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安石為何要在海邊建個昌國縣? ——《昌國縣境圖》

王安石為何要在海邊建個昌國縣? ——《昌國縣境圖》

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出版的《寶慶四明志》是中國現存最好的古代「縣圖志」,全志共21卷,共有16幅地圖,《昌國縣境圖》是其中的一幅。


古代中國曾經出現過許多「昌國」,最古老的是戰國古邑「昌國」,即今天的山東淄博。這幅海圖上的「昌國」,在今天的寧波舟山。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曾在此設翁山縣,其名因境內有翁山而得,它是舟山群島建立的第一個縣。在這幅《昌國縣境圖》上,雖然未見「翁山」標註,但有「翁山坊」和「翁浦坊」一類加框標註的地名。宋初這裡已不是縣級行政區了,是歸鄞縣所轄的富都、安期、蓬萊三鄉。熙寧六年(1073),時任鄞縣縣令的王安石,奏請神宗帝准在此重建軍縣治,取名「昌國」。


王安石為何要並三鄉建立昌國縣呢?據《寶慶四明志》載,「明州府鄞縣之蓬萊、安期、富都三鄉居大海之中,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亘甌閩,西通吳會,實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壯國勢焉」。我們可以理解為,建立昌國縣是為更好地發揮這裡的海防與貿易之優勢。舟山群島自古就是漁商繁華之地,也是海上交往的重要驛站。王安石建議在此設縣有其「港航昌國」的深意。

據舟山市的李國華研究:昌國建縣前一年,曾有日本僧人成尋訪問中國,此前日本遣唐使已有178年沒來中國了,與開放的大唐相比,北宋過於閉關自守了。隨著昌國建縣,這個局面得到了很大改觀。從1078年到1123年,明州府先後下水安濟、順濟、康濟、通濟4艘萬斛神舟,其載重量都在200噸以上。除萬斛神舟外,其它類形的海船也造了幾百艘。在昌國縣建立到北宋滅亡的50年里,有記錄的明州商船去高麗的就有120次,去日本的有70餘次。如此發達的海上貿易,真稱得上是「昌壯國勢」。後來南宋朝廷,也只有跑到了東海的洋面上,才又得了150年的「半壁江山」的繁榮。


蒙元代宋,昌國因處「海道險要」而「戶口倍增」,此時的舟山群島,已有2萬餘戶居民。但到了明初,出於海防的考慮,洪武十七年(1384)置昌國衛。「衛、所」是明朝軍隊的基層組織。大致5600人為一衛,一衛轄5個千戶所,每千戶所1120人。當時的昌國衛與天津衛、山東的威海衛、上海的金山衛等軍事要地齊名。


我在舟山市考察時,還隨處可見「昌國」之名,如昌國路、昌國街道等。但它作為縣名在明清兩代,發生了巨大變更。先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為防海患,朱元璋下令廢昌國縣,將昌國46島居民,除舟山島547戶留下,設昌國鄉之外,其餘3萬多人全部遷出。後來,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沿著朱元璋改明州為「海定則波寧」之「寧波」的思路,將原來的定海縣(今寧波市鎮海、北侖兩區)改名為「鎮海」,把「定海」這個名字給了舟山群島的縣治,以祈「海波永定」。


《昌國縣境圖》是建立昌國縣一百多年以後繪製的地圖,縣境的格局較之建治之初,應當是更成熟了.它一幅很好的縣境圖,也是宋代少有的島嶼專圖。從繪製方法上看,此圖與《定海縣境圖》應是一組,其山峰皆取勢坐北,其海面的波浪也是相似。看來是由當地統一繪製,而後被編入《寶慶四明志》。

《昌國縣境圖》詳細描繪了縣境,也就是舟山本島,同時,也描繪了周邊的島嶼與陸地,如南邊的「象山」、西邊的「招寶山」、西北邊的「灘山」、北邊的「岱山」……並且在地圖四邊及四角都註明了「四至」,比如,「東至馬山與高麗大洋分分」、「西至蛟門與定海縣交界」,明確了昌國縣與周邊的地理關係。


王安石為何要在海邊建個昌國縣?  ——《昌國縣境圖》


圖:《昌國縣境圖》,此圖是建昌國縣一百多年後的一幅縣境圖,也是宋代少有的島嶼專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二平的海洋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境內的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漢——滕縣境內封侯國
位於和林格爾縣、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三個旗縣境內的呼和浩特新機場項目建設用地預審獲國土資源部批複
五台縣境內的佛塔大全
三江縣境內,寨中男子經常偷個新娘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