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新中國航空工業的誕生

新中國航空工業的誕生

新中國航空工業的誕生

1958年2月,毛澤東在沈飛視察殲5飛機。

新中國航空工業的誕生

朱德在工廠觀看儀錶產品。


編者按:1951年4月17日,國家頒布《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新中國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經過65年的艱苦創業,已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幾代航空人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勤勞勇敢、銳意進取,歷經精心修理、跟蹤創新、自主研發、跨越發展,製造出數以萬計用以壯大國防力量和繁榮國民經濟建設的航空裝備,建成了比較完善且頗具規模的航空工業體系,開發出素質精良、能征善戰、業績斐然的航空工業科學、技術、管理人力資源,為中國跨入世界航空大國進而躋身世界航空強國之列不懈奮鬥,為我國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拼搏中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積累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祖國藍天上譜寫一曲曲驚天動地的壯歌,湧現出了以吳大觀、羅陽、宋文驄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航空工業英雄模範人物。

中國航空工業走過65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濃縮了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的意志。今天,我們回顧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歷程,更客觀、更理性地分析我們走過的道路,激勵我們繼承和弘揚航空工業前輩的精神和光榮傳統,奮發進取,再創輝煌,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航空工業強國而更加努力。


1951年4月17日這一天,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了。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航空工業建設就被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國家的底子很薄。在國家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黨和國家仍然果斷地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物力、財力,毅然決定創建航空工業。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大會上宣布:「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海軍。」1949年8月,中共中央派劉亞樓、王弼等赴蘇聯,參加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就蘇聯援建中國空軍的各項具體問題進行談判。同月,蘇聯政府應邀派出航空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院院長博伊佐夫等來華考察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條件。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劉亞樓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1949年11月14日,在空軍司令部剛剛成立之時,便由劉亞樓再次與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聯名向中共中央上報《關於航空工業建設意見》。此後又6次提出相關建議,為航空工業的建立作了醞釀和準備。


1950年12月,段子俊奉命組建航空工業,多次參加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的會議,研究並確定中國航空工業的創建和發展道路。


年何長工、段子俊、沈鴻3人,帶著周總理的囑託,赴蘇聯談判。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發出《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國航空工業建設在目前階段上的任務,是全力保證中國空軍所有飛機和發動機的修理及飛機零部件、配件和工具的製造,爾後再逐步發展。」「航空工業在目前階段必須實行統一管理和經營的原則,只有在航空工業發展到能集中力量製造飛機時,再把修理和製造分開。」「航空工業管理局接收工廠後,即時承擔空軍的飛機修理和零部件供應任務,並按經濟核算制原則辦理。」

為加強對航空工業建設的領導,決定成立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由軍委臨時領導,聶榮臻、李富春、劉亞樓、何長工、段子俊、馬文等任委員,聶榮臻任主任,出現蓬勃發展的新面貌。1965年,航空工業李富春任副主任。


1954年12月,段子俊與航空工業局局長王西萍一道去蘇聯考察。經過他們的努力,蘇聯給我方提出了建設航空科研機構的備忘錄,為我國航空科研機構建設的起步作了準備。


中國航空工業初創與快速發展時期


「一五」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較快的時期。從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把航空工業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蘇聯曾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建立提供技術援助。1954年7月,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試製成功。


1954年7月,瀋陽飛機廠又試製成功國產第一架噴氣殲擊機殲5。1958年,試製成多用途運輸機運5和自行設計的初級教練機初教6。1956年,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殲6又試飛成功。1958年,國慶10周年,空軍有165架各型飛機組成6個梯隊,飛過天安門上空。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到製造以及走向自行設計,由生產活塞式發動機的飛機到掌握噴氣式飛機的製造技術,僅用了七八年的時間。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式飛機的國家之一。1958年開始的三年「大躍進」。航空工業雖然有所前進,但在「左」的錯誤思想指導下,盲目追求高指標、大計劃,大搞快速研製,快速施工,造成嚴重質量問題。

