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毓嶂:愛新覺羅家族百年往事

金毓嶂:愛新覺羅家族百年往事

金毓嶂:愛新覺羅家族百年往事



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滿族文化網

(微信號:mz_whw


主打滿族文化和東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氣的生活微信。


[摘要]祖父載灃思想開明,民國時他較早地剪掉了辮子。


清末以來中國風雲激蕩的歷史變革中,愛新覺羅家族,這個中國曾經最顯赫的家族,從皇族人家變為普通家庭,其主要家庭成員都經歷了脫胎換骨的巨大變遷,他們在這種變遷中聚散離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金毓嶂,中國清朝皇室愛新覺羅的後裔,醇親王載灃的長孫,末代皇帝溥儀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愛新覺羅·溥任之子。按照清帝遜位時的規定條款,皇帝無兒子,應該從其家族內的兄弟的下一代里挑選繼承人。根據家族架設和其長子身份,金毓嶂應為大清帝國皇帝的繼承人。以下是金毓嶂對家族往事的講述。


祖父載灃:廢除王府請安制

1883年2月12日,我祖父愛新覺羅·載灃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內太平湖醇賢親王府清蔭齋西廂房。其生母是曾祖父奕譞(道光皇帝第七子、清王朝第一代醇親王)的第二側福晉劉佳氏。祖父一歲被封輔國公,六歲晉封為鎮國公。


1891年1月,曾祖父奕譞病故,七歲的祖父承襲醇親王爵位。1894年(光緒二十年),祖父全家自太平湖醇賢親王府,移居什剎海後海北河沿新修的醇親王府。由於曾祖父奕譞的關係,祖父很早就步入政壇,位列朝班。


祖父深受其父影響,為人謙和,做事謹慎,老成持重。1908年,我的大伯父、年僅三歲的溥儀被推上皇位。隨後,祖父奉慈禧太后遺命為監國攝政王入朝理政。


1911年清帝退位後,祖父在醇親王府中過著平靜的生活,他安於現狀,不留戀過去高官顯貴的生活,不逆歷史潮流而動。後來,日本人利用大伯父到東北建立偽滿洲國,祖父非常反對,並再三拒絕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誘,堅持不參與偽滿洲國的公事。


祖父精通滿文,曾經用滿文和漢文記日記。凡祖父不願意他人看到的內容,便用滿文記錄。這些日記後來捐獻給了國家。

祖父對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喜歡天文、地理、繪圖等,不少人認為,如果不是出生於那樣的時代和那樣的家庭,祖父可以成為一個自然科學家。祖父喜歡看書,每天大部分時間在書房度過。


由於民國時期我家長期無人在外做事,沒有其他收入,家計主要依賴祖上的積蓄維持,天長日久,我家的生活水平逐漸下降,祖父也安於這種日漸貧困的生活,吃穿用度很簡樸。


祖父共有兩位福晉,嫡福晉瓜爾佳氏生二男三女:溥儀、溥傑、韞瑛、韞和、韞穎;另一位福晉鄧佳氏生二男四女:溥倛(三歲殤)、溥任、韞嫻、韞馨、韞娛、韞歡。


祖父思想開明,接受新生事物快。民國時他較早地剪掉了辮子,不穿長袍馬褂,改穿新式服裝。新中國剛成立,祖父就廢除了王府里沿襲多年的請安制,他告訴家人「以後不用請安了,互相之間叫同志吧」。


雖說祖父在別的方面比較開明,但他諱疾忌醫,始終不相信西醫,甚至有時中醫也不相信,不願意看病吃藥。他相信命運,認為人的生死都由天註定,他信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信條。

1951年2月3日,祖父在家中去世,終年68歲。祖父的喪事由父親操辦。直到祖父去世,他都惦記著溥儀、溥傑兩個兒子。


大伯父溥儀:對新生活懷著極大的熱情


我對大伯父溥儀的記憶始於他特赦回京之後。


1945年8月偽滿洲國滅亡之後,時年39歲、在偽滿洲國當了十多年傀儡皇帝的大伯父溥儀與二伯父溥傑在逃往日本的途中,被蘇聯紅軍俘虜,1950年由蘇聯遣返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1959年12月,大伯父獲特赦,從撫順坐火車回北京,我父親、五姑等人去火車站接他,他穿著一身撫順戰犯管理所發的棉襖棉褲下了火車。


大伯父初回北京時,住在位於前井胡同六號的五姑家。這年12月9日,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廠橋派出所戶籍辦公室辦理戶口登記手續,將自己的戶口報入五姑家。在文化程度登記欄,他填寫的是私塾十一年,籍貫和出生地填寫的是北京,在婚姻狀況欄填寫的是離婚。


後來,大伯父住在全國政協的宿舍,其間常常到兄弟姐妹家走動。由於長期改造形成的習慣,他不管和誰見面都說:「我有罪,我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見到我們孩子也這樣說,時間長了就不說了。


