帽檐的軟帽。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雖然解放帽取代了大檐帽,但在1952年和以後幾年的國慶閱兵上,一直沒有出現士兵頭戴解放帽的情景。步兵陣列依舊頭戴大檐帽或者鋼盔通過天安門。各種報刊、畫冊及宣傳品上,士兵的形象也始終以頭戴大檐帽和鋼盔為主。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這些鋼盔絕大部分是抗戰時期繳獲的日軍90式鋼盔。雖然解放軍50式軍服並沒有明確列裝,但部隊配備非常普遍,可見其數量之多。


1951、1952年時,海軍女士兵的軍服式樣和陸空軍一樣,並沒有水兵服。1953年開始,她們改為穿著水兵服。左邊就是1951年時的海軍女士兵,布拉吉式夏裝,這時開始從三軍中取消。兩相比較,你覺得哪款更好看?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時隔才兩年,50式軍服從內到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大的說,面料增加了,式樣有取消有增加;小的說,口袋、帽徽、紐扣都有變化。


而且當時在同一時間內,穿不同軍裝的情況並非特別少見。因為50式軍服從1950年4月才開始正式下發給部隊。當時國力不足,又有抗美援朝戰爭的急需消耗,因此生產能力有限,換裝總要經歷一段過程。實際上到全軍配發完畢時,已經是1957年末,那時55式軍服已經問世。


下面說一下軍大衣。各軍種的軍大衣式樣一般為前襟雙排扣,兩個下插袋。最早配發給士兵的是單排扣大衣。面料的選用,師以上軍官用呢料,一般軍官是斜紋布,士兵冬大衣是平紋棉布。大衣裡面是襯裡、羊皮和棉花。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最「豪華」的還是空軍。高級軍官呢大衣是蘇式的大翻領,佩有皮毛套領,前襟雙排12顆紐扣,兩個有蓋口袋,大墊肩。後身有中腰裝飾帶和兩個裝飾扣,大開叉後下擺。面料有禮服呢、高級大衣呢、粗毛華達呢等。


另外注意下前排右邊的這名士兵,他應該是在重要或特殊部門服役,腳上穿的是當時十分稀缺的翻毛皮鞋。


50式軍服還設置了禮服系列。不過限於當時的條件,也就是選用稍好一些的面料,換用銅紐扣而已。率先配發禮服的是海軍的海勤幹部戰士,夏服式樣,上下全白色,面料為呢料和細帆布。腳下穿黑色皮鞋。後來又增發了圓頭的新式腰帶。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在外觀上,禮服和普通夏服的區別確實很小,特別是陸空軍,因此影響面不算大。到1953年6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正式組建,禮服的設計裝備才受到更多重視。


還應該提到的是,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安部隊。他們穿著完全和陸軍一樣的50式軍服,但是在左臂上佩戴了一個盾形臂章,加以區別。帽徽、胸標,還是和陸軍的一樣。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1950年,中央軍委正式組建公安部,形成了正規公安部隊、地方公安部隊、邊防公安部隊,三種隊伍的體制。正規公安的軍服還是上述式樣。


地方和邊防公安部隊的帽徽中間,「八一」字樣換成「公安」,布胸標上的字是「中國人民公安部隊」,或加有地方名稱。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剛建國初期,潛入和暗藏的敵特破壞活動很猖獗,因此公安部隊的保衛工作十分繁重,工作條件艱苦。國力經濟、抗美援朝的羈絆,也讓公安部隊的非重要裝備為其它裝備讓路。後來幾年條件稍好些,公安部隊開始添置部分專用的軍服和裝備。


軍隊里還有一些從事專門工作,對形象比較重視的隊伍,對軍服的要求就比較高。那就是經常與外軍交流的外事工作、文工團軍人。


50式軍服中為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專門設計了更加合體的制式服裝,面料都是呢子。上衣是蘇式套頭衫,銅紐扣。男軍人戴大檐帽,女軍人戴無檐軟帽。正式場合要扎武裝帶。他們還配有呢子大衣。下裝,男軍人是馬褲,女軍人穿藍色裙子。都穿長統靴,這是為其增色,更加具備禮儀性、英武美感的關鍵。

明盔亮甲話征衣——中國50式軍服


上圖右邊這位,是1950年10月1日參加閱兵的空軍學校隊伍,身穿短款夾克式上衣。1952年前後,我空軍、陸軍裝甲部隊相繼成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一些專用服裝隨之出現。比如一體式裝甲兵服,配坦克帽和短靴;傘兵服;空軍皮毛里的空勤冬服,羊皮的飛行夾克(這是我軍軍裝最先使用拉鎖的)和飛行帽,等等。不過這些軍服在當時比例很小。


50式軍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按軍種、級別,分性別、用途、季節,在全軍範圍內統一了軍服式樣。


建國初期,各方面能力不足,底子薄,因此50式軍服推出之後,就一直在不斷更新、改造。特別是陸軍的內地與邊防、裝甲兵,海軍的岸、艦部隊,空軍的空、地勤務,都需要更細緻的劃分,更專業的設計和補充。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國家經濟形式有所好轉,解放軍軍裝的正規化有了很大發展。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並開始採用55式軍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器知識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喝下一杯壯行酒 征衣未解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