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校學員避免"高分低能"   常態化演練必不可少

軍校學員避免"高分低能"   常態化演練必不可少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校場烽煙淬鍊「開路先鋒」


——工程兵學院通過常態化演練活動增強學員打仗能力

■王泮尚 周海保


「你部前方通路橋樑遭敵損毀,工程保障隊前出……」3月下旬,工程兵學院組織的一場指揮對抗演練驟然打響。此次演練中,指揮人員全部由該院在校學員擔任。該院領導介紹說,這種以學員為主體的演練,學院每年要組織30多場,目的是讓學員在「真刀真槍」的演練場得到實踐鍛煉。近年來,該院持續加大實踐教學比重,通過開展常態化演練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員的打仗本領。


實戰化教學需要有力抓手


一位畢業學員的來信,令該院領導記憶猶新。幾年前,一名在校期間成績優異的學員畢業分配到部隊半年後,給院領導寫信反映他在部隊遭遇「水土不服」問題,主要是動手能力差、組織指揮能力弱。這名學員建議學院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把教學重心放在提高學員實際動手能力上。院校為部隊培養輸送的人才應是練兵打仗、帶兵打仗的明白人、帶頭人,優秀學員到了部隊為何難以勝任崗位?該院黨委進行深刻反思,並組織機關人員赴部隊開展畢業學員任職情況調查,徵求部隊對人才培養的意見建議。綜合各方面反饋的情況,基本意見就一個:加大實戰化、實踐性教學力度,避免學員「高分低能」。對此,院黨委剖析認為,近年來,實戰化教學的口號喊得很響,但缺少具體有力的抓手,教學訓練存在偏重理論、忽視實踐的問題,他們研究決定:通過常態化演練活動淬鍊學員的打仗本領。從2010年開始,該院持續組織以「先鋒」為代號的大規模實兵演習。演習以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為背景,選取搶修道路、架設橋樑、構築指揮所、開闢通路、戰場偽裝、敵後破襲、綜合掃雷、野戰給水等近20個部隊訓練急需、演習常設的課目,進行實兵實裝實彈實爆演練,全面鍛煉學員組織指揮能力。在此基礎上,該院大幅壓縮與實戰貼得不緊的純理論教學內容,增設戰鬥行動、操作技能等20多類實戰應用課程;加大實裝實彈實爆等實踐性教學比重,把課堂從教室搬到裝備庫、野外訓練場、綜合演練場,戰例、案例、演練課程比重佔70%以上。如今,該院每門指揮類課程結束時,都要組織連續3晝夜的綜合演練;學員畢業前,還要開展長達半個月的實兵實彈長途機動演練。

把課堂設在硝煙瀰漫的演練場


槍聲陣陣,戰車轟鳴。3月下旬,該院某專業階段性教學考核演練在野外訓練場展開。筆者在現場看到,一座座堅實橋樑被架起,一個個堅固工事被構築,一條條戰場通路被開闢,一股股迎面之敵被殲滅…… 橋樑連在機動途中受領了架設橋樑任務,調理組長、教員段壯志沒有給出任何提示,而是由學員自行組織偵察、制定方案、組織指揮。「進入情況演,退出情況教!」段教員介紹說,演練結束後,教學組再組織復盤,引導學員查找問題,剖析原因。 這場階段性教學考核演練,是該院加大實踐性教學力度的縮影。該院領導介紹說,以往學院組織實兵實裝演練,都是集中在學員畢業前。如今,他們結合課程學習、專業教學、階段考核、綜合演習,把演練活動貫穿教學活動全程。為使演練活動緊貼部隊實際,該院組織召開教學聯席會,邀請有關專家和部隊指揮員介紹工程兵部隊發展現狀、分析部隊作戰訓練重難點問題,研究完善演練活動方案。他們搭建聯合育人平台,與全軍12支工程兵部隊建立聯教聯訓機制,讓學員和部隊官兵在演練場互幫互學。該院發揮中、初級學員同校培訓的優勢,將團級指揮、參謀業務和生長幹部任職培訓學員按照工兵團編製進行編組,搭建「中初級聯動」的模擬訓練平台,進行崗位「預實踐」,強化戰位意識,明確任職要求,提升帶兵打仗能力。形式多樣的大比武,是該院實戰化教學的一個亮點。他們適應學員第一任職需要,綜合設置軍事基礎、指揮管理、工程兵專業、基層政工等方面的比武項目,堅持課內外一體、全員額參與、實戰化實施,引導學員在比武場當先鋒、做尖兵,為勝任本職、建功戰位積蓄能量。 「密集組織的演練活動,延伸了課堂的邊界,使教學活動更加適應作戰需求!」該院訓練部領導說。


