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為遲遲不造096級戰略核潛艇?這一大狠招讓美軍顧前不顧腚

中國為遲遲不造096級戰略核潛艇?這一大狠招讓美軍顧前不顧腚

中國為遲遲不造096級戰略核潛艇?這一大狠招讓美軍顧前不顧腚


隨著中國核潛艇建造數量不斷提升,中國核潛艇作戰能力在世界排位開始考前,而美國方面還是在強化對解放軍潛艇的圍堵,美國最新研發無人反潛船,P-8反潛機要大量的部署到亞太。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海軍正在悄悄地通過了自己的核潛艇最新的改進方案:這次計劃,美軍需要包括升級美軍的攻擊核潛艇,和建造更多戰略導彈核潛艇。從而在亞太地區給中國更大軍事壓力,最新計劃表明。美軍需要替換已經老舊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美軍針對中國核潛艇、常規潛艇,一直大量依賴航母戰鬥群、美軍的潛艇、反潛機。而兩種本身也是中國核潛艇的目標!美軍一直希望除了一直使用專用P- 8/P-3C反潛偵察機外,增加新的反潛力量。美軍目前正全力打造偵察衛星、遠距離光纖拖曳式聲吶、新型無人反潛船等等。利用新式武器在在水下展開大量的偵察。但是美軍仍然相當地擔心解放軍新一代的戰略、導彈核潛艇,甚至中國將建造的大量常規靜音潛艇。

中國為遲遲不造096級戰略核潛艇?這一大狠招讓美軍顧前不顧腚


中國海軍目前擁有091、092、093、093B、094正在服役之中,這些核潛艇都是戰術和戰略,同時解放軍研發了095最新的導彈攻擊核潛艇,包括096戰略核潛艇也在秘密地研發當中。不過美俄英法等核潛艇國家相比,中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不過從目前核潛艇數量上來看,差距正在急劇縮小。


目前中國094級戰略核潛艇擁有12枚巨浪-2潛射導彈,而美軍的俄亥俄級的核潛艇可以攜帶24枚潛射彈道導彈,英國法國的核潛艇最多可以攜帶16枚導彈。就連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都有16枚布拉瓦潛射導彈。


中國為遲遲不造096級戰略核潛艇?這一大狠招讓美軍顧前不顧腚

所以中國096級戰略核潛艇必須至少裝備16枚潛射導彈,最好達到24枚。中國現役的094戰略核潛艇的排水量只有美軍俄亥俄級核潛艇的一半還不到,同時094級戰略核潛艇攜帶的彈道導彈:數量為一艘核潛艇大約12枚,也是美軍核潛艇俄亥俄級核潛艇的一半的數量。


美國方面認為中國裝備的094級戰略核潛艇目前還在裝備著巨浪-2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大約8000公里,可以攜帶三枚分導式核彈頭。目前的094級核潛艇,包括潛射的巨浪-2型洲際彈道導彈,仍然差美軍的三叉戟導彈的有兩代,而目前中國潛射導彈的性能還無法與美軍的三叉戟導彈相比。但是我們不要灰心,中國正在全力研發巨浪-3潛射導彈。這款導彈射程超過12000公里,在性能與三叉戟導彈毫不相差。


中國為遲遲不造096級戰略核潛艇?這一大狠招讓美軍顧前不顧腚


094戰略核潛艇與巨浪-2導彈的服役,標誌著中國海軍真正擁有了可靠的二次核反擊,還包括了水下戰略威懾能力。中國現在需要小步快跑一步一個腳印,相信在不出5年之內,就能與英美俄法先進戰略核潛艇媲美型號:096級戰略核潛艇和巨浪-3潛射將加入中國海軍的序列。中國戰略核潛艇要追趕的路還非常長,同時解放軍的095、096新一代核潛艇還在研發當中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核潛艇突然失蹤數天?兇狠一招令美軍盯不住 為盟友無私鼓掌
這個國家真不簡單:中國認準不買飛魚導彈 竟因鐵娘子背後留一手
非洲小國被稱第二解放軍:它是中國有難時出手兄弟 親密等同巴鐵
中國這條戰艦為何悄悄跟蹤美軍航母三天?真實情況令一國退避三舍
印度萬沒想到這事激怒了巴鐵:中國空前強硬已出手 送兄弟核潛艇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為什麼遲遲不造096核潛艇?答案讓人恍然大悟
中國為啥遲遲不建造096戰略核潛艇?美媒幾句話讓國人奮發圖強
2017全球6大戰鬥核潛艇,俄排第一無需質疑
中國新一代核潛艇096這一技術,連美都羨慕不已!
美反潛機對中國核潛艇威脅多大?印度洋上想圍堵093卻一無所獲
中國核潛艇落後美國多遠?美四十年前潛艇至今造不出
中國只要有這個 美71艘美軍核潛艇就不敢叫囂
第254期中國核潛艇戰力多強?美媒這話在理:性能提升2倍不容小覷了
美國看不懂:中國不聲不響又搞出097秦級核潛艇
中國核潛艇距世界一流還有多遠?美四十年前潛艇至今造不出
中國唯一可和美國媲美的一款核潛艇:未來至少還需要造12艘!
美國稱中國094核潛艇這一缺點太致命了,專家看完羞愧難當
中國最新型096戰略核潛艇不在有「龜背」設計戰力強大
中國第三代核潛艇遲遲不肯現真身:美國一度懷疑中國製造水平有限
終於見到真傢伙!中國095核潛艇第一次曝光:直徑這麼粗
中國098核潛艇有多強,可攜帶12枚核彈頭,美軍毛骨悚然了
一年前中國093B核潛艇就超過了洛杉磯級,優勢令人美國不安
中國扭轉反潛技術落後反超美軍10年 這款軍機讓對手核潛艇畏懼
美媒這次高度評價095攻擊核潛艇,與大多數美俄專家意見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