特赦回京的大伯父已經五十多歲了,他常常迷路,在親戚中逐漸形成了他去誰家就由誰負責把他一路護送回家的慣例。他經常到我家來,我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所以每次回去都是我送他。大伯父再婚後,因為有了自己的家,他到兄弟姐妹家的次數才逐漸減少。


由於大伯父前半生始終生活在特定的小環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他和社會幾乎沒有接觸或者接觸很少,回到北京之後,他的一些行為和方式總是顯得很特別,與眾不同。比如他排隊等候公共汽車時,公共汽車進站了,為了禮讓,他把所有等車的人以及售票員都讓上了車,自己站在最後,售票員以為他不上車便讓車開走了。結果車開走了他還在原地。他看到有人拿著笤帚掃大街,認為應該維護道路環境衛生,就幫助他們掃地,從熟悉的地方開始掃出去,等掃完了卻發現自己到了一個不認識的地方,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他對新生活、新社會懷著極大的熱情,認真對待國家分配給他的工作。剛回到北京時,他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學習、勞動。之後,他成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專員,主要鑒別處理文史資料以及寫作《我的前半生》一書。


國家給予大伯父的待遇也很好,他的工資很高,剛特赦回京時月薪約一百元,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後,月薪約二百元,這在當時是很高的收入。


1967年10月17日,大伯父因患腎癌醫治無效去世,終年61歲。最初,他的遺體火化後放置在老山骨灰堂。1980年5月,國家為他和其他人一起補開了追悼會。追悼會後,他的骨灰改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後被家人移至清西陵的一個陵園中。


二伯父溥傑:與日本妻子相依為命


二伯父溥傑出生於1907年4月16日,比大伯父小一歲。二伯父十五歲進毓慶官伴大伯父讀書,從此,他的命運與大伯父的命運緊密相連。


1929年至1935年,二伯父到日本留學,學習軍事,畢業後在偽滿政府任軍官,專門保衛「滿洲帝國」皇帝溥儀。


1937年,經日本關東軍策劃安排,二伯父與日本皇族親戚嵯峨浩締結政治婚姻,但這一政治婚姻卻傳為佳話,婚後兩人感情和睦,歷盡磨難,相依相伴,育有女兒慧生和嫣生。


1945年8月二伯父被蘇聯紅軍俘虜後,於1950年由蘇聯遣返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獲特赦回到北京。其間,長女慧生在日本伊豆島的天城山自殺。


獲釋後二伯父與妻子在北京重逢團聚,1994年在北京逝世。二伯父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專員。


二伯父獨立生活能力很強,很注意個人衛生和儀錶整潔,不管在家裡還是外出,每天洗漱都要用四十多分鐘。每次外出住旅館,他總是早早起來,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因自己洗漱太久耽誤大家的時間。


二伯父夫婦團聚後一直居住在護國寺五十二號。護國寺五十二號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是祖父購買的產業,後來分家時分給了他,那時他還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


二伯父家的家務不用他和二大娘浩親自料理,國家安排了一個照顧他們生活的保姆,另有我們家族中的一人做他的生活秘書。「文革」期間,周總理曾經給二伯父夫婦特批了日本護照,讓其可以自由回日本,但他們始終居住在中國。


「文革」結束後,二伯父夫婦多次回日本省親,看望親戚朋友,並為增進中日兩國的友誼做出了努力。日本親友也多次來中國看望他們。


1987年6月20日,二大娘因病去世。二大娘的去世使二伯父悲痛欲絕,給他帶來巨大打擊。二大娘去世不久,他也不得不住院觀察、休養。


1994年2月二伯父去世後,我遵照他的遺囑,把他的一半骨灰撒在北京西山上,另一半骨灰安放在日本的愛新覺羅社,和二大娘及其長女長眠在一起。遵照他的遺願,護國寺五十二號捐獻給了全國政協,後來成為全國政協一個部門的辦公用房。


父親兄弟三人中,他與溥儀、溥傑兩個哥哥經歷不同,他自小在祖父身邊。1947年,為避免國民黨軍警特機關強佔王府房舍,在祖父的支持下,父親利用王府的空房,在家裡創辦了北京私立競業小學,既當校長又當老師。


新中國成立後,父親連房產帶學校一併捐給了國家。之後父親不再擔任校長,調到其他學校當老師。1988年,父親從廠橋小學退休,年近七十,退休時是廠橋小學高級教師。


來源新周報


金毓嶂:愛新覺羅家族百年往事金毓嶂:愛新覺羅家族百年往事


請您關注我,


我會每天給您發送滿族文化和東北文化的好文章


投稿或商務合作事宜可以發郵箱1586507571@qq.com,或垂詢電話13311162363。






歡迎長按或掃描二維碼進入我們微店選購商品



金毓嶂:愛新覺羅家族百年往事點擊進入我們微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40年不敢挖!秦始皇陵竟藏16個驚天秘密!
知乎/滿語為什麼如此之快地就要消亡了?
滿族人稱呼、姓氏概況
51種罕見動物,保證您很多沒見過!
人到老年,一定要吃好自己的「三碗面」,不可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