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讀史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 關注讀史,期待更多省份的盤點


三忘說

北京(Beijing),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三忘把北京16個市轄區名稱的由來整理了一番,由於資料來源有限,部分可能有爭議,敬請指正。


★ 北京市 ★


首都北京經歷了多次改名,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詳細來說北京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等眾多名勝古迹。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遼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民初京兆。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其他的城市,每一個國人,都對滄桑又美麗的北京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為她是我們的首都,是很多年輕人寄託希望與夢想的地方,也是很多老人一輩子都希望去看一次升旗的地方。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歷史上的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後,在堯封帝,此後在蘇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京字牌照都是 ★ 北京


京A、B、C、D……Q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東城區

東城區因位於北京城內城東部而得名。這裡的歷史悠久,遼金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村落,到清代時屬大興縣,且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個旗常駐於此。元、明、清三代皇宮均建於今東城區域內。新中國建立後,1952年設東單區、東四區;1958年東單、東四區合并改稱東城區。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西城區

同理:西城區因位於北京城內城西部而得名。清八旗中也有四旗駐防今西城境內,清光緒末年廢除內八旗、外五城舊制以後,五十多年間行政區劃多次變動。 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西單、西四二區合并為西城區至今,再未更名。



此外,已經併入東城、西城的崇文、宣武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朝陽區

朝陽區因位於朝陽門外而得名。秦至隋唐時期,該地區屬廣陽郡,後屬幽州所轄的薊縣,遼時歸燕京道析津府,金時屬中都路大興府,元代將中都路大興府改為中都路 大興縣,明清時屬京師順天府,仍歸大興縣管轄。1925年設區,稱北京市東郊區,1928年改為北平市東郊區,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朝陽區。


當然今天出名的還有朝陽區群眾~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丰台區

丰台在金朝時就出現別墅群,名曰「遠風台」,歷史悠久可見一斑。明朝時此處已出現村落,名曰「風台村」。另一說是:金代都城有豐宜門,門外設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豐宜門之「豐」,拜郊台之「台」,清朝時稱「丰台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名而得。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石景山區

因「燕都第一仙山——石經山」而得名。1952年,撤銷宛平縣,成立丰台區、南苑區、石景山區,隸北京市。1958年,南苑區、石景山區大都併入丰台區。 1963年,石景山區從丰台區分出成立石景山辦事處,1967年建為石景山區。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海淀區

海淀區因歷史上此地有大片水域而得名。清代在這裡修建了大規模的園林建築,圓明園、頤和園一帶成為皇家禁地。1949年1月10日,十八區人民政府在海淀鎮成立,1954年6月「海淀區」作為行政區劃名稱,正式在版圖上出現。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門頭溝區

門頭溝區原名京西礦區,後因圈門至風口鞍這條溝叫門頭溝,故因溝得名。門頭溝區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從1萬年前的「東胡林人」時期, 1958年5月京西礦區調整區劃後改稱門頭溝區。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房山區

在金定都後,於大房(防)山建陵寢,後置「萬寧縣」,再後以奉祀先陵,改「奉先縣」。元世祖年間以境內的大房山(也稱房山)改奉先縣為房山縣。1986年,撤銷房山縣、燕山區,設立房山區,以燕山區和房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房山區的行政區域。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通州區

這裡是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域內就有人類活動。西漢初始建路縣,後先後改稱通路亭、潞縣、通州、通縣。1958年3月縣市由河北省劃歸北京市後,合并為北京市通州區;1960年復稱通縣;1997年4月2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順義區

明朝時期,順義設縣,屬北平府,後為順天府所轄。民國三年(1914)十月,改順天府為京兆特別區,民國十年(1928)六月,北京改稱北平,順義直屬河北省。1958年4月,劃歸北京市,199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制,設立順義區。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昌平區

昌平區於西漢時在此設昌平縣,名稱來自漢代的昌平侯。周初屬薊國,後歸燕國,西漢始置縣。這裡在歷史上先後屬京兆區、河北省。1956年劃入北京市,稱昌平區。1960年初,改為昌平縣。1999年9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昌平撤縣設區。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大興區

在金代,金由元二年(公元1154年),金企圖代宋,便將當時的永安府改為大興府,改析津縣為大興縣,寓疆域遼闊,興旺發達之意。大興因此而定名,並沿用至今。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懷柔區

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有了"懷柔"這個名稱,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而懷柔名字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 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 懷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團結,交融發展。2001年12月30日,國務院批准懷柔縣撤縣設區。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平谷區

平谷區因其地形三面環山,中間是平原而得名。自漢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縣,是北京區縣中最古老的名稱之一。平谷縣自漢高祖十二年設縣以來,歷經2000餘載,期間,縣有撤併,境域多變,然縣名一直延續至今。1958年3月,通縣專區撤銷,平谷縣改屬河北省唐山專署。同年10月,劃入北京市。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密雲區

因縣城南15千米處有一高山,終年雲霧繚繞,故名密雲山(現豐寧縣雲霧山),縣名來自山名。民國初廢順天府,改稱京兆,密雲縣屬京兆;1928年廢京兆,改隸河北省;1958年9月28日歸北京市所轄。


三千多年裡,她叫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如今她叫北京!

延慶區

延慶縣早在戰國時期就設立了縣,名「居庸」。元仁宗年間更名為龍慶州,明永樂年間設隆慶州,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後改年號隆慶,由於避諱而改名為延慶州,民國年間改為延慶縣。1952年延慶改屬河北省,1958年10月劃歸北京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天下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