預實踐讓學員練出打仗硬本領


「停!排長陣亡,下面由王挺接任排長,繼續作業!」前不久,在該院組織的搭設某型車輛掩蔽所演練中,導調教員突然「臨陣換將」,令接替指揮的學員王挺有些措手不及。現場組織演練的教員介紹說,他們把學員拉到野外陌生地域,從受領傳達任務、組織工程偵察、下達戰鬥決心、擬制工程保障計劃等基本功開始練起,引導學員將課堂上學習的戰法訓法運用到「戰場」,逐步達到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的目的。在三界訓練基地,該院組織的一場實兵對抗演習激戰正酣,面對「敵」堅固工事,學員連連長徐楊呼叫直升機摧毀,卻被導演部裁決指令無效:「沒有精確坐標,上級無法提供空中支援!」 「由於對學院周邊的地形早已熟透,課堂上開展課題演練,學員們對『藍軍』工事的構築情況了如指掌,轉換到陌生的訓練基地,環境變了,情況設置也更複雜。只有這樣,才能逼著他們練出打仗硬本領。」教務處處長劉建吉的話道出了他們長途奔波組織演練的初衷。演練持續進行,接踵而至的突發情況讓對抗看起來磕磕碰碰,但學員們逐漸進入狀態,思路越打越清晰,戰術越用越靈活。談及參演的感受,學員徐楊脫口而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難局、危局和殘局,磨礪的是意志,增長的是本領。面對複雜戰況,學員們臨機決斷、見招拆招。先前在演練中露怯的學員王挺再次被賦予指揮某型指揮所開設任務,面對教員的「刁難」,他鎮定自若,有條不紊,獲得考評組給出的高分。


決戰在沙場決勝在課堂

■工程兵學院院長 秦伯凱


軍隊打仗,關鍵靠人才;強軍興軍,基礎在教育。軍隊院校作為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其辦學成效關乎未來戰爭的勝敗。每名院校教育工作者,都要牢固樹立「決戰在沙場,決勝在課堂」的理念,為部隊培養輸送能打勝仗的人才。


打仗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活動,軍人只有在反覆的實踐和預實踐中淬鍊,才能增長打仗本領,積累打仗經驗。院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關鍵一條就是要加強實踐教學,使課堂最大限度地對接戰場,讓學員在學好基本理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經受鍛煉。


調查發現,一些軍隊院校教學活動實戰化程度不高,有的院校教育者不注重沙場練兵,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考試輕能力」的傾向,導致教學活動脫離部隊,部分學員畢業到部隊後出現「水土不服」「高分低能」的現象。


習主席指出,院校教育要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軍隊院校要擔負起歷史重任,首先必須樹立課堂就是戰場的觀念,堅持打仗需要什麼課堂就教什麼,使課堂教學聚焦實戰、靠攏部隊。其次,要構建對接作戰需求的教學內容,按照作戰進程、指揮流程設置教學模塊,使課堂教學與戰場需求無縫對接。此外,還要緊貼未來戰場創新組訓模式,破除院校與部隊間的壁壘,加大開放式教學力度。通過多年探索實踐,我們感到,組織常態化的演練活動,讓學員在校場烽煙中淬鍊,是增強學員打仗本領的一個重要抓手。

軍校學員避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人人都是主角 天天都是教育日
友誼小船怎能說翻就翻?
中航工業65周年:國產兵器築夢大航空
武警黃金十二支隊赴「世界高城」開展礦調
從「跳傘能手」到「全能尖兵」距離有多遠?
您可能感興趣

專家:四六級考試已成雞肋,網友:高分低能總好過低分低能
高分低能?史上最苦命的傀儡皇帝
法國戴高樂核航母「高分低能」中看不中用,中國核航母指日可待
長平之戰之趙括:紙上談兵證據確鑿,失敗在於眼高手低、高分低能
海賊王兩大高分低能的強者,智商是限制他們進步的枷鎖
高分低能的光緒帝:老師贊他遠超當年的同治帝
悲桑!《銀翼殺手2049》北美票房「高分低能」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王國萍原創散文《孩子高分低能,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