「一年生產、建設,三年返修、加固」,再加上蘇聯政府撕毀合同、撤走專家,致使航空工業發展遭受嚴重挫折。60年代以後,中國航空工業堅持獨立自主發展道路,從1961年到1965年,航空工業堅決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實際工作中努力糾正「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切實整頓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縮短基本建設和型號研製戰線,生產逐步恢復,新飛機陸續定型投產,原材料和配套產品做到了立足國內,同時開始有計劃地建設科研設計試驗條件,全行業重新出現蓬勃發展的新面貌。1965年,航空工業又走上健康發展道路。


新中國航空工業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從無到有創建,並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是與全國形勢的推動分不開的。其重要因素有:首先,是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正確決策。


根據抗美援朝戰爭和國防建設的急需,中央毅然實施以國防工業帶動其他工業並優先發展航空工業的方針。當時,毛澤東主席、朱德副主席等最高領導人給予熱情支持和鼓勵。


周恩來總理直接主持策劃,陳雲、李富春副總理親自指導,及時確定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製造和引進蘇聯技術的戰略決策,在投資上給予重點安排。每當航空工業遇到困難和問題,常在當天或第二天便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許多問題當場拍板定案,或直接上報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審定。在中央的統一組織下,軍隊、特別是空軍,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和兄弟部門從優先發展航空工業的大局出發,撥給航空工業最好的工廠,輸送優秀的人才,配合試製航空器材,敞開國庫提供設備等等,給予全力支援。中央的重視是保證航空工業迅速發展的根本保證。


其次,是在西方嚴密封鎖的形勢下,積極爭取蘇聯的援助。引進技術和管理,聘請專家,提高了發展的起點,不僅迅速建設起一批骨幹工廠,較快掌握了飛機製造技術,而且培養、鍛煉了自己的隊伍。因此蘇援可以說是迅速奠定中國航空工業初步基礎不可缺少的條件。特別是蘇聯派來絕大多數專家本著國際主義精神,盡心儘力地工作,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創建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三,是實行建廠同時建校,抓生產建設同時抓人才培養的方針。採取專門學校、業餘學校、在崗培訓、師徒合同、幹部特別班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培養人才。還派專人跟隨蘇聯專家學習。經過實踐鍛煉,一支較高素質的隊伍很快成長起來。他們包括一批年輕有為,勇於開拓,聯繫群眾,虛心學習,忠於職守的各級領導幹部。一批學有專長,熱愛航空,能同工人結合的技術人員,其中許多是從舊中國過來的航空科技專家,不少人曾經在國外留學或工作,新中國成立之前毅然返回祖國效力。另外還湧現出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覺悟,朝氣蓬勃,吃苦耐勞,文化、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工人隊伍。這支創業大軍是航空工業開創前進的中堅力量。


第四,是尊重客觀規律,注意加強管理。航空工業的「一五」計劃,是考慮需要可能,經過上下反覆醞釀後定下來的。建設上重點突出,梯次展開,沒有搞一擁而上;生產上千方百計滿足部隊需要,也適當留有餘地,充分體現積極、穩妥方針。航空工業的管理,從當初只滿足修理廠修修補補的低水平,迅速提高到適應大工業成批生產的高水平,實現了管理上的跨越。


第五,是領導層注意從實際出發,開創性地進行工作。


在先修理、後製造的方針確定後,航空工業領導層把修理視作起步,在修理廠剛著手建時就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中央提出3-5年出飛機,實現向製造過渡的建議,經過中央批准,很快成為航空工業「一五」計劃的中心內容,並提前實現了目標。

黨和國家對航空工業的關懷與支持


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伴隨著新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伴隨著國家國防力量的不斷壯大,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我國航空工業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無不包含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殷切期望和親切關懷,無不依靠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集中統一領導。回顧我國航空工業的初創時期,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給予了特別關注和大力支持。何長工、趙爾陸、孫志遠等領導進行了卓越的組織和領導。在初創時期,周總理就指示:「我國是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五六億人口的國家,靠買人家的飛機,搞修理、仿製是不行的。


