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隨雍」最神秘的部隊「血滴子」,地位卑微 但個個滿手血腥
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嚴政治的強權統治者,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在世人眼裡,這位皇帝奪位前老謀深算,即位後冷酷無情。他屢行大獄文網森嚴,廣布耳目,令人談虎色變……。凡此種種都為他的統治蒙上了一層詭秘的色彩。
其間雍正身邊有著這麼一隻神秘的部隊,其名:「血滴子」。「血滴子」最早究竟出自何處,不可確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類似的藝術構思起到了引導社會輿論,借古諷今的作用。然而,歷史總是有其客觀性的,雍正到底是一個好皇帝,抑或是一個壞皇帝;他的強權政治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還是阻礙歷史前進的?必須從史實中去加以考察、認定。"血滴子"的形象特徵是詭秘、殘暴、人治加鐵腕,藝術原形是雍正朝的特務組織和密折制度。
那麼,「血滴子」與特務政治的真相是什麼?筆者不揣簡陋擬加以正之:
據史書記載,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於死亡非常突然,於是在官場,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不滿清廷統治,上書陝西總督岳鍾祺(岳飛的後裔)策動反清。事後,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對案犯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曾靜等人?鐺入獄,後被滿門抄斬,呂留良一家也未能倖免。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於難。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
於是隻身北上京城,決心替全家報仇。途中巧逢高僧甘鳳池,四娘拜之為師。甘授呂四娘飛檐走壁及刀劍武藝。
之後,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干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民間又盛傳雍正大葬時只得以金鑄頭代之,葬於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宮。
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也為了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桿處」機關。「粘桿處」的頭子名「粘桿侍衛」,是由有功勛的大特務擔任的。他們大多是雍正藩邸舊人,官居高位,權勢很大。粘桿處的一般成員名「粘桿拜唐阿」統稱「粘桿拜唐」,由小特務充任。他們都是內務府包衣人,屬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雍正左右,炙手可熱。
可見「粘桿處」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務機關,實則是一個特務組織。小說中所謂的「血滴子」大約指的就是粘桿處的這些人。不難推想,雍正是把政敵比作魚、蟬、蜻蜒一樣的小動物來撒網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桿處」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雍正三年,胤?降旨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後的行宮並未改覆黃色琉璃瓦,殿頂仍覆綠色琉璃瓦,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曾經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其實是一個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為宮。還有一種傳說:在雍和宮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了,很可能雍正的兒子乾隆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遺迹,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已加以徹底翻修,將之平毀無痕。
「粘桿處」在紫禁城內還設一個分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望的崗亭。山下門洞前擺著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桿衛士」和四名「粘桿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辦的任務,由值班人員迅速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辦理。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繼續利用"粘桿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乾隆死後,"粘桿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弛。






※雍正神秘武器:一種天眼監視一種惡毒秒殺,血滴子比你想得更殘酷
※這個國家很窮,總統奇葩,會巫術,還組建血滴子部隊
※歷史上六大致命暗器,個個都能置人於死地,血滴子僅排第二
※男子將「鮮血滴入十倍濃度的雙氧水中」,後面的事情太有意思了
※中國最強的6大暗器類冷兵器,最血腥的血滴子也僅排名第二!
※印度也有暗殺神器:這種血滴子更可怕!
※古代三大殘猛兵器:一種瞬間斬級堪比血滴子,後一種令敵死無全屍
※孕期經常有血滴和褐色斑點在褲子,原因竟然是這樣!
※一拉就能掉腦袋:清朝雍正帝的血滴子到底是個啥?
※全球博物館裡那些罕見的詭異冷兵器,血滴子都要跪!
※古代三大罕見奇門兵器:為何一種能擊穿頭盔一種比血滴子還厲害?
※印度這種兵器比血滴子還厲害?中國一種兵器可瞬間將其摧毀!
※獨步天下的血滴子,靠的是出其不意才能致勝
※比血滴子更加陰險毒辣,古代可怕的冷兵器
※世界罕見的奇門冷兵器,比血滴子還兇殘!
※史上最致命的六大暗器,每一種都要人命,血滴子只排第二
※血滴子在印度真實存在,竟還有士兵用它來打仗?
※揭秘清朝最神秘的組織:讓人聞風喪膽的「血滴子」最後去了哪裡?
※他們是三國時代的「血滴子」,三國最恐怖的秘密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