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間故事)榮昌摺扇的來歷

(民間故事)榮昌摺扇的來歷

榮昌摺扇的來歷(民間故事)




作者:廖正倫 整理|黔源竹韻

中國的扇子,起源是很早的,但是,那個時候不是摺扇,而是團扇、蒲扇、芭蕉扇之類的扇子。根據一些專家的研究,有很多學者認為摺扇原產在中國,在明朝以前的宋代就有了,只是很少,沒有流行開來;另一些人則認為摺扇是由朝鮮傳入中國的。這裡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公元1403年至公元1424年,是明朝的永樂皇帝在位。有一天,永樂皇帝正在金殿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早朝,時間正是「三伏」天,天氣十分炎熱,永樂皇帝頭戴金絲九龍冠,身著袞龍袍,在殿上與文武大臣議論朝政。雖然有侍女在身側用團扇不住的為皇帝打扇,也難消暑氣,汗水八顆八顆地從頭上、身上冒出來。皇帝又不好將龍冠、龍袍脫下來,有傷大雅,有失大國皇帝的威嚴。隨身侍女又不能站得很近,打扇的風力也很小,解不了渴。永樂皇帝心中煩燥,只好叫退朝。黃門太監跑上來說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剛剛說完,一個執事太監跑過來說道:「啟秉萬歲,高麗國(朝鮮)派使臣進貢來了。」永樂帝也就不好走了,只得叫人宣使臣上殿朝貢。使臣上殿後送上國書、貢表,叫人抬上貢品,無非是一些奇珍異寶之類。永樂帝心想:我堂堂大國,富有四海,國庫中有的是寶物,也不稀罕你這些東西。突然,永樂帝被抬來的一個箱子中裝的物品吸引了,是一些竹塊塊上粘著紙,忙問:「這是甚麼物件?」


(民間故事)榮昌摺扇的來歷


朝鮮使臣說:「這是撒扇,又叫摺扇。」

「用來做什麼用的?」永樂帝問。


「用來暑熱天散涼用的,與中國的團扇功效同。」使臣回答道。


永樂帝又問:「摺扇與團扇有什麼不同?」


使臣又回答道:「團扇體積大,不好隨身收放;摺扇小巧,能開能合,既能納涼,不用時收折起來放於袍袖之內,使用又方便。」


永樂帝立即叫太監拿一把來當場使用,果然,一陣清風,隨自己的手上用力,撲面而來。扇了一會兒,涼風習習,身上的汗水也就逐漸小了,心情也就不煩了。

永樂皇帝有了摺扇後,很高興,自己用了一把,餘下的幾把分給了太后、寵妃使用。永樂帝天天帶在身邊,熱了就用扇,不用時放在袍內,果然解熱又實用、方便。這時,三宮六院中的妃子們也來向永樂帝要扇,但貢扇只有少數幾把,難以滿足。當時,世面上沒有摺扇盛行,永樂帝心想:我何不在民間去找一些工匠,到宮內來做摺扇,以滿足宮內所需。於是,永樂帝接著又下令,這種摺扇只能配皇宮內使用,民間一律不得仿製和使用。因此,就暫時把這些做摺扇的工匠留下在宮中的御作坊之內,不準出宮,只能專門為皇宮製做扇子。後來,這幾個被叫進宮來的人都十分想家,永樂帝為了留下他們為皇宮做事,就在宮娥彩女中挑選了幾個,與這幾個工匠匹配成婚。總之不准他們出宮,一是為了摺扇是御用之物,二是怕把制扇工藝傳了出去。


(民間故事)榮昌摺扇的來歷


宮娥之中有一個名叫卿娘的,生得比較美貌,且待人誠懇,心地善良,是從榮昌縣選美入宮時選上來的。卿娘被許配給了王篾匠,兩人相處還比較和諧。過了一段時間,王扇匠對卿娘說:「我們這個手藝看來只能為皇宮服務了。」卿娘聽了,也暗自記在心中。又過了一段時間,卿娘對王扇匠講:「你我都是窮人,在皇宮裡悶得難受,家鄉都還有親人,空有一身手藝,為世人幫不了忙,等有機會是不是想法逃出去?」當時,王扇匠、卿娘互相匹配也不久,不了解對方的為人,王扇匠有戒心。王扇匠聽了後,就告了密,卿娘被打了一次,賞給王扇匠五兩銀子。過了半年,卿娘又對王扇匠講:「我看你不是那種人,我們想法子跑吧。」王扇匠聽後,又告了密。卿娘第二次被打。因為此事,王扇匠得到宮裡的信任,被升為御扇坊彩辦,可以隨時出宮採購楠竹,紙張和絲綢等物。實際上,王扇匠很有謀劃,內心深處是想跑出皇宮去和親人團聚,也可把手藝傳之於世。又過了一段時間,王扇匠才對卿娘講:「現在機會來了,我們一起逃出宮去吧。」卿娘不敢相信,最後王扇匠才說:「前兩次都是我為了取得宮裡的信任,才用的這一計,如果沒取得信任,我們沒有機會,是出不了宮的。」王扇匠可算是用心良苦。、


(民間故事)榮昌摺扇的來歷


終於有一天,王扇匠以出去買竹子為名,帶著卿娘逃出了皇宮。他們都不敢回自己的家鄉,在邊遠地方做篾匠的手藝,暗中學做了扇子,但不敢外露,直到永樂帝死後,他們兩才回到王扇匠家永州。從此以後,開始正式做摺扇賣,生意一直很好。從此,摺扇才傳到了民間。卿娘和王扇匠又把手藝傳給了兒子,一輩一輩的往下傳了下來。卿娘告訴子孫,她家在榮昌,今後有機會後人們應回去看一看。榮昌人為紀念卿娘入宮,把她住地的一座橋叫做「妃子橋」。

時間到了公元1644年,明朝垮了,清兵入關,由於張獻忠洗四川,加上清兵與反清勢力征戰、災荒,瘟疫等等因素,四川人口大減,清庭下旨,動員兩湖兩廣的人填四川,卿娘的後世子孫填四川,他們來到榮昌螺罐山,見這裡楠竹、篁竹叢生,正好用來做扇子,以此為生,因此就在榮昌落戶生根。幾百年來,榮昌摺扇就這樣延續了下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黔源竹韻 的精彩文章: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您可能感興趣

臟(民間故事)
桿桿(民間故事)
「綠帽子」的緣來(民間故事)
她(民間故事)
愛聽書的山大王(民間故事)
丑僧復仇(民間故事)
怒斬(民間故事)
柳樹媒(民間故事)
釉王與靈枕(民間故事)
鏢王之死(民間故事)
掖被子(民間故事)
射王弩(民間故事)
琴之緣(民間故事)
丑神仙(民間故事)
淚(民間故事)
撿來的微笑(民間故事)
五蝦(民間故事)
英雄淚(民間故事)
船蠹(民間故事)