因此,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的道路是先修理後製造。」「中國航空工業建設的規模開始不能太大,要由小到大,由修理走向製造。


1952年4月22日,政務院副總理、中財委主任陳雲對航空工業發展問題作出指示。他特彆強調,「在建設上把航空工業放在優先地位,我看不會犯政治路線錯誤。」這一態度代表著當時中央領導人的共識,成為當時國家對航空工業建設工作的實際指導方針。黨政軍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艱難條件下仍對航空工業的經費保證、人力補充、航空器材試製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1952年8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視察瀋陽飛機廠時對廠長熊焰說:「修理飛機一定要保證質量,滿足空軍作戰的需要;工廠要儘快從修理轉向製造,要早日用我們自己製造的飛機裝備部隊,打擊敵人。工廠轉向製造後,還要幫助空軍建修理廠,把修理飛機的任務轉交給空軍。」1952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視察哈爾濱飛機製造廠時強調:「現代戰爭不掌握制空權,仗很難打,工廠應加快建設步伐,多出飛機,支援空軍作戰。」


1955年12月5日,劉少奇(委員長)、鄧小平(秘書長)在視察瀋陽飛機廠時作出指示。劉少奇說:「當我們有了自己優秀的戰鬥機,反侵略戰爭勝利就更有把握了。」鄧小平說:「為了建設強大的人民空軍,我們就要有自己的航空工業,而且是現代化的航空工業。」


1956年9月28日,航空工業局在北京舉辦成果展覽,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聶榮臻、徐特立等領導人前往參觀。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參觀後留言:「希望航空工業迎頭趕上,早日達到國際水平。」1956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在《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中對發展噴氣式飛機作出指示。該規劃綱要提出把發展和掌握噴氣技術同發展原子彈、自動化、計算技術、半導體等並列為五大措施,以求年內迎頭趕上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水平。同時要求在航空工業、無線電工業基礎上,集中力量優先發展導彈。1960年,鄧小平在視察株洲航空發動機廠時對廠長郭固邦說:「你們工廠要生產更多更好的噴氣發動機,供應軍隊。」


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問世


1954年7月3日,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在江西南昌飛上藍天。首飛試飛員段祥祿、刁家平。這對於從修理走向製造的新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同年8月1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發了給南昌飛機廠全體職工的嘉勉信,稱「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製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8月26日,初教5飛機被批准成批生產。初教5是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製造的里程碑。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是蘇聯的雅克-18教練機,中國型號為初教5,其發動機是愛姆-11愛夫愛爾活塞式發動機,計劃1955年9月製造完成。飛機製造由南昌飛機廠承擔;發動機製造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承擔。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一圖雙生樓
藍天鑄劍 聚氣為魂
阿爾法狗下圍棋已經可以完虐人類了 駕駛飛機呢
量產LEAP-1A交付 小妞配CFM發動機今年投運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十大工程機械企業:國之重器從這裡誕生
第12大軍工央企誕生: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正式掛牌
中國兩艘航母都在這裡誕生:承載大國之夢的航母工廠
中國誕生規模最大的新媒體組織
央視成為中國大陸地區國際冠軍杯官方合作夥伴 中國職工足球聯賽誕生
小車庫裡誕生的大企業
中國首富將從新三板誕生
中國的「空中航母」誕生!俄媒:比美國的「捕食者」實力更強
航天商業化契機,首場「太空婚禮」誕生中華航天博物館
全球最佳工廠新作誕生 首輛國產新一代GLA SUV星熠下線
中國女排又將誕生4名嶄新的「世界冠軍」
裝上「核」心向大洋-中國核潛艇的誕生與發展
國內首個立陶宛語專業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誕生
團滅日本!中國乒乓球隊楊威澳洲 新一代00後國乒大魔王誕生
《碟仙之畢業照》:一部國產神劇的誕生
不光是面膜 中國遊客韓國購物新寵誕生
世界上第一艘雙體航母在中國誕生,或會撼動美國霸主地位
[腕錶之家 品牌新聞]一個新品牌的誕生
中國航空發動機巨頭誕生,將集中力量治癒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